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根源

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根源

时间:2023-06-14 21:21: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6-14 21:21:01 来源:网站运营

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根源:自21年开始,各个互联网公司陆续上演“萝卜蹲”式裁员,受双减政策影响的一众在线教育公司,在7、8月份提前开启大面积裁员。


到了年底,各互联网大中小厂,几乎都没缺席年底这场裁员“盛宴”。百度裁、快手裁,滴滴裁完美团裁,爱奇艺裁、贝壳裁,字节裁完微博裁。

裁员比例高的如滴滴,号称全业务线均裁员20%。比例低的如字节、百度,少部分经营不佳的部门,也是几乎全部裁掉。

原本以为到了3月份,各公司的裁员将告一段落,没想到,互联网行业top2的阿里和腾讯,也传来了裁员的新闻,”腾讯各业务线裁员10%~30%不等“,”阿里淘菜菜裁员20%“的新闻迅速挤上热搜。

原本以为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巨头都裁员了,这波裁员风波应该到头了,没想到3月底,京东也传出了大范围裁员的消息。

陈老师自从转行互联网行业之后,4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亲身经历了两次行业大裁员,虽然暂时还没被波及,但免不了心有戚戚。

作为从业者,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这次裁员范围这么广,程度这么大?

如果归于对互联网反垄断的整顿,似乎不太合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涉及垄断。

归于市场大环境不好,似乎也不太合理,传统行业很多公司也面临过市场倒退销量下滑的困境,但似乎也没爆出来这么大的裁员新闻。

归于互联网公司受关注程度高,声量大,传统公司的裁员引不起波澜,似乎还是不太合理。一些传统行业的动态也常常能占据新闻头条,获得持续的曝光。

接下来,我们从互联网裁员潮入手,试着分析下互联网大面积裁员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互联网盈利能力不行了?

一些发展中的互联网公司确实在亏损,比如这两年快速增长的小破站-哔哩哔哩,虽然营收在持续增长,但利润一直为负。比如滴滴,虽然网约车业务足够赚钱,但铺开的业务太多,从单车到货运到自动驾驶都搞,整体也亏得不行。

但亏损就代表了盈利能力不行了吗?

其实并不是。

互联网企业的亏损,很多都属于“战略性亏损”。说白了,就是可以赚钱,但我就要把赚的钱都花出去,做增长。这些公司,为了获得持续的增长,获得市场优势地位,投入大量真金白银用于市场推广,最终到财报上,就是整体亏损。

但即使亏损,也并不代表这个公司发展会受阻,一些“战略性亏损”的明星企业,账面上普遍都趴着能够亏损几年的现金。

如果说只有这些公司裁员,还说得过去,不管公司什么战略选择,毕竟现阶段是亏损的。

可事实情况是,并不是亏损的公司在裁员,盈利的公司也在裁。比如说腾讯,虽然增速放缓,但腾讯一个季度也是有248.8亿的利润进账(21Q4)。

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养不起被裁的这些人吗?显然不是。

如果说虽然还有盈利能力,但毕竟增速放缓了,利润率又下滑了。但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单比利润率,传统公司更不行,大部分远远不如互联网。

比如美的这种家电企业,21年Q1-Q3营收2629亿,利润234.6亿元,利润率也不高,远低于阿里腾讯,他们裁员了吗?好像并没有。

所以说互联网裁员主要是因为盈利能力不行了,似乎不太能站住脚。




是因为互联网公司没有发展空间了?

21年开始,随着各种审查监管的进行,加上中概股退市风险等国际政治因素的存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股价在21年之后经历了大滑坡。对于很多中概股持股股东而言,股价腰斩都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了。

随后,网络上陆续出现了各种看衰互联网的声音。有说高速发展期过了,行业就不行了的;有说国家的重点转移到了核心科技领域,对互联网不再重视的;有说要互联互通之后,各个公司都没有护城河了,以后没有获得高额收益的能力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看多了感觉整个行业已经黄了。

但互联网真的没希望了吗?

我觉得不是,虽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这两年压力很大,增速放缓,盈利转亏损成为常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行业依然是中国最具创新业态的公司集中地,也是中国少有可以在国际上和欧美掰手腕的行业

而且很多看衰的论点根本站不住脚。

说高速发展期过了的,更多的是看到了各个公司的用户量见顶,增速放缓。但这只是对C端市场而言,B端还有很多的企业等着互联网的改造提升,更别说还有国家层面对东数西算的推动,如果说to C已是强弩之末,那至少to B还算星辰大海

说对互联网不再重视的,我觉得需要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人会不会主动把自己的优势放弃,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会的。放在互联网和国家监管上也是同理。有序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国家不会把有优势的产业打残相比互联网,大部分行业在国际上更不能打,互联网至少还有tiktok、原神等在国际市场表现亮眼的存在。

有说要互联互通之后,各个公司都没有护城河了,可能对于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确实如此,一个没办法在自己的生态圈搞封闭了,一个没办法对商家二选一了。但是在整体上,少了层层阻隔,经营&创业成本下降,整个行业也将迸发出久违的活力,更何况,阿里和腾讯的互通,也会给彼此带来增量。

当然,还有一个点,就是互联网的创新相比传统行业更容易些。

之前文章谈到新能源的新势力品牌,陈老师就有个观点:现阶段软件创新的难度是远小于硬件创新的。所以很多新势力品牌主打的都是自己的智能化体验,而较少篇幅宣传车型的硬件。因为几家公司可能采用的同一家供应商的零部件,彼此之间也拉不开差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新能源汽车的左右之争

所以,如果说因为没有发展空间了,就要裁员,也是站不住脚的。




是因为互联网的人员工资高,人力成本压力大?

这个不可否认,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工资,在整个社会里,确实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大家网络上经常看到互联网从业人员高收入的报道,比如腾讯的财报每次公布后,都会出现类似的新闻:”腾讯11万员工,人均年薪84.7万“。当然,腾讯对外辟谣过,类似84.7万这种计算出来的数据包含了员工社保和其他培养成本,实际薪酬并不是这么多。但相比传统行业平均一万左右的薪资,互联网确实是遥遥领先的。

但并不是个人工资高,就代表人力成本大?这并不是直接画等号的。

整体人力成本,是要平均工资乘以人数的。互联网平均工资确实是高,但人相对也少。

互联网公司的人力成本占比,和其它行业一比,在成本结构里,还算比较健康的。

以传统餐饮业作为对比,餐饮店的人工成本,控制好的,基本也要占到总营收的20%。以餐饮业的极端特例——海底捞为例,21年营收411亿,其中管理费用214.6亿。

而且, 非互联网人士,可能对互联网的薪资也存在一些误区,互联网人员工资高更多的集中在研发群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的程序员。

很多基础岗位的工资水平并不高,比如春节期间B站猝死的审核员工,工资远远低于程序员群体。

而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其实在哪里的收入都不低,前几天在网络上热传的“中国电网招聘高级研发专家”,也给出了月薪100K的高水平招聘价格。而这个价格,对于一些资深的程序员,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不一定能给的起。

如此说来,互联网人力成本大的理由,似乎也站不住脚了。




是因为资本无序扩张??

这波互联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裁员潮到来的前1到2年的时间里,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在疯狂扩张招人。如果你时常关注行业动态,20年到21年初,你一定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新闻:”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再扩招,员工总数将破10万“”美团为了满足业务扩张需求,2021年计划新招6万人“”猿辅导拟在杭州再增2万就业岗位“”作业帮融资7.5亿美元,再扩招10000人“两年过后,这些大肆扩招的公司,没有一个逃过裁员的命运。

由于互联网模式天然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最先跑赢市场的行业玩家往往能够通过优势地位获取超额的收益。比较典型的是拼多多和抖快电商崛起前的阿里,占据行业最大的份额,且优势地位短期内无人撼动,大部分商户想要做电商,都绕不开阿里的淘宝和天猫,而想要把线上生意做好,就少不了要给阿里交”通行费“,这就构成了阿里最大的收入来源,也就是财报中,中国零售商业部分。

除此之外,滴滴和美团的高额抽佣,也都是同理。初期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和用户补贴,快速争夺市场,并借助自己的资金优势挤压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间。经过一场场战役,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用户绕不开的存在,形成对市场充足的话语权。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可以向司机抽佣20%以上。换句话说,也是看到了能向庞大的打车出行市场收取20%的佣金,滴滴才会在一开始不计成本的补贴抢市场,才会有资本支持滴滴的竞争行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于是,在各个“成功前辈”的指引下,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只要看到一个靠谱的新机会,各个玩家就生怕错过获取行业优势地位的机会,在业务初期以及快速发展阶段疯狂招人,快速抢占市场,资金与人员为了新的增量一拥而上

比如20年因疫情再度兴起的社区团购,就再次上演了当年千团大战和打车大战的风采,美团也曾经表示,认为社区团购是近几年少有的行业机会。

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时间就是先机,先机就是地位,地位就是发展前景,发展前景就是估值和金钱。

但这样真的是对的吗?真的对行业是好的嘛?

拿社区团购为例,看到改变现有线上生态的机会,看到切入生鲜市场这个高频刚需市场机会后,资本大肆进场,各公司疯狂的开城与补贴。而抢占市场的手段,主要是不计成本的低价。

不计成本的后果,对社会而言,带给了生鲜超市、街边摊贩十足的打击,影响了相比互联网从业者更广大群体的收入,而且对整个生鲜市场,并没有带来效率的提升。

最后人民日报在2020年12月亲自下场评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打击资本无序扩张的序幕。

各个社区团购玩家,也逐渐收缩补贴,将真金白银用在能提升实质效率的农产品供应链和冷链物流等项目的建设上。

在资本的推动下,互联网公司为了新增长和新行业地位的大肆扩招,才是本次裁员潮的根本原因。

打击资本无序扩张之前,利用资本打出一片天下, 然后通过抽佣长期”割韭菜“是行业通用玩法。争夺市场,就需要有人”打仗“,无限制的超额招聘随之而来。

打击无序扩张之后,以前的玩法玩不通了,大家对未来逐步形成了缓慢增长的共识,曾经一起战斗抢夺市场的员工,自然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曾经为了快速发展预备的人力,自然也成为了优化的对象。

互联网企业,也将以前无需扩张的真金白银,投入到了对行业、对社会真正有用的地方。

增速放缓了,各个互联网公司不再拼命抢夺市场了,那未来会逐步不卷吗?未来计划单独扩展写一篇,题目都想好了,就叫内卷的必然与妥协。欢迎持续关注。




结语

出于增长前景放缓的担忧也好,出于新业务无法快速增长也好,多数互联网公司都选择了主动收缩。

但不管怎么说,被裁的员工,在公司眼里是,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是一笔笔节俭的预算,到个人身上,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想起了那句老话“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关键词:裁员,根源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