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行业动态 > 《1921》带年轻人们“浸”入历史

《1921》带年轻人们“浸”入历史

时间:2022-06-04 12:30: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4 12:30:01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这一届年轻人爱看主旋律?

打开近来的主旋律作品,要么是正片弹幕飘满“00后/95后报道!”,要么是“太好哭了”、“xx先生可可爱爱”攻陷微博评论区,当年轻人们争相补阅党史、“全文背诵”伟人演讲,谁都不会否认主旋律的春天已至。

市场方面,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连创票房佳绩,到《悬崖之上》《扫黑·决战》在五一档“笑到最后”,主旋律电影的声量有增无减。下个月,我们将迎建党100周年“党的生日”,各界对主旋律的观影热情正被拉向最高点。

在犀牛娱乐此前发布《“新主旋律美学”当道,顺之者爆,逆之者扑》一文中,我们曾提出“主旋律3.0”概念。自1.0以《开国大典》为首重大历史革命题材涌现,到2.0《建国大业》拓荒主旋律商业化之路,如今我们正跃迁到主旋律的3.0时代,拥抱“新主旋律电影”的崛起。

七月将是这批“新主旋律”集体秀肌肉的时间。在有幸观看了当中备受瞩目的《1921》后,犀牛君私以为,《1921》担起上主旋律3.0时代又一佳作,笔者强烈预感,它可能又将掀一波年轻人补习“建党史”的新风潮。



两代“90后”穿越100年的对话

不同于1.0的“主旋律=命题作文”、2.0的商业化初探,主旋律3.0时代显出以下几点新特征:一是发力主旋律成常态化市场行为;二是出现更多具有人文色彩的主旋律内容;三是与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内容实现合流。

《1921》虽选建党为题,但并不仰仗宏大叙事,而是细腻刻画了担起救亡图存重任、集结成党的首批共产党人的“热血青年群像”,主旋律3.0“三位一体”的类型元素、人文色彩、现实主义都在当中发挥作用。



身为一枚90后,热血、燃是笔者看《1921》的第一观感。当后得知这批“一大”参会人员平均年龄仅28岁时,犀牛君才明白,这感受或源自身临其境体会100年前同龄人“为振兴家国抛洒热血”的情绪共振。

1921年平均28岁的他们乃上世纪的“90后”、“00后”们,这是片方为何“选角”青年演员去演绎他们的原因,为的是要以青春气、烟火气方式重现有血有肉的先辈风貌。

既满怀理想和拼劲,又能在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观众仰慕他们的故事以自省,《1921》得以在两代“90后”间展开一场穿越100年的“青春对话”。

从历史书里走出的人们如何令观众感受到“实感”,是考虑创作者的难题。上述对话之所以能被建立,建基在全片对人物细腻、立体地塑造,将符号化的历史人物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令观众信服他们的所作所为。

为最大限度演活人物,在演员进组前,片方会人手发放内含人物传记、纪录片等的“大礼包”,方便演员揣摩人物口音、神态等,以达致导演反复追求的人物“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光芒”的少年感,抑或演出其它生活化的特性。



饰演青年毛泽东的王仁君,他对湖南同乡李达“不吃辣”的调侃段落,则用生活化细节拓展了他的个性面向;饰演李汉俊的袁文康,因为历史上李汉俊身患肺痨,他特意设计了“会客前吃甘草片”、“日常弓背但遇人会挺拔”等细节,这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点。

五年匠心铸成的“爱国史诗”

好的主旋律会唤醒国人DNA里的爱国心。

某知名编剧曾坦言,“不是年轻人不喜欢红色题材,要怪我们没写好。”事实上,近来主旋律作品的火热证明了,只要创作者写出优秀作品,爱国的年轻人们就能积极地给予正面反馈,题材本身并没有原罪。

犀牛君曾在旧文里提出过“新主旋律美学”三要素的概念:年轻人群像、艺术性还原、高情感浓度。当下能打动年轻人的作品,或多或少得朝这三方面发力。而从《1921》身上,犀牛君则看到了它试图把“新主旋律美学”做一番集大成。

“年轻人群像”前文已阐述过,而“艺术化还原”毋庸置疑是《1921》最具差异化优势的部分。为呈现最原生态的时代影像,主创1:1还原了建党原址建筑群,包括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博文女校等。



据主创透露,影片凝聚了上百位影人五年心血、匠心打磨,除在搭景上追求“以假乱真”,亦在文本资料收集上尽心尽力,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史料,四年时间创作剧本、数易其稿,力求高度“艺术还原”基础上,也给观众带去新意。

从成片看,剧情主线为“一大”的召开,来自五湖四海、背景迥异的代表从各地赶去上海,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终创立中国共产党,与会代表在生死关头勇往无前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此外,1921年7月发生的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是历史上由中共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工人罢工,这场有8000多工人参加的罢工由李启汉(欧豪 饰)、李中(王森 饰)等人领导,也在电影里被完整呈现,李启汉一声嘶哑而洪亮的“出发”贡献了影片高光时刻之一。





个人戏部分的情感浓度往往更为炽烈。“建党夫妻”李达(黄轩 饰)、王会悟(倪妮 饰)在同坐天台回忆往昔时,李达为中国尚没有自己的“火种”而潸然落泪;最年长的何叔衡(张颂文 饰)是见证着国家屈辱史而长成起来的“过来人”,他在女校内为后生们讲述读书人往事,每念及国家现状时壮心未酬、几度不能自已。





当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1921》集合了那个时代能迸发浓郁爱国情绪的大事件、英雄往事等,在反帝反封建的先进观念指引下,谱写出了一曲亿万中华同胞皆能感同身受的“爱国史诗”。

一堂最好的“沉浸式”党史课

“新主旋律电影”还是学习党史的最佳入口。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发现,通过学习这“新主旋律美学”三元素的奥义,当下的主旋律电影已然找到了与年轻人展开对话的最佳路径。

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年轻人津津乐道且有所感悟的类型元素于一体,似乎正在催化主旋律电影焕发出“第二春”。继五一档的《悬崖之上》充分调动类型元素去叙事,《1921》也是一部在叙事上做了大量类型化处理的影片。

《1921》的故事由三条线索平行推进,一是全国各方党员代表汇聚上海参加“一大”,二是欧洲反共势力对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监视,三是日本警方对来沪日本共产党员的追踪。

为此,全片营造出了各方势力“围剿”中共以致“一大”险些无法召开的悬疑氛围。而在日本特务线、欧洲反对势力线等多线叙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谍战、动作元素,以使得影片观感、节奏都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喜好。





两个多小时的观影时间里,观众像是随着片中的党员们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大戏”,尤其是年轻观众,更易被带入那个纷乱年代、少年当自强的沉浸情境里,体悟年轻先辈们的奋斗精神、获知当代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即将到来的七月,《1921》可被看作是一场邀所有人参与的极具仪式感的为党庆生活动,亦是一次最特殊的“补习”党史的机会。

一方面,《1921》带年轻人“浸”入历史,跟随影片里的“90”、“00”先辈们思考“什么样的青春最有意义”,可激励当下年轻人们砥砺前行;另一方面,《1921》曾被中宣部评价为“如教科书般真实展现共产党诞生完整历程”,它成功向全国观众传递了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使命而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从行业视角看,高制作水准的《1921》有望给这个档期的电影市场开一个好头,相信它会在市场上带给我们不少的惊喜。



在“新主旋律美学”风潮渐起的影响下,今后还会有更多优质的、受年轻人喜爱的“新主旋律电影”跟我们见面,在这主旋律电影3.0的时代,有更多故事等待着市场去书写。

关键词:历史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