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拉闸限电:一家山东煤矿,怎么逆袭成为澳洲最大专业煤老板
时间:2023-05-28 19:45: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5-28 19:45:02 来源:网站运营
不惧拉闸限电:一家山东煤矿,怎么逆袭成为澳洲最大专业煤老板:本文来自扑克投资家,作者:章舟。如需转载,请联系。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扑克财经App(iOS及安卓版本均可下载)。
2020年以一场疫情开头,似乎将会以一场寒冬结尾。
虽然冬天早早到来,但一些地方却开启了“限电”模式,气温不到3度不得开空调,空调温度不得高于16度,企业生产实行错峰用电……限电,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无需多言。上次大范围的拉闸限电,还要追溯到2003年——那一年同样疫情肆虐。
这次拉闸限电的原因很复杂,有经济复苏强劲、冬天提早到来、环保力度加强等原因,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有一种观点把最近的限电和“中国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联系起来,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常识+简单的数据即可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38.5亿吨,同年煤炭进口量完成29967万吨。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煤炭都是自己生产,进口煤炭仅仅占我国原煤产量的不到8%,且最大进口来源国是印尼。此外,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煤炭的最大进口国,澳煤的最大进口国是日本。因此,说中国限电是因为禁止澳煤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煤炭和电力的关系并非本文核心话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澳洲煤炭进口的限制并非始于本月,而是早就有所行动:据报道,早在今年上半年,多家国有企业已收到中国海关有关限制澳洲煤炭的口头通知。看来中澳两国有关煤炭的争端,一时半会还结束不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一点是:澳洲最大的专营煤炭企业,其实早已进入中资的囊中:它就是已经在香港(03668)、澳洲两地上市,由全球500强,位于山东的兖矿控制的兖煤澳洲。它成立于2004年,是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专营煤炭生产商。公司两家大股东分别为兖州煤业,持股比例为62.26%,和信达国际,持股比例为15.89%(均为中资)。
2019年,兖州煤矿生产了3560万吨商品煤,其中,中国业务约占总业务的16%,排在日本和新加坡之后居第三位,因此中国如果对澳洲的煤炭全面实行进口限制,对这家企业的业务,乃至于背后控股母公司的业绩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1、兖州煤矿前史
兖矿集团的前身兖州煤田的发现,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1966年9月,兖州煤田启动开发,1975年,兖州矿区当时第一对特大型矿井——年产300万吨的兴隆庄矿开工,随后兖州矿务局成立。
到1989年,兖州矿务局建有年生产规模1225万吨的生产矿井6对,1180万吨的选煤厂4座,辅助企业和设施20多项;改扩建矿井1对,矿区年生产能力共计1285万吨。1992年,《兖州矿区建设施工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科技领域获得的最高荣誉。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兖矿集团发扬光大的“综采放顶煤”技术——
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兖矿集团进军全世界的“法宝”!对于厚度较高的煤矿煤层,利用既有技术工艺,只能分三层开采,不仅开采困难,而且未开采的煤层还易‘发火’。而“综采放顶煤”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在厚煤层中,沿煤层(或分段)底部布置一个采高2-3米的长壁工作面,用常规方法进行回采。20世纪90年代初期,兖矿开始研究这一技术。
1992年,兴隆庄矿第一个综放工作面5306工作面实验成功。到1996年,先后建成了南屯、兴隆庄、鲍店、东滩矿四个高产高效矿井。
1994年11月,国务院选定的全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名单公布于世,兖州矿务局榜上有名!1996年3月,兖州矿务局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此后五年里,兖矿实现了以企业改制为标志的第二次创业。
1998年,兖矿参加国家120家企业集团试点,组建了兖州煤业公司,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成功实现了在香港、纽约和杭州三地上市,融资23亿人民币,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煤炭企业。
上市后,兖矿利用上市募集来的资金,投入矿井建设、技术研发。兖矿投入3亿多元,继续攻关综采放顶煤技术,实现了自动放顶煤。2002年,兴隆庄矿一队一面最高月产63万吨,年产达680万吨,成为集约化生产的典范矿井。
在全国煤炭行业面临危机时,“兖矿煤”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品牌”,成为日本、韩国市场的知名品牌,大大增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从1996年起,兖矿公司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一直保持全行业第一。1999年的利润,占国有重点煤炭盈利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58%。1999年5月30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2000年,历经34年建设,兖矿集团年生产能力达到3040万吨,营业收入实现588.8亿元。年末资产总额为1172.8亿元,实现了规模当量的第二次飞跃。2001年,兖矿集团确立了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和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此后的这20年,兖矿集团控股的兖州煤业已经在海内外的山东、陕西、内蒙和澳洲建立起多处煤炭基地,2019年煤产量1.66亿吨。其中在澳洲的投资,为兖煤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项教科书案例。
2、兖煤澳洲的蜕变:从“拖油瓶”到“下金蛋的鸡”
1. 连续买买买,终于在澳洲上市
对于资源丰富的澳洲,煤炭,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9年澳洲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占世界可采煤炭总储量的13.9%,已经略超中国,位居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排世界第三位。储产比则高达384年,远高于中国的37年。
澳洲煤炭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好:煤种齐全,发热量高,且具有硫分、灰分和氮含量低等特性,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澳煤在国际煤炭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据统计,澳大利亚的煤炭产量在过去30年里增长了一倍多,出口份额从1990年的55%跃升至2017财年的75%。2019年,仅昆士兰一州的煤炭开采权使用费就接近40亿美元。
兖煤澳洲成立于2004年,最初收购了位于新南威尔士州(NSW)猎人谷地区的“南田”煤矿,随后通过战略收购建立了公司的业务,成为澳大利亚最具创新性的煤炭勘探公司之一。
“南田”煤矿地质储量1.4亿吨,可采出煤量5000万吨,生产一种优质半硬焦煤,是澳大利亚流动性最高,灰分最低的低磷和低碱焦煤。就在兖煤到来之前,这家煤矿已运营近100年的时间,曾经因火灾九次转手,经营陷于困境,且于2003年底再度因火灾而关闭。兖煤接手后,将其改名为“澳思达”(Austar),意为“澳洲之星”。
此后兖煤澳洲经过两年的准备,于2006年成为第一家成功引进“综采放顶煤”的澳大利亚煤炭公司。到2008年底,这家煤矿因为应用该技术而产煤390万吨,实现赢利8000万澳元。这一炮,打出了兖矿的名气。正如兖矿澳洲董事长所言“没有这项技术,我们进不了澳洲的大门”。
2008年底开始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大宗商品行业都是灾难,煤炭自然也不例外,一时间,全球煤炭行业笼罩在寒冬中。
莫拉本煤矿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玛吉地区,探明储量4.5亿吨,矿井开采厚达12米的尤兰煤层,生产优质动力煤。而拥有该煤矿的菲利克斯公司,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营出现困难。兖煤澳洲决定出手。
2009年,兖煤澳洲以33.3亿澳元成功收购了菲利克斯资源公司,获得了行业领先的莫拉本煤矿(Moolarben),并成为了新南威尔士州煤炭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和雇主。
2010年5月,煤矿建成投产,新增设计产能1600万吨,也使得兖煤澳洲总生产能力达到2760万吨。2010年12月,经麦格里投行评估,菲利克斯价值达到64亿澳元,实现一年内菲利克斯增值超过120亿人民币。
兖煤对菲利克斯的并购,不但获得了煤矿,依法承接了企业拥有的超洁净煤能源公司和超洁净煤加工技术的研发工作,也使得兖煤国际的超洁净煤(UCC)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5年,兖煤澳洲在超洁净煤技术研发上投入超过5800万澳元,目前该技术已经成熟,并在澳大利亚、日本、印度、中国等10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超洁净煤的灰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节能减排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是兖煤对菲利克斯的收购,实际上是一场“蛇吞象”:交易中,兖煤澳洲的融资额高达25亿澳元,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为上市后的亏损埋下了伏笔。
2011年,兖煤澳洲又收购了当地的两处煤矿资产,连同之前的三个煤矿勘探项目放入兖煤国际。
到了2012年,兖煤澳洲在剥离了部分资产后,又与格罗斯特煤炭公司进行了战略合并。兖州煤业持有兖煤澳洲的77%股份,格罗斯特现有股东将持有兖煤澳洲的23%股份,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代码YAL),并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上市专营煤炭生产商之一。至此,兖煤成为中国煤炭行业唯一的四地上市公司。
但是和那些科技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市之后,兖煤澳洲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尽头:从上市第二年开始,就开始陷入亏损的泥潭:2013年亏损49.784亿元人民币,成为兖州煤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海外公司最大的一次亏损,直接拖累母公司全年业绩同比下降76.29%。
2012-2016近5年,兖煤澳洲亏损将近100亿元人民币!如此糟糕的业绩,甚至让兖煤澳洲被讥讽为“拖油瓶”,国内更有反对者上书,要求追究当年决策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2016年底的兖煤澳洲,已经是“至暗时刻”,却因一场世纪大并购而起死回生,最终锁定了澳洲头号“煤老板”的江湖地位。那么在这几年里,兖煤澳洲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2. 几乎资不抵债,沦为人所共知的“拖油瓶”
从上面的表看出来,
尽管近几年煤价走低,但兖煤澳洲的生产成本基本还是低于销售价,还有一定的毛利。也就是说,兖煤澳洲陷入长期亏损除了生产经营不善之外,还另有他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财务费用。下表可以看出,2012年,兖煤澳洲发生了0.58亿澳元的财务费用和0.26亿澳元银行手续费,由于当年煤价比较好,兖煤澳洲的生产经营还能消化这部分费用。但在此之后,随着规模的扩大,兖煤澳洲的财务费用和银行手续费等融资成本越来越高,企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到了2016年,兖煤澳洲融资成本达到了3.23亿澳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与当年2.27亿澳元亏损额相比,意味财务费用已经吞噬了其所有的经营成果,显然已不堪重负!2016年的兖煤澳洲,可谓生死存亡关头:资产76.6亿澳元,负债63.1亿澳元(其中带息债务近50亿澳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2.4%,如果把13.6亿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扣除,几乎已经资不抵债,现金流也是连年负数!
应该说,兖煤澳洲的困境不是偶然的,而是代表了中企海外并购中普遍容易走的弯路,具体而言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收购步子迈得太快,收购时间点欠佳对于煤炭这样的强周期行业,并购的时间点重要性不必多说。兖煤澳洲集中发起并购的2009-2011年恰好是煤炭行业处于景气高位的时间,由此导致其收购成本较高,付出了较高的溢价水平,比如2012年收购格洛斯特时,溢价水平高达40%,这显然会在煤价下跌时带来风险。
(2)长期以来举债扩张的结果在兖煤澳洲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股东兖州煤业对其的资本金支持,可见部分只有在其2004年设立时出资0.64亿澳元和2010年增资9.09亿澳元。初步统计,
截至2013年底,兖煤澳洲在澳总投资达到440亿元,但股东出资仅有66亿元,兖煤澳洲海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大部分依靠借款方式予以解决,每一笔高杠杆的收购,都是实实在在风险。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政府对并购澳洲煤炭资源的限制、澳洲用工政策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等都对兖煤澳洲生产经营造成“困扰”。在诸多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兖煤澳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也就不难理解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难看的财务数字,兖煤终于想到了一招“杀器”,使其避免了退市的命运:
2016年,兖煤澳洲发起了一项名为“凤凰项目”的融资计划,核心是将Austar(澳思达)、Ashton 、Donaldson三家亏损比较严重的煤矿经营权打包转让给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V,名为Watagan),Watagan再以经营权资产证券化方式对外融资,计划融资额为13.64亿澳元,存续期为9年,兖煤澳洲的大股东兖州煤业对证券付息及赎回提供担保。
这就是所谓的“Watagan协议”,通过这项协议,兖煤虽然保留了这些资产的所有权,但却出让了其经营权——
这虽是债台高筑下的无奈之举,但未尝不是一种逆境中的蛰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道理,未来将再一次验证,国内的兖州煤业也算是拉了亲儿子一把,顺利将本质为股东借款的35.6亿澳元变相注入兖煤澳洲,不仅降低了其资产负债率,还顺带“美化”了其他财务指标。
当然这仅仅是“续命”“输血”,并不能解决企业自身的“造血”难题。兖州煤业一度曾计划以1.82亿美元收购兖煤澳洲剩余22%的股权,将其从澳交所私有化退市,意图以退为进,但无果而终。兖煤澳洲如何发展,如何脱困似乎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
直到2017年初,一个机会,将兖煤澳洲彻底从困境中拉了出来,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辉煌,而昔日“出表”的资产,最终又回到了表内——
为了这次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兖煤澳洲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甚至打败了比自己强大N倍的敌人。3. 教科书式并购,助兖煤澳洲“起死回生”
(1)瞄准目标,未料“半路杀出程咬金”
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世界矿业巨头力拓在2016年决定将其全资所有的C&A予以出售。C&A旗下拥有HVO(猎人谷)、Warkworth、MountThorley(MT)3座矿山以及沃勒塔港煤炭服务公司(图1)。截至2016年底,C&A资产19.27亿澳元,负债6.15亿澳元,净资产13.12亿澳元,资产负债率仅为32%。
HVO矿山是C&A最核心的资产,生命周期从2017年算起长达46年,相比之下Warkworth 和MT只有19年,且HVO矿山的产品品质要优于另2座矿山。此外,HVO的生产成本比另2座矿山要低6-7美元/吨。C&A的煤炭资源量约31.19亿吨、可采储量11.98亿吨、可售储量8.34亿吨,均高于或相当于兖煤澳洲的储量水平。C&A每年的煤炭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盈利能力非常强,在近几年煤炭行业整体处于低谷的行情下,依旧保持了很好的盈利水平,简直就是黑色的印钞机!
而且一旦将C&A收入囊中,兖煤澳洲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将拥有12亿吨左右的可售储量,跃居澳洲第三大煤炭生产商,位居必和必拓、嘉能可之后,也同时成为澳洲最大的专营煤炭生产商(后两者还从事其他矿业投资),体量会上一个大台阶。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买噶买它!就这么定了!
2017年初,力拓集团宣布与兖煤澳洲就C&A交易达成一致:兖煤澳洲将以现金方式收购C&A的100%股权。兖煤澳洲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支付:一次性支付23.5亿美元,或者首期支付19.5亿美元,外加交割后5年每年支付1亿美元,合计24.5亿美元。另外,兖煤澳洲还将向力拓集团支付不高于6.5亿美元的、与煤价挂钩的或然特许权使用费。
加上一些其他的支出,这笔交易的总价格为32.9亿美元。按道理,此时买卖已经做成,下面就是一些程序化的工作,没想到——搅局的真来了!
6月9日,在力拓即将召开股东大会,按惯例“被动”等待第三方的“更优报价”时,
矿业大鳄嘉能可开出了更高的价钱34.7亿美元,并且全部真金白银,不用那么多融资套路!
论体量,兖煤澳洲和嘉能可显然不是一个量级的,论资金实力,嘉能可要远强于兖矿集团;并且HVO与其主力矿山处于同一区域,嘉能可若收购成功,可以对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运营,协同效应更加明显。
而嘉能可此时来势汹汹,摆明了就是要志在必得,是认输出局,还是奋起抗争?经历了十个不眠之夜后,兖煤澳洲的管理层决定:果断出击,就是输也要输个明白!
(2)力拓一锤定音,最终一双两好
6月20日,兖煤澳洲修正了自己的报价方案,将收购对价增加到33.9亿美元,虽然依然比嘉能可的报价低0.8亿美元,但力拓董事会认为,
兖煤澳洲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政府审批事项,交割时间将早于嘉能可,因而将向股东会推荐兖煤澳洲的收购方案。
矿业的收购就是这么复杂,并非简单的“价高者得”,而是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对此,嘉能可岂能善罢甘休。6月23日,嘉能可将收购总对价提高到35.95亿美元。针对力拓集团担忧的政府审批时间,嘉能可将支付给力拓集团一笔补偿金。
此时离力拓集团召开股东会已不到1周的时间,兖煤澳洲以非常快的速度再次修正了自己的报价:将收购对价从33.9亿美元提高到了36.3亿美元,稍高于嘉能可35.95亿美元的报价。此外还提供了2.25亿美元履约保证金,因而力拓董事会继续将信任给予了兖煤。
就在市场等待嘉能可再次反击时,嘉能可却沉默了。6月27日、29日力拓股东大会最终一锤定音:97.2%的股东通过了兖煤澳洲的收购方案。
从双方的博弈过程来看,嘉能可的风格可谓老练。
在兖煤澳洲与力拓集团达成交易后,嘉能可一直按兵不动,足足忍了半年时间。到离力拓集团股东会召开不到20天的时间内,突然提出竞价要约,打了兖煤澳洲一个措手不及。好在兖煤澳洲经过多年历练,积累了丰富的收购经验,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了反击。
高手之间的过招,有时候就在细微之间。兖煤澳洲的这次成功并购,不仅是绝地反击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煤企经受住了一轮洗礼。
高手之间不但有竞争,还有合作:兖煤虽然拿下了C&A,但资金的来源还是问题。这时,昔日收购的竞价对手,此时摇身一变成为合作伙伴: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兖煤澳洲的持股情况更加多元,引入了战略投资者,股本得到极大的扩充,从原来的9.94亿股迅猛增加到近440亿股。细节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总而言之,经此一役,兖煤澳洲实力膨胀了N倍!
而收购的对手方嘉能可,最终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嘉能可花费12.06亿美元获得HVO 49%股权后,相当于得到 3.02亿吨煤炭可售权益储量。根据兖煤澳洲的竞标方案,兖煤澳洲在支付26.9亿美元后可获得C&A 可售权益储量为5.41亿吨,兖煤澳洲的单位储量收购成本要高于嘉能可,并且嘉能可收购的是C&A最核心、最优质的资产。
此外,嘉能可持有兖煤澳洲6.82%的股权,兖煤澳洲持有HVO 51%的股权,这也就意味着嘉能可通过兖煤澳洲,间接持有了HVO 3.48%的权益,加上其直接持有HVO 49%股权,嘉能可实际控制了HVO 52.48%的权益资源量!
经过这一收购,兖煤澳洲拥有9 座产矿井,其中莫拉本和艾诗顿远期有明确增产可能。截至2018 年底,兖煤澳洲的经营主体以及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同时,从2017年底开始,兖煤澳洲也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2020年上半年利润6.05亿澳元,“拖油瓶”终于变成了“摇钱树”!
3、2020年的“难关”,兖煤澳洲能否度过?
兖煤澳洲的盈利,和煤炭价格的大行情是密不可分的。
2016 年我国煤炭供给侧改革使煤炭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澳大利亚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也在煤价上涨中受益。2018 年以来虽然在进口政策的调节下,国内煤价与进口煤价差变宽,但二者依然存在较强相关关系。从数据上来看,虽然2020 年初以来油价大幅下跌,但同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煤价相对平稳。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家的煤炭需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煤炭价格亦长期处于低位。根据澳大利亚相关部门给出的报告,预计2020年动力煤平均基准价格为54美元每吨,这远低于2018年120美元每吨的周期高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兖煤澳洲售出至日本及澳洲本地的煤炭大幅缩减20%-35%,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收入。同时,旅行禁令的实施,也使得用工成本不断上涨,逼得兖煤澳洲不得不缩减产量,并尝试在东南亚寻找新的买主。
不过,根据兖煤澳洲今年9月公布的中期财报所示,由于中国的煤炭需求一直十分旺盛,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兖煤从澳洲运回国内的煤炭仍然高过去年。
然而,近期不断有澳洲媒体宣称,中国方面已经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包括煤炭在内的多种商品。
据此前报道,滞留在华沿海的澳洲运煤船已经达到了82艘,其运载煤炭超过了880万吨。据澳大利亚12月21日发布的能源资源展望报告预计,
在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里,该国炼焦煤出口额将暴跌35%;动力煤出口额则将暴跌29%。若上述预测数据准确,那么澳大利亚将可能因此损失179.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的收入。如果中澳两国的煤炭争端持续,这无疑会让兖煤在澳洲的经营遭遇挑战。
兖煤澳洲遭遇的挑战,还有凤凰“回家”所带来的非现金损失。
就在12月17日,兖州煤业公告称,兖煤澳洲将重新合并Watagan的财务报表——就是上文2016年“凤凰计划”中的Watagan,之所以重新合并财务报表,是因为当年融资发行的债券被全部回购,依照协议需要并表!
而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Watagan分别亏损1.12亿澳元(约合5.57亿元人民币)和1.54亿澳元(约合7.66亿元人民币)。重新并表,将导致兖煤澳洲2020年度确认一次性非现金损失约13-15亿澳元,约合64.74亿-74.7亿元。
造成Watagan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三矿营利水平下滑。其中,澳斯达矿山于今年3月停止生产,并过渡到闭矿养护阶段;艾什顿矿在未来的采矿活动中面临着岩土工程方面的挑战,以及在东南露天煤矿收购土地时存在困难;唐纳森矿仍处于闭矿养护的状态。
前有出口受阻,后有并表造成的损失,2020年兖煤澳洲的挑战还真不小。值此低谷时刻,韩国企业似乎有意伸出橄榄枝。
据兖煤澳洲最新公告:
已正式同意与韩国浦项(POSCO)签订明年的煤炭销售合同。根据合同内容,在2021年至2022年前三个月的时间里,POSCO及其联营企业将从兖煤澳洲购买煤炭:将在2021年采购160万吨;2022年前三个月则采购40万吨,共计200万吨,总金额达6.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亿元)。
不管怎么说,能成为澳洲最大的专业煤老板,兖煤功不可没。祝福我国更多的矿企,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也祝愿中澳两国的贸易早日恢复正常!
【参考文章】
1. 兖州煤业(600188):立足煤炭,内地海外市场双开花;罗兴,中信建投,20202. 兖矿集团发展历程:从矿务局到世界500强;经济参考报,20183. 兖矿“霸占”澳洲前十的三座煤矿,年产5700万吨,相当于一个阳煤集团;矿业汇,20174. 5年巨亏100亿,靠一场堪称教科书式并购,兖煤竟然在澳洲绝地翻身!符胜斌,新财富杂志,20175. 兖煤澳洲(03668):3年蜕变,从巨亏72亿的“拖油瓶”到如今的现金牛;聂一洲,智通财经,20196. 兖煤澳洲并表三煤矿资产 约产生64亿元以上非现金损失;白宇洁,财新网,20207. 兖州煤业180亿抢来的澳洲煤矿,要裁员了;讲道理的地动翼,20208. 澳洲布局初落成,内蒙接力新篇章;菅成广,光大证券,20209. 澳大利亚转机来了?煤炭生意将缩水890亿,韩国来“接盘”200万吨;林妙琼,金十数据,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