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智变未来
时间:2022-03-08 08:00: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3-08 08:00:01 来源:行业动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强国之脊,是提升中国国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业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全球工厂,并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行列。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不断演进技术和工程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传统业的界限将被打破,跨界创新展现出巨大生机,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通过不断探索,我国在服装、家居等领域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航空、汽车等领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模式,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远程运维模式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和服务化转型。
在5月28日举行的2019数博会大国重器 智变未来智能制造论坛上,来自航天、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大国重器的智能化之路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用智能制造助力大国重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智能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价值,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努力。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霖以《智能制造中的建模仿真技术》为题进行现场分享。张霖表示,大国重器基本都是复杂产品,用传统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很难解决建模问题,仿真技术建模就成了见效最快、最具价值的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模仿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建模仿真也从过去的单元仿真、集成仿真转向智能仿真。这是一个高度灵活、云边融合、个性化、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系统。为此,中国工程院把模型工程列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构建了基于云和服务的仿真技术模型,为中国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富士康科技集团战略及智能制造高级顾问吴琪,讲述了富士康从工业2.0到4.0的智能制造转型实践和思考。2013年,富士康提出要达到工业4.0并为此进行积极的努力。此后,富士康对企业的生产线、生产车间、人员管理、运营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这让富士康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极大的提高。因为亲身参与到这场智能制造的改革中,为此吴琪深有感受。在吴琪看来,要让中国工业产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必须要有更多的自动化创新产品,设备商需要在生产工艺、流程、整体技术上进行改造,以此让制造业的附加值得以提高。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副总经理陈昕乐则分享了美的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中的体会。作为营业额位居全球前列的家电企业,美的从2012年开始探索机械和自动化领域。在美的的数字化转型中,公司主要将思路集中在用户端和客户端上,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对零散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已经构建了1000多个应用场景,整理了100多个指标和2000多个预警规则,实现了从依靠人工管理、经验管理、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智能制造由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数字化。戴尔科技集团应用咨询部董事总经理余晨表示,当制造业进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更多时候可以通过平台化的方式来协同生产。近年来,戴尔正在着手打造纵横集成的智能制造平台,希望通过供应链协同,让智能制造形成产业集群,让更多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长虹集团软件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毕可骏就集团聚力数字化转型,打造工业新生态进行了阐述。毕可骏表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目前长虹已经在绵阳、合肥、景德镇、嘉兴等都有智能制造基地,营造了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引进的区域制造新业态。未来,集团也希望与更多企业合作,在研发设计、供应链配置和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赋能,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工业新生态。
发展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当中国制造走向智能制造,对网络安全把控必须同步推进。为此,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安全把控,不断增加供应链的安全性、可控性和透明性,构建起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才能让中国制造真正在全球的竞争中实现领跑。
智能制造是打造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对于智能制造的探索,既要兼顾效益和成本,又要从企业本身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和解决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 ,为制造业转能升级赋能,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