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转折与效率红利劳动力需要由量到质的转变
时间:2022-03-15 21:27:01 | 来源:网络推广
时间:2022-03-15 21:27:01 来源:网络推广
但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发表了题为《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刘易斯将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两者之间的过渡称为刘易斯转折。
时下的中国正在经历这样的转折。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峰值达到32.45%,随后出现趋势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毋庸讳言,人口红利的消失,正在冲击着制造业的基石,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在过去以及当下的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旦这个重要角色出现市场短缺,对于整个经济的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技术如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AI正在倒逼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数量优势因为知识结构和技能问题在智能制造时代并不能发挥作用。
但无论怎样,劳动力因素在过去和未来的制造业体系当中都占据首要位置,而相对于过去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未来面对更多新技术参与的劳动过程更需要对建立劳动力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以提升劳动力熟练使用智能化技术的能力。因此,一个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完整人才培训体系和模式才是中国智能制造是否能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劳动效率,由人口红利转向效率红利的关键。
一个明显的例子,美国威斯康星州给予富士康40亿美元的税务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后,把富士康拉到美国建厂。特朗普把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起初富士康承诺雇佣13000名工人,但富士康很快就发现在当地没法雇佣到这么多技术工人。
并非因为美国当地没有这么多人口,而是没有这么多熟练的技术工人。美国制造业的衰退,由此可窥一斑。这也给中国制造业提了一个醒,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