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电子商务 > 英国崛起3:三角贸易与海外殖民

英国崛起3:三角贸易与海外殖民

时间:2023-03-18 15:46:02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18 15:46:02 来源:电子商务

本篇是英国崛起系列第三步。内容有点长,为了方面理解,可联系前面新航路系列一起阅读。

微信公众号:我在欧罗巴

16世纪,因为地理大发现西班牙成为了最早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17世纪,最早出现资本运作的荷兰后居上,取代西班牙霸权,成为海上马车夫。

同一时期的英国暗中蓄力,为后面的崛起做一系列准备。前面讲了英国崛起路上的宗教改革以及确立君主立宪,这两个都是从制度上为崛起做了强大的保障。本期的重点放在英国的三角贸易与英国的海外殖民,毕竟三角贸易与三百多年的海外殖民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

在讲英国的黑奴贸易与海外殖民之前,先看看英国早期的、具有大局意识的战略眼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国海外扩张的开局阶段可以从1496年英国派出第一支探险队开始算起,一直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去世,一共107年,其中主要是伊丽莎白统治的45年。

迟到的大英帝国

相比16世纪时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它们占的殖民地都超过了1000万平方公里,英国当时几乎为0。

我们先再看一下财富:

·葡萄牙,找着了东方的香料,控制了当时最赚钱的海上香料贸易。

·西班牙,更是直接找到了金矿和银矿,光是黄金就有20万公斤,白银1860万公斤,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经过政府注册的经营。

英国找到了什么呢?只找着了北大西洋的纽芬兰渔场,只能去打打渔。和西班牙葡萄牙根本就没法比。从有形的资源来看,英国的开局阶段根本看不出来他会成为日后的大英帝国。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看无形的东西,那英国的开局阶段就非常了不起。后来大英帝国在海外扩张方面的成功,实际上已经蕴含在里面了。

大英帝国无形的资源优势

这些无形的资源最主要的就是英国在开局阶段,特别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里面,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素质,或者说国家禀赋:英国人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变成一个商业民族和航海民族的。

为什么英国能够形成这样一种新的民族素质和国家禀赋呢?首先这里有运气的成分。这个运气就是英国没有发现有形的资源,特别是他没有像西班牙那样发现大量的金银。经济史学里有一种说法叫做金银的诅咒。讲的主要就是西班牙正因为他发现了大量的金银,最后把自己给毁了。

什么原因?

1、一下子有了大量的经营,西班牙就不用发展其他经济。要什么直接买,时间一长反而就落后。

2、金银是货币,一个国家突然有了大量货币,物价上涨。西班牙当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西班牙双柱金币

这种金银的诅咒现在还存在,比如委内瑞拉的破产,还有一些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太多了,光卖石油就够了,还用发展其他经济吗?像伊朗伊拉克等,单一的经济模式,产业布局不均衡,很难发展起来。

英国也因祸得福,既然没有发现现成的有形的资源,那就只好专注发展无形的资源。英国究竟做了什么,才完成了民族素质与国家禀赋的重塑?

在这个开局阶段,英国做了很多扎实的基本工作。比如:

设立全民食鱼日

英国议会规定,每周有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鱼。可能会觉得奇怪,议会为什么要管吃不吃鱼这种琐碎的日常小事呢?议会立法吃鱼,目的就是要改变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英国国粹炸鱼薯条

不要看英国是个岛国,但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之前,他们和海洋的联系并不多。就拿英国人的餐饮结构来说,传统上主要是粮食和各种肉类,很少吃鱼。设这个全民吃鱼日,就是要让普通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海洋发生更多的联系。吃的鱼多了,打鱼的人也得增加。

英国主要捕鱼的地方可不是在近海,而是前面说的北大西洋的纽芬兰渔场,不仅离英国很远,而且大风大浪。所以因为全民吃鱼,英国的渔业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英国练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水手。有了这些人,英国的航海和海军才有基础,这是真正战略性的收获。

所以这个貌似琐碎的立法实际上是扎到了整个社会层面,用日常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英国人成为一个航海民族。

稳定英镑

再说一个例子,稳定英镑。在伊丽莎白时期,英镑曾经出现一次危机。当时英镑是白银铸造的货币,可是很多英镑的含银量根本不够,劣币太多,导致国际市场上不愿意接受英镑。这实际上就是一场信用危机。这个时候有个叫托马斯·格雷欣的英国金融家,就是提出劣币驱逐良币的那个人,上书女王:市面上劣币横行,成色不足的钱太多了,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信用。他建议英国政府回收劣币,成色不足的应当重新铸造,把成色加足。

这意味着英国政府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且见效会非常的慢,因为市面上成色差的英镑太多了。但是伊丽莎白女王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英国政府看重长远,国家信用才是最长远的收益。英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最后把英镑给稳住了。

开了这个头以后,后来的英国政府就把它当成一条惯例来坚持下去。从此,英镑稳定了370年没有变。在欧洲货币的价值表上,其他货币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上下波动,但是英镑却令人惊叹地稳定了三百多年。

英镑的稳定,一方面反映出英国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说到底就是制度精神。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英国一种新的国家禀赋,那就是远胜于其它欧洲国家的大局观。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付这么大的代价,把自己的货币稳定三百多年。所以,当时也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英国这样超一流的国家信用。

专利制度

最后再说一个专利制度的例子,来说明英国早期的战略性大局观。

在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英国的工商业出现了一次飞跃。英国出口的主打产品,从粗纺毛呢变成了精纺毛呢。不要小看这个转变,做精纺毛呢差不多是当时欧洲最高精尖的工业。

英国之前一直拼命的想做但就是做不到。伊丽莎白时期,英国用制度来把握这一难得的机遇。当时在欧洲大陆做精纺羊毛尼的主要工业区(法国为主)爆发战争,很多的高级工匠就逃难到伦敦。英国政府原来就有一套专利保护制度,但是政府认为这个保护力度不够。

看到这批外国工匠来了以后,果断的加码,给了这些外国工匠超长的专利保护。什么样的超常?就是所有精纺羊毛尼的行业,只许这些外国工匠做,英国本地的工匠不许做,这就是给了这些外国工匠完全垄断的地位。毕竟外来工技术好

苏格兰传统民族服饰

最后这些外国工匠留下来,他们看中的就是英国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伊丽莎白目光长远,用制度来把握的机遇,到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结束的时候,英国的专利制度已经很完善了,甚至远远的领先其他的欧洲国家。因此,英国工商业发展的后劲,当然也要比其他的国家大得多。

民族禀赋,国家信用和制度环境,这些都是英国在海外扩张的开局阶段形成的无形资源。这些无形资源具备以后,只要给他时间和机会,有形资源就可以很快的跟上。英国在后来的海外扩张中的后来居上,根基就在这里。

说完了英国早期的制度根基,我们再来看看英国崛起路上的第一桶金。 在英国的海外扩张当中,三角贸易的地位特别重要。

三角贸易(也成黑奴贸易)实际上就是16~19世纪,欧洲商人在欧洲非洲和美洲这三个地区之间搞的贸易。贸易的路线如下:

1、欧洲商人把朗姆酒、工业品、枪支运到非洲,这些东西卖了以后,就近原则换成黑人奴隶。

2、把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将黑奴在美洲出售,再购买美洲生产的白糖、烟草、白银,运回欧洲。

3、回到欧洲后,卖掉美洲的商品,进行下一轮的采购。循环往复,形成了一个贸易的循环圈。

现在我们在网上查三角贸易,很多资料的重点放在黑奴贸易上,主要是记录里面的血腥和罪恶。这种罪恶当然是事实,不过黑奴贸易只是大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

英国的第一桶金

三角贸易的真正重点是通过向美洲运黑奴,在美洲搞生产,然后把美洲的产品运回欧洲。那实际上就是开发美洲,打造近代史上第一个跨洋的国际经济圈。英国在这里扮演了绝对的主角,而且挣到了大英帝国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对英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先看一下大三角贸易在英国经济当中的比重。经济学家发现,到18世纪末,三角贸易的出口已经占了英国总出口额的60%,大大超过英国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出口,这个比重就相当不得了。此外,三角贸易的利润超过50%,年平均收入超过200万英镑。这在当时的英国已经是不少的数字了。更重要的是,三角贸易不但带来了钱,有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还带来了人。这人不是非洲黑奴,而是英国自己人。正是由于三角贸易,使得英国经济繁荣,因此带来了一轮婴儿潮。正好为后面的工业革命打下劳动力基础。环环相扣,三角贸易对英国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桶金。

英国的压倒性优势

前面说了,大三角贸易是欧洲商人在做,不是英国一家,那为什么英国就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其他国家为什么就不行?这个问题实际上史学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一定要找,那就是由英国的制度精神衍生出来的大局观。

这个答案可能不满意,因为大局观这个东西太抽象了,是个人都知道。怎么英国人就有,别的国家就没有呢?比如当时的另一个强国法国。事实上,大三角贸易里面英国人的这种大局观,对比法国或者别的国家而言,是有非常具体的表现。

蔗糖贸易:英国VS法国

举个蔗糖贸易的例子,蔗糖贸易是大三角贸易里面很重要的一项,当时欧洲人对糖的需求很疯狂。所以西班牙、法国、英国这些欧洲国家,都在自己的热带殖民地种甘蔗、加工蔗糖,然后运回欧洲去卖。英国的大局观体现在什么地方?对照法国人,来参考说一下。

先看种甘蔗,蔗糖贸易的关键在于甘蔗种植。法国人怎么做的?一看到这糖好卖,一哄而上,在自己的殖民地遍地开花似的,到处去种甘蔗。结果很多都不成功,交学费交的太多了。

运到美洲殖民地的黑奴

英国人比较沉得住气,他先搞试点种植。英国在加勒比海中间,有一个叫巴巴多斯的小岛,试点种甘蔗。5年以后英国人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一套做法快速复制到其他地方。所以英国的蔗糖贸易一开始量很小,但是几年后一旦开始增长,那就是跳跃式的。第一次是种植20年以后,蔗糖已经成为英国从殖民地进口最多的东西,进口蔗糖的价值占总进口额的一半以上,远远超过法国。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英国胜在对时间步骤的规划上,他不在乎起跑慢,但是他保证在中断以后能够碾压对手,这种规划就是大局观。

甘蔗园经营:英国VS法国

我们在看甘蔗园的经营。英国的甘蔗园和法国甘蔗园都搞起来以后,他们相比怎么样呢?从利润率来看,英国的甘蔗远比法国的差不多高一倍。法国甘蔗园到18世纪,因为资金链断裂就出现了大量的倒闭。而英国甘蔗园什么事情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法国搞甘蔗园,开始往往只想着种甘蔗、炼蔗糖,其他事情都不考虑。所以法国甘蔗园常常面临着要么蔗糖的销路不行,要么自己的资金回笼跟不上。而英国人从一开始就把甘蔗种植、运输、资金、市场,这些环节都放在一起考虑,它一旦运转起来,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就很顺。伦敦的资本直接对英国殖民地的种植园进行总控,所以英国的甘蔗园是和英国的整个商业资本网络连成一个整体的。这反映出英国人对蔗糖贸易各个环节的统筹。

伦敦菠萝市场,最古老的菜市场

所以光从蔗糖贸易、种植这一项,你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大局观的作用。当然,在三角贸易里面,英国人的大局观绝对不止这些。它还有更加宏观的体现。

比如说,英国是用一种双向贸易的模式来做大三角贸易的,特别是和美洲的贸易。通常三角贸易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美洲产的蔗糖、烟草、小麦这些农产品运回欧洲。对于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来说,这一步就是一个从美洲到欧洲的单向贸易。

但是英国不一样,它把三角贸易的商品流动,特别是从美洲到欧洲这最后一个贸易环节看成是双向的。不光把美洲看成是一个农产品的来源地,还要把美洲做成一个市场。英国人把生产的纺织品运过去美洲销售。

英国纺织厂

这种做法,比其他的欧洲国家都高了一个层次,结果当然很不一样。英国的产品在美洲的销量不断扩大,最后美洲成了英国的一个重要出口市场。有多重要呢?英国当时出口的工业品里面有1/3是卖到美洲的。这不仅仅是多挣利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最后英国人的大局观还体现在它的全球视野上,其他欧洲国家在做大三角贸易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把欧洲的产品运到非洲,把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把美洲的农产品运回欧洲,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大三角循环,是区域性的。

但英国人不是这样,他们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做大三角贸易的。比方说它出口非洲的产品里面,不光都是英国本土的产品,还有从从印度运过来的棉布、染料这些东西。这部分在出口的商品比例可不小,要占到它向非洲出口的20%。因此英国的大三角贸易实际上是在做全球贸易,英国的段位就比其他的欧洲国家要高了。

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英国能在三角贸易里胜出,关键是在于它战略性的大局观。最后,我们再聊一聊英国崛起之路海外扩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殖民扩张。

英国在北美殖民扩张

讲到英国的殖民扩张,首先就得讲北美殖民。通常我们常说的大英帝国,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理解。第一阶段是海外殖民,第二阶段就是工业革命。英国在海外殖民的时候,抓住了北美这块殖民地,也就抓住了英国在这个阶段殖民扩张的主线。

那英国的北美殖民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英国在北美第一块成功的殖民地,就是弗吉尼亚。当然,英国能在弗吉尼亚成功殖民并非易事。

甘蔗园

1607年第一批去的殖民者有144个人,冬天因为饥饿和寒冷死了一半。两年以后又运了500人上去,到第2年的时候又死了一大半只,剩下多少人只剩下60个人。到第3批的时候,加上英国运过去的粮食,才算站稳了脚跟。

殖民弗吉尼亚这件事情的代价这么大,英国政府一定投了不少钱吧?没有,英国政府一分钱都没有投,只发了一张纸,叫特许状。当时伦敦的21名商人从国王那里领了一张特许状,集资成立了弗吉尼亚公司,所有运人、运粮、搞开发的事情都是这家公司做的。

英国的特许状制度

这些商人冒这么大的险,也要去海外知名呢?这就需要理解英国海外扩张的一个关键:特许状,说白了就是殖民经营许可证。英国政府鼓励海外殖民,但是它不出人,也不出钱。英国政府只给一些商人和探险家发一张皇家特许状,授权他们可以成立私人的殖民公司,到海外去开拓殖民。

英国皇家特许状

如果能生存下来,那这块殖民地上可以开发、经营、贸易,挣到的钱都是你的。更重要的是特许状还有一个规定,只许你这么做,别人不可以,所以特许状是一种垄断的权利。这样一来,特许状从法律本质上来说,就是国家对海外殖民利益的一种产权保护制度。

这种制度保护鼓励了成千上万的英国人跑到海外去殖民。这不仅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一旦成功,殖民所得是受保护的,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商人都愿意去冒险尝试。

香港政府宪报公布皇家特许状的内容。特许状的性质约等于今天的基本法

基于特许状的保护作用,在弗吉尼亚殖民地建立第16年的时候,英国人做过一个统计。总共去了6000多人,只有2000人活下来,也就30%多一点点。如此高的死亡率还是挡不住英国人往那里跑。又过了10年,在弗吉尼亚殖民地区的英国人已经达到了5000人。不但有穷人往殖民地跑,还有不少在英国生活很富裕的乡绅,也跑到殖民地去发财了。这就是制度的激励作用。

除了弗吉尼亚以外,英国在北美总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全部发展了起来,这一切,都得益于英国政府的特许状开。

英国的殖民管理

其实在北美殖民不光是英国一家,除了英国以外还有法国和西班牙。为什么偏偏英国最成功?如果和竞争对手比实力比经验,英国可一点都不占优势。比如说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是英国的三倍,经济规模也比英国大。西班牙在美洲殖民最早,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最后,英国才是赢家。

英国为什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英国所拥有的13块殖民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人口和经济都远远的超过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我们可以仔细想想,有了人口,有了经济,有了住的地方,就能发展,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英国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根本上说,还是制度上领先一步。不妨对比一下西班牙与法国的殖民管理。

西班牙的北美殖民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最早,占的地方最多。但是西班牙的殖民完全是国王和政府搞的,普通人是不许随便移民的,来了以后也没有什么权力。我们讲的没有权力就没有动力,这是肯定的。

西班牙贵族式殖民

在管理方面呢,西班牙是把大贵族派过来,统治一大片地方,搞大地产,搞集权统治。大贵族来了以后,当然是彻底的掠夺,掠夺完了就完了,没有建设。所以西班牙的殖民地,不管刚开始时条件多好,后来都是贫穷。西班牙根本没有办法和英国竞争。

法国的北美殖民

法国掠夺式殖民

法国呢?法国比西班牙好一点,但它也是直接的集权式统治,而且法国根本没有去想殖民地的产权问题。所以去美洲殖民的法国人,想法就和英国人不一样。法国人不愿意搞长期的艰苦的开垦、殖民,因为产权没有保护。那他们去干什么呢?法国殖民者主要是冲着当地的土特产去的。比如收购木材,收购动物的毛皮,当中间商。这样虽然能够挣到钱,但是留不下人。法国本土的人口虽然是英国的三倍,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去殖民地扎根。

英国的北美殖民

英国的殖民地策略很不一样。首先,英国人解决了殖民地的产权问题,前面讲的特许状就是一个例子。另外,英国实行的是宽松的、自治式管理,而不是像法国、西班牙那种集权式的管理:

·在移民上,英国政府不设限制,来去自由,不光是英国人,其他国家的人也可以到英国殖民地来定居。

·在政治上,英国殖民地一般实行自治,可以自己建立民主的管理机构。

·在宗教上,比较宽容。

英国扶持式殖民

这样一来,自然条件虽然很艰苦,但是社会环境很好,甚至比英国本土还要好。这样就有大量的英国人被吸引过来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来殖民的英国人就不是掠夺一把就走的,而是准备在殖民地长期经营在这里扎根的,这一点特别重要。

英国殖民者主要做的是农业、开荒、捕鱼。这种事情非常艰苦,不像西班牙殖民者那样能够直接抢到黄金,也不像法国殖民者那样可以收购皮货,挣到快钱。但是从长远来看,恰恰是这种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开垦才有前途。

为什么搞农业反而有前途?殖民地农业的优势到打仗的时候就显出来了。后来英法之间的北美殖民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后两个国家开战。发展到开战之时, 法国殖民地最多也就10来万人,英国殖民地有200多万人。更重要的是在200多万人里面有90%以上都是有产权地的农民,这些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地会拼命的。

因此,真正的仗还没打起来之前,胜负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战争打起来以后,英国的殖民地牢不可破,而法国的殖民地却不断的被英国人抢走。最后法国在北美最大的殖民地就是今天的加拿大,也被英国夺取了。

英国殖民者

这个时候,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就连成了一大片,规模空前。大英帝国也进入了鼎盛期。在这里总结一下,英国在北美殖民当中完胜对手的核心原因就是它的制度。英国那种长远规划,长期经营的战略眼光。

本篇是英国的崛起之路的第三步:三角贸易与海外殖民,叙述完毕。网上整理的资料,欢迎留言斧正。

关键词:海外,崛起,英国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