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s by duku
时间:2023-07-18 03:21: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7-18 03:21:01 来源:网站运营
notebooks by duku:认识不少本子控,钢笔爱好者,书法爱好者之类。
我也是从06年开始,一直拥趸老六的出版与印刷纸品爱好者。最初不过是两个月一期的mook,现在则多元得很。网站,淘宝,微店,印刷品(含绘本等儿童读物),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出版物,普通或周期连续出版物,画册,讲座,视频,拍电影。核心是印刷纸制品。
现在天猫买起来很方便,
http://duku.tmall.com 官网 www.duku.cn
读库的产品中,比较喜欢的是布封烫印精装硬壳笔记本,简称 NB。包装精美,规格一般是 160 页 100 克特种纸,四色印刷,内文规格 160×200 毫米。朱德庸的 READ&WRITE 与其他 Notebook 稍有不同,内页为 176 页,加了一个印张,厚了一点点。
35 元一本,不便宜,也不贵。满三本送专用盒子。现在买 6 本合计仅需 180 元,摊到30 元一本。之前需要 8 本才可以享受每本30元的折扣的。
六周年活动,一本也可以 30 元。8 本 208 元。
- 不满4件,邮费自理;满4件,包邮费(偏远地区除外)
- 满4件但不满8件,9.14折(4-7册,每册32元)
- 满8件但不满20件,8.57折(8-20册,每册30元)
- 满21件但不满100件,8折( 21-100册,每册28元)
- 满100件但不满500件,7.14折
- 单品订货量达到500件,折扣另议
每年出8种,2015年貌似是6种。关于要不要买全,我同意老六的观点,不要贪多求全,挑喜欢的买就行。至于怎么用,老六提倡放开涂写,但大多数人是不会舍得在这么漂亮的本子上涂写的,特别是字写得不好看的朋友。我也是几次下决心,但最终还是没舍得用,只是高兴时拿出来摩挲一般,翻翻看看。一副把玩古董的架势。
本子控至少应该谙熟moleskin,leuchtturm灯塔,rhodia罗地亚……这些东西。某宝也可以方便的买到。比如这家店
http://ijump.taobao.com这些年陆陆续续买了的,开列如下,共计13册。以后有机会每册都整理一些内容。
- 巴黎圣母院,浪漫派的号角
- 编者汪家明老师在前言中写道:
- 雨果是我青少年时代最早读到的外国作家之一。在我的读书笔记上记载着:一九七二年九月读《巴黎圣母院》,十月读《悲惨世界》第一册、第二册;一九七三年二月读《九三年》——这三部书正是雨果小说的代表作。在我当时收藏的画片里,有四幅《巴黎圣母院》的插图,都是精细的铜版画。一幅是月色下的巴士底监狱,隐约的小桥、河水、树丛和土路,土路上有人和马在夜行;一幅是被锁在牢中石柱上正被一伙男人审问的爱斯梅拉达,披散的发、铺展的裙和扭曲的身子,尤其是那光着的脚,使吉普赛少女看上去柔弱娇小,与小说中女主角的野性不尽相符;一幅是神父克洛德把吉普赛女郎领到绞刑架下,问她是选择绞索还是选择他的爱;还有一幅则是伽西莫多为了保卫藏在圣母院的爱斯梅拉达,将烧红的铅水从高高的塔楼中间倾泻而下,下面是黑压压的人群……
- 值得一记的是,二○○二年一月十四日,我到杭州拜访三联书店老前辈范用先生,在他家见到了我早年所读《巴黎圣母院》的同一版本,并且得知,此书初版于一九四九年四月的杭州,出版者是生活书店的二线单位骆驼书店,印行一千五百册,编者和设计者则是范用先生。“骆驼书店”的落款是一枚图章,封面、书脊、扉页的书名是请黄炎培题写的。打开一看,精致的线刻插图,黑蓝色印制,拉·爱斯梅哈尔达(该书的译法)、一半是人一半是钟的怪物、审问、绞架、巴士底……都在其中了,多达四十三幅。书前印了一幅雨果二十七岁开始写作本书时的肖像(一八二九年),亦清晰精致。范用先生说,这些插图是他托朋友从法国购得的画册复制的,不只是一位画家的作品,而是多人的插画凑在一起,镌刻者也不同,这从每幅插图下方的签名即可看出,所以画风多样。据说,这些插图大多数收在一八八二年重版的《巴黎圣母院》中,那么,雨果生前是看过的了。有意思的是,雨果本人也是一位不错的画家,一生作画近三千幅,其中就有很多为自己的作品画的插图。骆驼书店《巴黎圣母院》中的“它被印刷术消灭了”一幅,就是雨果本人的作品,作于一八三八年。
- 范用先生的存书完好无损,扉页上有译者陈敬荣一九四九年的亲笔题句,内容是感谢范先生编辑出版此书。巧的是,第二天我去西单中国书店,在旧书中一眼就看到同一版本的《巴黎圣母院》,翻查一过,缺失五幅插图,其余尚完好。这已是大喜过望,当即以一百三十五元买下。回来细看,扉页上的印章为“东北铁路**局图书馆”,不知怎地流落至此。抚书怅思,它在五十余年间走了多少路,经了多少人的手,更不消说书中插图如何从法兰西辗转得来,而距离雨果写作此书已经一百七十多年。如今,范用先生也过世了。
- 墨迹(连环画大师墨浪遗墨)
- 墨浪先生是著名连环画画家。他创作的《石碣村》、《青陵台》、《三败高俅》、《牛郎织女》、《满江红》等连环画作品脍炙人口。惜乎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
- 人民美术出版社老版《水浒传》是该社的经典力作,墨浪先生参与的《石碣村》、《大破连环马》、《三败高俅》都是上乘之作。《石碣村》当时还被专门印成二十四开本,供美术爱好者作为范本。
- 他还画过四条屏彩色年画《牛郎织女》,本Notebook(笔记本)也特地选印了几幅。他的遗作《满江红》更显出艺术功力之炉火纯青,带病创作将近完成时突发心脏病逝世,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
- 取精用弘(祝大年先生钢笔画选)
- 刘巨德先生在《取精微抒广大》一文中写道:
春天,枣树发芽很晚,裸露着枝丫横生的真骨,密密匝匝;入了秋,则果叶繁茂,华冠层层叠叠。
面对纷繁庞杂的场景,我们学生总是望而生畏,祝大年先生则特别有兴致。在他眼里,那无穷无尽的层次和丰富复杂的变化,正是大自然生命的美妙所在。
记得他坐在老乡的房顶上,两棵春天的枣树,一画一整天,一动不动。枣树倔强的枝干曲折盘旋,节节回顾。祝先生稳健的钢笔线有条不紊地画出了所有细节的脉络和筋骨。他清晰的头脑和一丝不苟的耐心,当时真令我吃惊,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对自然如此精微的观察与写生。
第二天清晨,祝先生依旧爬上这座屋顶,继续画那两棵枣树,并把西边的田野、东边的牧羊人也移入画面,经天营地,一幅笔调稠密浓重、充满生机、有情有理的田园诗般的创作就这样诞生了。
看祝先生画枣树,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祝大年先生的画展中,我又看到这幅枣树,它仍然那么新鲜和动人。我静静地看了又看,回忆祝先生当时说:“画和树一样都有生命,写生要去领会生命。”我似乎明白,仿佛他当时进入了枣树的体内,静静地从里面去感觉,也过着枣树的生活一样,上接天、下通地,深入大自然心灵的深处,倾听着枣树的呼吸。他写生的枣树,无疑是他生命的延续。
虽然,祝先生只视这些钢笔线描写生为重彩绘画创作素材。但是我想,钢笔线描和工笔重彩形成了祝先生从生活到艺术的独特创作技法,这种技法极其适合他那沉静入微的艺术风格,并把他的绘画风格推向了极致。
- 小生灵(齐白石草虫画稿代表作)
- 杭州画院珍藏的齐白石代表作。选辑这本Notebook时,杭州画院的老师说:这是不需要任何语言,走遍全世界任何人都能看懂的画。
- 齐白石的草虫画在题材和画法上,独具一格,开时代新篇。他更正了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的评画标准,提升了草虫画的品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葩。
-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有益的、为害的……齐白石的作品中有许多前人没有画过的草虫。如果仅仅说无所不画,那可能只局限在“能品”的范围。而这些作品,难在栩栩如生,形神俱备,趣味盎然,将一种题材推向中国绘画史的极致,可入“神品”之列。
- 娟秀集(程十发先生仕女图集)
- 这个笔记本寄托了五零后、六零后的一些个人情思——当年我们所用的日记本,许多就是程十发先生的仕女画,还有那本《西湖民间故事》里的彩色插图。
-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程十发被聘为杭州中国画院专职画师,开始了他在中国画,尤其是写意人物画上的新探索。在一九五七年的浙江写生之行后,他的人物画更有了巨大转变,逐渐形成了鲜活明快的“程家样”艺术风格。
- 程十发的个人风格,尤其表现在他的人物画上。他喜爱画少数民族人物,也爱为著名的历史人物、文坛大家造像,更有古典仕女、戏曲速写、舞蹈人物……由于画家注重表现,风格明显,因此,笔下的人物总会统一在一种特有的情调与风貌之中。他喜欢描绘活泼稚气、健康开朗的少女与孩童,无论是古装人物还是少数民族,都赋予他们圆圆的脸蛋,俊俏的眉眼,朱红的肤色,她们的身边总有着胖胖的大公鸡、荫绿的芭蕉叶,还有三五朵野花雏菊、一两枝粉白桃花……和谐、欢乐、充满诗意。
- 二○○七年七月十七日,卧病两年的程十发因病辞世,享年八十七岁。他留下独一无二的“程家样”绘画艺术,既是传统的,又是民间的;既是写实的,又是装饰的;既是线墨分明的,又是色彩绚丽的。大师的离去,使得原本寂寥的海上画派又落寞了不少。
- 和鸣(奥杜邦鸟类画,生态画杰作)
- 奥杜邦美国鸟类画,所选均为展现鸟类亲密互动关系的“双人画”或“多人画”。绘制于近二百年前的奥杜邦鸟类作品是公认的美国国宝,生态画中的杰作。除了无可替代的科研价值,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画家通过作品所传递的爱与美。画家对他作品里的鸟儿了如指掌,并用他臻于完美的水彩绘画技巧和富于精细层次的卓绝画工,来再现他脑海里的美景。这些按照鸟类实际大小所绘制的画作,耗费了奥杜邦一生的心血。他踏遍了半个美洲,至死都在绘画。他首先是一个自然爱好者和博物学家,美国的林中居民,然后才是一个画家。
- 画西厢,王叔晖三次创作《西厢记》赏析
- 谈到王叔晖先生与她的代表作工笔人物画《西厢记》,很多人可能一下就想到邮票《西厢记》。创作这套邮票的动议产生于1979年,完成于一1980年年底,1983年2月发行。而王叔晖的第一部《西厢记》(彩色)连环画,是在1954年画的。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一百二十八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前前后后,历时近三十年,堪耐寻味。
- 本Notebook搜集了诸多王叔晖先生的创作素材,与最终作品对照。而书中所辑画选,也多是从原作直接扫描,精度和还原度较其他出版物高出不少。
- 人在画中行
- 丰一吟女士在前言中说:
- 这是迄今为止问世的父亲的彩色画中技艺最精湛的一本。这里所收的画作,作于1938年至1946年间,那时父亲正当四十岁出头的壮年时期。
- 1938年12月7日,他在桂林开始作这些画时,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趁闲,发心将抗战以来所作画稿选较可者描绘各一幅,盖‘缘缘堂毁后所蓄’印,以供自己保藏。缘缘堂原有藏画甚多,中有不少大幅已裱好,皆未带走,尽付丙丁。现在从新来过,也许比第一次更进一步。现拟概用册页,不用大幅。一则吾画宜于小幅,不宜大幅;二则流离之中,大幅携带不便,故决用册页也。取四尺玉版笺一开十二(三乘四),大小如洋琴谱,作画恰到好处。今日开十大张,共得一百二十张。用牛皮纸包裹,专供自藏册页之用。今日先选七幅,下午一气描成。”
- 就这样,我家从浙江桂林转移至宜山,又从宜山迁徙到浙江都匀、遵义,最后进入浙江杭州,直到抗战胜利后一年的1946年,这期间父亲选取他中意的题材陆续作画,并在浙江举行了多次个人画展。这批画是他最满意的作品。有时同一幅画,一连画三五张,从中选取最满意的一张保存下来。展出时,父亲无论经济情况怎样拮据,原件一律不卖。谁要订画,就按原作重画。
- 时隔二十多年后,此书在杭州重印,便受读者欢迎。此次读库撷取其中涉及湖光山色的风景部分,“人在画中游”,恰似“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希望读者喜欢。
- 墙上美人,任率英工笔重彩仕女年画
- 如今日渐消失的年画,一度是每家每户逢年过节的墙上风景。任率英先生的工笔重彩仕女图(尤以刀马人物为主),曾经铺天盖地地出现在集市上,也进入过千家万户。《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让多少小学生临摹勾描。
- 1964年11月,任率英创作的单幅年画《百岁挂帅》累计印数达到四百一十一万张。还有人统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任率英的九种年画作品,一次性印数竟达一千七百多万张。
- 我们特辑录他的代表作,唤醒对旧时风俗的美好记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画作品均有作者的原始手稿相对照,相当于线描图与重彩图的形象对比,也是作者创作思路的生动诠释。
- 梁.古建制图,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图
- 辑录了梁思成先生在营造学社期间进行田野调查所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梁先生在美国宾大求学的时候看到了著名的《弗莱彻建筑史》一书,书中插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令他十分钦佩,于是决心在自己写作的《中国建筑史》专著以及相关研究论文中,要把插图画成这个水准。他不仅自己努力绘图,并且把《弗莱彻建筑史》给他的助手莫宗江看,要求他也要把图画成这个标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积累,梁思成和莫宗江绘制的中国古代建筑的测绘图不仅达到了世界水准,甚至在艺术性上较之《弗莱彻建筑史》的插图更要青出于蓝。
- 画龙点睛,李可染早期人物画
- 不被人熟知的李可染先生早期人物画,超凡脱俗,令人惊叹。人物画不是李可染革新中国画的主攻方向,却是他最早取得成就的领域。抗战时期在杭州举办的首次个展,即以人物画为主,老舍先生评价甚高,认为在表现人物个性上,不仅当代画家无出左右,甚至弥补了中国传统人物画不注重个性刻画的缺陷,这些逸笔草草的人物画,至今仍有美术史家坚持认为不仅是李可染绘画艺术的顶高成就,而且是中国水墨人物画所能达到的艺术极致。
- READ&WRITE,朱德庸阅读与书写主题
- 由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特别绘制的三十余幅单幅漫画,以阅读和书写为主题,授权读库精心制作。这些漫画都是第一次与大陆读者见面。
- 良公戏画,笔墨到家,关良戏剧人物画
- 关良是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画家,自幼对京剧兴趣浓厚,经常出入京剧戏院观戏,对戏剧人物进行速写。自1927年开始创作戏剧人物画,直到1986年过世,中间有短期间断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创作。他的画作,不拘泥于戏剧的具体情节,不单求戏剧人物的扮相、动作等的外在美,而是以自己对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来重新安排画面构图,着力表现自己对于某出戏剧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致力于刻画戏剧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中的精神状态。此外,其作品颜色调子既清新又浓郁,色块与墨色透亮而灵动,相辅相成,使作品整体面貌既无市井气,亦无丝毫火气。有人说,关良将戏曲人物画的写意精神推到了极致,给喜爱艺术的人们呈现一种自然自由、质朴天真、无燥无火的和谐之美。
- 本Notebook所辑的关良戏剧人物画时间跨度为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是关良创作的成熟期和高峰期,作品重神似、讲意境,用笔圆润过渡到朴拙,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生趣。
(完)
--------------------------------------------------------------------------------------------------------------------
微信公众号 ShenY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