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8:3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2-24 08:30:01 来源:信息时代
关系数据模型 : 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各类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库逻辑模型,也称关系模型。
E.F.Codd于1970年在ACM通信(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了“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引发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在上述理论及方法研究的基础上,IBM San Jose实验室研制了关系数据库系统System R。同期,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也研制了Ingres关系数据库系统。
在关系模型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relation)。一组语义相关的二维表集合称为关系数据库(relation database),表由若干属性名(attribute)组成,同一个表中的属性名不能相同,作为二维表的列,每个属性有其确定的值域范围,属性值是不可分的数据项。属性集中能决定该表中其余所有属性的最小属性集合称为键(key)。一个关系中的键可能不唯一,可选取其中一个作为关系的主键(primary key)。如果模式R中属性集K是其他模式的主键,K称为模式R的外键(foreign key)。二维表中的数据称为关系实例,关系实例由表中的行组成,这些行称为元组(tuple)。作为一个集合,关系实例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且不考虑二维表的列(即属性)和行(即元组)的顺序。
关系操作包括在关系上的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
为了维护数据库中数据与现实的一致性,关系模型中的数据及其上的操作必须遵循完整性约束规则。完整性约束规则可分为三类: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关系模型提供单一的表结构,非常简明,数据独立性高,易于用户掌握。关系模型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设计的规范性为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提供了保证。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对复杂对象的表达能力不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厂商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支持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在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