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中传艺术考研 | 如何理解电视艺术的参与性、互动性?

中传艺术考研 | 如何理解电视艺术的参与性、互动性?

时间:2023-05-22 09:30: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5-22 09:30:02 来源:网站运营

中传艺术考研 | 如何理解电视艺术的参与性、互动性?:观众与媒体的互动性,不仅仅是交流与沟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及时的反馈,不仅让观众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节目中,尽量让其发挥主动权,更重要的是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对电视节目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电视文艺受众经历了从“倾听”到“参与”的审美方式的转变,实现了从“宣传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中国电视在其草创阶段,多是以“倾听”为其主导性的接受方式。这时的消费者根本谈不上选择的余地。此外,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生产与消费还与有着“宣传喉舌”之称的电视母体分不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传媒技术的发展,电视事业日益发达,传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电视对于受众“参与”的需要更是越来越迫切。受众自觉自愿的“参与”成为电视文艺创造的核心。我国的受众研究也体现出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趋势。受众中心论已在理论界广为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查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能使受众从中寻求满足自我期待和欲望的社会性因素,从而得以认同个人身份的主要特征。受众通过各种渠道投票选举来自民间的明星,实现的是自我“明星梦”的替代性的满足。

观众参与电视节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意见参与式一浅层参与

新闻资讯类节目大多采用这种形式的观众参与,即节目中设置某一话题让观众发短信或在网络上留言发表各自的意见。

②辅助参与或辅助表演式

在部分谈话类节目中,观众现场参与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参与谈话,如《鲁豫有约》。一些电视歌会类节目也逐渐开始加入观众表演的成分,比如最早的《同一首歌》,经常有普通观众和明星同台唱歌。

③成为节目的灵魂和主角一一深层参与

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晚会时代”,没有什么互动性可言,观众只是欣赏节目,很少参加。“益智时代”互动性有所体现。而“真人秀时代”,不仅体现在观众的参与性上,而且整个节目都围绕观众来做。例如,《超级女声》观众的参与性不仅表现为观众成为节目主体,更表现为节目的决定者。例如在环节设置方面,《超级女声》引入了“单挑”(Player Kill,简称PK)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增加了节目的刺激性、娱乐性,也将比赛的现场气氛推上高潮。之后很多真人秀节目也借鉴。

最新的互动模式

“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新产生的各类新媒体载体,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类手机APP来随时随地的观看电视、新闻、杂志、书刊,这种及时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感。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给予的。

媒介融合无疑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冲击,电视节目的制作也面临窘境,怎样在这个媒介融合的大熔炉下生存,是每个电视节目制作方思索的问题。

“一云多屏”意味着节目通过移动客户端、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以及全球网络视频分发体系,实现“5屏”覆盖和“5A”效应,即“任何用户(Any One)、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以任何方式(Any Way)、在任何终端(Any Teminal)上”都可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节目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手段大大丰富了,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和电视直接互动。

①借力微博

节目还未播出,节目组就通过官方微博对节目进行预热和推广,包括节目宣传的VCR、录制现场图片、精美海报、充满悬念语态的微博文案等,无不激发观众的收视期待。

例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第2季官方微博,就在2014年1月1日提前公布了7位参赛歌手的炫酷精美海报以及形象宣传片,并写下“2014年我们继续让这个舞台充满诚意,7位唱将技惊四座,1000只耳朵齐挑剔,究竟谁首场第一?最刺激的全景记录,1月3日晚20:00,我是歌手,残酷开局!”除此之外,电视综艺节目也常常通过微博进行引导式互动。《花儿与少年》就制造了“花儿不哭”、“大家来猜火星语”、“花少向前冲”等话题。《最强大脑》的“中国雨人周玮”的话题令无数网友动容,也让节目在理性中散发出感性的温度。《爸爸去哪儿》第2季官方微博以高活跃度与高影响力占据话题榜前列。

②微信互动

2014年,《中国好声音》第3季就充分利用与腾讯合作的契机,在微信平台上开发竞猜游戏,创新电视综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新模式。在这一季《中国好声音》盲选播出的同时,观众可以打开微信竞猜学员的梦想导师选择结果;竞猜结束后,观众还可以立刻看到此次竞猜的总人数以及竞猜的正确率,包括自己“打败了”全国多少观众。这种依托节目核心看点设计的竞猜游戏,有效地实现了观众与节目的实时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感和代入感。《爸爸去哪儿》第2季开通官方订阅号,将节目视频、“萌娃漫画”、Qu味专栏”等汇聚一堂,以微网站、微社区的形式掀起电视节目移动社交的新高潮。

③联动APP

央视综艺频道的《开门大吉》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都属于利用APP与观众互动较为成功的案例。

《开门大吉》APP设有央视互动和自由闯关两大游戏模块,观众不仅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实时参与互动答题赢取奖品,还能够随时随地登录享受离线猜歌的乐趣。

《汉字英雄》第2季APP在场景与人物设置方面别出心裁,凸显趣味性和游戏性。观众以书生、秀才、举人等角色出现在游戏闯关中,通过乡试、会试、殿试等关卡进行闯关赢取功名。

④台网联动

台网联动是一种基于网络和电视的集播出、宣传、互动、效果反馈于一身的现代跨媒体合作形式。简单地说,即在网络上做好电视台的服务,开设电视台节目与活动的网络版,而电视台在适当的情况下可将网站广告捆绑销售,帮助网站扩大其知名度并提高其存活率。

2014年,杭州卫视的《百万粉丝》以及腾讯视频联手《中国好声音》打造的衍生节目《重返好声音》,则可以被视为“台网联动”的新范本。

《百万粉丝》直接以12位参与者的网络生活作为核心内容,将真实的网络生存经由电视真人秀的形式进行直观地展现。每周节目都会发布一个带有公益性质的特殊任务,选手们只能从自己的微博上吸引大量粉丝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这种利用社交互动打造的综艺节目,促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成为节目走向的推动者。这种以“电视+互联网”双屏内容为核心制作的台网联动节目,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重返好声音》不仅独家呈现了电视版《中国好声音》盲选时没有让导师转身的所有学员的演唱素材,还在网络中开设了导师转椅功能,网友们可通过点击页面中的转椅来支持自己喜爱的“遗珠”,帮助其重新加入电视版的导师战队进行终极挑战。

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将台网联动做出了新花样。首先,节目为网友专门设置了微博观众席,观众可以通过“中国梦之声”的话题页进入到虚拟观众席,自己的头像有可能收录到电视直播中;其次,观众通过网络投票变身“麻辣评委”,亿万观众的喜好直接影响选手晋级。

央视台网融合:从2012年开始,央视不断探索台网融合运行模式,成立台网联动中心,在新闻中心、总编室等部门实行新媒体人员派驻等制度,进行台网“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实现”的尝试,不断创新台网联动、媒体融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将新媒体团队派驻《中国谜语大会》节目组,与节目组进行一体化策划,全程参与节目彩排、录制和宣传。这是央视推进台网深度融合创新传播方式的尝试。

近两年来,央视在台网融合的实践中,确立了若干重点项目,以新媒体、多媒体思维进行项目运作,打造内容产品在多媒介终端的影响力。以“央视新闻”为例。2012年,央视致力于打造“央视新闻”新媒体品牌,确立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箭齐发”战略。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央视新闻”新媒体总用户数超过8000万,其中微博用户3350余万,在新浪和腾讯微博平台上引领媒体影响力排行榜;客户端下载量为2200余万,位居电视媒体第一;微信订户163万,是订户最多、活跃度最高的媒体公共账号。在重大时政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央视新闻”等发挥了独特优势,通过先于电视屏幕发稿、全面参与报道、多屏互动传播等方式,进一步打通了电视和网络两个舆论场,实现新闻信息的多渠道传播。“央视新闻”新媒体被业内誉为“新媒体平台上进步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主流媒体国家队”,探索出了电视新闻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力、提高影响力的路径。此外,“春晚”、《星光大道》等100多个传统电视节目品牌,通过网络专题、电视二维码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IP电视等新媒体途径进行传播,实现了由单向传播向电视和新媒体双向互动传播的转变。

⑤其他形式

《东方直播室》作为与天涯网络社区合作的电视节目,在话题选择上十分具有针对性,这不仅仅是因为天涯社区的热点话题与民生话题讨论的特殊性,也因为节目在制作中积极利用新媒体在线采集了话题信息与数据,选择了社会关注度最高、话题讨论性最强的热点所致。比如《东方直播室》在高考季所举行的“命题”话题讨论,“微博打拐解救被拐儿童”的话题讨论,“广场舞”话题讨论,这些热点性话题都与新媒体关系密切,引起了广大受众积极的参与讨论,改版后的《东方直播室》增加了60人话题讨论团、正反双方嘉宾辩论、场外50人评论团等,节目中巨幅环绕LED屏幕展现了场外50位网友的互动意见,以及网友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提出的尖锐问题,以便于主持人进行深度剖析及探讨,现场的观众投票团对于话题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节目中的正反方嘉宾发言对于拓展言论思路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参与,电视,理解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