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4:30:02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1-20 04:30:02 来源:信息时代
数据库应用工程规范 : 针对大型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管理及应用开发工程项目提出制定的实施规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是一个不仅庞大而且涉及面广的复杂信息系统工程,标准化工作在这项工程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项目建设的初期阶段就积极组织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标准规范研究。到1986年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原国家标准局共同组组织编制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也称“红皮书”),并由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标准局联合批准,在系统内试用,成为我国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并使全国各级信息中心及其他一些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单位或部门,也成了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对规范项目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在经过几年试用的实践,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组织对原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在内容上进行完善、细化的修改。同时也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部分的要求,分别编制了相应的标准规范系列文本,并在1990年发布施行。其中包括关于数据库应用工程规范,命名为 《数据库开发工程实施细则》 。
数据库应用工程规范的编制和原红皮书的编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地认识和贯彻了“信息技术是基于标准规范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离不开标准规范”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规则,并在充分分析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中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的。
数据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应用工程建设是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的至关重要的部分。数据库应用工程实际上是一个运用知识对将要建设的系统范围内数据与信息的所有需求实现系统化梳理,确定并去达到应用目标的具体过程,也是运用系统所要处理业务的知识与可应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将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去实现应用目标的过程。数据库应用工程的实施也是一个要运用团队的知识与能力去操纵和建设来完成系统开发的全部实现过程。数据库应用工程规范的内容是具体约定开发团队如何去操纵和实现这种知识转化和融合,以达到应用目标的过程。工程规范既是系统知识与技术具体化的结合,又是开发团队运作操纵的行为活动须遵循的依据。
数据库应用工程规范把整个工程的开发过程划分为五个大的阶段,包括规划论证、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1. 规划论证阶段
属于项目的初期阶段,在该阶段是针对客观世界客体将要建设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应用目标,进行系统的全面论证,做出规划。通常初次启动一个较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论证应必须进行,且从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个层面是整体层,规划论证的核心是确定客体未来长期的整体总目标、总策略,整体推进的途径和运作的方式。从而在概念级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既能有效发挥现有资源,又能不断扩展资源,应用知识不断实现创新,符合全局业务发展的体系框架,即长远总体规划。
第二层面是局部层,论证的核心是从实现长远总体规划考虑选择目前最紧迫、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中确定有条件或基本条件成熟、实施可行的一些局部项目,可立项作为进行工程建设实施的内容。
第三层面是中间层,目的是要通过论证填补整体层和局部层之间的空间,贯穿总策略、落实推进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让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真正有机地联系,使其能通畅可行。
规划论证事关全局,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从三个层面认真规划。既要看到眼前的问题,又要有长远的努力目标,而行动必须立足于现实客观、主观的各种条件。规划论证对业务发展从概念和逻辑上给出一个合理可行的蓝图。
2. 需求分析阶段
是基于规划论证的结果,对从局部层面论证确定作为立项进行工程建设实施内容的项目为客体进行的需求分析。这一阶段的是深入调查和分析所定项目范围内的所有业务运作过程,以及在其中关联的所有数据的情况,要彻底地详细分析所有数据及其属性,包括在业务运作过程的档案、资料、计划、报表、账本、合同、单据等各类数据和它们的管理与应用分布; 以及它们的提供者、使用者、使用频率、控制权限和保密要求; 还有其中涉及的数据元素的类型、取值范围、数据量、数据间的联系和使用的特殊要求等。最后提出各类数据管理与使用的需求报告与具体清单。
应该指出,目前大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应用工程分析所面对的数据,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常规数据,还有文本、图画、录像资料等多媒体数据。所以,对不同类数据的应用需求分析,应按其管理与应用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别提出需求报告与具体清单。
3. 数据库设计阶段
大型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程项目的数据库设计阶段一般所面对的不是单一的常规数据类型的数据库设计,可能涉及文本、图像等多媒体数据。因此,要根据不同数据类的特征和应用的要求,分别来进行设计。数据库设计过程都包括概念模式设计、逻辑模式设计和物理模式设计三个子阶段、概念模式设计的目的是产生反映支持需求分析的数据库概念结构模型,即概念模式,它应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逻辑模式设计的目的是从概念模式导出适合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可支持处理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即逻辑模式。设计应在功能、性能、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扩充性等方面均应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设计结果就是通常的逻辑数据库。物理模式设计是为逻辑数据库选取一个最适合运行的物理环境的过程,包括确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访问的方法。物理设计的结果是产生能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环境直接可处理的完全的存储模式。即通常所说的物理数据库,同时还要在满足安全性、完整性约束的前提下,处理好访问的效率。
4. 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的实施阶段在物理设计的后期相互配合进行。是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所设计的物理数据库,装载数据,进行预定的测试,进一步调整和考核数据库设计的功能与达到的性能,补充数据库设计的不足,使其结构更加完善合理,使设计达到最佳。所以数据库实施实际上是设计的继续,也可称为实施设计或数据库测试。通常,实施过程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实施验证,在发现设计有某些不合理或其他问题时,还可能返回到前面去修改设计。实施设计对于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应用工程开发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认真地安排进行,以保证系统建设的质量。
5.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在实施设计完成,系统进入正常运行与维护阶段,这意味着数据库必须为用户提供正常的使用,这是数据库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数据库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应用目标,发挥投资效益的基础保证。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必须是建立健全系统正常运行的管理秩序与维护制度,真正达到安全、可靠的运行; 有计划地开展用户培训; 要确保数据库能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还要有计划地维护和不断开发新的应用服务项目,扩大数据库的信息服务功能; 定期评估和改进、完善系统,增强系统的生命力,尽量延长系统的生命用周期,充分发挥数据库系统资源的效益。
五个阶段的划分和所设置的内容上下贯穿,相互衔接,通过按规范约定的一步步开发的实施步骤,有序地去实现从全局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物理、从设计到验证的科学、合理的推进过程。
数据库应用工程规范是一个从整体上全面考虑组织与运用知识,从认识到实践,并逐步渐进地开发、实现,最终完成系统建设的大型信息系统复杂数据管理及应用开发的工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