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12:3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1-06 12:30:01 来源:信息时代
企业资源计划组成分析 : 对企业资源计划ERP组成内容及内容间关系的一种分析。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思想、方法与系统的综合,它由三部分组成,即ERP管理理念、ERP实施方法论以及ERP软件系统。
ERP是一个软件工具,也是管理思想的体现,并需要依靠可行的实施方法合理地把ERP功能系统转变成运行系统。ERP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管理思想、软件系统和实施方法论。
1. ERP的管理思想
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
(1)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 1991年美国里海大学在《21世纪制造企业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其核心观点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强调通过动态联盟这样一种组织合作伙伴公司的模式,把优势互补的企业联合在一起,用最有效和经济的方式参与竞争。敏捷制造主要针对订货生产和专项生产环境,要用到网络计划、MRP和有限能力计划,在车间层要有柔性制造系统。
(2)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 1990年,由戈德拉特博士在优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TOC的出发点认为: 凡是限制企业有效产出的增长和获取利润的因素都是制约因素(瓶颈),为提高竞争力,必须按照约束理论的概念,全力找出最薄弱的环节,予以强化。ERP系统中的高级计划与排程(advanced planning systems,APS)就是基于约束理论开发出来的。
(3)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 198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研究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模式后提出,精益的原意是指消除一切不增值的作业,是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汇集了后勤保证体系和供应链的核心思想以及准时生产的哲理。它综合了单件小批生产与大批量生产的优点,用较少的投入生产出能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4) 价值链(value chain): 1985年由哈佛大学M.Porter教授提出,即把企业的运营流程分为5个作业阶段(入厂物流、加工制造、出厂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和4个支持作业活动(企业计划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与技术服务、采购管理)。通过分析每一项作业活动或环节同竞争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企业的成本优势、特色优势,最后找出市场定位优势。
(5)准时生产(just in time,JIT): 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管理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的一种生产方式。JIT哲理的核心是: 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在市场竞争中永无止境地追求尽善尽美。JIT主要采用拉式作业和平准化计划,在库存记录上采取反冲的方法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取消安全库存。
(6)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1993年Hammer教授提出: 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业务流程重组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传统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向平板形发展,即扁平化结构管理。这种管理结构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实现企业内部各层次的有效沟通,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业务流程重组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以关心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7)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全面质量管理是通用电气公司和Motorola提倡的6σ。它经历质量检验、全面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几个阶段,强调“客户满意度”,强调质量管理贯穿全过程,6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2. ERP的软件系统
ERP软件系统是ERP管理思想的载体,通过ERP软件来体现、落实ERP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系统,在体系架构上包含了系统层、中间层、应用层三个层次:
(1)系统层:是整个系统的技术层面,它提供系统的运行平台,实现应用软件与硬件平台的交互,这些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应用服务器平台等。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 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等主流数据库及国产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包括所有符合J2EE及.net标准的应用服务器,如Tomcat、Weblogic、WebSphere。
(2) 中间层:是在系统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的一层技术封装层和系统资源监控和管理层,并为复杂应用软件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中间层屏蔽技术实现的细节,减少直接操作系统资源带来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 监控和管理系统资源,保证系统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可用性,制定编程模式,加快在技术平台上实现应用的速度,保证应用的健壮性。中间层包括开发平台、基础构件开发配置、工作流引擎、企业应用集成引擎、预警服务等工具和平台。
(3)应用层:将应用软件的业务逻辑和开发技术相对分开,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可以仅关注应用的业务任务,而不必关注其技术的实现,使管理与业务人员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成为可能。应用层基于业务和管理层面,以业务建模(组织、流程、功能、资源、信息)为基本手段,从而构造、开发和维护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应用层提供的开发与管理工具,软件提供商能很方便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用户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需求,支持企业模型的仿真、分析、诊断、优化和调整。应用层包括与业务相关的基础功能构件和核心功能构建,也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并提供企业建模工具以及报表、表单等在内的二次开发工具。
3. ERP的实施方法
ERP还包含了一组实施方法论,通过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将ERP功能系统合理地应用到客户的实际环境中。
实施ERP有三个关键因素: 人、数据和技术。人的因素在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企业的各级人员必须对ERP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实施ERP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中级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企业广大员工的态度,已被公认是实施ERP系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ERP靠数据来驱动,没有一套完整、准确、规范化的数据,它很难可靠运转。经验证明,数据不准确是导致某些企业推行ERP失败的重要原因; 选择满足企业需求的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时,一味地追求技术上和功能上的先进性是ERP实施不成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实施ERP有三种实施策略: 即Big Bang策略、面向模块的策略和面向流程的策略。Big Bang策略,是把整个ERP系统的所有模块,一次性地进行安装、调试和实施,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一次性完成ERP的实施任务,这种实施策略可以降低集成成本,但是有较高风险,失败率比较高,一般应用于业务逻辑简单、规模比较小的中小企业。而面向模块的策略,是一次一个模块来进行实施,一般情况下把实施范围限制在一个职能部门,在项目的后期阶段集成整个ERP系统的各个模块,从而降低了实施的风险,比较适合各个职能部门较为独立的大企业; 面向流程的实施方法重点放在支持一个或几个涉及多个业务单元的关键业务流程上,ERP系统的初始化定制局限于与业务流程关联的功能方面,这种策略可能导致一个不断膨胀的ERP系统,一般适用于业务流程不是特别复杂的中小企业。
ERP实施进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在购买软件之前是项目的前期阶段,在实施交付后还有一个巩固提高阶段。每个大阶段下面还有一些小的阶段,在上一个阶段没有结束前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ERP项目实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