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行业|石油巨头中国石化的新目标: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行业|石油巨头中国石化的新目标: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时间:2023-08-02 09:03: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8-02 09:03:01 来源:网站运营

行业|石油巨头中国石化的新目标: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中石化作为一家传统油企,近几年因卖咖啡、卖口罩、卖螺狮粉、卖车等频繁的跨界行为而“出圈”,因此被网友戏称为“被卖油耽误的零售巨头”。除跨界转型外,中石化也正在新能源领域大手笔布局。




近日,杭州市政府发布消息,建成国内首个“氢电油气合建站”并投入试运行,该项目是中石化首个集氢气、充电、汽柴油、液化天然气、光伏充电于一体的氢电油气合建站,也是国内首个集氢、油、电、气、跨境电商“五位一体”的能源供给及连锁便利服务新型网点。




此前,中国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4家新能源企业,共同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视频对话会,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商讨合作时,重点提及氢能源。未来中国石化将发挥其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地。













新年伊始,国内主要石油公司纷纷定调新方向,规划“碳中和”实现方案,加码进入新能源产业,推进低碳转型。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更是为公司设定目标:将氢能全产业链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业务,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这一传统石油公司为什么选择大举进军氢能?中国石化正在探索怎样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张玉卓对推进中石化氢能布局至关重要







资料显示,张玉卓现年58岁,浙江寿光人,获得杭州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博士学位,早年从事煤炭研究,37岁时被任命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2002年进入中国最大的煤炭央企神华集团,历任神华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并兼任过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5月张玉卓任神华集团董事长,执掌神华近三年。作为学者型的企业管理者,张玉卓在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018年张玉卓任杭州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中国(杭州)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在任职神华集团期间,张玉卓多次公开呼吁中国应当发展氢能。他曾表示:“作为氢的生产商,现在神华集团已经准备好了”。

之后在任杭州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期间,张玉卓公开鼓励保税区积极培育引进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可见其对氢燃料汽车战略布局的发展眼光。

2020年1月,张玉卓正式接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成为第一位非石油系统出身的石油央企董事长,延续中石化积极发展氢能的策略。他于3月底在中石化的年报发布会上,张玉卓就开始抛出“一基两翼三新”的新战略。




在整个2020年,他率领的中石化在氢能领域的布局的确愈发深入:







如今张玉卓明确提出,中石化将全方位开启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新征程,坚定打造“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将持续推进包括氢能在内的新能源布局,值得业界期待。




全链条布局 “制储运加”一体化发展







此次在浙江试运行的合建站,是在原有油气站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同时具备充电、加氢、汽柴油、LNG及跨境电商等多项功能,氢能加注能力达500kg/12h,将为当地氢能公交车的上线运营提供保障。










加氢站是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通生产、下达应用,直接关系到燃料电池车的普及程度。但由于投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审批流程复杂等原因,独立建设存在较大困难。但中石化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因为设备与技术要求,加氢站的建设运营成本远高于加油站和充电站,不同类型的加氢站建造成本差异较大,国内建设的加氢站以高压氢气加氢站为主,造价大约在1500万元左右,即便有政府补贴,前期所需的资本投入也非常巨大。偏高的建设运行成本,将多数企业拒之门外,但也成为中石化这类大型国企的优势。













其次,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分布,为中石化加氢站的发展奠定了庞大网络基础。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多达3万余座,高居全国首位。近两年,中国石化的加氢设施建设正在提速,目前北上广浙等省市已建成多座油氢混合加氢站,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于开年打响了第一枪。

但是,只提供终端设施还远远不够,中国石化要做的,是整条产业链资源的全方位布局。

氢气从制取、储存到运输、应用,与传统油气业务的模式高度契合,这使得油企进军氢能领域,具备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从生产环节来看,氢气既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油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制氢能力,成本也能够相对低廉。

张玉卓近期表示,公司正大规模布局氢能产业,首先要充分利用炼油化工厂的资源,之后再进一步导入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绿氢即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产业链条零污染,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中国最大的氢能源供应商之一,中国国石化年产氢气能力已超3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公司还于去年9月宣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成功投产,在国内首次将炼厂副产氢气提纯至99.999%,远高于国家标准。

在储运环节,中国石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本月初,中国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种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若应用于氢储运领域,将有效提高储运技术水平、降低储运成本。




中国石化已建成42公里“巴陵-长岭”氢气管道,平稳运营6年。此外,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四通八达,在氢能发展初期或也将起到规模化运输氢的作用,这对中国石化来说也是一大优势。

中国石化在加氢气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工作,目前,已经打通了氢气制备提纯、储存运输、终端加注全产业链,走在国内同行前例。

加码投资力度 共建氢能产业生态圈







在企查查以“氢能”搜索,相关企业数量2000余家。而实力雄厚的各大央企,也纷纷在氢能领域加快动作。据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已有雄韬股份、上汽集团、杭州电气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潍柴动力、全柴动力、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能源巨头也加速布局氢能业务。




中国石化除了不断开发自身产业链优势之外,也积极同国内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相继与亿华通、杭州重塑等签署协议,推动氢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8月,中国国石化发起设立恩泽基金,致力于投资布局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项目,当年投资的首个项目便涉足氢能。本月,中国石化与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四家新能源企业召开视频会议,进一步展现了其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氢能产业大生态环境的积极意向。

中国石化等较早跨界新能源领域的大型石油公司,正承担着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示范任务。

开展国际合作 寻求氢能产业“弯道超车”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变革,氢能储量大、零污染、热值高,在第三次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可以满足全球能源总需求的18%。

美、德、日、韩等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已将其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发展路线。







布局氢能的国家




相关跨国企业正在中国积极布局氢能业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成立子公司或与产业链上下游有业务往来的海外企业已达95家。其中,法国液空、空气化工产品、林德、壳牌等参与较早,康明斯、西门子能源等也纷纷入局,仅2020年11月中旬以来,就有现代汽车集团、大陆集团、法液空、壳牌、法马通德国公司等多家跨国企业传出了在华氢能布局新动态。

对比部分发达国家,我国氢能产业整体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还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亟需规划。

为推动氢能产业快速与国际接轨,我国需要借鉴跨国企业的技术经验。

2019年11月,中国石化和法国液空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氢能公司,法国液空将发挥其在氢气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经验,为中国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提供有竞争力的氢气供应方案。




2020年10月,中国石化资本、恩泽基金和康明斯签署合作意向书,各方将利用自身优势,共同促进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康明斯在绿氢领域拥有丰厚的技术及经验积累,将为双方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在行业发展初期,我国用于氢能产业的氢源主要来自煤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氢气多属于炼化企业的中间或附属产品,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拥有雄厚的制氢产能及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在氢能领域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排头先锋作用。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年版)》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正式实施,我国正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跑步进入一个更为低碳环保的“氢能时代”。而中国石化等传统石油企业,也正在加快跨界的步伐,力争在这场能源转型的赛道上发挥其应有的力量。

http://weixin.qq.com/r/yS_3r3LEXy8grTbM93rb<br> (二维码自动识别)

关键词:中国,石油,行业,目标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