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粉丝自嗨”到“精品综艺”,偶像团综悄然发生新变化
时间:2022-06-01 21:54: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1 21:54:01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成团了,出道了,然后呢?”
2020,女团大年。从18年内娱选秀的一鸣惊人,到19年男团秀综的短暂低潮,再到20年女团秀综的东山再起,选秀综艺在内地娱乐市场声量不减,春天种下一粒综艺种子,秋天就会长出一茬茬的“男团女团们”。
“出道即巅峰”仍是内娱成团综艺逃不开的宿命魔咒,在节目结束后推出团综,便成了各家限定团后期运营、“粉丝售后服务”的重中之重。来到2020年,男团女团越发频繁地在各类综艺中混熟脸,各家团综似乎在悄然发生一些新变化。
The9首档团综《非日常派对》延续了《青你2》选手自带梗的炸场综艺效果,堪比女团版《快乐大本营》;备受期待的德云社团综《德云斗笑社》开播,说学逗唱的哥哥们玩出了《极限挑战》前三季的影子;《横冲直撞20岁第二季》借限定团毕业季回溯团员成长引发情感共鸣,其破圈热度超越很多情感向慢综艺;《浪姐》成团后即将开录《姐姐的爱乐之程》,“旅行 巡演打歌 顶流小哥哥”的团综新玩法令人万分期待。
过去,鉴于内娱行业普遍缺乏偶像运营经验,偶像团综大多体量小、制作糙、难出圈,平方台不重视,广告主不买单,若干节目是粉丝和路人两边都不讨好,粉丝常抱怨其过度消耗自家偶像,团综吸粉路人的效果微乎其微。
如今,一来偶像团体大众认知度的提升拓宽了团综的商业价值,二来平台、制作公司与偶像经纪公司的合作日渐成熟,团综制作日趋专业化,团综关注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呈现出“精品综艺”质感,而有向“头部综艺”升级的发展大势。
1.0时代的内娱团综 圈地自萌的粉丝自嗨游戏 团综毫无疑问是一种舶来品,这类在日韩偶像造星工业体系下诞生的衍生产品,对偶像明星来说,可以给粉丝展现舞台外的另一面,从业务之外发掘吸粉的其它路径;对粉丝来说,这是从方方面面了解自家爱豆的最便利渠道。
传统意义上来说,团综被普遍视为一种“功能性综艺”,拍出来就是为了给粉丝提供“售后服务”和发放福利,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固粉”的目的。至于说团综可以拉来不是团粉的路人入坑,其实际效果始终存疑。
韩娱粉常常拿少女时代早年是靠团综《少女上学去》《Hellobaby》圈粉起家、G.O.D男团凭着与MBC合作的《G.O.D的育儿日记》才爆红被人熟知的案例,说明团综是帮助男女团拉新的涨粉利器。
《少女上学去》
但实际情况是,作为韩娱巨头公司JYP主推的男团,他们在录团综前便已发行近百万张销售的《Chapter One》《爱你并记住你》两张专辑;少女时代在推出团综前,早已凭借《Kissing You》《Gee》等风靡全亚洲的神曲走红,东方神起、SJ的师妹团身份才是其快速蹿红的更主要因素。
因此,压根不是团综节目成全他们的爆红,而是他们原有的名气反过来助推团综的进一步固粉,凭团综拉新的说法可以说是“因果倒置”。
反观国内团综生态,回溯来看,最早的一档偶像团综节目《TF少年Go》出自2013年,节目聚焦TFboys三小只的日常生活与成长,看得全程姨母笑的粉丝们第一次见识到“团综”这一新鲜事物。14年,仿照日系“可面对面的偶像”模式的中国女团SNH48推出《SNHello》,一档集合了搞笑游戏、趣味访谈、运动挑战等多种轻松、快节奏综艺元素的节目。此外,蔡徐坤当年所在的前男团SWIN也曾在16年《星动亚洲》后推出《SWIN同居日记》等系列团综,他们都是内娱男女团早期的“拓荒者”。
《TF少年Go》
这一阶段的内娱团综可以称之为“团综1.0时代”。他们普遍面临的尴尬是,如若你并不会常年关注内娱偶像行业,或者你不是一个有追逐韩团、日团经验的追星族,你几乎不可能接触上以上提到的所有团综。
彼时的团综,甚至很多不在主流视频网站上播映,只选择在公司官博、官网上发一发,这样的节目生态决定了,他们终归只是圈地自萌的粉丝自嗨游戏。
2.0时代的团综破局 大团综向头部综艺制作靠拢 内娱团综的二次爆发在《TF少年Go》完播的5年后,彼时被媒体称为“偶像选秀元年”的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现象级出圈令苦了多年的内地偶像经纪公司异常兴奋。
觉醒东方在《偶练》播出同期便迫不及待制作了《觉醒TV》,香蕉娱乐练习生们则特地去泰国录了《萨瓦迪卡!BANANA》,《偶练》与团综的热播帮助名不见经传的练习生们被更多人看到,这在团综1.0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讲到这里,犀牛娱乐普及一个简单的团综分类小知识。大体来说,内娱团综可被划归为两类,一类是经纪公司主导,以纪录片、vlog拍摄形式为主,记录组合成员私下日常生活的“小团综”;一类是经纪公司与专业制作公司、视频平台开展合作,采用电视节目制作思路,全员参与录制的环节多样、或任务导向、或竞技性质等的“大团综”。
2018年,一档叫做《横冲直撞20岁》的节目让“大团综”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演绎方式。节目请来《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及其团队,策划了带领11位火箭少女101成员在无水无电无信号条件下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喀尔巴阡山的青春探险真人秀。
《横冲直撞20岁》
被网友调侃为“吃鸡战场”的险恶录制环境,对综艺的前期准备,中期摄制、后期包装都提出了高难度要求,谢涤葵在采访中称“这是我做过最难的综艺”。但大制作也换来了高收视、好口碑,节目单期最高播放量达6642.9万次,豆瓣评分8.2,相关话题讨论频频登上微博热搜,高调出圈。
今年的《横冲直撞20岁第二季》,受疫情影响下,一改第一季向外探险、挑战青春的热血基调,选择向内突围、去到团员家乡录制,挖掘每一位团员的童年往事和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件件感人的“少女成长心事”,团员间更深的情感羁绊滋养团魂,粉丝与偶像间的情感距离进一步拉近。
火少两季团综都具备独立完整的综艺逻辑,都在讲述以“人”为核心的故事,青春、探险、成长、情感的普适议题可以吸引到当下跨年龄层受众与之共情,充分显示出“大团综”的市场潜力。
今年的《横冲直撞20岁第二季》《德云斗笑社》《非日常派对》《姐姐的爱乐之程》等团综的陆续上马,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团综在大众认知中的概念正在逐步被弱化,团综与平台头部综艺间的制作差距越拉越小。
《非日常派对》
大团综的商业价值也被充分挖掘,过往团综拉不到赞助商的局面有了显着改观。
《横冲直撞20岁》拉到蘑菇街做总冠名,德芙、高洁丝、享物说等品牌联合赞助;《德云斗笑社》也由谷粒多强势冠名,湘潭铺子枸杞槟榔联合赞助,沃尔沃、燕京U8等多达7家品牌成功被植入节目中;《非日常派对》自称中小体量综艺,但拉到小红书这样的大部头冠名,OPPO Reno4手机品牌赞助,与品牌商打得热火朝天。
商业价值日渐提升、视频平台大力扶持、节目热度不断发酵,“大团综”已然有向头部综艺制作靠拢的趋向。
摆脱偶像运营衍生品定位 以专业平台牵头打造精品综艺 长久以来,凡提及团综,大家关心的都是“团综如何从粉丝小众狂欢向破圈拉新的方向转化”这类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妨换一种思路,与其追求将粉丝向过重的节目从圈内向外“破圈”,是否可以反过来思考,不如一开始我们就站在“圈外”的视角,制作一档独立的综艺产品。
沿用过往的思路,团综是作为偶像团体持续“营业”的衍生品存在,那么它的制作逻辑就一定是从粉丝需求出发,与粉丝的距离越近越好,尽量满足粉丝磕CP喜好的亲密性“小团综”就是它的最佳呈现方式。
可何必要拘泥于饭圈内部的玩法来做综艺,给粉丝意料之外的新鲜玩法不才是综艺最大的魅力吗?综艺本就是有一套自身制作逻辑的产品,偶像经纪公司如果更多放权给平台、专业制作公司去打造节目,那才是让“团综”回归它本质属性“综艺”的应有之义。
今年的几档团综已经显露出平台方牵头、专业制作公司主导节目内容的可喜趋势。在内容呈现上,不再以纯粹粉丝向的亲密内容为主,而用丰富的综艺环节设置来讲述“人的故事”。
众所周知,《德云斗笑社》请来前《极限挑战》导演严敏以及团队操刀内容,用封闭化的场景设置、不受限的游戏规则来讲述“德云社的家族故事”,不再是德云女孩自嗨的粉丝导向,而是邀请所有观众进入,去了解德云社、相声界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感受德云社男团的独特魅力。
《非日常狂欢》由爱奇艺出品,鱼子酱和爱奇艺小怪兽工作室共同制作。其中,鱼子酱文化团队成员很多来自前湖南广电制作团队的专业电视人,这就是在用顶级电视节目的思路做团综。
《非日常狂欢》在疫情影响下采用棚内录制,不局限于the 9九人间的互动,而是不惜成本,每一期邀请高国民度的飞行嘉宾,第一期请到何炅、郭敬明,第二期请到金星、柳岩、黄龄,有MC担当,有人气王,遵照的是一档头部综艺的请嘉宾思路。
即将开录的“《花儿与少年》升级版”《姐姐的爱乐之程》,传言会有一位顶流小鲜肉偶像加盟,与毛不易组成“导游团”。“旅行 巡演”的模式将做节目、演出融在一档团综里,是极富创新的头部综艺制作思路,接档《中餐厅》也显出芒果TV对此团综的重视。
事实上,在团综制作更为成熟的韩国,偶像团综一般都是由电视台和娱乐公司联手打造。韩国的三大无线台KBS、MBC、SBS及音乐电视台Mnet频道都有自己的策划团队,长期研发、生产新的综艺节目。在传统电视平台牵头下,每一档优质偶像团综都是在专业的综艺制作生态下锻造出的。
韩国三大电视台之KBS
内娱也一样,未来的大团综,摆脱偶像“营业”衍生物定位,以视频平台牵头打造精品综艺,是它逐步完成业态升级的最佳路径。至于“能不能破圈”,还需要等待视频平台、制作公司、经纪公司三方合作的经验成熟。
而对于“小团综”来说,日常Vlog这样粉丝向过重的节目也不是没有市场。只不过,亲密互动、真实感、轻内容的属性,致使它最适合生长的土壤或许本就不在综艺领域,而在短视频平台。拥抱短视频,会是“小团综”的主要破局之道。
很可能的,在未来,“大团综”与“小团综”的制作与发行会分野出两套不同的玩法,以使得头部综艺化的大团综、短视频化的小团综并行发展,把“团综”这块蛋糕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