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唐山,一个极具威严的地名,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所率领的唐军有关
唐山,一个极具威严的地名,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所率领的唐军有关
时间:2023-07-11 16:36: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7-11 16:36:01 来源:网站运营
唐山,一个极具威严的地名,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所率领的唐军有关:唐山这个地名,会让人联想到李小龙的电影《唐山大兄》,但其实不是一码事,李小龙的唐山指的是海外华侨的故乡,也就是中国,就好比国外华人聚集的地方叫唐人街,当年很多在海外的华侨,就习惯称呼祖国为”唐山“。而唐山这个地名的由来,有许多说法,普遍认为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班师回朝途中经过如今的唐山境内,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于是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唐山之名始于后唐。据《滦县志》记载:“唐山周回数里,复岭重岗,其东麓则徒河萦带。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
其实,唐山的许多地名都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有关。就如唐山地名的由来与曹妃病逝有关,曹妃甸这个地名就更加显而易见了。相传曹妃甸来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曹妃建在沙岛上“曹妃殿”而得名。
(一)大城山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率10多万唐军东征高丽(统治区在今辽河以东及朝鲜半岛北部)。经过半年多的苦战,虽然夺取了十几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时,遇到了高丽军队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粮草将尽。辽东早寒,草枯水冻,唐太宗于九月下令班量。太子李治从长安千里来迎。
唐太宗率3000骑后入临渝关(今山海关),在今滦县一带和太子相遇。此时,唐太宗所穿的战袍已旧敝不堪,为他献上了新衣。之后又途经今唐山回都。唐太宗率军途经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驻,以后此山遂名"唐山",这是唐山得名的开始。
后来的《永平府志》、《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滦洲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史志对此有过记载。大城山下的成鲜水(今陡河)遂名"唐溪"意为唐山脚下的河水;河上建桥名曰"唐山桥"。唐山桥西一带形成的村庄称桥头屯(今路北乔屯)。
(二)钓鱼台
传说唐太宗东征驻兵唐山时,曾到今大城山北侧河岸边观赏风景,放线垂钓,后这里称钓鱼台,名称沿用至今。
(三)晾甲山
相传唐太宗率将士行军,适值大雨滂沱,将士铠甲尽湿,于是在大城浙江1公里处山丘上晾铠甲,后人遂将该山称作晾甲山(晾甲坨),后又演变成亮甲山(亮甲坨)。今称贾家山,在唐山钢铁公园院内。
(四) 三跳涧
在今迁安市东15公里处,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跃过此涧。涧帝有试剑石。
(五)擂鼓台
今滦县西百里,相传唐太宗曾在此学习擂鼓动御敌。
(六)谎粮坨
在今滦县城南25公里,相传唐太宗以此谎敌。
(七) 亮甲店
在今玉田县城东南11公里处。相传唐太宗东征时遇雨,晾甲于此,故名,后用谐音称亮甲店。 还有晒甲坨、晒甲岭、廒里井、挡驾庄、马棚峪、石臼坨岛等。
唐朝出于屯兵和积粮的需要,在今唐山一带建了许多城池,如平安城(今遵化平安城)、万年城(今迁相三屯营北)、平州城(今卢龙县)、马城(今滦南马城)等,还建筑了一些要塞。又修建了兴唐寺(在今唐山南郊)、净觉寺(在今玉田)等寺庙。
唐山这座城市刻满了唐朝的印记,也似乎蕴含了唐军的剽悍。李小龙的唐山大兄,或许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