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行业动态 > 观众不爱《棒!少年》

观众不爱《棒!少年》

时间:2022-06-05 11:54: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5 11:54:01 来源:行业动态

文|小福

市场还是抛弃了《棒!少年》。

一部公认的高质量国产片,在上映前后来自数十位明星和无数普通网友的争相推荐之下,直至上映第四天才将将突破300万元票房大关。这部影片的口碑与票房割裂程度,在院线电影市场实属罕见。



有人说,《棒!少年》是被踢出了影院。这个始作俑者是谁并不重要,但能够肯定的是,纵使《棒!少年》完成度再高,它仍然不属于主流市场。

豆瓣年度国产口碑冠军票房失利

《棒!少年》的优秀是公认的。在今年举办的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该片以黑马之势夺得了最佳纪录片和观众选择荣誉两个奖项。

影展惊鸿一瞥之后,《棒!少年》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院线上映工作。自11月28日开始点映场次以来,该片得到了来自周迅、马伊琍、大鹏、梁静、易洋千玺、王源、井柏然、周冬雨、谢飞、陈可辛、徐峥、文牧野等数十位从业者的推荐,进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关注。

但这并不足以让主流市场的观众买账,豆瓣8.7、淘票票9.1、猫眼9.3的高分,并未将这部影片的票房救活。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棒!少年》仍是走向了那个早已预定的结局。



客观来说,《棒!少年》选择商业市场的确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根据影片简介,《棒!少年》是一部由许慧晶执导的棒球题材纪录电影,讲述了一群父母早逝、离异、无人照顾的孤儿和问题儿童,参加世界顶级少年棒球比赛,通过打棒球努力挣脱命运的故事。

无论是纪录片的题材还是棒球的主题,对于国内观众而言都过于小众。小众的题材和主题注定了这部影片的娱乐性、商业性先天缺失。那么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这已经足够充当拒绝的理由。



当然,根据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们反馈,大部分观众都认为《棒!少年》并不是一部像字面介绍那样平淡无味的作品。

“好久没看到这么鲜活的人物了,无论是对于素材还是节奏的掌控都相当到位,即便做了很多剧情片式的戏剧化处理,但丝毫不觉得刻意”、“称得上任何层面的’好看’”、“完成度相当高”,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网友都对《棒!少年》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不过也有少数人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特零散,白开水”、“纪录片没意思”、“剪辑凌乱”......正所谓众口难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棒!少年》的低票房?

一次筹备已久的线上线下联动宣发

时间倒回上个月。11月19日,爱奇艺和大象点映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宣布由爱奇艺出品的纪录电影《棒!少年》将成为二者合作计划的开幕影片登陆院线。

参与方之一的大象点映,是近几年冒头的一家年轻的宣发公司。该公司针对资深影迷群体发起了众筹放映模式,为小众影片提供精准的宣发服务。今年9月,大象点映还联合近200家影院推出分众放映计划,探索艺术电影的分线发行。

而爱奇艺近年来也在发力文艺电影领域。一方面作为出品方承担了包括《棒!少年》在内的多部文艺电影的出品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布局线上文艺院线,为小众文艺电影提供线上发行的渠道和平台。

通过这次合作,爱奇艺和大象点映旨在衔接起小众影片的线上线下发行,解决许多电影因缺乏宣发资源、财力而导致的宣发难和宣发断档问题。



在服务《棒!少年》这部影片过程中,负责线下发行的大象点映在影片公映前通过众筹点映的模式举办200余场首映和超前点映活动。作为影片线上发行方爱奇艺,则将影片导演拍摄的各类素材制作为6集纪录片剧集,计划于明年初上线爱奇艺纪录片频道。

不过目前来看,这次试水并未成功扭转艺术电影在主流市场的困局,影片的线下表现依然低迷。在公映日之前,《棒!少年》的累计点映票房不足90万元。上映首日,该片凭借1.2%的排片占比和2.5%的上座率获得40.75万元票房。

到了周六、周日两天,在多位明星和网友的自发宣传帮助下,《棒!少年》的票房表现连续两日回升,日票房达到了76万水平。但遗憾的是,在来到上映第四天后,影片的票房出现断崖式下降,排片占比不足1%,日票房仅有不到30万元,应该会在近几日结束院线一周游。



而在网络发行方面,爱奇艺近年来已经为《四个春天》《春江水暖》《春潮》等诸多艺术电影提供过线上发行服务。只是对于这些小众影片,线上发行渠道究竟能否带来可观的流量与收入,鉴于目前公开的数据还非常有限,这一点还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总体来看,在运作《棒!少年》的宣发过程中,大象点映与爱奇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来自社交平台的呼吁更是带来了许多额外的关注度。影片最终的票房表现不佳,已经指向了唯一可能——受众群体过少。

艺术电影的双重困境

这自然不是《棒!少年》独有的问题。

就在不久之前,由万玛才旦执导的电影《气·球》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仅为2.4%,周末两天跌至1%。焦急之下,导演万玛才旦在朋友圈呼吁为影片增加排片,并有不少从业者在社交平台为影片宣传。



此后两天,《气·球》排片率确有上升,但上座率仍然毫无起色,截至目前,该片的累计票房仅为660万。

无独有偶,着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片《一秒钟》也在主流市场受阻。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掌舵、近年来在大银幕刷屏的张译领衔,还有新任谋女郎刘浩存的出演,诸多看点加成之下,《一秒钟》却也一度陷入排片、上座率低下的局面,连上映首日的日冠都没能保住。



目前,《一秒钟》的累计票房达1.29亿元,距离最终票房落点已然不远了。

事实上,近年来大部分艺术电影电影都长期处于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状态。

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包揽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的《地久天长》,在大奖在手和前期口碑的加持下,仍然没能打动主流市场观众,最终累计票房不足5000万元。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的《江湖儿女》,相较他的以往作品已经在商业层面做出突破,但累计票房也仅有不足7000万元。

更多情况下,如《四个春天》、《过春天》、《撞死了一只羊》、《平原上的夏洛克》等缺乏商业性又无大导、大奖傍身的艺术电影,市场表现仅能在1000万元上下徘徊。只有《二十二》、《冈仁波齐》、《地球最后的夜晚》等极少数影片才能打破固有圈层,进入亿元票房量级。

在毒奶电影看来,这些电影之所以囿于低票房早早被主流市场抛下,其背后主要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是艺术电影定位小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电影市场发展更加成熟的北美地区,艺术电影始终都处于一个小众的位置。它往往面向着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专业观众,曲高和寡,因此注定了会处于主流市场的边缘,很难被外力扭转。

这第二层原因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成熟。在像法国、美国等电影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政府会针对小体量的艺术影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同时建立相应的分线发行机制,为艺术电影提供稳定、可存续的独立发展空间。



对比之下,中国电影市场显然还未进入这样的细分发展阶段。尽管我们已经跃升为年票房超600亿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无论是中国的电影亦或是观众,都还需要继续成长。

当然从另一角度看,中国艺术电影相关机构对艺术电影的增量受众也始终缺乏引导培养,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主流观众的背离。

后起之秀网络院线,的确为部分艺术电影提供了第二条生路,但面对这条建立不久的渠道,除了艺术影片的小众基因以外,还会面临着受众触达度有限、分账变现能力不透明等问题。短期内,我们很难找到解决艺术电影的双重困局的有效途径。

《棒!少年》明珠埋土,其境遇令人惋惜。但也又一次证明了“主流市场不欢迎文艺片”的事实。

关键词:少年,观众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