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票房透明化,“黄牛党”、“虚报党”或遭重创?
时间:2022-06-03 22:33:02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3 22:33:02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夏添 一场演唱会到底放了多少票?主办方锁了多少票?为何票都流到了黄牛手里?想看一场喜欢歌手的演出怎么就这么难?
长久以来,观众对演出市场乱象积怨已久。一来,热门演出抢票“秒空”成常态,主办方随意锁场、黄牛滥用程序批量买入,普通观众购票困难重重。另一方面,黄牛大肆炒作演出热度,主办方或默许、或变相配合,天价票令观众望而却步。
普通观众鲜少知道的是,上述很多问题归根到底与演出行业“多重票务系统并存”有关。一场演出开售,票源流向有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平台,也有地域性票务公司,有剧院自有票务系统,亦有独立开发一套售票系统的小公司,票源十分混乱。
多平台分流,黄牛四面出击,造成每个平台皆购票难、市面上一票难求的“卖方市场”。演出票务市场信息极不透明、演出票务欠缺统一标准,成为压在演出受众头上的两朵乌云。
而就在近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推出的“全国演出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平台”于9月13日正式上线,国内所有的出票系统都将接入这“全国统一”的平台。目前,大麦、保利、猫眼、秀动等全国性票务系统已向该平台开启数据上报,灯塔专业版APP成行业首家接入该系统的第三方。
演出票房首度示众,当我们能够如看电影票房一样盯着演出票房“大盘”后,能否真的会对演出行业乱象有所遏制?面对全国复杂、细碎的演出售票系统,演协平台接入票房数据的执行又会顺利吗?
演出“大盘”初露真容 迈出票务市场严管“第一步” 这一轮票房透明化的推动其实由来已久。
今年6月18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就宣布,已开始着手筹备全国性票务管理系统,先由全国性票务平台上报各自总代项目的票房数据,下一步启动单体剧场票务系统的数据对接。
到了8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并实施了《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为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行业标准。特别注意的是,这份由演协牵头起草的文件对统一全国演出票务做了多方面细致的优化。
亮点有,标准首次规范了演出场次编码、演出票编码,用编码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助力实现每张演出票“全国唯一编码”。同时指出,要统一全国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检票、退票全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演出平台票房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
因此,此番灯塔专业版接入的数据,是演协平台几个月来承接大麦、保利、猫眼、秀动等平台数据上报的合作成果,这让公众得以首次窥见全国统一演出票房的“真容”。
打开灯塔专业版6.0.0版,用户选择好“行业角色”进入演出模块后,可看到戏剧、音乐、舞蹈、曲杂、旅游演艺、综艺6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分小类,如“戏剧”底下分“话剧”、“音乐剧”等,“曲杂”下面分“相声”、“二人转”等,该分类类目严格按照《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要求而划分。
每日6点起,该榜单会更新前一天的数据,从年票房到日票房皆有,可自行定制“加减”指标去查阅,包括日上报票房(万)、累计上报票房(万)、出票量、退票票房、售出率以及普通观众最关心的平均出票价、实际出票价、人均购票量。
拿9月12日周日的数据举例,当日销售总票房显示为252.1万,在音乐类目下连一场在常州举办的地方性音乐节“第四届太湖湾音乐节”的数据都能查到,彰显出平台数据的“全国性”。据查,该演出当天日上报票房为21.69万,平均出票价为455.7元。
而点进“第四届太湖湾音乐节”的条目页,可以看到它每日的“票房走势图”、“出票量走势图”,以及大麦想看人数、大麦评分、首日上报票房等具体数据。如此一来,无论行业人士还是购票观众,都可经由查阅此榜单获知各类演出的票房、出票量、平均出票价等关键信息。
但灯塔目前这套数据系统还尚不完善,其呈现的大多是市场热度相关数据。因更具体的剧务销售数据(如)还未被接入,它暂不能实现与电影票购票相似的“剧场在售项目票图实时同步”体验。不过,演协秘书长潘燕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介绍到,该平台的二期建设或可实现对上述体验的达成。
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 票房透明化的“多重效用” “这下要好好整治黄牛了”、“不要让观众花天价看演出,没必要”、“很难不支持”…… 演出票房透明化的消息刚一公布,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掀起了阵阵叫好声,网友纷纷表达了对实现“观演自由”的憧憬。
行业人士这边,票房首次公开的消息也被行业各方奔走相告,大家都意识到,这或传递出全方位整顿行业乱象、推动演出市场进入“新纪元”的一个信号。
一方面,票房透明化第一效用是打击黄牛。当演出售票数据被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公众,对“黄牛囤票”行为是一次集体性监督。拿此次灯塔专业版的数据为例,从“人均购票量”这一指标我们就可看出一些门道。
犀牛君翻阅灯塔的演出票房榜发现,多数演出人均购票量都在个位数徘徊,这是健康的销售状态。但9月11日,有一场在泰安市演出的音乐剧《十二生肖之兽首传奇》人均购票量显示为“238张”,要么该演出是团体包场,要么它的售卖存有黄牛囤票的嫌疑。
另一方面,除了持续遏制黄牛,票房透明化亦对“门票二级市场销售”产生一定威慑力。当票房来源有据可查后,售票操作不规范的小公司很容易被监管查出来,这些小平台很可能会在在数据透明化里无处遁形、走向覆灭。
真相是什么,让数据说话。票房透明化的另一效用是针对饭圈攀比。长久以来,饭圈粉丝们喜爱用演唱会销售数据来标榜自家爱豆的人气和演出号召力,彼此攀比。但由于演出数据没有统一数据指标去衡量,粉丝们口中的数据多数都有虚报的水分。
事实上,早年饭圈经济盛行之时,有些演出公司为了推自家爱豆艺人,经常采用一些偏门操作让其演出数据显得更“好看”,以此吸纳商务资源。今后用票房指标统一衡量演出热度后,这些仅通过资本运作、包装的流量艺人演出究竟能不能抗市场,现在才到验证的时候。
最后从宏观影响看,演出票房透明化或能帮忙提升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和工业化进程。
演出项目方从此有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参照,既可更针对性地进行宣发策略谋局,又可规避因数据误差带来的高风险;演出投资者能切实掂量、评估出一个项目的数据“真相”,有助于该行业的投资回归理性、吸引新投资人进入,对行业的长期有序发展影响深远。
“统一数据对接”执行尚有难度 以《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为依托,演出票房透明化对演出市场乱象的整治意见建设性相当强,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执行层面。
灯塔专业版率先抢下演出票房榜“行业首家”头衔后,后续其它第三方数据平台会否愿意对接该系统存疑,该系统能否在大众层面产生影响力还不一定。
更棘手是与剧务售票系统、演出项目方的对接,这涉及到的是他们能否割舍掉利益链条的问题。长久以来,黄牛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本质上与演出项目方、剧务方、场馆方乐见其“热炒票价”坐拥分割红利有关,“统一数据对接”来打击黄牛,其面临的阻力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常年来全国各地的演出场馆、剧场、票务系统各自独立运作,忠实受众都形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令全国统一票务销售模式的执行难度相当之高。
例如,北京人艺剧场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有“会员制线下排队售票“的模式,难以计入数字化票房数据统计,但如若轻易推动统一的数字化售票,对北京当地戏迷惯常的消费习惯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而如果放弃统一全国票务的售卖流程,演协第一阶段对接大麦、秀动等全国性票务平台难度不大,但对接全国各种五花八门的剧务系统,督促各地主动上报票房数据,这沟通成本可谓不小,对接成功率有待观望。
言而总之,从制定颁布《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到分步骤稳步推进票房透明化,演协针对演出市场乱象的整治决心、整治想法都很突出,帮助打击黄牛囤票、遏制饭圈虚报都是为观众谋长期福利的重大利好,但距离建立一个真正透明、全面、可靠的演出票房系统,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