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变“短”,以后分上下部是标配?
时间:2022-06-07 00:00:02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7 00:00:02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张汉梁 编辑|朴芳 《与君初相识》收官后,下部《恰似故人归》接档,之间只隔了三天。
这不是唯一分上下两部上线的剧集。近期由杨紫、张晚意、檀健次等主演的《长相思》开机后,宣布将分为上下两部上线,各35集,凭借杨紫自《香蜜沉沉烬如霜》后再度出演古装剧的市场吸引力,#长相思分成上下两部播出#的话题还上了热搜。
同时,目前在德塔文待播剧景气指数排行第一的《沉香如屑》,也已经宣布分上下两部各40集上线,主演包括杨紫、成毅等;由吴磊、赵露思主演的《星汉灿烂》同样宣布分为两部,总计66集。
这波动态也未必是受到《与君初相识》系列的热度影响。早在去年9月《长相思》进入筹备时,已经宣布过将分为两部。
应该认为,这一轮长剧变“短”的风潮,源于从2020年以来广电总局多次发文提倡电视剧和网播剧应不超过40集。伴随着去年以来的监管环境趋严,这一规定得到了更严格的落实。
而对于这些剧集的分部操作,网友评论也各执一词,一些认为这并未真正起到限制集数应有的防“注水”作用,“太长了真看不进去”、“加起来又是70集了”;也有评论认为长度合理,“有必要指出原着分上中下三部”、“快点播就行了,边拍边播才好”。
分上下两部的操作能否成为行业惯例?是否符合“防水”要求?或许还留待时间来观察,而随着电视剧分部、分季的现象增加,或许也将带来剧集领域的新开发思路和模式。
观众苦“注水”久矣 “治水”势在必行 说起国剧“注水”,观众都有一把辛酸泪。
问题背后,一是片方的盈利模式,因为国内一般以集数计价,“注水”就是一笔明白的经济账,同时更长的放映周期从宣推到招商也更有优势;二是行业环境,近年来国剧制作成本也一路走高,收购价却在2018年以来“限高”,业内人士曾介绍一些高成本剧集需要达到40集以上才能回本。
从历年来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平均集数,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2010 年至2014年,平均集数均未超过38集;2015年以后,获批剧目平均集数都超过了40集,2018 年更达到42集,比2010年上涨了10集。
而“注水”直接导致了从剧集节奏到质量的一系列问题,男二、女二甚至男三、女三的感情戏加码成为常见手段,影响了主线叙事的完整性;观众也会用脚投票,形成了抖音、微博追剧等习惯,以及倍速看剧成为常态。
“治水”势在必行。202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申报备案公示时承诺已基本完成剧本创作;电视剧和网剧坚决反对人为“注水”,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短剧创作。
行业随后跟上,这年5月的三大平台和六大行业公司的联合倡议书中,明确提出了打造精品短剧的政策响应。这年初已经出现了热门短剧《唐人街探案》《我是余欢水》,“迷雾剧场”的几部12集短剧也先后打响了口碑。
而从获批剧目的平均集数这一标准看,2020年的数字是36.9集,较往年出现了明显缩短;2021年共获批194部6722集,再度下降到34.6集。
随着去年以来行业监管趋严,应该看到“40集”标准在网播层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执行。排除一些积压剧,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超过40集的剧,大概率可以判断都是同步上星的项目。
从去年下半年各平台独播热剧做一观察,《你是我的荣耀》32集,《风起洛阳》39集,《女心理师》40集;而今年以来的《开端》《猎罪图鉴》《不会恋爱的我们》这些热播剧基本在24集以内,古装大剧《尚食》也限制在40集。包括具有国民级影响力的《乡村爱情》改为优酷独播后,最近两季的集数都为40集。
去年12月22日,广电总局公示的《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对制作单位和播放机构“注水”从技术指标上做了进一步规范,比如要求常规剧集正片时长不少于41分钟;每集结尾画面与下一集的开始画面如有重复内容,时长不超过30秒。这一政策从今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剧目集数减少。
分上下部播出 “水剧”新貌还是客观需求? 在这一环境下,“40集”渐渐成为一个硬指标。而剧集分上下部播出的操作,在这种环境下被怀疑是“注水剧”改头换面,也在所难免。
但还需要看到一些背后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剧集的原着IP小说的体量,《与君初相识》原着《驭鲛记》字数为81.1万;《长相思》原着分为三部,共计73.9万字;《星汉灿烂》原着《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总字数破百万。
这就涉及到一个改编信息量的标准,上下两部集数总计在42集的《驭鲛记》每集对照原着字数即信息量近2万,这在IP改编中是一个较高的数字,从该剧的内容上看也还是比较紧凑。对比以往的小说改编剧,63集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原着仅24.6万字。
其次,各平台目前普遍的成本收缩,客观上也会对集数压缩及内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从今年初的两场“红灯会”,到各平台财报分别提出盈亏平衡节点,制作方如果存在大量注水的行为,平台接下来或许很难容忍。
同时从分上下部本身的操作来说,如果注水严重,在分上下部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下部上线后的数据;反过来说,上部的口碑发酵,会让下部冲到一个更好的成绩,《恰似故人归》的情况就很典型。从平台和制作方的利益上,靠分上下部继续“注水”绝不是好选择。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治水”目前从政策层面的要求,正逐渐与平台等播出机构的利益合流,为接下来的内容提质带来了可能性。分上下部的操作,可能只是出于顺应播出要求。
但也需要看到,在制定集数上限的时候,广电总局也并非一刀切,2020年的《通知》就有相应补充说明:如确需超过40集,制作机构需提交书面说明,详细阐释剧集超过40集的必要性并承诺无“注水”情况。
比如《人世间》这样大体量、大时间跨度的内容,还是可以做一些长剧;在接下来的主旋律内容方面,一些重大题材会比较适用这一政策。集数仅仅是作为一种“治水”的指标,对内容有敬畏心的好作品,才真正具有市场和行业价值。
分部、分季制播 剧集市场新风? 也需要看到,这种分上下部推出剧集的制播策略,也对内容本身的契合度提出了要求。
以《驭鲛记》的改编为例,上部《与君初相识》和下部《恰似故人归》确实表现出了差异,从上部纪云禾囚禁、驯服男主角长意,切换到下部长意囚禁纪云禾,剧情逻辑、场景、人物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换,各自单独成章与串联都有着较好的完成度。
这种创作上的思考显然是在前期有过充分考虑的,可以认为是比较有益的探索。而如果类似的探索继续推进,随着国内集数上限标准进一步落实,那么以大IP改编的客观需求为起点,剧集市场多年来探索的季播模式或许会在国内进一步发展起来。
相比于字数一般在百万以内甚至更少的女频IP,以腾讯系“三驾马车”为代表的男频开发,那些动辄数百万字的原着小说,更是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分季开发的要求。
《庆余年》《赘婿》《雪中悍刀行》这三部小说的开发是最具典型性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2019年《庆余年》第一季是46集,2021年以来上线的《赘婿》《雪中》第一季集数分别是36集、38集,也都压缩在40集以内。
以《雪中悍刀行》为例,原着小说共计20卷461.6万,截至剧集第一季结束,小说剧情推进了大约1/5。限制集数的环境下,分季制作的探索对于男频来说更是刚需。
而如果分部、分季制播成为常态,对于剧集行业来说将带来从开发模式到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改变。结合海外经验看,分季制作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如果开发思路或选角等方面反响不好可以在后续内容中做出调整,甚至市场遇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砍项目。这对于制作方和平台来说都降低了风险,也更适应市场环境。
同时,季播模式对内容品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也成为一种更直接的ToC模式,观众会得到更多话语权。随着国内制作能力的提升和客观环境要求的内容升级,季播模式在国内成为可能。
从市场角度看,多年来海外剧集的传播也培养了观众对新模式的接受度;包括宣传推广方面,如果第一季效果良好,会给后续作品带来更好的数据和口碑基础。
或许当下国内的分季、分部开发,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内容长期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但随着更多平台和制作公司基于主客观环境的需求下场,这或许将成为行业接下来的一种主要变化,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