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信息时代 > 我国数据库的进展(数据库)

我国数据库的进展(数据库)

时间:2022-12-12 06:3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2-12 06:30:01 来源:信息时代

    我国数据库的进展 : 我国对数据库的研究、教学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7年11月,由国家前计委计算中心组织在安徽黄山召开了数据库技术研讨会。1980年,教育部把数据库系统课程列入大学核心课程。黄山会议的目的是研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这次会议后来被学术界确认为是全国第一次数据库学术会议,会议内容是以介绍国外的数据库技术和动向为主,会议有52名代表参加,报告7篇论文。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代表报告了有关DBTG报告的技术内容,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代表报告了自行设计和开发中的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KGY,中国科技大学的代表报告了数据管理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等,展示了中国数据库工作者早期的研发成果。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数据库的研究工作开始起步。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的组织下,从1977年到2007年,已经成功举办了24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NDBC)。而最近几年中,会议收到的论文数量逐年递增,已经达到600余篇。论文的采用率也逐年递减,小于20%。参加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的人数也不断增长,每次会议都有数百名代表参加。这标志着数据库年会影响范围的扩大和论文质量的提高。全国数据库学术年会已经成为检阅和交流我国数据库领域最新成果的重要学术会议。为内地、香港、台湾、澳门和海外数据库研究者、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了一个大中华数据库论坛。
数据库专委会的前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专业委员会下属的数据库学组。根据我国数据库领域学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需要,1999年8月,在原数据库学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专业委员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继承中国数据库界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加强国际联络,让大家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我国数据库界的工作成果。中国数据库的学术活动开始与世界接轨,已经形成了一支由高等院校、研究所、应用部门组成的朝气蓬勃的科研技术队伍,开始在国际数据库学术论坛上崭露头角。
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数据库产品并实施应用的时期。dBASE Ⅱ在8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80年代中期,以Oracle公司为代表的国外数据库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促进了数据库的应用,同时也占据了我国的数据库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研究人员开始了数据库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原型系统的研发。有若干个研究小组对dBASE系统代码进行了分析,并出版了有关技术书籍。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研究所对Oracle系统进行分析,编写了Oracle DBMS分析白皮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706所(原204所)、武汉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研制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与此同时,培养了大批数据库的专业人才。
20世纪90年代“八五”期间,由电子工业部下达任务,中软总公司组织,研制国产基础软件平台COSA,其中包括COBASE数据库系统。COBASE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软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协作研制,从1993年开始历时4年开发成功。研究成果COSA国产系统软件平台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五”期间,863计划重点支持了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按照“以用带研、以测促研、坚持标准、国际合作”的思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第三方评测体系,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连续3年对国产数据库软件进行了全面评测,形成了以北京人大金仓公司的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武汉达梦公司的达梦数据库DM、北京神舟软件公司的OSCAR数据库、东软公司的Openbase等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软件产品。评测结果表明,国产数据库在高标准符合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扩展性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已在电子政务、教育和制造业等领域得到应用推广,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国产数据库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起的引进、跟踪、原型开发到21世纪最初几年的产品研制阶段,进步显著。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