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一个大学?
时间:2024-02-03 05:20: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4-02-03 05:20:02 来源:网站运营
如何选择一个大学?:高考后填志愿选大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通常大家会认为:选个好学校就OK了。所谓【好不好】,一般是指这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排名怎么样。但是等到填报志愿那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家长和考生会发现“选好学校”这个事情真心不容易,常常会在一众学校里纠结徘徊,改了又改,甚至到最后挑花了眼,忘记了自己选择学校的初衷。
比如我服务过的案例里,有在东北地区985高校还是一线城市211大学之间犹豫不决的;有纠结选211高校生物工程还是普通一本计算机的;有分数处在一、二本之间不知道怎么选学校的;还有二本刚刚上线,在众多民办院校间纠结哪个学校名声更好听一些的……
总结能力比较强的小伙伴们,认真读上面这些案例就会发现,影响报志愿做选择的,除了院校实力之外,还有院校所在的城市、专业等这些影响因素。
高考成绩和省位次决定了考生能读什么样的大学。基于分数和位次的前提下,在一众可选的院校里,如何筛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来,关键是要把控好以下几项因素:
1、 院校层级2、 专业匹配度3、 城市下面我们来一个个地看。
一、院校层级
院校层级通常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一所好的院校会让从其中毕业的学生“自带光环”。很多所谓的“大厂”在招聘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简历筛选的时候,HR们的心里都划了小杠杠——哪些院校的毕业生是可以考虑的,哪些院校是直接pass的。先不论这种方式是否足够公平客观,但是它在大概率上比较好用,而且极大提升了HR们的工作效率。
其实不止是大厂,每个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在校招时都有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院校范围。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影响力以及能够提供的薪资标准去框定匹配的院校,校招季的时候,企业就会到自己对口的院校去做招聘宣讲——也就是说企业和院校的对接关系,本就存在着,而且相对稳定。
这也是不少考生和家庭,在孩子的分数没有那么“硬”的时候,为了拼院校层级,宁肯选择一些比较偏远城市的原因。
然而,全中国有超过3000所高等院校,除了名声显赫的清北、重点985、以及考生所在地的一些大学之外。大部分高校在考生和家长心目中只是一个名字而已。至于这所学校究竟是985,211,双一流,是否有硕士点博士点,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的综合排名大概是多少?这些信息在家长心中是很模糊的。
举个例子,今年高考成绩刚出来的那会儿,一位家长咨询我:
老师,孩子高考成绩xxx分,还不错,想给她冲个好点儿的学校,浙江大学和集美大学哪个更好呢?浙江大学是985,集美大学是省建高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当然集美大学很美,百年学府,也有很多不错的专业。这里仅仅想说明,很多家庭在选择高校,甚至进入高校后,都对院校的层级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
其实有不少权威的官方网站,是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相关信息的。
1、比如:
阳光高考网——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这个网站就有一个“院校库”,通过院校库,你可以查询到院校方方面面的信息,例如这所学校的所在地,主管部门类别,院校类型,是双一流、中外合作,还是民办,是否有研究生院?以及院校满意度,包括:综合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这个满意度打分是由学校学生实名投票形成的,目前已有400多万学生参与了满意度实名投票,所以信息还是蛮真实的。
2、又比如,你可以通过
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去查询全国的985高校有哪些,211高校又有哪些。
3、 再比如,你还可以通过
高三网,查阅到各个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和分省排名。
4、
学校官网,通过学校官网,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校过往几年在不同省份的招生计划和提档分数线,而且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都能查得到。
现在的大数据很发达,如果我们用心搜索,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我们想了解的有关某学校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以及考生的成绩与位次,来综合判断某所高校是否适合考生,对自己来说是可以冲,可以稳,可以保,还是完全不必考虑的院校?
二、专业匹配度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个学校自己十分喜欢,有可能是看中了这个学校的综合实力,也可能是喜欢这个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可能是倾心于学校优美的环境,更有甚者是因为曾经喜欢的一个学长考入了这所大学……
如果个人的成绩恰巧还跟这所大学比较匹配,它就变成了心心念念的对象,“非他不嫁”。
但实际上真正在报志愿的时候,考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学在其所在省份投放的专业都是那些让ta糟心的专业。我在辅导填报志愿的时候就遇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考生跟我说:
“
老师,我想读xx大学,我的成绩应该也差不多”。
但是根据之前与考生的沟通以及ta所做的测评结果,我意识到这所学校所开放出来的专业大多数都跟考生不太匹配。果然,在跟ta一一沟通了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对不同科目的能力要求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后,考生会很气馁地说:
“
还是算了吧,这些专业都不想读。”
只能忍痛割爱放弃自己的心头好。
上面说的这种情况就叫“专业匹配度低”。一所学校,即使考生或家长非常喜欢,但如果专业匹配度非常低,那它肯定不是良配。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尤其是最近几年报志愿,这方面的感受越来越强。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很多家庭为了冲一个层次好一点儿的学校,给孩子报了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专业;一直等到孩子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开始后悔。而现在的孩子,当你跟ta一起讨论专业选择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
“
老师,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未来毕业后能做哪些工作,你给我讲讲吧?”
这是孩子自主和自我意识的崛起,也是社会的进步。人们只有学习和从事自己喜欢的方向,才更愿意投入精力,也更容易做出成绩。
因此专业匹配度非常重要,有时候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院校层级。举个例子,
有的孩子高考成绩属于“压线分”,比如一本线上15分以内就属于“一本压线分”。这个成绩如果在一本批次里做选择,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使读了一本院校,基本上只能考虑这些院校里收分最低的那些专业,也就是说专业满意度很低(除非孩子喜欢的专业恰巧是学校收分较低的)。
这种情况下,放弃一本尾部院校,到二本的批次里去选择,不仅院校的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在专业选择上自由度也会大很多。
二本头部院校+好专业,有时候比
一本尾部院线+差专业香多了。
而且国家也正在弱化一本二本的概念,很多省份已经没有一、二、三本之分,直接合并成一个本科批次。对于一些非知名院校,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在这种情况下,读一个适合自己又有就业前景的好专业才是王道。
三、城市
我们把城市这个因素放在最后讲,不是说城市不重要,而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在真正报志愿前,并没有意识到“城市”这个因素的影响力。
我在做志愿填报方案前,通常都会跟考生家庭有一个沟通,来了解他们对读大学和就业的期待。我一定会问到的一个问题是:
“
对城市有什么要求呢?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城市,或者特别不喜欢的城市?”
有的家庭会给出明确的回答,也有的家庭会说:
“
城市方面无所谓,只要把学校报好就行。”
如果我接着问:
“
假如这个城市规模比较小、经济不发达,或者靠北、偏南,这些都可以接受吗?”
家庭可能会犹豫一下,回复说:“
啊呀,差不多就行,这个不是很重要!”
类似这样的回答,我一般都会做好再次沟通这个话题的内心准备。比如我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根据考生成绩和他们对院校以及专业的期待做出初步方案后,会引起家庭强烈的反应。考生可能会说:
“
xx学校所在的城市我根本就没听说过,到网上一查,是个四线小城市,我不想去!”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考生和家庭对城市其实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他们之前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他们不希望因为事先对城市进行限制而错过了一些本来有机会报考的还不错的院校。只有当你将真正的方案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我】或者【我的孩子】要到这个城市去读四年书会是什么样子?
城市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
1、 城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机会举个例子,一个学习金融学的毕业生,在杭州读书,跟在一个内陆三线城市读书,毕业后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是完全不同的。杭州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是金融从业者的天堂,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丰富的岗位和就业机会。而在内陆小城市,无论是企业平台,还是岗位机会,都非常的有限。
再比如,一些偏远的城市也有不错的高校。但是因为地域较偏,一些大企业可能不会选择到这些地方去做校园招聘。导致一些优质毕业生因此与一些好的工作机会无缘。有些学生为了拥有更好的就业选择,会在毕业季不远千里地跑到南方发达城市去求职,这个挑战和成本还是非常高的。
2、 城市影响了人的视野一个城市的工作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影响着人们视野的高度和宽度。
比如说我,生活在杭州,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工作者,身边有很多和我类似的自由职业者朋友们,活得都不错;有的还活得很好,收入比之前为别人打工时高得多。很多人都很羡慕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
可是每每回到老家,有亲朋长辈问起来我在做什么,一番解释之后,他们都拧着眉头不能理解:这居然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工作?尤其是我的父母,总觉得我在不务正业,常常担心他们的儿子有一天没饭吃,活不下去。
这种认识的差异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所处的环境。在城市,你的朋友里可能就有自由职业者,你喜欢他们这种状态,被鼓舞,甚至会考虑辞职加入这个队伍;而在我的家乡,工作形式无非就是这几类:老老实实做农民、捧铁饭碗、自己开店、给别人打工,人们无法想象待在家里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就可以养活自己。
一个城市所能提供和涵容的工作生活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状态的期待和规划,这就是城市对人的视野的影响。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较为发达和先进的城市读书,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未来的就业选择和人生也就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四、小结
院校层级、专业匹配度、城市,是在填报志愿选择高校时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在不同人心里,这三个因素的优先级或许各不相同,但每个因素都或多或少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我们在选择高校前,最好有意识地把三个因素放在脑子里,而且要对它们的重要性排个序。通过它们去进行筛选排除,就能框定出一个范围来。当你在众多选择之间犹豫不决时,就再次把这三项因素以及重要性排序拿出来,很多纠缠困扰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想说的是:
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适合的选择。把握住关键原则,合理地运用填报策略,就能选出适合自己的学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