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阿里Vs京东-经营模式分析
时间:2023-03-23 18:36: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23 18:36:01 来源:电子商务
阿里模式VS京东模式:阿里模式重于流量运营能力,京东模式重于供应链效率阿里巴巴拥有淘宝(C2C)和天猫(平台式B2C)两大平台,其商业本质接近于商业房地产。商业地产公司修建实体购物中心,集聚人流量,将摊位出租给品牌商,通过租金或扣点的方式产生收入。而阿里则是搭建虚拟购物平台,聚集人流量,将分配流量给商家,通过佣金和广告的方式进行变现。实体购物中心和虚拟购物平台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双边网络效应。品牌商越多,对人流的聚集效应越强。人流量越大,对品牌商的吸引力也越强,从而购物中心/购物平台的商业价值也就越高。虚拟购物平台不受物理限制,双边网络效应较之实体购物中心更强,故而通常存在强者恒强的效应。
阿里收入主要包括国内零售/批发、国际零售/批发、云计算、创新业务等。其中国内零售是阿里最大收入来源,且几乎贡献了阿里所有利润(2017Q3之前,国内零售基本上均由佣金和广告构成,2017Q3之后,新零售纳入国内零售,2018Q1新零售占比低于10%)。 维持平台活跃度,足够多的卖家和买家,促进卖家和买家有效率地沟通和达成交易是阿里巴巴业务的核心。流量运营服务于这一核心业务环节。
在此背景下,亦有人称阿里为一家广告公司。可以说,广告行业统计口径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线下租金过去是不纳入广告统计口径的,而阿里等公司线上广告收入却纳入了广告行业范畴。我国广告行业增速远高于名义GDP增速的原因就在于此。从我们加总媒介收入得到的数据来看,2011年至2016年,中国名义GDP复合增速为8.75%,而广告行业规模复合增速却达到14.87%。
京东作为自营B2C电商(自营收入占比91%,有部分平台B2C业务,但不是京东核心),其商业本质更接近于传统零售商,盈利模式均为赚采买和销售之间的差价。京东平台从3C起家,后将品类扩充至家电、图书等。在风投资本助力之下,京东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从众多B2C电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GMV仅次于阿里的电商平台。
零售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供应链效率。京东模式两个要点,第一个是规模化采购降低进货成本,第二个是自建物流通过减少货物搬运次数从而减少流通成本。京东主打品类3C和家电均为标品,价格较为透明,互联网平台上消费者比价成本低,因而对电商平台忠诚度较低。只有当进货规模优势和流通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体现的时候,京东自营才能具备盈利基础(比你卖得便宜,但依然能赚钱)。近年来,京东毛利率在13%-15%范围内波动,营业利润率在0左右波动。如果剔掉毛利率较高的平台B2C电商业务,京东自营毛利率预计在10%左右(如果将营业成本全划给自营业务,自营业务毛利率约为7%-8%)。因此对京东来说,业务的核心要点在于采购上的规模效应,以及智慧物流下流通成本的控制能力。
阿里和京东商业模式差异巨大,因此两家公司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组织架构。作为线上流量运营公司,阿里妈妈是阿里巴巴一级事业群,地位和菜鸟网络、蚂蚁金服平行。而京东则较为简单,京东商城下面有大快消、电子文娱、时尚生活三大事业群,是京东零售业务的基石。除此之外,京东一级事业群还有京东物流和京东金融。对阿里巴巴和京东来说,较大额度的投资通常直接服务于一级事业群战略。典型的例子有阿里计划在未来继续投资1000亿打造的菜鸟网络,一级市场估值超过100亿美金的京东物流,估值超1500亿美金的蚂蚁金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