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大学该何去何从?
时间:2024-02-03 19:15: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4-02-03 19:15:01 来源:网站运营
浙江农业大学该何去何从?:今年川农在浙江理科录取线为578分,文科录取线为560。在招生规模如此大且背负着“农业”二字且同时杭州,雅安,都江堰三个校区一个代码招生的的情况下,并且今年扩招了几百人,今年的文科理科录取位次和去年相比还有微弱幅度的上涨。
这还是很让人意外的,毕竟我之前以为今年川农招这么多学生,录取位次应该要降一部分,没想到不降反升。只能说招办确实努力,下了功夫了。所以,各位校友,这个问题下其实也是让大家提一提自己的构想,并非抱怨和贬低。我们还是能看出川农在不断进步的,你看录取分数这几年还是不错的。要对它抱以期望。
1.首先分代码招生,不要怕雅安分数线难看。成理都敢分代码招生,宜宾校区预估2020年分数线会在五六万名。人家都有这个魄力川农怎么没有?三校区拉通招生,扪心自问雅安除了几个热门专业,有多少专业的学生是真的第一志愿填报?(这个情况杭州校区的一些农学类专业也存在,但是奈何人家地理位置好,很多人抱着进来再转专业的目的,所以去年农学专业录取分竟然有600分)。甚至小部分考生宁愿第一志愿填报温江这边的“动医林风”几个学院的农林特色如此明显的冷门专业,也不愿意去雅安有些扩招产生的专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魔幻的事情。实际上,如果当初雅安校区的信工院,机电院,以及人文学院,法学院,艺传院在杭州的话,那么杭州校区基本上完成了文理工农经艺法学科的搭建,学科布局会更加完善。但是因为没搬,造成了杭州校区除了王牌学院“农林动风医资环”之外,就只有经管两个学院在支撑社科人文建设,是一种典型的学科布局偏科。
【最近更新:有关第一点我觉得我说的不妥。主要是最近看到了杭州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今年的投档线据说只有五百三十多分(宜宾校区的专业都比较热门),而杭州理工本部五百八十多分,两个校区差距如此之大,实际上是对成理整体有伤害的。所以如果川农也分代码招生,到时候雅安校区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万一也遇到杭州理工宜宾校区这样的情况呢?所以思前想后,我觉得分代码招生或许不适合川农,除非学习西南交大分代码招生的模式,他们是两年在峨眉校区,两年在杭州校区】
2.裁撤都江堰校区。都江堰校区就是曾经的川大农学院林场,后来改制为浙江林业学校,是2000年川农合并浙江林校的产物,都江堰校区的一部分老教师就是林校当年的老师,在某些专业上师资甚至还不如雅安校区。另外都江堰校区太小,比温江还要小,就四个学院有必要搞一个校区出来?一没有多少活动,二和杭州雅安互动少,之所以一直以来存在感低,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都江堰校区的领导班子是单独的一套,是原浙江林校的影响仍然存在,自身并非川农嫡系,所以你看都江堰就是独立于杭州校区和雅安校区的一个系统。一个大学,又不是搞分校,但是学生会以及社联竟然有两套系统,杭州和雅安是一套,都江堰自己一套,这本身就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合并林校都二十年了,该有的影响早就淡化了。要么把都江堰校区设置为研究院,把现有四个学院搬到温江来。温江校区虽然挤,但是征几十亩地建几栋高密度公寓是没问题的。要么就是直接置换都江堰校区的资产和土地,置换的资金拿来直接在温江校区征地建设。
3.不要以为温江无地可征。有心的话去看看温江的发展规划,政府网站有公开信息。温江现在的发展格局就是往东边建设新城,然后做优现有的光华大道沿线新城。至于川农温江校区所在的成温邛高速以北区块,明确说明是生态涵养保护区域。所以温江校区周边根本就不会搞什么大的建设,甚至连楼盘都很少,在川农温江校区所在的农科园区块的商业住宅,你可以去看看到底卖不卖的出去,反正卖了这么多年了还没卖完。
也不要以为川农没有征地。第一,温江校区总占地七百多亩,实际建设面积六百多亩,还有一百来亩目前全部拿来建设北区研究生公寓以及教师公寓,缓解住房和宿舍压力。事实上即将开始建设的川农温江校区大学科技园,川农今年就要征地六十多亩。详见2020年川农预算规划:
所以无地可征是一个伪命题,是对杭州校区仍旧没有扩建,学校层面也没有释放什么动作信号的一种自我安慰。
4.合并农科院。前不久有网友在人民网向省委书记提建议,合并川农和浙江农科院,我就觉得这绝对是川农的校友或者说就是川农内部的老师,不然哪个网友这么闲天天关心这些?当然,省农科院本身和川农平级,都是厅级单位,合并是难事,领导自己都不愿意。合并了以后双方领导都不好安排,没有省委的力量来主导这件事就不可能成,而看省委近些年对浙江省属院校的乏善可陈的支持,我个人是觉得这种希望不大。
所以我这里说的合并农科院是指隔壁的杭州农科院。第一,杭州农科院级别低,利于合并,只要杭州市这边愿意,什么都好说。第二,农科院就在温江校区旁边紧紧挨在一起,可以方便进行统一规划。第三,合并杭州农科院可以部分解决温江校区的土地问题。至少可以让上面第二点所说的“把都江堰校区四个学院搬过来”的愿景实现。同时,雅安校区的几个还有学术力量的大院例如食品院,生科院,可以尝试在合并以后在温江校区建立研究所,至少研究生教学可以在温江校区进行。既然都说雅安校区尾大不掉,那就一步步来把尾巴去掉。
根据省教育厅对那位“热心网友”在人民网提的建议的回复
“关于建议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并的建议已收悉,并通过电话联系向这位网友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
看这个回复似乎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建议不可行,再根据网络渠道各个校友所表达的的消息,我们可以猜测目前川农合并杭州农科院是很有希望的。
5.川农的“一校三区”的模式注定无法长久持续。你就看现在,是不是有一种互相撕裂的感觉?一校三分校还差不多。生源差距大,大到什么地步呢?理科最高分可以是一万八九千名,最低分可以是四万多名。这么大的鸿沟,几十分的差距,你说合理吗?师资差距大,你可以去人事处网站看看信息,温江校区这边各个学院的师资配比,教授副教授有多少,科研成果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再去看看雅安校区。连林学院的吴福忠教授,获得了国家优青基金和霍英东基金,这么优秀的人才,按道理川农应该给足了待遇吧?然而人家2019年被挖走去了浙江师范大学。为什么?因为地处东部地区的福师大更有钱,开的待遇更好,给的资源更多。杭州校区尚且发生这样的情况,请问雅安校区怎么样还用我说吗?别说要求老师有多好了,别人不跑就算好的了。在教师招聘上,温江是最低要求985土博毕业并且必须有海外留学或访问经历,雅安校区还在愁招不到好博士,那些扩招的专业以及都江堰校区的一些老师我就更不想说了,有心人可以自己去查一查是什么情况....硕士可以在211当讲师.....嗯......更不要说学校宣传的那些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各类人才,百分之九十九在温江校区。
除了师资,在其他资源方面割裂更加严重。多少人奔着川农读是为了这个211?211大学之所以不同,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平台和资源不同。川农16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雅安校区只有食品院有一个研究所,其他十五个全部在杭州。
好,你说大部分本科生不搞科研,对这些不在乎,那么我们看看出国项目呢?在国际交流合作处查询到的除开研究生项目,面向全校的川农本科学生出国交流项目总共二十四项:
看看面向的专业绝大部分在哪个校区。
然后学校给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安慰:雅安适合安心学习。关键是还有许多人信了。反正川大在九眼桥那么繁华热闹的地带,我看人家学习也不受影响。你要硬说雅安适合治学,那确实适合安心学习,人家温江校区的一些学生努力一下进省部级实验室跟着打杂,接触一下那些戴着人才帽子的老师教授的团队,混一混挂个名就能发几篇文章,资历就混出来的时候,再优秀一点去申请一下出国交换,免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去国外玩一年还能给以后深造贴金的时候,实在不行有点钱直接申请2+2或者3+1或者4+1项目出国的时候,雅安校区在埋头静心学习。学什么?我不知道,大概是努力学习开始内卷争取院内那为数不多的十几二十个保研名额或者大一就进去准备安心考研?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上面说的那样能跟着优秀的老师和团队混资历,但至少两校区的比例不一样。
所以我说川农玩这套模式玩不下去,有搞一校多校区的模式成功的吗?有,要么就是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建几个校区,例如川师的那么多校区,例如川大成电的这么多校区;要么就是哈工大这样的有财力有丰富资源有影响力,校区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当地大力支持和配套的学校,哈工大在东北,可以建校区到杭州。但是川农能吗?三个校区归属三个地方,相距又太远,川农又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和资源去配套,其结果就是把本身不多的资源稀释了。恰好又遇上双一流建设,必须要强化农林学科群,那么那些非农林学科,尤其是在雅安的那些当初拆分院系后再重新设置和扩招的专业,本身获得的稀释的资源就更加稀释。最后形成了什么局面,表面宣传211,实际上雅安和都江堰获得了该有的资源和平台吗?
是学生的错吗?不是。是老师的错吗?不是。那自然是前人的问题没有解决留给了后人,后人解决问题的棘手程度又再次上升,再搁置,搁置了以后形势不断变化更不好解决.....最后就有心无力了。
6.学会灵活运作。我一直觉得川农到底是搞农业久了被“艰苦朴素”的思维理念熏陶久了还是说之前长期在雅安没有转变过来思路,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会运作。例如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直到今年才后知后觉。别的学校搞了都有七八年了......第二个就是地铁规划,想要在学校旁边有地铁站,不是等来的,是要来的。反正我目前是没看到川农有什么相关动作,或许是我消息渠道太低,不了解罢。
7.解决学术近亲繁殖的问题。虽然川农这些年人才梯队建设可圈可点,但是仍旧摆脱不了学术近亲繁殖的问题。不说其他的,看看现在的校领导层,清一色的川农出身;看看现在的各个人才,不是这个领导的弟子,就是那个所长专家的弟子。长期下来我不说学术封闭,至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现有的利益层就根本无法触碰
归根结底,所有的方法最终都指向一条大道:那就是整体搬迁杭州。
拿我们当年顶着压力搬迁杭州校区的首要功臣,前任校长,郑有良校长的一句话来说:没有雅安,就没有川农的今天;没有杭州,就没有川农的明天。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一校三区资源分配不均,重心明显就是杭州,一切围着杭州转的原因。我觉得郑校长这句话后面应该还要再添一句:
没有整体搬迁,就没有川农的完全振兴。
另外,当年火遍川农,引起川农内外师生震动的那篇几万字的文章《川农大之死》大家可以去看看,里面提到的很多问题今天仍旧存在,并未得到好的解决。
同时,我看到一些可能是新生的学弟学妹出现在评论区,我这个回答的本意不是贬低川农,也不是怒骂川农,本意是提出问题。川农其实是在越变越好的,这个我可以感受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川农是好的,只是我们身为川农人爱之深责之切。
另外,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讨论川农的问题是一方面,你自身要努力又是另一方面。资源就在这里,平台也就在这里。
在川农,有保研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的不在少数;有出国留学的,有的能申到top50顶尖学校,有的只能申请top500;也有很多考研考公上岸985和市直单位选调的人,当然,还有那些毕业就老老实实在杭州找了工作奔波忙碌的,他们有可能在证券投行当了主管,有可能就只是当个销售,也有可能去房地产企业,也可能在天府软件园的某家互联网企业做产品运营。
你看,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活法,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路子,自己的人生。他们有的人能有很高的上限,有的人只能保证自己还有下限。说到底,人生都是自己拼出来的,川农只不过是你人生阶段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在川农努力了,这个驿站能给你一匹飞奔的骏马;在川农混了,这个驿站也能给你一匹短腿马去骑,虽然马不好,至少比骡子强。
所以,可以有自己对学校的吐槽与不满,但是不要把自己的不如意和学校挂钩。一个人如果只靠学校的title来获得满足感和优越感的时候,那他大概率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