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在学校创办了微信订阅号,小编写的文章感觉不满意,但自己又没能力修改,怎

在学校创办了微信订阅号,小编写的文章感觉不满意,但自己又没能力修改,怎

时间:2023-11-18 04:30: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11-18 04:30:01 来源:网站运营

在学校创办了微信订阅号,小编写的文章感觉不满意,但自己又没能力修改,怎么办?: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这个江湖

——路小路

先举一个小例子吧:

去年寒假结尾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做微信查成绩的事儿。初步思路是,只要学生对着官微发送自己的学号,自己的成绩会自动的反馈出来。其实我们也可以不这么做,因为辅导员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把自己班级的成绩上传到班级qq群的共享当中。但是这样会多了一些环节。

一个学生放寒假,必须要登陆电脑,登陆qq,下载群共享文件,才能查到自己班级的成绩(因为官网上成绩管理系统只有在学校的内网才可以查)。如果没有电脑的同学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就得通过同学帮查了。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但是这件小事让我触动很大。不妨一起听听我的分析。

1.智能手机普及了,几乎人手一台(连我们杨部长都换了智能手机了 )。学生在火车上,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学生在走路的时候都可以给微信发个学号,然后自己的成绩就到自己手机上了。这叫便捷。

2.仅仅有便捷是完完全全不够的,其实便捷有的时候跟成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便捷的东西多了去了,但是便捷的不一都成功了。

所以我们谈的应该是需求。刚好去年奖励《院长话题》精彩留言的学生,够买了一些书籍,没事的时候,觉得自己能量匮乏的时候就瞎看看。正好有一本书就叫《需求》。这里给了一个抽象的解释。说需求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能量。我们平时见到的促销,打折等确实能发挥作用,带来短期的回报(可能是由于可预计的非理性原因)。然后真正的需求与这些手段并无关联。需求创造者或者研究者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对“人”的了解上。他们研究人的野心,希望,疲倦,幽默,冲动,急躁,野心,多疑…

后来真的出现了预料之中的事儿。那就是在发出去可以通过微信查成绩的通知之后,每天收到1000多条查询成绩的信息,并且一直持续到新学期开学。我们学校一共查成绩的人数大概是5500左右。哪里突然来了这么多查成绩的。打开后台数据一看,吓一跳。原来并不是自己查自己的,大部分人都是查10个人左右。还有一些另类几乎把自己的班的成绩都查了,更有一些另类想起来查一遍,想起来查一遍。。。这是事实,他们怎么可能这么无聊的一遍一遍的刷成绩呢?所以咱得从“人”这个字给分析分析。

一个放寒假了,白天跟同学瞎转悠,玩了一天挺累的,晚上回家上网陪父母看看韩剧,或者电脑上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啥的。睡觉的时候收到了学校每天的微信内容《每日一刻》。然后试着输入自己的学号,结果自己的成绩立刻回复了。这时候可能有几种心理活动。

a.发现都过了,有几门考的出奇的理想,心里窃喜一下,突然想到了,班里的其他几个学霸是不是考的比“我”好,偷着查一查,窃喜,能进前五名。欢乐的去睡觉。

b.发现有的科目没过,暗伤,责怪自己运气不好(注:这里没说自责没好好学习,很多人归结为运气的)。然后查查跟自己一样天天不怎么好好学习的同学。发现考的没自己好。窃喜。欢乐的去睡觉。发现竟然都比自己考的好,寻思着开学见了估计会丢面子,暗伤。然后发个qq说说,睡觉。

c.还有一些查自己宿舍的,查自己在乎的人的。等等不必细说了。

这叫啥。这就叫需求。

其实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qq群里他找不到这种心里感受,属于他一个人的窃喜或者暗伤(想起来查一遍,想起来再查一遍)。关键是微信还给他提供了便捷(随时随地的查)。

不好意思。我墨迹了。这个例子有点长。

好了,书归正传

一、创建历程

我们学校的微信平台成立于2013年2月22日。那时候还是寒假。我坐家里上网,无意中看到有公众微信平台这个东西。其实早在2012年8月份就已经出现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当然也包括我。我就微信搜索了下自己学校的名字,结果发现已经被抢注了。我首先心里是担心。担心一旦微信成为趋势,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的时候,一搜学校结果关注的是不知道谁创建的,万一出了啥事儿就不太好了。那时候注册很容易。填写了相关信息,提交就通过了。后来需要认证的时候,只要用官方微博认证一下就带v了。

那时候还是寒假,大家都知道的,放假之前,无论这个假期有多长,学生都嫌短,一旦放假,在家里呆两周就嫌长,就天天盼望着学校的热闹和舒坦(注:这也是心里感受)。那些学生们天天qq群里,贴吧里,问学校的样子,变化。于是就有了做图文消息的冲动。那时候就我一个人,通过微信好友的推荐,几天时间学院微信也加了300人左右。到了2月26日开始编辑每天的图文消息。以学校的变化,学生之间的小事为主题。反正就是这个范围之间的事儿。配上优美的图片,或者哲理,或者鸡汤,就这么简单的形成了。

如果就这么简单的下去也没啥,但是微信是不断升级的。随之陆续的很多学校也开始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不过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我们绝对是属于很早的那一批。

到了六七月份的时候(具体时间我记不清楚了),突然微信隆重推出了服务号。天天提示都可以升级。那时候我也不明白。就看了下介绍,说订阅号(最开始都是订阅号)每天可以发一条消息,服务号一个月可以发一条。由于我不明白,我就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升级的好,我觉得对于非商品销售机构,服务号不适合我们。

当然了,也有很多学校是申请了服务号。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可能做错了方向了。稍后在说。

截止到今天我们微信平台发送的《美院一刻》已经到了455期了。这一路风雨兼程,每天几分钟的图文段子,也有了一批忠实的听众。感谢每个为他付出过的人。

二、定位

我自己的个人微信订阅了大批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浙江的,浙江的,浙江的,浙江的,浙江的,杭州的,杭州的,浙江的等几十所学校的微信。看他们的形式,看他们的内容。也让了解这个事物的朋友进行评判,进行对比,说出他们的感想。因为我们一直想进步。

1.形式上

a.有部分学校采取了服务号的方式。通过微信可以查成绩,查图书,查后勤,查网费等

b.大部分学校都是订阅号,每天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发送一些高大上的学业新闻。大概就是哪个领导来视察了,哪个领导开啥会了…

2.样式上

a.一个图文消息

b.多图文消息

其实我个人更赞成一个图文消息的。因为多图文消息会增多关注用户进入返回的次数。多了几个层级。这样不便捷。造成有的工作白费了。人家压根就不看。

所以我个人建议应该打造一个比较精致的图文消息。

3.内容上

a.大部分以高大上为主。

b.接地气

其实我朋友圈也有领导,也有同事,也有学生。其实看他们推荐的朋友圈的信息内容都差不了多少。这说明,他们的微信看图文消息的嗜好有很多共同点(共同的需求)。娱乐的,鸡汤的,幽默的,灰色笑话类。当然你不得不考虑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高层领导看别人的段子哈哈大笑,但是把这个段子放到自己身上就想的多了,所以要注意规避这个方面的风险。别太没节操就行了。

4.学校微信的定位构思(我们现在学校的定位,当然不一定对)

首先想一想,学校通过微信能干啥?很多人说可以查成绩,查饭店,查水电,可以提供服务,可以获得信息。所以很多学校推出了服务号,有的学校自己信息化建设还处于通讯基本靠吼的阶段,没啥系统。那就订阅号。因为服务号没办法链接到系统啊。

如果按照上面这种逻辑那么可能就错了。为什么呢?

其实学校通过微信就干两件事:一个是传播,一个是沟通(微信服务就是一种便捷的沟通方式,但是便捷的沟通方式不一定就必须是服务)。

首先说传播:上面已经分析了,那种信息利于传播(朋友圈分享的)

a.趣味、好玩、哲理、段子、思想….

b.动态的

这条很重要,如果你一个月发一条信息,估计你的粉丝都跑光了。所以一般一周最少在3次为佳。

c.易沟通的、简单的。就是语言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别形而上,别八股文。因为晚上就是想放松下看看微信信息,你给整一个奥数题,你想想有几个看的。

那么服务号显然不具备传播的特征。那能不能用提供的服务来补齐呢?我觉得比较难。也达不到学院运用整个微信所发挥的最大价值。

在举一个例子吧。

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有个朋友找到我,感觉我们微信做的挺好的,就是没有技术支持,他们想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微信开展招生活动,做一个招生报名的开发,还可以植入一些游戏,比如大乐透,大转盘等(比如转动一个大转盘,有奖品)。我觉得挺好。就欣然同意了。然后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给了我一个后台。 里面有招生报名系统,里面有大转盘,有刮刮乐。然后,然后,然后我就放弃了。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这些应用(也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沟通手段)完全是鸡肋,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是这么给提出的改进意见的:

作为学校微信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沟通和传播。一般来说所有的目的都是通过沟通和传播的方式进行的。

所以针对微信招生报名这一应用。他必须满足沟通和传播的特征。

沟通:学校对目标群体的沟通并非完全是双方意愿的事儿,往往是学校单相思。所以沟通必须便捷。原理上处于微信信息的任何环境都应该便于沟通。

传播:微信招生应用本身不具备传播的优势。他仅仅是一个应用本身。但绝对不是目标群体关注的重点。是目标群体收看了微信传播内容之后引起的反应。通过这个应用让学校采集,处理他微信报名的信息。

所以这个应用并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应用。而是依附于信息一个便捷工具。

简而言之,就是有了这个应用,学生会不停的反复的进入,返回,进入返回,增加了报名的层级。

比如增加了刮刮乐的游戏,你觉得就凭借这个游戏本身,能让你的关注每天不停的点击自己的微信,进入自己的订阅号,找到刮刮乐这个应用的位置,然后反复不断的刮奖吗(奖品都是一些小物品)?肯定没这么神经的。

同理,学院如果把微信升级为服务号,那就是简单的一个服务工具而已。对于学院校园文化的凝聚,对于校方与学院情感的沟通是起不到作用的。缩小了微信的价值。

后来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跟动态的信息绑定起来,让学生看了每天的动态信息之后立刻就能进入相应的沟通环节,他们说开发成本太高了,要十来万。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二、框架

更希望更多人给予我们提供看法,提供思路。

不过您放心,您提供的我们不一定接受的,因为很更多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但是我会跟您讨论为什么不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您说服我们我就会改。

虽然上一次的接洽没有成功的改善微信。

但是,进一步完善微信功能,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对关注用户软影响,以达到初步沟通获取信任,让关注越来越多,让学院影响力越来越久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里琢磨。

我觉得微信不仅仅是提供校园的一些动态信息。还要人性化,要达到目标群体的需求,要创造目标群体的需求。

所以我大概给学院微信构思了一个框架。

首先关注学院微信,打开学院微信对话框会出现一条图文信息。这条图文信息就是微网站的首页。下面是自定义菜单



作为关注用户,他可以每天收到学院的美院一刻,想看往期的每日一刻,点击自定义菜单每日一刻,会有一个每日一刻的往期列表。仅仅每日一刻是不够的,在大学就需要读书,我们联合图书馆推出了读书推荐栏目。不固定的推荐一些优质的图书。还有就是高端大气的学业官方新闻。这个给想看的人去看。不去推,但是就在那里。这叫按需所求。

第二个自定义菜单是美院资讯,包括,最新通知、跳骚市场、校历、致美讲堂。这里说一下跳骚市场,我们会制作一个系统,凡是想卖二手商品的,点击跳骚市场就会有一个发布信息窗口,填写自己的联系信息,对于要卖商品的描述等,提交就ok了。对于想买的,又不知道买什么?点击这个就会看到一个二手信息列表(就跟逛街一样),如果想买某种指定的商品,那就有一个搜索框,搜出商品的信息(有目的的购买)。

第三个自定义菜单是招生就业。会涉及到,学院的介绍,专业的介绍,学院风景介绍,名师的介绍,招生政策的介绍,大体上一个新生看一遍就能决定是否报名了,想报名点击立即报名,填写自己的信息,不想报名就选择离开。符合逻辑,符合便捷。

就业专栏,目前只设想了招聘信息的发布。点击就业信息就出现招聘信息列表。

当然了,这些自定义菜单都可以从微网站首页上看到,但是微网站上又有所区别。因为看自定义菜单的人的心里是一个快捷需求,看微网站首页是一个逻辑需求。两种心里反应不同。所以在制作的时候,栏目设计的时候会有所区分。比如,自定义菜单上没涉及到后勤服务,但是在微网站上有相关的版块。并不是说后勤服务不重要,而是后勤服务条目很多,不适宜做最便捷的自定义菜单设计。同时后勤服务也没达到信息化的标准。

四、学院为什么要做微信

先解释前面的问题吧。前面我说过,希望大家提意见,但是不一定会按照你的意见改,这个不一定占据多大的比列呢,几乎是95%以上不会改。我要告诉你为什么?

第一,目标群体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大部分人)

第二,目标群体只知道自己的需求(大部分人)

第三,目标群体不告诉你自己的需求(大部分人)

是不是感觉有点逻辑混乱。其实很清晰了。用心体会一下你就知道。

总有人给我们提一些建议,我们希望他们提,提的越多越好,提的越多才越好改。关键是给我们提意见的往往是忠实的粉丝。还有大量的潜水员他们不告诉我们他的需求。

比如:

其实订阅号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服务号或者个人微信号你给好友发一条信息,会有信息提示,直接就可以看到。但是订阅号必须要从订阅号文件夹中点击到自己订阅的微信号,点击微信号才能看到。多麻烦。我猜测一定很多人给腾讯提意见,说这样不科学,不便捷,不人性。其实大家错了,腾讯难道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当然不是,他考虑的是人的心里需求。有一个词叫防打扰,他是怕你一天一条信息这样的去骚扰关注用户,关注用户会取消对你的关注。故意设置一个障碍,让关注用户不取消对你的关注。不提示,想看就看。就这么简单。

所以,一样的道理。我们每天发的内容,可能不会期期让你喜欢,但是不会骚扰到你,总有一期适合你的。如果我们多图文消息,你会选择看,这样会给用户多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多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用户就会多了更多失望的机会,取消关注的可能就越大。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太懂,没关系,多琢磨琢磨。

那么学院为什么要做微信呢?

我想:

第一,提升学生对于学院的情感感受。让学生知道,学院一直都在关注着他们,拉近学院跟学生的距离。你看某个同学的生日,某个同学一次恶搞,某个同学晒的作业,某个同学郊游,某个同学的爱心,某个同学的正能量,某个同学的。。。。这些我们都在关注,我们都在收集,我们都在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去播报。

第二,提升凝聚校园文化。这个不解释了。

第三,加强学院社会影响力。分享,转发,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有3000多的关注,每天就让3000多人看学校,觉得好的人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自己朋友圈最少有100人的朋友看。一年365天,我们寒假休息20天。自己算算多大的影响力。

第四,关注中还有校友,让校友觉得虽然自己毕业了,但是每天都会有学院的信息。这是给他们提供的一种幸福。

因为是去年写的,有很多跟现在的出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Qq交流:42576353

关键词:满意,修改,能力,感觉,文章,创办,学校,订阅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