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络推广 > (二)金融用户隐私泄露原因分析

(二)金融用户隐私泄露原因分析

时间:2022-03-22 16:24:01 | 来源:网络推广

时间:2022-03-22 16:24:01 来源:网络推广

综观我国金融保护现状,导致金融隐私数据频频泄露的原因主要是四点:

一是法律法规层面,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我国现有30余部法律法规对金融隐私保护有所涉及,包括《储蓄管理条例》《商业银行法》《刑法修正案(七)》《保险法》《网络安全法》,以及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形成严谨的金融隐私保护法律体系,尚未有专门金融隐私保护法律法规,而且已有的法律法规流于原则性保护,针对各机构和平台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因为立法上的不完善,司法过程中不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致使现阶段少数金融企业或不法分子无所顾忌,对客户金融隐私权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侵犯。

二是市场层面,金融隐私信息背后存在着黑色利益产业链。金融隐私信息买卖的市场需求巨大、经济利益丰厚,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建立起了完整的用户信息非法交易的黑色产业链条。在这些非法交易产业链上,部分买家来自于保险公司、P2P等金融类机构,卖家则多来自于银行、软件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咨询公司、调研机构等不同行业的企业,以及从事网络黑产的黑客等。

三是技术层面,大量新技术、新应用,给金融隐私的保护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挑战。比如,基于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脸识别支付面临人脸仿冒的风险,目前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模拟他人的人脸;各类金融App存在高危漏洞、被植入后门程序以及隐蔽收集用户信息的安全风险;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同样会给金融隐私带来各类威胁,尤其是数据存储服务器常常是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

四是企业经营层面,对隐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国内的多数金融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金融信息安全威胁及危害的严重性。存在信息安全管理不严格,金融产品开发与信息安全保护不同步,金融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此外,还有不少金融企业在金融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存在数据分布零散化,未能实现集中管理,未能建立形成常态化数据风险管控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原因,分析,泄露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