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 30 年,哪些时刻让你记忆犹新?
时间:2024-02-05 14:15: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4-02-05 14:15:01 来源:网站运营
中国载人航天 30 年,哪些时刻让你记忆犹新?:本站的朋友们好,我是原国家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吴杰。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已经走过整整30年,作为参与者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下我所亲历的那些记忆犹新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一切和在天空飞行有关的事。那时,我最爱看的电影是《长空雄鹰》,在黑白电视上看到世界首位飞向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故事令我激动无比。后来我才知道,在我出生前2年,加加林就进入了太空。中国人什么时候也能进入太空呢?我要是能飞行、能去太空该多好呀?我当时就这样想。
后来我如愿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但我没想到的是,很快自己就和“加加林”这个名字亲密接触在一起了。1996年11月,我被派往莫斯科的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训练,为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航天员作准备。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意味着更广阔的天空,更重大的使命,当问到我是否愿意投身到载人航天事业的时候时,我毫不犹豫答应。
在俄罗斯我接受了一系列航天员的艰苦训练,有些甚至是挑战极限,第一个碰到的就是我从没做过的离心机检查。这一“航天级别”训练的体验,我至今记忆犹新。进行胸背向检查,离心机转动强度增加到4个G(离心力约为4倍重力)时,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说是感觉良好,并对后续检查充满信心,但当强度逐渐加大到6个G的时候我就被压的有些喘不过来气了,等到8个G的时候就感觉心如刀搅,整个内脏全是牵扯的疼。
当时第一个念头是“坏了坏了我当不了航天员了”,但是很快,第二个念头就是“要坚持”,出国前我就有心理准备和自我要求,下定决心遇到任何挑战绝不能放弃,决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和给中国航天员丢脸。离心机上,我右手握有一个应答按钮,即时连续的按压应答表明自己清醒的意识;左手握有一个应急按钮,当忍受不住的话,按下离心机就可以立刻停止旋转。8个G的强度平台持续了40秒左右,我硬撑下来最终没有按下左手里的按钮,感觉自己就像是度秒如年,时间过的好慢呀。
那40秒我记忆犹新,回头想想,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抉择。当时强忍着没有按下那个应急按钮,也证明了自己牢记“国家利益至上”,做好了顽强拼搏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事后我询问俄方,才得知需要采取相应的抵抗动作才能顺利的完成该项训练,我把这些经验都写在了回国后撰写的总结文件中。
我们还到北极圈进行了冬季野外生存训练,在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下生存2天。这是一项艰苦的训练,我们要面对严寒、体能、心理上的考验。也许还会有北极熊。我们需要趁白天在1米半厚的雪下挖洞,不然晚上没地方住;但也要控制体力消耗,因为只有2天的应急口粮。训练期间,我大致已经体验到了死亡的感觉,晚上只睡了一个小时就被突然冻醒了,当时意识到再睡下去可能就会被冻死,不敢再睡了。不过,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我们还保留了一餐口粮给带回国研究,觉得宁可自己挨点饿,也要为国内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多尽点力量。
1996年,中国杭州航天城还处于雏形,飞控大楼还是水泥框架,周围满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俄罗斯的训练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恨不得把1小时当成2小时来吸收知识带回去。俄罗斯的教练员也很欢迎我们,不少教员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返聘回来教学,训练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里中我们融洽相处,我们还准备了一些二锅头、丝巾、风油精等一些小礼物给他们,并有时邀请他们一起喝酒、聚餐,我的飞行教员还送我一块飞行手表,我们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就这样一年时间我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年的航天员全部基础训练科目,体重也从62公斤降到58公斤,也了解到俄罗斯航天员训练的方式和体系。回国后,我们积极参与到我国航天员训练体系和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工作中,并于1998年1月5号光荣的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名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发射,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激动的时刻。尤其是神舟六号发射时候,那是我离飞天最近的一次,我们神六飞行梯队乘员一起送费俊龙和聂海胜到发射塔架旁。神奇的是当他们出征的时候天上还下着鹅毛大雪,但20分钟后当我们到达塔架边,雪就完全停了,达到良好的发射条件;他们返回时返回舱也是少有的直立在大草原上。我在接受央视临时采访时说:“这些神奇预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会一帆风顺。”
回头看,这30年不仅是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坚守梦想并不断实现的过程,记忆犹新的时刻太多。当我退役时,有不少人问我:没有去成太空是不是很后悔?其实遗憾当然会有,但我不后悔,虽然没能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我一直坚守着自己梦想,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30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在这么短时间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实是几十万人矢志航天、甘于奉献的结果,是他们共同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现在我热心于航天科普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我觉得意义很重大,希望越来越多有航天梦想的青少年敢于梦想,勇于追梦,不断积累,为实现自己的航天梦而努力。在中国载人航天30年的日子里,希望我的一些亲历瞬间可以对他们投身于航天事业有所帮助。
对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为什么要去探索宇宙,我想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正像俄罗斯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