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行业动态 > 最坏的时代与最好的时代

最坏的时代与最好的时代

时间:2022-05-25 02:42: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5-25 02:42:01 来源:行业动态

对于广告行业来说,2018年是颇不平静的一年。先有广告界的重量人物苏铭天离开WPP,从而引发WPP的一系列重组改革,几乎搅动了半个广告圈的布局;又有欧盟发布了史上最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广告业造成不小的冲击,一时间让人心慌意乱。

然而新兴行业的崛起以及深入探索现有广告形式的个性化,加速发展的新型营销模式与多方角力竞争的流媒体行业,似乎又能让人看到无限希望,提振行业士气。《现代广告》盘点了2018年全球广告行业七大热点事件。

2018年5月,欧盟对之前的《计算机数据保护法》再次升级,正式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加强对个人大数据和隐私的保护。该条例以其条款的丰富性,成为历史上最严格的数据安全规定。

由于实际营销操作中的跨国服务会产生中个人数据在不同地区间的输入和输出,GDPR也就不仅针对欧盟国家,甚至给美国和全球其他各大市场都带来了重大影响。这让不论是技术巨头的Google、Facebook等,还是小型参与者,都面临未知的艰难挑战。

过去一年,数据泄露和数据交易丑闻让Facebook陷入艰难境地;迄今微软仍在通过其办公软件大规模暗中攫取私人时间;经确认,即使在安卓用户关掉其设备的情况下,Google也仍可以追踪用户位置。在进一步GDPR保护措施下,用户对这类事件的敏感度势必升级。

GDPR赋予用户的权利包括:决定是否允许其数据被收集;查看所有被收集到的个人数据;要求搜索引擎删除个人数据;要求72小时内获悉数据泄露事件。为此,企业在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中收集数据时,不得不倍加小心。

GDPR成为西方市场广告营销中,必须时刻考虑的条件。如有违背,企业不仅要面对高额罚金,还可能在庞大的用户市场上失去优势位置。不过,GDPR发布半年多来,有些程序上的问题尚处于“混乱”的探索阶段。行业也静待各国相关监管机构针对GDPR拿出具体的处罚措施。

最具成效的是,美国市场上的《加利福尼亚消费者隐私法案》,该法案已经让个人数据理念进入美国法典,并于2020年1月1日开始生效。

这样看来,企业方面无疑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只有在获得用户许可后,企业机构才能使用数据并创建个人化广告,但现在用户许可管理体系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欧洲受众的网络体验一片混乱。

来自广告技术公司方面的说法是,有一部分遵守GDPR的出版商,由于云管理平台的各种小故障,他们无法得知真实的用户许可率,相反许可率高的出版商可能并未按照GDPR行事。因此,GDPR对出版商的货币化影响程度成为悬念。

现阶段人们对于GDPR保护性的重点关注仍停留在数据泄露方面,但未来行业还应该关注清除用户数据等问题。大家对数据保护和隐私认知的空前高涨,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已经真正弄懂了广告技术、数据经纪行业以及相应的实践工作,GDPR的颁布正是为此打下了基础。



广告主们普遍有了这样的共识:在媒介投放和各种宣传制作上斥巨资烧钱的方式已不可行了。

宝洁是最早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快消行业巨头,2018年2月宝洁在投资者会议中表示,2018年至2021年要砍掉约4亿美元营销预算,并减少目前合作的约50%的代理商数量。

实际上,公司于2014年就曾宣布在全球精简广告和PR代理商——由6000个精简到3000个,营销成本减少20亿美元,其中约5000万约为广告代理公司费用,有10亿左右则是媒介购买渠道购买预算。



宝洁首席品牌官Marc Pritchard会在2019年彻底改造媒体和大众营销模式。公司内部营销团队正在发生的变革——在公司把更多创意及营销项目转移至内部团队完成(in-house)的同时,这些内部团队某种程度也在向碎片化和核心化发展。

Pritchard把这些小团队称为“小型初创公司”。Pritchard解释说:“我们内部可能有130多个小型初创公司。”这些小型团队平均拥有3至4名员工,主要针对某个消费者问题、或是某个细分消费洞察工作,并且他还指出这些初创公司的任务就是要与消费者形成“持续性的联系”。



从公司结构上看,内部团队的改革多少让宝洁变得更扁平化、也离消费者更近了。这也是他们此前削减外部代理商的目的——裁剪不必要的冗余沟通,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关系,Pritchard表示“就像那些初创公司的企业思维一样”。这些改革未来将在公司内部大范围普及,并不局限于旗下规模较小的品牌。

将创意制作交由内部创意团队负责(in-house)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去年胜三咨询发布的统计中,全美创意代理机构减少了38%,品牌不再需要与那么多创意代理商合作来教自己如何做广告了。

2018年3月联合利华发布的2017年财报也显示中,品牌表示过去一年削减了3成代理商,把不少创意工作都交由内部创意机构U-Studios负责。

2018年广告行业最令人无限唏嘘的消息应该就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与数字营销公司伟门互动合并,从此变身为伟门汤逊。这也在暗示着4A公司正在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应战“内忧外患”的市场环境。



继2017年咨询公司大举入侵,并对广告公司展开收购后,2018年4A公司发起了回击,如,奥美改头换面,更换新LOGO,同时增加新的咨询业务,在原有oglivyred基础上,升级成“奥美咨询”;同时阳狮集团发布“2020”冲刺未来计划,计划每年耗资3~5亿用于咨询/数字业务企业并购。

WPP也大刀阔斧地改革:搬离30年来的伦敦总部、任命新的高级管理团队,而更重要的便是机构的合并,如宣布合并旗下扬罗必凯(YR)与VML两家公司,组建一家新的品牌体验代理商VMLYR,MarkRead表示这是“创造更精简WPP的重要一步”。

咨询公司往往从数据的角度出发,创意是辅助数据和数字的手段;而对于传统广告公司来说,他们的工作常常围绕创意本身展开的——尽管二者最后产出的结果都是一句广告语,但传统广告公司需要耗费更多人力而不是机器来完成。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市场的瞬息万变等不了层层高层决策。

“咨询公司的流程与传统广告公司不同,”电通旗下数字营销机构360iCEO SarahHofstetter说,“有时他们直接从CEO那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沟通,有时直接和董事会沟通。他们的是为企业节约开支的角色,而广告公司传统意义上是花钱的部门。”

在广告主纷纷削减营销开支的时候,广告公司也在自我改变:裁减人事,减少冗余的结构,试图更快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智威汤逊就曾试图改革。今年初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小规模的人员和架构变动,3月,公司的全球CCO(首席创意官)MattEastwood离任,没有新人接替。公司声明中表示他的离开是“为了公司决策更敏捷而进行的结构变动,但创意仍然是核心。”

WPP也在不断裁员。此前MarkRead表示,未来三年中,将进行包括裁员、裁撤办公室、调整架构等措施在内的重组,让集团架构更精简扁平。在全球范围内,WPP的约80家办公室将被关闭,100家运营不佳的办公室将与其他合并;超过3500个职位将陆续被裁撤。



反观咨询公司一方,则可以用“风生水起”一词概括。据AdAge估算,包括埃森哲互动在内的出身于战略咨询集团的综合性营销公司,在2017年的广告营销收入上涨了32.3%。全球规模最大的十家代理商中,咨询已经已经占据四个席位:分别是埃森哲互动、普华永道数字、IBMiX、德勤数字,以合计超过132亿的总利润位于WPP、阳狮、电通等老牌传媒巨头之后。

咨询公司埃森哲旗下的埃森哲互动(AccentureInteractive)是去年最活跃的营销机构之一。其2017年利润达65亿美元,近几年更是频频收购广告、创意及数字营销机构。2018年Adaptly、MDC等广告公司的收购竞价名单里都出现了埃森哲互动的身影;3月,埃森哲互动宣布正式进军媒介购买业务,抢夺更多广告公司份额。

事实上,早前埃森哲互动便开始与向广告主提供部分程序化购买和媒介投放建议了。不过正式进军媒介购买还是让不少广告公司都产生了更进一步的危机感——“过去,品牌是建立在某条信息上的,广告则是传递这种信息,说服消费者如何去看待产品、从情感上去理解产品,”埃森哲互动CEOBrian Whipple说:“我们不相信这些。品牌是建立在消费者互动上的——电商体验、实体店购物……等等。”

如今零售界的很多热门品牌,在十年之前根本无处可寻。但是由于得到大型风投资金的支持,使得一时间DTC(Direct-to-consumer)品牌搅起千层浪,而传统品牌不得不迎头面对这些“黑马挑战者”。

“几乎各个行业的DTC品牌都得到资金支持,年轻灵活的初创公司正在证明他们正在有效地占据市场份额。”数字媒体及营销咨询公司LumaPartne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erenceKawaja说道,“每个营销商都应该关注并了解这些初创黑马所做的事情。”

所谓DTC品牌,指的是那些不通过其它零售商或中间商,直接通过数字手段向消费者销售的本土品牌。品牌完全负责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各个阶段。至于营销方面,很多品牌也是采用in-house的内部团队,或是在项目的基础上雇佣较小的代理公司执行。



这些新兴的品牌的创建依托互联网的支持,因为通过互联网,消费者能够轻易地购买商品,同时借助社交媒体,仅仅凭借很少的花费就能触及这些受众。相反,那些大型的传统品牌商们则被庞大的实体店和供应链架构所拖累,他们认为这些技术领域很难涉足。

这些初创企业将他们的受众目标以及广告支出聚焦在千禧一代的消费者身上,因为这些受众习惯使用新技术而且愿意尝试新的品牌,这些特点让他们与这些品牌形成天然契合度。此外,这些初创公司通过自己的网站和渠道收集顾客的数据和喜好,因此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快速地做出反馈,进而能够控制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品牌。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美妆博主 EmilyWeiss 创办的美妆品牌Glossier。2015年,当品牌打算开发一款全新洁面乳的时候(后来成为它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Emily发了一篇博文,邀请用户分享他们梦想中的洁面乳是什么样子,根据所有反馈,最终诞生了牛奶果冻洁面乳这款产品。

目前,大量资金仍然不断地涌向DTC品牌。根据风投数据公司CBInsights的数据表明,2018年这些DTC品牌共获得11亿美元的投资,较前一年的6.169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一倍。但是,新品牌进入该领域的速度明显放缓,这是由于更多的资金流向现有的DTC品牌。2017年,种子期投资占总交易量的31%,而2018年种子期投资只占22%。

尽管大多数的DTC初创品牌最初是从付费数字广告以及户外广告起家,如今它们开始更多地接触传统的媒介,例如电视。

“由于从底端起步,并通过社交渠道打造它们的商业,这些初创企业成功颠覆了销售漏斗的固有模式,避免了其中的弊端。”创意代理公司GiantSpoon合伙人LauraCorrenti说道。

她还指出,此策略为这些企业带来免费媒体和营收。而TV则将其增长速度增长至新的水平。最近,GiantSpoon与NBC环球合作推出一个项目,帮助DTC品牌测试电视广告。

传统品牌受到其自身老套繁琐的架构的限制,很难做到DTC品牌这样的灵活自如。此外,传统品牌也需要向DTC品牌借鉴一些营销策略。

例如, Glossier将其用户转变为小型的影响力人士,并围绕他们打造营销社群。Glossier是最早一批强调“nomake-up”(无妆感)的美国本土品牌之一。这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它最早在YouTube上投放了一系列关于“Instagram无妆感妆容”的教学视频;在海报上,棕榈树和椰子的形象反复出现。消费者会收到一只内壁为婴儿粉的棕色盒子,印着“肤质第一,美妆第二,保持微笑”的标语;在实体店和陈列室里,这种粉红色也反复出现,导致Instagram上“Glossierpink”已经成为了对婴儿粉的一种特有称呼。

更重要的是,Glossier把自己的消费者们变成了品牌传播者。它有一支由120名消费者组成的Slack聊天群,实时进行产品调查或收集消费者反馈;当超模KarlieKloss 穿着Glossier员工服的照片在Instagram上走红后,它也开始销售这款印有品牌Logo的灰色T恤。每周五,他们还会上传最新的品牌手机桌面贴纸,每周吸引约5万人下载。

这些人有的只是自发分享,有的则是通过邮件申请参加了 Glossier“代理人计划”。这项计划容易令人联想起雅芳或玫琳凯的金字塔型销售机制,但按照Glossier副总裁AliWeiss的说法,参与者在这一计划中并非交易金钱,而是交易社会资本——Glossier从这种机制中推广品牌,而消费者们则把Glossier当做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标识。“你在消费Glossier时不会觉得你在购买产品,而是在购买生活方式。”时尚杂志 Lucky前主编EvaChen 在接受Buzzfeed采访时说,“这有点类似Supreme。”

独特的购物体验和重新设计的流程,是此类 DTC品牌选择避开亚马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场中一家独大,其平台设计注重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引导用户找到他们寻求价位的产品,搜索结果页面上所有的价格数字都用醒目的颜色标出。

另外,在美国为企业提供建站、物流等服务的产业也相对成熟。新建一个网站也是很多创业者自然而然的选择,很多开业不到两年的餐厅一定会建立自己的官网。一家美国针对小企业的物流公司 Shippo的创始人LauraBehBehrens Wu 此前就发推说:“亚马逊是卖大路货的地方:70%在亚马逊上产生的搜索关键词都是通用的品类。但Shippo的客户爱惜自己的品牌,不会在亚马逊上销售。”

影响力人士营销,也就是重点通过名人效应,主要在社交媒体上展开活动,帮助品牌进行口碑传播。这种营销方式越来越重要,数据公司CreatorIQ统计,2018年影响力人士营销活动数量翻了一番。不管是品牌主,还是行业机构,都在强调这类营销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去操作的方法。



2019年,英国首个影响力人士商业委员会(BOI)成立,由行业领军人物组成。BOI的使命是为广告公司、品牌主、内容创建者提供咨询服务,并着力制定一套清晰的影响力人士营销活动政策和指南,让公司与个人去遵守。“随着该领域快速发展,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集体的声音。”BOI创始人IanShepherd说。对于内容创建者们来说,他们也需要这样一个机构去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其与品牌更好地本着商业目标去合作。

影响力人士营销已成为高额利润领域,品牌主们在新的一年将追加相关投资。他们更加紧锣密鼓地通过这些人传递品牌的关键信息以及到达目标受众,想看到的则必定是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然而,根据影响力人士营销平台InfluencerIntelligence与研究机构Econsultancy的调查,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在投资回报率计算中更多地考虑影响力人士营销。投资回报率测量对于成功的影响力人士营销来说非常关键。品牌主要提高测量能力,以证实其所花费的时间和预算的价值。在影响力人士测量,受众互动测量是最流行的方法,特别是在影响力人士营销策略的初级阶段。

受众互动量才是品牌主花费的价值所在,而不是粉丝数量。过去一年,由于《纽约时报》等机构的调查推动,让粉丝数量造假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这种欺诈做法成本低廉且易操作,很多公司更是进一步将粉丝数量作为判断活动的依据。

然而,这种过时的原生到达越来越不具备说服力,内容质量与到达率之间的平衡是当前要考虑的问题。劣质内容会招致受众的嫌弃,从而影响最后的商业利益。社交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Bazaarvoice于2018年下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已经对影响力人士内容感到疲惫。

当前的一个内容趋势是,从精心设计的文字和图片向视频转变。影响力人士逐渐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现身说法”,实时发布视频帖。为此,品牌主和影响力人士都需要在现在拿出综合视频策略。

社交视频分析公司TubularLabs通过对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上的50亿视频及1300万进行追踪,得出结论,现在可以建立一个几千人的影响力人士库,这才是未来几年商机争夺的地方。而在选择所要合作的影响力人士时,也要注意质量问题。

品牌主和公司需要同时分析自己的定位受众和影响力人士的粉丝,通过查看两个群体的同质性而判断对于实现商业目标的利弊。

当前,我们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影响力人士的粉丝规模。微影响力人士和纳米级影响力人士成为最受热议的趋势话题,这类人士的社交媒体粉丝量甚至可以低至几千,但是专注于某个特定需求领域的。对于品牌主来说,他们的定位性也更强,也没有过分苛刻的要求,有限的受众范围也降低了因名人言语行为不当而引发危机的可能性。

总体影响力人士数量也要有所收缩,取而代之的新策略应该是在品牌主与影响力人士之间建立长期关系,相对于一次性的合作,这种方式可以传递持续性的信息,名人粉丝数量与品牌受众量也可以共同增长,从而打造更有效的营销效果。社交内容营销平台Stackla的调查揭示,86%的受众喜欢并支持某品牌的重要评判依据是真实性。为此,选择对品牌主的产品和服务有真正的热情的影响力人士,这样的人才会以真情实感将推广内容以原生的方式融入到其自己的传播渠道当中。这种做法显然比纯粹的交易下所产生的推广更加吸引受众。

影响力人士营销正从初级阶段向着更高级发展,相应的营销策略改进就要跟上,并且要在这种营销中做到真实、透明,这就要求品牌主与消费者之间构建起足够的信任。

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应更多地被视作朋友而不是潜在客户,才能让其继续追随品牌。要建构这种个人化的朋友关系,品牌主就要为其产品和服务设定倡导者、激励者、互动者、培育者、支持者这样的角色,所选择的影响力人士也要真正契合这些角色,从而在品牌主、粉丝、影响力人士之间产生共鸣、打造信任。

品牌主要避免让粉丝感觉到影响力人士只是商业利益的一部分。在粉丝和消费者们的眼中,缺少人性化的推广贴非常扎眼,其效果必定是越来越差。

有了一项一步到位的活动,将影响力人士结合到其中去,并将其作为一项创意去执行。影响力人士应该成为创意的一部分,而不是按照品牌主的指示发布一个劣质的创意内容,这已经无法再吸引受众注意。

总之,按照影响力人士营销公司WhoSay.comCEO SteveEllis的说法,将商业效果和投资回报率寄托在粉丝原生到达上注定是错误的做法。这一类营销应该作为创意拓展内容,与广告主的创意相匹配。同时,影响力人士及其创造性技能也应该与品牌主的创意或信息二者之间达成平衡,最后,将该类营销与付费广告和其他媒介及营销活动结合起来推广。

播客(数字音频)广告更具个性化

根据美国互动广告局(IAB)发布的研究报告,2017年美国播客广告收入在3.14美元,同比增长86%,IAB预计到2020年,播客广告市场将价值6.59亿美元。具体而言,广告客户在播客方面的投入比例增加,单位广告费用也在增加,平均每千次展示费用由去年的25美元增加一倍以上,达到50美元以上。



播客具备伴随性、可以免费下载到手机的特性,而且播客制作成本远低于音乐版权费,因此被许多流媒体音乐平台视作刺激用户活度、发展增量用户的对策。

Statista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美国收听播客的人群上升了35%。有44%的美国人表示都收听过至少一次播客,但剩下56%的从未收听过播客的人群对于市场来说更具有诱惑力。

艾迪森研究(EdisonResearch)的最新数据也证实了这一音频娱乐形式的强劲势头。2018年每月约有7300万听众选择收听一个播客节目,较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智能音箱、联网车辆以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增长促进了播客领域的整体增长。

同时,部分播客听众还可能成为“深度用户”,即那些每月多次收听播客的用户。这一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从2013年的330万人,2018年增长为4800万人。

拥有超过2亿用户,Spotify确立了其作为顶级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地位。2019年该公司准备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播客上。公司计划将其个性化技术引入播客,以便提供更好的推荐,更新其应用程序的界面,以便人们可以更轻松地访问播客,并与播客创建者进行更多独家经纪管理。

Spotify自2018年中期开始在其原创播客中销售自己的广告,作为从这种日益流行的音频节目形式中获得收入的手段,其中包括SpotifyOriginal打造的《AmySchumer Presents:3Girls,1Keith》《TheJoe Budden Podcast》《Dissect》等节目。



除了吸引独家的合作,从而将更多原创播客节目引入到平台外,2019年Spotify的重大举措还包括继续向每位用户提供上传播客功能。

通过加入这样的基础功能,Spotify希望帮助用户发现更多的播客,同时提升收听体验。其中一项功能包括将听众链接至他们可能会喜欢的其它播客内容。

例如Spotify可以将JoeBudden粉丝链接至其他有关嘻哈和说唱的播客。此外还将利用与三星的多年合作伙伴关系,允许听众在不同设备间连续播放中断的内容。同时Spotify还将个性化和推荐技术应用到播客种——其中就包括播客中的广告。

“想想我们在音乐方面做了些什么——越了解你在流媒体上收听的音乐内容,我们就越能打造个性化的广告体验。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特点带到播客中。”当被问及Spotify在播客中销售广告的可能性时,Spotify广告销售副总裁兼全球负责人BrianBenedik说道。



Benedik表示自2018年中期以来,该公司一直在测试自己的播客广告,目前的销售由Spotify内部团队负责。

Benedik在2019年CES参与了一个小组讨论,他谈到了内容相关广告的价值——这意味着广告可以根据情绪、行为和时刻等因素为用户量身定制。这些数据也可能对播客广告商具有吸引力。但为了扩大播客广告的投入,Spotify需要投资数字广告插播技术。目前Spotify还在直接收购成熟公司还是公司内部自主打造。

作为Spotif竞争对手的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Pandora,也于2018年以1.45亿美元收购了AdsWizz,后者是一家位于硅谷的创业公司,提供数字音频广告技术解决方案。

面向音乐平台、播客和广播公司,AdsWizz提供端对端的音频广告技术,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动态广告植入、按需购买平台和广告推广监测工具等产品。

此外,AdsWizz还推出了诸多创新产品。比如ShakeMe,可以让用户在收听广告时通过摇晃他们的手机来触发其他行为。此外,AdsWizz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某种行为投放更精准的广告,或者基于个人数据来推送广告。

Pandora表示,它将利用AdsWizz的技术来优化自身的数字音频广告业务,同时获取更多收益。

流媒体领域竞争升级

2019年,全球流媒体领域的视频点播订阅(SVOD)竞争将格外残酷,DigitalTVResearch称,2018年全球138个国家的SVOD收入约为350.4亿美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100亿美元,更是2015年收入的3倍多;到2018年底,全球SVOD用户将达到4.74亿,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8亿,比2015年底增加了3.04亿。美国依然是SVOD收入最高的国家。

目前,以Netflix、亚马逊和Hulu为中心的流媒体领域竞争已非常激烈。Netflix是全球付费用户最多的平台,拥有近1.4亿用户,其中近6000万用户来自美国。此外,也有不少规模相对较小、但不乏知名度的玩家,如首个由顶级内容供应商推出的独立流媒体服务HBONow;谷歌的YouTube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UGC内容。

随着2018年迪士尼与福克斯、康卡斯特与天空广播公司等媒体收购大战落幕,各大巨头对于进军流媒体视频领域纷纷蓄势待发,这将对现任流媒体巨头Netflix形成包抄之势。相信2019年迪士尼、苹果、ATT等巨头的入局会让已经非常拥挤的流媒体市场竞争进一步升级。

早在2017年,迪士尼就宣布将在随后的两年内相继推出自己的两大流媒体服务。

2018年4月,迪士尼推出第一款体育流媒体服务ESPN ,截至2018年末已拥有超过100万付费用户;第二款聚焦家庭娱乐内容的流媒体服务Disney 计划将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主要包括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战以及国家地理五个品牌。

此外,随着迪士尼成功并购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迪士尼还将拥有Hulu60%的股权,迪士尼表示,相比Disney ,Hulu将更侧重泛娱乐内容。目前,迪士尼正在加大原创内容的制作力度。

自去年6月成功收购华纳传媒(WarnerMedia)后,ATT宣布,将于2019年末推出一款全新的由HBO主导的、面向广泛受众的付费流媒体娱乐服务,内容来自华纳传媒的其他网络。该服务将主要分为三个版本:入门级服务侧重于电影;高级版本包括原创节目和“大片”电影;第三个版本是包括上述两项服务、其他WarnerMedia内容以及来自其他内容供应商的授权内容在内的一个套餐。

近期,ATT在流媒体领域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一方面,为了全新的流媒体服务,ATT关闭了HBO旗下原有的一些小众流媒体服务,引发了关于此类服务能否在流媒体战争中生存下来的疑问。另一方面,据《纽约时报》报道,Netflix以1亿美元续签ATT旗下《老友记》2019年的版权(非独家),之前该剧每年的版权费为3000万美元,可见在高风险的流媒体大战中,那些仍拥有大量粉丝的老剧集同样重要。



另外,在2019年CES大展开幕前,苹果与三星这对“老冤家”也爆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消息,即苹果将开始在三星生产的电视机上提供iTunes电影和电视节目。随着iPhone等设备的销量持续低迷,苹果正在向科技和媒体服务公司转型。

“这进一步证明了苹果愿意改变硬件优先的做法,与第三方合作提高服务收入。”长期以来追踪苹果的GeneMunster说道。

为了与发布多年的Netflix和亚马逊Prime的原创内容竞争,苹果需要尽可能扩大的覆盖范围。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数据,三星去年占据了智能电视市场33%的份额,高于LG和索尼。

根据Munster的说法,这笔交易还表明苹果短期不准备发布电视机。在三星电视上使用iTunes意味着三星电视用户不再需要购买AppleTV机顶盒才能访问苹果内容。该交易还包括对AirPlay的支持,这意味着iPhone用户将能够将手机中的视频内容通过流媒体方式传输到三星电视。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虽然一系列变革弄得广告界人心惶惶,然而谁也不能因此就唱衰广告业。秉承创意核心,开拓多样化与个性化布局,探索创新渠道与领域,足以让我们相信广告业的“春天”不远。

关键词:时代,坏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