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用管理信用与互联网信用
时间:2023-02-15 16:21:02 | 来源:营销百科
时间:2023-02-15 16:21:02 来源:营销百科
网络信用管理信用与互联网信用:'信用'以经济学的观点解释是指采用借贷货币资金或延期支付方式的商品买卖活动的总称;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看'信用'是指对一个人(自然人或法人)履行义务能力尤其是偿债能力的一种社会评价。西方国家从纯经济学对信用的定义是指因价值交换的滞后而产生的赊销活动,是以协议和契约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对于百姓大众,信用常被理解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倾向于道德品质。总之,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信用有不同的解释。国家、社会、商业、企业、银行、个人等不同的主体都具备信用属性。
从法律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互联网信用从法律角度来看,所有的网站与用户都存在契约关系,所以都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网络侵权行为包括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着作权等。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可以是自然人即广大网民,也可以是法人,而网络服务提供者则一般为各类网站的经营主体。人肉搜索,实质上就是通过各种网络途径收集和公布某个人的隐私信息的行为,是一个网络侵权行为的典型案例。
互联网信用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研究范畴,尚无权威公认的定义。
互联网信用涉及道德层面。网站服务提供者兑现服务承诺,诚信经营;网络用户诚信守法,对自己言论负责。信用可以被记录,并且和时间有关系。比如某网上商城退换货很方便,质量有保证,买过的人会更加信任,同时也会推荐给朋友,形成信用的口碑。互联网信用档案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用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体系构建原理、技术及标准等系列问题也有专门的学者在研究。
互联网信用既有虚拟属性又有现实属性。互联网本身是虚拟的,但它是现实社会和人活动映射的产物,现实生活、经济和政治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互联网信用其实就是现实社会信用的表现,社会信用是内在根本。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和互联网信用基础比较薄弱,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和互联网相关信用将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反面的案例,比如天涯等网站用户信息失窃、不良团购网站涉嫌诈骗、网络水军和网络公关等失信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互联网包含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社交和软件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是各种交易和支付以及促成买卖的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有多个细分领域和多种模式形态,每个领域的信用有不同的涵义和特征,互联网的信用还涉及道德、法律和文化层面,同时互联网信用与安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