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容电商,我们走了一些路
时间:2023-03-18 09:48: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18 09:48:01 来源:电子商务
本文主要记录我们在内容电商这条路上的一些探索及看法,文中观点仅为个人拙见,不代表任何组织或个人观点。
一些概述
所谓女大十八变,电商的发展类似。随着技术的升级、场景的变更,电商已经同其刚出现时候的模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商1.0时代,解决的是信息的不对称与效率问题,让“天下没有买不到的东西”;电商2.0时代,优化的场景问题,将购物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个也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购物场景能够无限延展;到了3.0时代,人们都在思考变革,都在想着法的卖更多的货,赚更多的钱。
3.0时代主要面临着一个问题是:对内,电商人将场景已经拓展得差不多了,各个垂直分类下基本都有各自的霸主诞生;对外,能过拓展的渠道也都差不多被榨干了,更可恨的是,越往后发展,从各个渠道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都玩不起了。
这时,有一个机遇让很多从业者嗅出了一丝肉味。自媒体的出现,不知算不算偶然,一个表达观点与看法的流程里,植入了卖货(或者说广告)。网红经济,个人认为是自媒体经济的前生,自媒体只不过是一类特殊的网红。针对依附在网红周围的用户,打造目标明确的营销套路,让用户如痴如醉,醉生梦死。自媒体也是如此,通过自己的输出来圈定一批特殊的用户。然后,向这批用户销售“周边”,即刻实现除广告之外的另一种收入。直播,亦如此。
通过以上一些现象的不断突出,让电商人意识到,“电商”还可以这么玩。哪样玩?不就是后面被定义的内容电商咯。
内容电商,本质上还是电商形式,内容是载体,商品的转化是目标。而这其中,内容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文章、短视频、直播等等,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各直播应用如此火热的原因。内容电商,总的框架上会涉及四类人:
商品提供者、内容提供者、流量提供者、消费者。商品提供者,目前主要是大的电商平台,淘宝、京东一类;内容提供者,这里可以理解为创造的人,但是首先必须为这些创作的人提供创作的平台,百家号、头条号、公众号都是这类平台,而早期的内容提供者大多是从自媒体作者直接过渡而来,也有卖家自己进行创作,以及小部分的2c用户;经过内容包装后的商品,需要通过流量push出去,而这个push,正是内容电商的精髓所在。
push,需要把对应的内容push到真正需要的人那里,不能把女式内容推到喜欢汽车的男人那里吧。虽然那些大胸图会让男人毫不犹豫的点进去,但是没法转化,然并卵啊。京东为什么看上的今日头条,头条的技术是这个决策中的重要一环。当然,再说下去就涉及到智能推荐了,按住不表。
先立个flag,时间关系后面的有时间的时候补上,先贴个框架:
我们的策略
关于内容电商这块,我们其实提前做了许多工作。首先是一开始的产品定位、品类选择、价格区间选择等等。确定了这一块之后,我们决定先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测试,积累一些实际的数据,之后再来明确以及修正一下目标。
说到这插一句,很多时候一个大项目的确立是要考虑成本的,这些成本包含了许多设计、开发、测试以及运营等资源;还要考虑实际带来的价值,能够带来的流量、收入等。如果一开始就全面铺开,在方向并不能确保带来理想的ROI的情况下,很可能最后项目失败,浪费了许多的前期投入成本。因此,
小步快跑,及时迭代的思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采用人工编辑文章,并植入商品链接或二维码的形式,以日推一篇的频率在公众号进行推送及传播 。
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用户主流程上的几个关键数据:文章点击率、商品点击率、转化率。关注这几个指标的意义在于,1、分析用户对不同分类文章的关注程度;2、分析不同文章下的商品定位(分类、价格区间等)与用户的匹配程度;3、不同分类下的成交情况。而其他数据,如最终受益,都是可以在后期运营过程中,通过精细化选品来控制商品的佣金比例,从而进行优化的。
这里贴部分数据:
这部分测试主要印证了我们的部分设想:1、文章内容不宜过度宣扬购物的目的性,以科普、建议的视角切入会有更好的点击;2、选品方面应该突破传统购物网站的大品类局限,瞄准“新奇、实用”的定位;3、客单件不宜过高,这样增加的决策门槛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
如此有了在公众号这部分的测试数据之后,后面接着就开始了正式频道页面的搭建及文章的输出了。我们考虑先在移动端,以h5页面的形式搭建一个频道,作为文章的一个集合库;同时将文章推送至新闻资讯的信息流中,实际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资讯展示给用户的。
闲话少说,我们直接看测试数据。
测试后数据解读
在移动端新闻资讯信息流中插入购物文章后的部分数据如下:
可以看到,在文章层面,其点击情况相对而言保持在2个点以上的预期水平,且这是在没有做任何精准化定向推送策略的情况下。如果后期做一些策略,例如按照文章分类推送到不同频道新闻资讯下,这样的文章点击率会提升相当大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文章内的商品点击上,稳定维持在10%以上的CTR,这部分的数据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分析原因,用户既然点了文章,就是说明用户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感兴趣的,这样自然就过滤了一大部分非目标用户。
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转化。由于相关原因,这部分没有数据可以贴出来。可以简单说一下:1、到达商品详情页的数据情况是OK的;2、最终成单数据不理想,非常惨淡。
简单总结一下,从前期的公众号测试数据,到后面的文章插入新闻资讯测试中文章点击、商品点击,数据都比较理想。而单单就在最后一步订单数据陡然衰退。到这一步,是我们内容电商目前所走过的路,但是并没有结束,我们只是暂时停下来,总结一下,之后准备好了再出发。
几个经验与反思
1、需求一定要拆分,关键环节一定要拆到最细,一步步进行验证。
公众号的数据验证了我们早期的设想后,我们只是让前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页面模板,后端搭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后台进行信息的录入与管理。如果当初一开始就做了一个大而全的项目,打通了后台所有流程,而今真实线上验证的效果不理想,可以说很多工作就都白做了,想想都觉得后怕。
2、需求分析阶段一定要有数据预期,好在后面的项目实际测试环节进行一一验证与完善。
这里的数据预期不是一个模糊的”比原来好“的概念,而是一定要尽可能的落到具体的数字上,即使是一个区间,也要把这个区间尽量缩小。当然,这部分就涉及到需求的把控以及对于行业的判断、数据的收集、竞品的分析等等一系列的基本功上。所以很多人说,正确的需求方向直接决定了你的产品最后是成功或失败了(大餐或猪食)。
3、高点击为什么没有带来高转化?
最后,再来分析下我们为什么会在最后一个环节失利。
确实,内容电商目前被吹捧的够高,有其成功的必然因素在那。但是我们为什么就做不起来呢?
事实是,我们在一开始的需求分析阶段就有了错误的认知:
1)将电商内容植入到新闻资讯等用户的碎片化场景中,文章点击效果理想?
对的!前文有提到,我们组织的文章是以科普、介绍的目的进行推送的,真正在乎的、关注相关知识的用户会进行阅读,从而产生点击行为;
2)商品点击率会比其他形式高?
对的!这个前文有提过,这里不再赘述,关键是前一步文章就已经命中的用户的兴趣点。
3)高兴趣带来高购买欲,从而产生高的转化率?
错的! 至于这里为什么,我不在正文部分阶段,日后有机会会追加评论进行阐述,也欢迎看到这篇稳重的同学感兴趣可以发表下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