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得那么狠,但她竟然才是翻红之后资源飞升的那个人...
时间:2023-05-15 21:24: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5-15 21:24:01 来源:网站运营
被骂得那么狠,但她竟然才是翻红之后资源飞升的那个人...:30+女性实现梦想、冲破女性困境的破龄之旅都只是口号罢了,《浪姐》的高开低走,或许早已注定
伴随着宁静、万茜、李斯丹妮、孟佳、张雨绮、郁可唯、黄龄的成团出道,姐姐们乘风破浪之旅宣布终结,三十而骊的一整个夏天过去了。
但成团夜的沸反盈天,掩盖不住《浪姐》高开低走的尴尬处境。
作为一档新综艺,《浪姐》从节目横空出世到决赛,每周更新都能掀起全网关注,超高关注度让人咋舌。
然而,兴许是起点太高,观众的期望也相应增大。当后续播出的节目内容并没能满足大家期待时,口碑就大不如前了,
播放量及讨论度也相应减少,数据一路走低。
据腾讯娱乐统计数据显示,当初《浪姐》第一期节目开播时,播放量高达1.22亿。
但到了第二期,直接下降到0.91亿,骤减3000多万。
再往后,形势更加严峻,基本上每播一两期,收视就下跌1000万左右。节目进行到第八期的时候,数据已经跌破7000万大关,仅有6987.3万,创了历史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十期开始《浪姐》播放量开始有回升,回到了8000万以上的水平。
但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节目进入了冲刺决赛的赛点阶段。
更让人唏嘘的是,一直到成团夜前一期,节目播放量仍然停留在0.82亿,与开播之初的1.22亿相比,数据明显大不如前,高开低走态势明显。
不过,经过节目组大刀阔斧的不间断宣传以及邀请众多当红嘉宾镇场子后,决赛当晚总算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相对应的,节目热度有了大幅飙升。
只可惜,虽然话题度上去了,但是口碑依然不佳。网上充斥的信息,吐槽多过赞美。
主持人黄晓明多次嘴瓢、姐姐们假唱、死亡打光、成团夜像芒果年会过度煽情、一堆和姐姐不相关的表演……这些,全都是决赛的硬伤。
如此看来,第一季《浪姐》走到最后,扭转口碑的愿望可谓彻底落空了。
《浪姐》是怎么糊了的?
早在节目火爆初期,央视就已经邀约影评人对《浪姐》进行客观评价。
当时,对方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个节目其实是一个很矛盾,很分裂的节目,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为姐姐们量身定做。对于姐姐人设的这种挖掘或者展现,还是存在狭隘的地方。它实际上,是让姐姐去适应标准,而不是为姐姐们创造标准。”如今再回头看,不得不感慨,央视爸爸,果然有先见之明。“分裂”,正是节目高开低走的原因。
众所周知,《浪姐》创办的初衷,是要突破30+女星的年龄限制、打破世俗偏见,把她们最具个性的一面展示出来,最终组建一个“破龄女团”。
只可惜,节目从第一期开始,已经出现了定位不清、审美价值单一的问题。
三位评委,赵兆、杜华、阿kenn,即便在业内都有自己的成就,可大众对他们却是完全陌生的。
当然,陌生不是问题,有能力到哪里都吃香。
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除了赵兆老师专注做多种类型音乐,杜华与阿kenn都是活跃在正儿八经男团、女团一线的大佬:
一个是一手挖掘程潇、乐华七子、王一博等年轻爱豆的娱乐圈老板,一个是负责《创造101》、《偶像练习生》这类青春化选秀舞台的导演。
很大程度上,他们俩的审美都是偏向于常规的:年轻、漂亮(帅气)、规范化、具有商业价值。
这就导致,第一次个人表演时,出现了大众迷惑的打分名场面。
49岁的陈松伶,身为早些年TVB花旦之一,唱功过人,全开麦气场全开,身上有成熟女性的韵味,只有73分;
丁当,整个《浪姐》的vocal担当,有《手掌心》、《猜不透》等众多代表作在身,结果她真情实感唱完一首《我是一只小小小鸟》后,得了75分。(注意,赵兆老师给的声乐分是合理的)
讽刺的是,10年前,丁当在星光大道上的成名作,正是这首歌。
说她打安全牌,选歌太过保守,大众尚且能接受,可是杜华,是如何评价的?
“她唱的太好了,会显得其他人很差。”呃……这也难怪丁当在社交平台手撕评委,毕竟,因为太优秀被给低分,这谁受得了!
不过,这一小风波,丝毫不妨碍杜华当时的传统审美。
她对女团的理解和定义,在黄圣依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初舞台时,穿着一袭白色大礼服的依依子,上台弹钢琴唱歌时姿态优美,特别有范儿,但说实话,歌声本身并不惊艳。
可是,杜华仿佛发现了宝藏一般眼前一亮,给出了很高的分数。
当时,后台观看的张萌满脸疑惑:
这个成团潜力,看外表吗?(萌萌子,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华华子本人对评判标准倒是毫不避讳,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美就够了,实力只是“加分项”。
仔细去观察,可以发现,虽然舞蹈导师阿kenn评价的话不多,但他与杜华之间的身体距离,明显比其他人要近
由此可以窥见,他们俩应该在此前有过合作,算是比较熟络的朋友,在选女团标准上站在同一阵线。
此处,心疼赵兆老师10秒钟。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是要做不一样的女团,却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
可以说,节目设定了一个“三十而骊”的口号,却在实操中放任导师从自己常规化偏好出发,然后用屏幕右上方一句“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女团标准”甩锅,本身就是分裂的,不符合一开始的初心。
而除了评委的喜好单一外,掌握姐姐们“生杀大权”的500位小浪花们,同样被圈在了一个范畴。
看爱豆颜值下菜,凭知名度和当红度投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得票结果与现场表现不匹配。
比如蓝盈莹,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有动力又足够努力,业务也很能打,却因为人气、知名度不够高被网友批评太有野心,排名一路下降,到冲刺决赛前,已经濒临淘汰。
比如袁咏琳,一路走来,始终没有辜负观众,和新裤子乐队合作表演时,拉小提的个人片段堪称高光时刻,但她仍然因为大众喜爱度不够高遗憾离场。
反倒是张雨绮和宁静等成名已久的姐姐,哪怕唱歌跳舞都没有优势,却能够靠观众的喜爱度苟到决赛。
一方面,节目要求比拼实力,胜者为王;
一方面,又把掌握姐姐们去留的权利全部交给不够客观,凭喜好投票的观众。
唯喜爱度论,本质上就是看人下菜,一定程度上忽视实力和现场表演。
这种赛制,是第二个分裂的地方。
最终的结果就是,即便是韩团出身的王霏霏,仍然对自身实力不够自信,需要依靠和宁静组团才得到众多镜头,凭此获得观众好感度。
蓝盈莹、黄圣依等人,也千方百计挤进静静子的团队,想要沾全员晋级的光。
种种问题背后,凸显的都是赛制不合理。
火上浇油的是,处于劣势的姐姐本来就够绝望了,节目组还把不吃香的唱歌与炸场子易收获浪花好感度的跳舞放在同一阵线比拼,然后按照喜爱度的排名优先挑选。
那么,结果无非就是,被大多数人喜欢的姐姐选到想要的、气氛好的歌,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姐姐,只能选别人嫌弃不要的歌,继续垫底,无限循环……
孟佳此前被淘汰,就是赛制的极度不合理导致。
有了前车之鉴,深知比赛规律的姐姐们,为了避免自身被淘汰,绝大多数已经不再想着展现自我性格,展露成熟女性超越年龄的美了。
留下来,成了唯一的念头。
所以,即便她们知道怎样唱更有艺术感更有挑战性,仍然求赵兆老师改成讨观众喜欢的风格。
可能就像金莎在第一场个人秀时所说,
“没有分数担忧之余,我才选了一个有挑战的表演。”言下之意,有分数压着时,绝大多数努力,都成了讨好观众,无关自我。
不过,倒也不是所有姐姐都随波逐流,也有个别人选择了乘风破浪。
相信多元化、坚持做自我的许飞,保留音乐风格、不愿意妥协的朱婧汐,想要把新民族与流行相结合的阿朵……
遗憾的是,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走到最后。
这也从侧面验证了,节目并没有支持姐姐们拥有独一无二个性化的风采。
审美单一,赛制复杂且不合理,当这样的情况已成定局时,能挽救《浪姐》收视率的,可能只有姐姐们相互撕扯头花的大场面了。
从传播学的负面效应来看,互撕场面带来的看点,比正向的让人记忆深刻。
黄圣依让金晨提鞋、丁当太难了(艾瑞巴蒂组矛盾)、张萌道歉、伊能静谈女性价值(访谈内涵梅艳芳),都引起了很大舆论就是佐证。
从腾讯娱乐统计数据之“节目开播以来微信指数”看,6月19日、6月26日、7月10日三个时间,算是除第一期以外热度指数的三大峰值。
其对应的,分别是丁当、伊能静与组员闹矛盾,第一次正式公演淘汰(矛盾最大的艾瑞巴蒂组表演),张萌、伊能静三人被拒绝后成为一队的复仇战。
按照这种搞事情的节奏下去,倒也能激起八卦群众的热烈讨论。
但很可惜,随着《浪姐》的不断更新,节目的戏剧性乃至看点越来越缺乏,姐姐们变得一派祥和。
部分网友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
“我就是冲着花少二的心情来看的,谁要看姐姐们相亲相爱!”所以到了总决赛候选阶段,《浪姐》热度指数从开播的8207368跌到了3139508,腰斩过半。
谁成团不重要,真正的赢家是......
30个已经出道的姐姐集结在一起参加女团选秀,被消费,被评判,被芒果台拿来博话题、拉数据,似乎成了资本的工具人。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单纯了。无论最终能否顺利成团,她们都会是最终赢家。
作为今年最火爆的综艺之一,《浪姐》给姐姐们带来的,除了通告费,更重要的是超高的曝光度。
从腾讯娱乐统计数据里“微博粉丝涨粉幅度排行”这一项来看,以袁咏琳、阿朵、黄龄、孟佳、朱婧汐为首的10位姐姐,个人社交平台涨势喜人。
此前观众连名字都没听过的袁咏琳,粉丝疯涨到2453778,涨幅高达70%,堪称最大赢家。
浪姐精神内核担当阿朵和做作小裁缝黄龄,粉丝量也都翻了一倍有余。
“过气”女爱豆孟佳虽经历了淘汰,却收获大众好感,粉丝涨幅达到50%。
有意思的是,丁当只在节目里存活了几期,却因为挑起话题充当节目看点,开播后几次三番登上热搜被大众熟知,最终粉丝涨幅达到32%。
与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知名度、热度已经足够高的宁静、黄圣依、吴昕。
后者的粉丝涨幅,只有1%—3%,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如此看来,《浪姐》给很大一部分半隐退的姐姐提供了翻红的机会,且越是不知名,收获的粉丝数和关注度越多。
不过,别以为知名度高的姐姐没有任何收获,对于粉丝基数已经足够大的她们来说,比人气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银。
腾讯娱乐从“hot实时热点排行榜”总结出了姐姐们热搜TOP10,仔细看就会发现,榜上有名的10位姐姐,相关话题几乎都与节目本身相关。
这就说明,《浪姐》虽然借姐姐自身热度和号召力扩大了节目影响力,但同时也给她们提供了制造话题登上热搜的机会。
上热搜有什么用?姐姐们能向潜在的或者心仪的品牌释放合作信息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话题度与资源是有正相关的。张雨绮和宁静姐姐个别资源的来历,侧面佐证了这一说法。
作为《浪姐》中咖位最大的女星,宁静从节目开播以来,始终受到各方关注。
仅因节目里独特妆容撞脸某巧克力豆品牌,她就直接晋升成了人家的品牌大使。
之后,因为擅长使用各种迷之配色口红以及被王霏霏录了小视频,静静子收藏滞销色口红的话题又轻易登上热搜,促成了其与彩妆品牌TF的后续合作。
张雨绮也是一样。
在《浪姐》录制期间,绮绮子曾给姐姐们每人送了一台价值过万的美容仪,受到粉丝们热议。
这个信号,经由节目放大后,得到品牌方的关注,直接把她任命成了全球代言人,成了热点营销的经典案例。
根据腾讯娱乐统计数据提供的“节目开播后品牌合作TOP10”显示,榜单上万茜、金晨、郁可唯、宁静、张雨绮这五位姐姐,都是hot实时热点排行榜的热搜TOP10。
这充分说明,只要热搜上得勤,不愁没有资源找上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话题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咖位和受欢迎度,却并不能与资源多少完全划等号。
对比“hot实时热点排行榜的热搜TOP10”和“节目开播后品牌合作TOP10”可以发现,热搜话题数排名靠后的金晨、郁可唯、万茜,在商业资源上排到了前五位。
反倒是热搜数居第一、第二的张雨绮、宁静,排到了商业资源的末端。而阿朵、伊能静、黄圣依甚至排不上号。
分析原因,是因为微博热搜话题数,并非商家评判女星的唯一途径。
年龄、外形、形象正面性以及其他各大网站喜爱度,也会纳入考虑。
从各大网站喜爱度排行来看,网友们的口味偏好存在一定悬殊。
此前,直男聚集地虎扑网曾发起过关于《浪姐》喜爱度排名投票,他们票选的榜单前五名张含韵、金晨、白冰、孟佳、万茜,都是偏年轻化、外形养眼的女星。
与虎扑审美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集中的豆瓣平台。
豆瓣向来是吃瓜群众偏多,比起外表,她们对姐姐们的评判,更在意性格和表现。
排名前五的宁静、张雨绮、郑希怡,都有“飒姐”风范,而黄圣依和金晨,也是美艳下藏着一颗铁憨憨的心。
相对而言,腾讯新闻用户的口味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性可爱的李斯丹妮,自带话题的黄圣依,霸气外露的张雨绮,甜美可爱的张含韵全都在榜单前五,特性各异。
综合这几个网站的喜爱度排行来看,金晨、张含韵、郑希怡在品牌合作资源上有排名并非没有原因。
不过,即便如此,被外界称为“皇族”(饭圈用语,常形容一个组合成员资源分配不平均时,资源过度倾斜的那位成员)的万茜争议仍然很大。
《浪姐》前几期播出后,豆瓣上有网友发起投票,“万茜是否配得上一二公排名?”
结果2507人投票的网友,仅有55人认为万茜唱跳俱佳。反倒是觉得她唱跳均不出彩的,有832人。
看总比例的话,更扎心,觉得配的人只占26%,而觉得不配的有74%。
奇怪的是,各方面都不够优秀的万茜,却在商业资源上稳坐第一名,拥有16个合作品牌。
从化妆品广告到参加高奢时尚品牌男装秀,再到汽车高端代言、门户平台合作、食品、游戏,茜茜子的资源可谓应有尽有,让人羡慕。
如此看来,说万茜是姐姐中最大赢家,一点都不夸张。
结语
犹记得几个月前,芒果台百万文案中,对于《浪姐》那温暖又动人的定位:
“女人,从母亲开始,就是我们一生中最早记得和最后忘却的名字。而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可现如今再回头看,难免觉得可惜。因为随着时间流逝,节目的初心逐渐远去。
30个姐姐,14个参加决赛,7个成团名额,却有陈赫、蔡徐坤、乐华七子等17个当红男艺人围观。
讽刺的是,成团夜当晚,作为主要看点的姐姐们集体假唱连口型都对不上,可应邀而来的嘉宾,比如张杰、李宇春、周深等却是真唱。
这无异于是在打姐姐们和观众的脸。
更有意思的是,已经成团的姐姐们,核心凝聚力也并不强。
黄龄说,她只想和她的7位姐姐成团。
宁静也一样,
“我拿第一,但我不是很想成团,因为我没有那么高的服从度。”或许,对于节目组来说,《浪姐》只是芒果台用来拉收视率的一张王牌。
30+女性实现梦想、冲破女性困境的破龄之旅都只是实现目标的口号罢了。
如此看来,《浪姐》的高开低走,或许是早已注定。
附腾讯娱乐完整版《浪姐》数据长图:
作者: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