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人等来“最好的时代”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只为制造“纯粹的快乐”
时间:2022-06-07 22:30: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7 22:30:01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夏添 这个夏天没有等来“乐队”,今年的米未玩起了“喜剧”。这家因孵化出《奇葩说》带领内娱进入网综盛世的公司,再度做起了最擅长的「内容实验」。
喜剧向来是各视频平台争相加码的热门赛道。一来,“快乐”是压力重重的当代人最刚性的娱乐需求,二来,“好笑”是综艺这个产品最核心的功能。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笑”的渴求更为强烈,催使近两年各平台喜剧节目破圈、喜剧类电影揽下现象级票房、喜剧咖频繁在综艺里“跑通告”。这既是喜剧品类的红利期,亦让默默混迹多年的喜剧人等来“好时代”。
米未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捕捉到的正是观众需求高涨、喜剧形态多元爆发的行业上升点。颇具实验精神的是,它一边为行业内“新新喜剧人”搭建了一个向主流输送的平台,一边透过实验性质的Sketch(素描喜剧)、漫才等喜剧形式,将“纯粹的快乐”带入进每个人的生活。
如此可见,米未在拥挤的喜剧赛道里仍玩出了诸多新花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首期节目里,面对马东关于赛制效仿的调侃,李诞笑言“米未是我的大学”,一梗点破米未在综艺自制上始终的领头地位。
当年的米未以开疆拓土者之姿,借多维创新助推《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爆火出圈,并为同类综艺做了标杆级的示范。此番转战喜剧赛道,米未的「内容实验」能再度奏效吗?《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后,喜剧人是否等来了“最好的时代”?
脱发焦虑、中国式家庭、吐槽互联网付费 从“日常”里找寻笑点与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委会阵容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被大众关注的起点。当马东与黄渤、李诞、徐峥、于和伟几个名字摆在一起,已有不少微博网友评论,“冲这阵容必须要看了”。
马东与李诞“小学生斗嘴”、“综艺小白”于和伟成“团欺”、黄渤笑侃徐峥“头发梗”…… 刚开播的第一期,这一“顶配组委会”不负众望贡献了诸多新梗和出圈名场面,这为整季节目打开市场关注度开了个好头。
“最强喜剧阵容”稳守住节目热度的基本盘,而迥异于传统喜剧节目的组队模式、内容调性、创作方式,则为爱看喜剧的观众带去了久违的新鲜感。
节目中,55位喜剧人灵活搭档组成25支“喜剧小队”。有的小队兼有小品演员、话剧演员和正剧演员。这样“小队混搭”模式的背后,是节目试图推动所有成员参与进节目的“联排共创”,以让不同领域演员碰撞出新鲜的内容。
本着这样的节目理念,透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很多组表演,观众都能切身感知到作品背后主创们丰富的思考和表达,这种表达有针对社会热点的回应,有对中国式集体感受的深刻描摹,有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体悟。
在以“吐槽互联网付费机制”为主题的《互联网体检》中,表演里出现了不久前视频网站集体取消的“超前点播”服务这一热点。观众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很多人就如表演里刘思维扮演的“患者”一样,有着饱受互联网不合理收费折磨的切身体验。
由音乐剧演员们演绎的《父子的心声》,从最日常的三口之家里摘取细节片段,观众被生活化情景轻易带入,一开始跟着球迷父子的视角,对母亲产生厌烦情绪,后转换到母亲视角倾听她的“心声”,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体会到母亲的伟大。
本着聚焦当下、节奏明快、笑点密集的作品原则,《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很多作品都制造了全场爆笑的效果。但爆笑之后,更重点的是,这些节目很多都激发起最普遍观众的内心共鸣,接地气的表达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
第一期最“接地气”的表演,当属赖声川旗下话剧门生们演绎的《三毛保卫战》。该节目以压力大的当代人普遍能遭遇到的“头发掉落焦虑”为题,由三位演员拟人式地饰演人类头皮上的“三根毛”,极强的表演信念感、正剧式的生动演绎令观众几乎相信是自己的头发在“发声”,该表演最终拿到了当期最高的8100分。
以“脱发焦虑”为切入口,《三毛保卫战》既在戏剧层面高级感十足,又抓住了当代人日常最容易产生的共通的焦虑情绪,与普罗大众产生心理共振式的对话,这样雅俗共赏的优质喜剧节目,犀牛君似乎很久没看到过了。
无论脱发焦虑、中国式家庭还是嘲讽互联网付费,皆是从“日常”里找寻的笑点与共鸣,成全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现象级作品。如此看来,米未做的其实是一档能给所有人看的、老少咸宜的喜剧节目。
Sketch、音乐剧、漫才“同台battle” 包罗万象的“多元喜剧实验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从用户需求来看,这档节目最大的价值是“好笑”和“共鸣”。那么,“多元”一词,则可以用来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行业价值做集中概括。
犀牛君自诩为喜剧综艺爱好者,但惭愧地说,若不是看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犀牛君不会意识到,当下的中文喜剧居然已有如此多丰富的表演形态。
“所有来参赛的节目都代表了一个喜剧的符号”,这是徐峥在采访时给予节目的评价。与传统喜剧综艺相比,该节目开拓性地向大众呈现了Sketch(素描喜剧)、小品、音乐剧、漫才、话剧等多元喜剧表演门类,扭转了大众过往对喜剧的单一认知。
“Sketch是什么?”不用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正片里就详细解释了这个概念。节目第一期呈现表演的同时,节目组始终不忘向观众科普喜剧知识。但这种“科普”并不枯燥,而是借用“奇葩说式”通俗易懂、搞笑轻松的方式去阐述。
例如,《互联网体检》表演完后,节目组采访创作执导阿球,并辅以动画图示和花字讲解,向观众科普了何为Sketch(素描喜剧)。Sketch的特征,一是专注于一个游戏点,如“令人讨厌的互联网收费行为”。二是对游戏点进行花式升级,如从“充会员见医生—付费加速抽血—付费提取胸片”递进式抛出笑点。
在如此生动的科普之下,想必但凡看过首期节目的观众,都能向身边人解释什么是Sketch(素描喜剧)了。又一轮组合演绎的《一心不二用》,以一位说话和行动不能同步的人为“游戏点”,层层向上翻包袱,给观众带去爽感之余,观众很快就能明白Sketch的魅力所在。
包罗万象的“多元喜剧实验场”,这是犀牛君看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期后最直接的观感。这或许是中文喜剧综艺史上,首次有节目以成熟的真人秀叙事,向观众简洁明了地科普多种喜剧类型。
但“喜剧实验”总不是一帆风顺的。《父子的心声》是一部音乐剧演员“跨界”探索喜剧内容的作品,三位主演都是上海知名“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的常驻演员。不过,这部作品最终获得的观众投票数并不理想,可见,其它艺术门类“跨界”喜剧表演也需要不断地探索、磨合,并不容易。
但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选手们来说,编排、创新喜剧节目的“尝试”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他们探索的是话剧、音乐剧、默剧等各类艺术门类与喜剧相结合的可能性,这种“尝试”是助推行业内容革新的关键。
丰富多元的喜剧形式,还意味着个性突出的“新新喜剧人”有了被观众记住的可能性。事实上,因内娱没有“综艺人”这一职业,喜剧人们的生存状况普遍不乐观,节目里演员张佑维坦言“一度想要放弃做这个”。
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望成为他们的新机遇。毕竟《奇葩说》已经证明了米未拥有着出色的运营能力,曾将一众“辩手”从小圈层推向主流,我们或可期待,《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为新晋喜剧明星的培养皿和助推器。
在节目首期播毕后,各社媒平台确实也出现了对《三毛保卫战》主演宗俊涛、《互联网体检》主演刘思维等演员的热烈讨论,这让犀牛君相信,下一个沈腾、张小斐也许真的会从他们当中诞生。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说,喜剧人真的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好笑”是唯一的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心没肺 快乐加倍”
尽管“喜剧知识科普”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所占的内容比重不少,但上述这句反复被强调、并被写入主题曲《快乐练习曲》的节目slogan,点明了“科普”不是米未做这档综艺的核心诉求。他们信奉的是,“好笑”是唯一的真理。
多年来,观众对“漫才”这种表演形式接受度一直不高,但看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土豆和吕严默契搭档的漫才《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观众会明白,不是大家接受不了漫才这种形式,只要“好笑”,是什么形式一点都不重要。
在看完《三毛保卫战》的完美演出后,“学院派导师”于和伟坦言,过去看喜剧表演总想从技术上分析各中门道、纠结表演的雅俗与否,但这三位的演出表明了一个真理,“只要好笑,一切都是对的”。
确实,在喜剧综艺的内容探索层面,米未有着自己多维度的充分思考。但从节目传递出的喜剧观来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核心理念其实就只是一句话——想给每一个人制造“纯粹的快乐”。
在各类压力和焦虑向当代人奔涌而来的今天,综艺最大的使命就是制造快乐、缓解焦虑,以喜剧内容为主打的综艺就尤为如此。
从各个维度去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都做到了为大众制造快乐的初衷,且让喜剧这面镜子映照人生、治愈人生,让我们在哈哈一笑之后感受共鸣、获得治愈。
而在豪华的全明星喜剧阵容加持节目话题度之下,犀牛君很看好《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很多人新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