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为什么会让人上瘾?
时间:2023-04-01 08:28: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4-01 08:28:01 来源:电子商务
跑题预警。一句话总结:
人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大脑的默认工作方式之一可能是准备好认知他人的意向。这个话题很难很难,照理说神经科学还没发展到可以回答的程度(也的确回答不了)。但是有一个相关的研究还是想在这里分享一下:《
人脑功能的默认模式准备着意向立场》[1]。这个研究回答的可能只是社交为什么让人上瘾的一小部分。
实验很简单,被试在fMRI机器中或者什么都不干,或者看一些图片并对简单的语句作对错判断。
图片有三种:
人的照片和
意向性(即心灵的/心理的)描述(上图左,描述为“他在学习知识”);
人的照片和
物理性(客观的)描述(上图右,描述为“他在向下看着书”);
数学公式(如上图)。
当图片出现时,被试需要快速判断
描述是否正确。
作者发现,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血氧分布(神经元活动的间接指标)与被试观看人的照片及意向性描述时最相近。即我们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大脑
默认的活动模式与在判断他人意向时的活动相似。更有趣的是,一个静息状态下活跃的脑区,dmPFC(背内侧前额叶皮层,位置如上图)的活动程度可以预测被试对意向性描述的判断速度。
图为dmPFC在大脑中的位置。图为dmPFC活动程度对各任务反应时间的影响。注意到Mind(心灵类语句的判断)的反应时间随dmPFC活动程度升高而减少。另外两种任务的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变化。换句话说,
这一脑区的活动程度越高,对意向性描述的判断就越快。这一结论同时适用于一个人(dmPFC活跃时判断更快)和不同人之间(dmPFC更活跃的人判断更快)。不仅如此,
dmPFC活跃程度高的人群自我报告的社交能力也更高。图为不同被试间dmPFC活动水平的两个相关变量:心灵偏向(心灵类判断比物理类判断更快)和ASQ(自闭症谱系商数)的社交能力得分。后记作为一个电生理学工作者,通常我对功能成像的研究是敬而远之的(主要是因为隔行如隔山啦)。但今天忍不住介绍一篇fMRI的研究,是因为这样一个谜题:人脑耗氧量占全身的20%,即使是什么都不干的时候也有一整个
特定的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默认模式网络)在耗能。那么为什么在静息状态下的人脑那么活跃,并且是以一种特定的模式?
这篇文章是第一篇给出了
直接证据表明默认模式网络功能的研究。“为意向立场作准备”很可能不是默认模式网络的唯一功能,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功能:作为社会性动物,判断他人的意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能力。
啊已经离题千里了。回到这道题来说,我们有理由怀疑社交网络之所以如此令人上瘾,
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一休息下来就会试图分析他人的意向吧——一只猴子在没有找果子吃的时候,察言观色确定其他猴子在干嘛和族群的社会地位分布有没有发生变化应该也是挺有用的。。。
[1] Spunt, Robert P., Meghan L. Meyer, and Matthew D. Lieberman. "The default mode of human brain function primes the intentional stance."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