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化媒体矩阵”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3-03-15 17:12: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15 17:12:01 来源:电子商务
#关于社会化媒体矩阵“的一些思考,这方面的运营,执行力才是关键,但是执行之前还是应该培养一下全局观,不过成败真的全看执行#
社会化媒体矩阵,说通俗一些就是很多平台互相呼应,围绕着你的目标用户,去进行全方位的轰炸。就像之前做活动,会把活动通知在微信,微博,工作圈,邮件,短信发个遍。然而对于广告或者通知这类东西来说,换个平台,其实宣传的内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微博140字,邮件图文一篇,短信十几个字,当你说同一个内容,他们就没什么区别了。既然是矩阵,那么肯定要是全方位的,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比如评论,交流,阅读等),提供不同的服务形式。我理解起来是这样,你捏脚,揉背,桑拿,泡澡,全都是为了让顾客放松。最终目的相通,形式不同,作用点不同,才能成为矩阵。对于用户而言,也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所以,社会化媒体矩阵应该是统一而又有差异性的。(比如都是理发店这个平台,但是可以洗剪吹护理等等…这是个比喻,我能想到的例子是微博上,微博上段子手都有抱团现象,记得之前关注过几个,什么我与女朋友日常,我是小糗君之类的,他们虽然整体风格是那种贱贱的,比较逗逼的影响,实际上侧重点不同,针对的段子的内容也不同。可能同一喜好的人,会渐渐的关注他们所有账号。但是他们后来互动,抱团太多了,导致你关注一个,其他的内容全能看到了,也就失去了多个账号的意义。而这方面做的好的是果壳网的微博,各个子模块都有单独的侧重点,但是整体目标人群都是果壳的目标用户。所以,同一平台,同样实现了矩阵,可见矩阵的关键在于差异化,而不在于平台,当然,不同平台之间属性的不同,更容易带来差异化)。
第二个问题,什么情况适合做社会化媒体矩阵?刚才第一段我已经举了一个反例,都是打广告,不同平台其实没什么差别,这不叫矩阵,只能叫全方位。张老师文章中的观点是:内容创造者有打造矩阵的先天优势,但是如果仅仅是内容呈现,那没必要打造个矩阵。因为你微信,微博,发的内容都一样,我看一个就够了,为啥要全关注?所以,这种内容,是要以促进转化,购买行为为目的的。(比如说,很多企业弄个服务号,来当在线客服用,弄个订阅号,来做内容,比如干货,软文的生产者,促进品牌传播。二者都在微信平台,但是利用了不同类型公众号的特点,完成了不同的目的,互补)
社会化媒体矩阵,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最近的工作,也是打造一个完整的矩阵。当然,我昨天还不知道这个名词。当时想做一个针对用户群的,完整的媒体体系。你看,专业名词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就出来了。而目前我的想法是这样,订阅号做内容生产者,服务号做在线咨询,了解,客服。扣扣群目前是作为一个各方交流,反馈问题的平台,它相对于服务号,更及时,也有利于用户之间沟通,互相帮助。毕竟运营也没那多人力。而由于我们的目标用户是以销售为主,他们不会守在电脑前,所以计划在微信群打造一个以产品为纽带,学习交流知识为目的的社群。在里面培养铁杆粉丝,作为种子。这些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保证质量才是重用之重。一旦失控,就前功尽弃了。我的经验不足,也在探索如何完美的执行。
最后,分享一个张亮老师讲的例子,便于理解社会化媒体矩阵。
隔壁老王运营了一个心灵鸡汤为主要内容的微博,他的读者是一批喜欢读励志文的小青年。因此他必须保证这些读者,能够喝到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鸡汤,为了这碗鸡汤,老王可能要做下面的动作保证质量:
1)好好的熬汤。
不管是自己写,还是摘录别人的文章,首先要将好的内容输出到自己的微博上;
2)提供漂亮的碗。
他要注意排版,要让喝汤的人喝的赏心悦目,他可能要考虑做一些互动,激励他人努力喝汤;
3)提供勺子。
喝汤需要勺子,老王可能会请一些名人、职业规划师、情感咨询师来提供喝汤的勺子。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可能一个微博不大够用了。
请人来提供勺子这个动作,或许微博不合适,也许YY语音合适,或者红点合适,这时候,老王就要去开辟新的媒体;
同时,读者可能还想和其他人互动,这时候可能需要用到群组,那么老王还可能去开微信群和QQ群等新的媒体阵地;
接下来,读者可能还想贡献内容,那么也许老王开放接受投稿,甚至开一个论坛去容纳这些读者的需求。
你看,社会化媒体矩阵就这么搭建起来。
因此,如果你想要玩社会化媒体矩阵,你可以先做一个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