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脑
时间:2024-01-22 04:25: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4-01-22 04:25:01 来源:信息时代
个人电脑:
键盘、主机与终端显示器(像电视机的显象管那样),组成了一台台个人电脑,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微机”。为什么要把“微机”叫做“个人电脑”呢?因为过去常见的(大、中、小型)计算机体积大、售价昂贵,不适宜存放家中;而微机可以放在普通的写字台上使用,许多美国家庭都买得起,因此得了“个人电脑”这个名子。“微机”则是它的俗称。
现代的个人电脑通用性很强,其功能已与过去的大、中、小型计算机一样,可以完成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模拟教学等一系列工作。此外,它还能当电子游戏机玩。
个人电脑的发展速度极快,以锐不可挡之势迅速取代以往的小型、中型、甚至某些大型计算机,广泛深入到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商店家庭等社会各个角落。
个人电脑是由两位硅谷的年轻人在业余时间发明的,这里面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60 年代末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在美国硅谷一所普通的中学校园里,一天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詹姆斯校长像往日一样,习惯性地巡视各个教室。突然从教室里跑出一个神色慌张的学生。
“校长,我们班级内发现一包异物。” “走!进去看看。”詹姆斯校长跟随他走进教室。一张课桌的抽屉大开
着,里面有一包东西。校长谨慎地将它取出,沉甸甸的。这是什么呢?几十名学生都投来惊奇的目光,教室里一片寂静,紧张得教人透不过气来。
“滴嗒滴嗒 ”包里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清晰可辨。“不好,可能是 ”詹姆斯校长捧起这包东西,一个箭步跨出门外,
向着操场奔去 “定时炸弹!”一个同学情不自禁地叫嚷起来,大家的脸顿时失色,喧闹声、尖叫声响成一片。有几个血气方刚的男同学,被老校长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也由于好奇心驱使,紧随校长身后冲了出去。其他班级的同学闻声而动,整个校园一片嘈杂和混乱。
“别过来!”校长回头对身后的几名男生厉声“命令”着,然后快步向操场中央跑去。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危险家伙”放在地上,然后迅速撤离。同学们有的隐蔽在钢筋水泥柱子后面,有的就地卧倒,刹那间,校园里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
1 分钟过去了,“炸弹”没有响;5 分钟过去了,操场上仍然没有动静。是谁这样搞恶作剧呢?!
“哈哈哈!”走廊里传来了一阵得意洋洋的笑声。一个还有几分稚气的男孩笑嘻嘻地走了过来。
“对不起,校长!那不是定时炸弹。那是我做的一个电子节拍器。”他解释道。
“什么?你怎么能开这样的玩笑!简直无法无天!”校长火冒三丈,他确实被激怒了。
这个顽童不是别人,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苹果个人电脑的设计者史蒂夫·格·沃兹尼克。他的朋友都爱叫他“沃兹”。
在怒不可遏的校长面前,沃兹意识到自己的祸闯大了。学校对他作出严肃的处理决定,勒令停课两天,以儆效尤。
中学时代的沃兹虽然顽皮,可聪颖过人,学习成绩出众。他最感兴趣的是电子学。人说天才出自勤奋,此话不假,沃兹确实很勤奋。不过他不爱照章办事,他的勤奋往往表现在“玩”字上。他的“玩”法也与众不同,他常常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地想出一起恶作剧。像刚才这类恶作剧他已经设计过不止一次了,只是没有产生过这么大的“轰动效应”而已。他设计恶作剧的手法“高明”,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型”的,所以一般不会被人捉住。这也
使他越来越“胆大妄为”。
沃兹的电子学老师约翰·麦卡勒姆可说是慧眼识英才。就在沃兹这次搞恶作剧“臭名远扬”之后,他感到沃兹应该有“发泄能量”的地方,他的“能量”太大了,学校的课程不够他“消化”,提不起他的劲头。麦卡勒姆老师想到了电子计算机。对!电子计算机世界里有许多有趣而棘手的问题,够他费脑筋的了。在硅谷,各类电子公司比比皆是。麦卡勒姆老师找到附近的西尔瓦尼亚电子公司,与他们达成一项协议——让沃兹每周到那里去操作几次计算机。就这样,沃兹“因祸得福”,从此与电子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西尔瓦尼亚公司,沃兹大开眼界,他第一次看到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这是一台型号为“PDP—8”的小型机,不仅能用于计算,还能用于绘制各种图形,打印各种表格。沃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只恨自己来得太晚。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学会了编写各类程序,也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作了深入研究。
中学毕业后,沃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科罗拉多大学。在大学里,沃兹仍旧爱“玩”。他设计过一个干扰电视机收视的装置,别人被弄得哭笑不得。他也喜欢挖空心思设计各种新型计算机,有时打桥牌直至深夜,生活上不拘小节。
当然,计算机光有纸上设计是不行的。1971 年夏天,他找到中学时代的老朋友费尔南德兹,准备利用暑假进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制作。他们设法搞到了硅谷工厂生产的因外形缺陷而处理的廉价零件,动手干了起来。费尔南德兹的起居室成了实验室。沃兹利用现有的零件进行设计。不到一星期,就拿出了“神秘”的图纸。他对费尔南德兹说:“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计算机,现在动手安装吧。”
起居室的地毯上堆满了各种元器件,看来没有哪张桌子摆得下,于脆就在地毯上焊接安装。夏日的夜晚,炎热难熬,再加上电烙铁的烘烤,他们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为此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的奶油苏打水,一面焊接,一面喝。这样既能解渴,又能充饥。
经过十几天夜以继日的奋斗,计算机终于试制出来了。为此他们两人都掉了好几磅肉。该给这台计算机起个什么名字呢?这台计算机可是汗水泡出来的啊!补充这些汗水的是一瓶又一瓶的奶油苏打水,就叫“奶油苏打水计算机”吧。
为了让外界也知道他们的成果,他俩给当地的报社打了电话,并把“奶油苏打水”计算机的功能“吹嘘”了一番。不久,来了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影师,他们正在寻找天才少年创造发明的题材呢!记者粗略地端详了一下散装在地毯上的计算机,几个大部件之间横七竖八地连着导线,不禁皱起了眉头。“能操作一下吗?”记者问。“行!”沃兹挺有信心地回答,随即插上电源,打开了开关。
忽然,一缕青烟从电源部分冒出。紧接着,主机里火光一闪,一股刺鼻的焦臭味冲了出来,迅即弥漫了整个房间。不好,短路了!沃兹连忙拔掉电源插头。火势虽然没有蔓延开来,可“奶油苏打水”计算机却成了一堆破烂。可能是谁在无意之中碰乱了线,造成了短路。看来,它太“弱不禁风”了,以致险些酿成一场大祸。记者摇了摇头,失望地走了。
一把火将沃兹一举成名的希望烧成灰烬。虽然试验没有最后成功,可这期间沃兹通过费尔南德兹的介绍,结识了一个新朋友——电子爱好者史蒂
夫·普·乔布斯。在硅谷,许多年轻学生都对电子制作感兴趣。乔布斯后来与沃兹搭挡,共同创建了苹果电脑公司。乔布斯粗看起来并不起眼:瘦长的身材,蓬乱的长发披到肩下,比沃兹小 5 岁,父母都属蓝领阶层(体力劳动者)。可这两位“史蒂夫”一见如故,后来成了莫逆之交。
乔布斯也是一个聪明、顽皮,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的人,与沃兹正好气味相投。教他的希尔老师为了帮助他“改邪归正”,给他单独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同时还给予物质刺激——每完成一次作业,奖励 5 美元。为了培养他健康的爱好,这位女教师还送他一套摄影器材。那一年乔布斯又对电子学产生了兴趣。一旦选定目标,他就钻了进去,不达目标不罢休。与沃兹相比,他的电子技术显然逊色得多,不过他有两个沃兹不具备的长处。第一,口才极佳,能说得别人口服心服;第二是有魄力,敢闯。有一次,他在制作一种频率计数器时,仅因缺少一个零件,就直接给著名的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休利特先生打电话,请求帮助,体利特先生最后居然被他说通了。沃兹与乔布斯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是他们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沃兹修完大学学业,就进入惠普公司工作。惠普公司是在硅谷最早发展起来的一家举世闻名的大公司,产品有上至大型计算机的主机,下至袖珍电子计算器的各类电子产品。沃兹初进惠普公司,真是如鱼得水一般。
惠普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有一天接到了一份新型计算机设计报告,这是本公司一名年轻的雇员呈上的。他们对此作了认真研究,认为设计虽然比较新颖,造价也低,但这不是本公司的传统产品,而且设计者是一个无名小辈,于是决定拒绝采纳。
这个设计者就是沃兹。他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归。他渐渐意识到惠普公司不是他发挥才能的理想之地,开始把精力化到业余活动上去了。
他的业余活动是什么呢?原来,在硅谷这样一个电子技术王国里,喜爱摆弄各类电子制作的青少年非常多,他们自发组织了一个称为“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团体,实际上是个自制计算机的俱乐部,计算机迷们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换经验、技术和其他信息。为什么起这么个怪名字?可能是这些青年人认为自己动手研制计算机与 18 世纪的家酿私酒同样有趣吧。在这个所谓的“家酿俱乐部”里,他们可以不受老板、经理们的约束,自由自在的发挥想象,搞各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他们的愿望不是赚钱,而是“露一手”,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一言以蔽之,是为了“玩”。可不能小看这个俱乐部,它可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其中身手不凡的人才可多呢!沃兹、乔布斯和费尔南德兹等人都是该俱乐部的成员。
沃兹“露一手”的机会终于来临了。有一次,他看到莫斯技术公司的广告,该公司将在旧金山市举行韦斯康计算机展览会,并出售它最新生产的 6502 微处理器芯片。使他惊喜的是,该芯片售价仅为 20 美元。这可太好了,搞业余制作得自己掏腰包,不能不精打细算啊!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有了它,再配上存贮器和外围设备不就可以组成一台微型计算机了吗?且慢!沃兹想到:“我准备制作的是一台微型的通用计算机,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光有硬件不行,还必须配上软件。软件像人的的灵魂一样,有了灵魂,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很巧,这个俱乐部里有人一直在研究 BASIC 语言的解释程序。BASIC 语言易学易用,沃兹对它曾进行过深入的钻研,把 BASIC 语言用到 6502 芯片上,可谓珠联璧合,恰到好处。就这样,一台完整的通用计算机的轮廓在沃兹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
沃兹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他们俩人驱车前往旧金山买回了 6502 芯片,立即动手设计安装起来。由于有过“奶油苏打水计算机”的经验教训,沃兹比过去成熟多了,他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 6502 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和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试操作时性能合乎设计要求。乔布斯兴奋地拿起希尔老师送给他的照相机。给这台计算机拍了照片。这样,他们就可以到俱乐部去“炫耀”一番了。
这台电脑果真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里产生了“轰动效应”,伙伴们这次真的口服心服了。沃兹此时得意洋洋的神态就甭提了。接下来有人提议给这台计算机起个好名字。
“不用再想了,名字我已经起好了,就叫‘苹果’(Apple)吧!你们一定想不出更好的”,乔布斯说道。他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与电子计算机形象相去甚远的名字呢?有人说他曾在俄勒冈的苹果园打过短工;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受到一种唱片标签上“苹果”字样的启发;还有人说是因为乔布斯在印度时生了一场伤寒,吃了很多苹果。不过,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在电话簿上苹果(Apple)可以排在阿塔里(Atari)之前,乔布斯曾在阿塔里公司当过职员。总之,苹果电脑就这么叫开了。它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诞生于 1976 年。
苹果机刚诞生时其貌不扬,赤裸着身子,没有外壳,键盘,电源等都得另外加上去。就在沃兹陶醉于自己杰作之中的时候,乔布斯已在冷静地思考下一步怎么办了。一天,他终于向沃兹道出自己考虑多日的“宏伟计划”。
“沃兹,‘苹果’的性能不错,咱们办公司吧!” “什么?办公司?这个我可没干过。”沃兹虽然爱出“风头”,可压根
儿没想到办公司。
“没关系,有我呢!”乔布斯信心十足地说。
“你?!”沃兹望着满脸稚气的乔布斯,语气中流露出一股不信任的态
度,“办公司可得有资金,有地方呐!”
“这个我已经想好了,将我的汽车卖掉作资金,车库作工场间,不是一举两得吗?”
经不住乔布斯连劝带磨,沃兹终于勉强同意。把他的业余制作变成一笔生意,他总感到有点不自在。就这样,两人变卖了他们最珍贵的财产——乔布斯的大众牌小汽车,以及沃兹的两个 HP 型计算器。就是靠着这点资金,“苹果电脑公司”在乔布斯的车库里诞生了。
首先,他们设计了苹果电脑的印刷电路,请人绘制加工印刷电路板。有了这块可以大量生产的印刷电路板,只需将元器件插在板上一焊就行了,装配起来大大地节省了时间。随后,乔布斯开始向业余爱好者兜售印刷电路板。可“苹果”机的生意清淡,“公司”的处境日趋艰难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 年 7 月的一天,沃兹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示范操作了“苹果”机,当时除了往日的伙伴外,还有一位“财神”——零售商保罗·特雷尔在场。乔布斯早就瞄准了这个机会,他请特雷尔亲自操作一下,随后又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这台新型电脑的独特优点,最后像做广告似地加了一句:“您会越来越喜欢这台电脑的。”特雷尔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操作着,脸上渐渐地露出了微笑,他果然喜爱上这台电脑,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表示愿意与他们保持联系。
第二天,乔布斯来到特雷尔的商店,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与您联系工作的。”“来得真快啊!”看着小伙子稚气未脱的脸上竖毅而认真的表情,特雷尔不禁被感动了。他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 50 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时间就是金钱。乔布斯呢,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这一期限。他相信沃兹和自己的能力。随即两人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乔布斯心花怒放。他连蹦带跳地跑回自己的车库,向沃兹报告这一喜讯。
他们冒着酷暑,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时间紧迫,成败在此一举,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豁出去了。他们还请来了第一位“雇工”——乔布斯的妹妹。请她帮助装机芯。就这样,他们每天几乎都在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中度过,每周工作 60 小时。他们终于在第 29 天奇迹般地把 50 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望着沃兹和乔布斯消瘦的面容,特雷尔打心眼里佩服。
50 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夏末,沃兹着手研制“苹果Ⅱ”(Apple Ⅱ)型,“追认”原来的为“苹果Ⅰ”型。“苹果Ⅱ”型电脑有所改进,性 能提高了很多,增加了彩色图像等。乔布斯很有商业头脑,他认为该电脑的外观尚需改进,于是给“苹果Ⅱ”定制了种重量很轻、外形美观的灰棕色机壳。为使商标醒目,他们将它设计成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图案。原意大概是为了表示像大家爱吃的苹果一样,人人都会喜爱“苹果Ⅱ”电脑,但别人常戏称它为“烂苹果”。至此,苹果机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1976 年 10 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所以他虽然仅 38 岁,却已经退休了——他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次看到两个年轻人发明了微电脑,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货款 69 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 年 4 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要在这大型展览会上占一席之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乔布斯四处奔走,凭着他的口才,居然在展览会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苹果Ⅱ”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经过观看、试用,随即填写订单。到该年 9 月财政年度结束时,公司盈利已达 250 万美元,第二年达 1500 万美元。到 1981 年计算机行业的“巨人”——IBM 宣布也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苹果公司的利润已达 3.35 亿美元。很多人预言苹果公司斗不过 IBM,要倒霉了,但该公司继续发展,1982 年的利润高达 5.83 亿美元。两个年轻人发明的个人电脑和创办的公司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个人电脑是电子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与小型机相比,它的价格低廉,很多家庭都可购置,在经营管理、科学计算、辅助教育及电子游戏等领域,它都可以大显身手。它们通常被放在办公桌上,使办公实现了自动化,是公司职员的好帮手。
个人电脑除了主机、键盘和显示器以外,还可以配上打印机、软磁盘存贮器等外部设备。销售个人电脑已经形成庞大的市场,社会上出现了新兴的
个人电脑工业。因此在 1979 年,“苹果Ⅱ”的技术负责人沃兹获得霍珀奖。该奖是专门为有杰出贡献的青年计算机科学家而设的,以著名的女计算机科学家、世界上最早的程序员之一格蕾丝·M·霍珀(1906~1992)的名字命名,从 1971 年起一般每年仅奖励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