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演员》:行业低压下的「鲶鱼效应」
时间:2022-06-04 18:57:02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4 18:57:02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冷罐头 编辑|朴芳 在这个春天,演员行业再一次被“恒爽反目”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大众审视打量的目光。
1.6亿天价片酬、高达208万的日薪、背后的阴阳合同……一件件令人咂舌的事情接踵而来,使演员行业的乱象,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引发了不少负面的社会情绪。
这场舆论风暴也延伸至了综艺领域。以培养新生代优质女演员为核心的《我是女演员》,在上线后身陷舆论漩涡之中。节目中的片段,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口诛笔伐。
“有必要当众表演激情戏吗?把女演员的尊严置于何地?”
“选拔女演员的节目,请这么多男嘉宾干嘛?”
诸如此类的观点,搭配节目的剪辑片段,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快速发酵传播,引发了不小的声量。甚至有网友上升到了“对女性的恶意”“男性凝视”等高度。
秉承着“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原则,犀牛君点开了《我是女演员》这档节目,完整地追完了三期。延展出一些关于节目及演员行业“是与非”的思考。
节目“没歪” 女演员生存图鉴很真实 节目中的激情戏考核和撒娇训练,成为了负面舆论的“靶心”。
在第一期节目中,重现经典IP的环节,设置了一场《还珠格格》中的激情戏作为考核内容,班主任郑元畅在后台彩排的过程中,和女演员进行了肢体接触,引发了网友的不满。
第三期节目中针对还原《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名场面而展开的撒娇训练,同样也被网友贴上了“刻板印象”“审视女性”的标签。
这两部分的剪辑片段,迅速破圈传播,为节目招惹来不少非议。但平心而论,仅凭一段视频来对节目下定义,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是有失偏颇的。
从节目中透露的信息来看,《我是女演员》在每一期都会发布一个经典IP作为考核内容,学员们通过小考、即兴考核、影视化公演,来展开角逐。而通过不同的情景设置、情绪表达,多维度的考核评估学员们的实力、培养学员们的能力,在方向上是正确的。
在表演课上,“解放天性”往往是要走的第一步,也是成为一名演员的必经之路。在影视剧中,激情戏也好、撒娇卖萌也罢,都不是罕见的内容。直白而言,这些都是演员在从业过程中大概率会经历的事情,且归属于业务能力范畴之内。
以演员行业的标准来培养学员,并不应该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女演员的困境,在近两年一直是热门话题。年龄局限、试镜被刁难等,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表面的风光之下,是演员对自我的不断突破和重塑。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是女演员》对常规选秀节目的突破。在演员选拔之外,对行业现状进行了更为直观的还原和更为深刻的延展。以强写实感塑造了娱乐圈女演员的生存图鉴。
沉浸在节目的氛围中,男导师们的存在并没有“男性审视”的意味在。教导主任刘涛把控全局,男导师们更多发挥的是作为成熟演员的引路作用,以及和学员搭戏,充分发挥“绿叶”的属性。
近两年,她浪潮兴起,如何做出一档迎合大众的她综艺,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方法论。但行业中,女演员的生存环境就摆在那里,总需要有人扯掉粉饰太平的外衣,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行业风貌,这样才能为大众提供评判是非对错的平台,推动行业向良性发展。
基本功在左,担当在右 在复刻真实的行业规则,揭示演员们生存环境的同时,《我是女演员》的节目内核是有温度的。
从学员类型来看,既有优秀的学院派选手,也有选秀出身的“野路子”、年龄30 已为人母的学员。尽管演员行业的残酷性在节目中得到了深度呈现,但《我是女演员》并没有在已有的行业规则中循规蹈矩地前行,而是带有一些温和的理想主义色彩。对于女演员所面对的年龄等困境,大胆地进行挑战。
整体看下来,《我是女演员》的节目模式,是扎扎实实为影视行业输血的。考核内容从形体到台词到即兴发挥,对演员的基本功高标准、严要求。
节目对于选手的个人意义,更是清晰可见。在新人演员时期,能够通过《我是女演员》的舞台和成熟的行业前辈搭戏、得到亲自指导,对于学员的个人成长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对于行业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学员林艾泇曾经在采访中直言“以前对于演员的认知大部分是通过看电影电视剧作品,只知道演技有好坏之分,却不知演技是如何修炼的,为此要具体付出哪些努力。通过节目,我深刻体会到了演员需要承受身心的双重高压,真的是要有超人一般的体格和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长时间坚持的一个职业。同时演员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有冲劲儿,有韧劲儿。”
关于引发大众负面舆论的激情戏、撒娇戏等环节的设计,在学员眼中也并没有“不被尊重”可言。有学员直言“其实我对演员职业认识的改变从第一堂表演课就开始了。当时一度让我觉得演员就不是人做的吧。尤其是女生。第一堂表演课老师让我们当众表演“洗澡”,结果全班都得了0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穿着衣服洗澡的(因为没有演出脱衣服的动作)。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演员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像洋葱一样去剥开自己的。”
《我是女演员》并不是一档歌颂梦想的煽情节目。在考察、培养学员演员基本功的同时,也将行业的残酷性和真实性一并展示给她们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演员行业的乱象,再一次让大众认识到,对于演员而言,只有演技是行不通的。演员的个人素质和价值观念是净化行业风气的重要突破口。
而《我是女演员》早就深谙此道。在首期节目中,教导主任刘涛,便带领全体学员进行宣誓:“我是超A学员,我在此宣誓,做一位心有梦眼有光的戏剧青年,爱国家,辨是非,待有来日,对我的最佳奖励,便是称我为演员。”
剥落掉断章取义的成见,消解掉剑拔弩张的性别对立。以培养心有梦、眼有光的戏剧青年为宗旨的《我是女演员》,是值得被肯定的。
类型创新、行业输血之外 揭示真相的“激流勇进”者 对于综艺行业而言,类型化创新是常论常新的问题。
《我是女演员》培养青年女演员,为演员行业输血的节目理念,可以看作选秀类节目迈出了类型化创新的重要一步。在歌手、偶像之外,演员也开始进入选秀市场,通过集训和选拔,获得进入娱乐圈的“敲门砖”,拓宽了选秀节目的边界。同时,也为演员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学员而言,《我是女演员》除了考核、培养演员的基本素养、深入了解行业现状之外,也为学员们提供了平台和跳板。
据说已经有学员因为这档节目获得了试镜的机会,真正地走上了演员的道路。使节目真正地成为了联结新人演员和演员行业的纽带,实现双向的反哺和赋能。
在当下依靠社交平台获取碎片信息的时代,似乎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被放大和曲解。但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观众对节目存在着一些误解,但《我是女演员》在个人成长、演艺道路、价值塑造等多个维度对学员所产生的意义,都是实打实存在的。
站在客观的视角来看,女演员试镜被刁难、年龄成困境、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病态的风气,是长期累积而导致的问题。把行业顽疾转化为攻击节目的武器,是言过其实的。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为演员行业输血、以强写实感还原真实的娱乐圈生态、以培养“心有梦眼有光”的戏剧人为己任的《我是女演员》,却被偏见挟裹着,不免有几分可惜。毕竟要先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