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9 15:26:02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09 15:26:02 来源:电子商务
“明天,滴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四年前便当起网约车司机的黄师傅笃定地说。曾经享受过网约车烧钱补贴红利的他,眼里流露出一丝快意。黄师傅座驾前左右各一个手机支架,目前滴滴、易到、嘀嗒等平台他都有用,主要跑的滴滴专车。对于美团打车的到来,他有自己的小算盘。
3月21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美团打车上海上线。自从去年4月份美团打车在南京试水,相隔差不多一年,用黄师傅的话说,等了久一点。即便美团打车来沪首日被三部委请去“喝茶”,它的成绩似乎没有受影响。官方数据显示,晚22点左右,不到24小时美团打车上海首日完成15万的单量。
15万与滴滴出行全国一天2500万的单量相比,只能说是小乌见大乌。目前,美团打车对滴滴而言,四个字“何足挂齿”。但是,身边有不少朋友表示21日接连受到滴滴18元优惠券的信息轰炸,滴滴并没有掉以轻心。
关于滴滴外卖和美团打车,二者相互攻其腹背,颇受热议。
网约车不同于外卖,搭建场景相对容易,当美团打车在南京探路之际,还看不清王兴是门徒还是鲶鱼,现在看来答案似乎已水落石出,它的入局会否带来行业的蝴蝶效应?
三次革命
对于不满现状,鲁迅先生开出要么革新,要么复古的药方。自从中国诞生网约车以来,局势一变再变,“革新”是个关键词。
网约车的出现是中国出行领域经历的第一次革命。
易到起家于改变传统租车公司低效率的运转模式,成为国内第一家网络预约车服务平台。那时移动互联网远不如现在普及,易到使用网页和电话的预约形式,按小时收费,将需要提前几天预订的租车服务变得可以实时预订,开始的价格高达350元每小时。
随着神舟、滴滴、快的、优步中国等平台加码进入出行领域,2015年8月之前是中国网约车大战之年。
Uber几乎与易到同一时间出现,2014年2月正式踏入中国,经过四轮融资后,当时估值达400亿美元。2014年底Uber获得百度6亿美元融资,烧钱之战似乎志在必得。
神州的专车服务未获准奏之前,一直专注汽车租赁,2015年1月,交通部放话肯定专车服务是一种创新,准许合法运营。同月神州就推出了专车服务,短短38天,神州专车的广告就遍布城市各个公共场所,并且开始25亿元的补贴大战。
烧钱大幕拉开之际,打得最猛的还数滴滴和快的。根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当时快的与滴滴占市场份额高达99.8%。掐得你死我活,对谁都没有好处,合并成了最佳选择。2015年2月,阿里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促成了滴滴和快的的合并。
2015年10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出行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经营许可,滴滴出行成了第一个被政府认可的专车平台,解决了一直以来专车的“身份”问题。
在专车的战场上,神州租车、Uber、易到用车无一不是劲敌,一嗨租车、AA租车也切割了其中一块较大的市场份额。
直至2016年8月,优步中国耐不住每年10亿美金的烧钱打法,卖身滴滴,网约车市场格局初定,滴滴一手遮天。
此时,网约车市场用户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一家独大的滴滴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享受胜利果实。万万没想到,新政来了。
网约车新政的出台,成为网约车发展的分水岭,出行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开启。
随着各地细则的落地,且不论对驾驶员户籍、车辆牌照、运营资格等硬性规定,即便是车辆性质的变更,车辆轴距、排量、车龄的规定,加装设备,甚至车辆涂装的改变这些细处,也足以将大量干个体的司机排除在外。
所有网约车纳入营运车辆管理,细化到驾驶员、车辆、营运范围、平台在当地需有办公场所等。市场似乎从无序走上有序,而门槛的提高,也意味着C2C被赶上了绝路,分享经济成为泡影。
不过,网约车新政给拥有自营车辆、出租车公司主机厂、线下店等提供机会,因为由“轻”变“重”成为网约车的生存之道。
除神州之外,主机厂商、出租车公司、地方政府也在大干快上。首汽约车、大众出行、叮叮约车、曹操专车、强生出行等,或从出租车公司转型而来,或背靠主机厂商拥有大量车源,在政策红线内挤进了网约车的下半场。
除了老牌的网约车公司展开业务调整之外,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伴随新政东风迅速“追赶”,构成了新的矩阵:滴滴仍然占据老大位置,而神州、首汽约车等形成各路诸侯。
现今,美团打车从生活服务领域切入标志着中国网约车行业进入第三次革命。搅动者美团打车让出行领域上空风云再起。
美团的进击
“最近,出门打车用美团。”朋友圈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美团打车开战前三个月,在司机端采取“零抽成”,在乘客端,快车业务上海用户前三单每单最高可享减免14元,出租车服务,用户可享3元优惠。当然,对于美团打车的不宣而战,滴滴的优惠力度自然会跟进。即便如此,短期来看,美团打车首单14元的优惠,依然能够抢到不少滴滴的用户和司机。
这一画面,俨然回到当年滴滴、快的、优步等神仙打架的场景。
众所周知,王兴有个下半场的理论,之后又有个“无边界”论。
此前,美团横向连接团购,纵向打通餐饮、外卖、酒店、住宿等业务,高频刚需的餐饮生活服务成就了美团,使其在合并大众点评后有了开撕阿里的勇气。不委身巨头,要独立自强,美团于去年以13亿收购钱袋宝,解决了平台自身支付的问题,王兴一门心思要打造自我的O2O生态闭环,可见他的勃勃野心。
从餐饮切入,在酒旅业务上夯实低星的同时冲高星市场,经过四年的发展,美团点评住宿、境内度假、境外度假、大交通的业务板块基本成熟。
拓展边界乃顺势而行。
在过去一年,以团购起家的美团不断撒网布局,先后进入了网约车、在线短租、在线旅游等行业,一系列的动作看起来眼花缭乱。当一个战场结局尚未明了之时,它又继续开辟新战场;它与阿里、携程、饿了么等悉数开战;它被认为手伸得太长,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边界了。也正因如此,这家公司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企业中一个特立独行的样本。
对号称中国第一大生活服务平台的美团点评而言,衣食住行必定包括在内,“衣”属于实物电商范畴,毕竟跨度有点大,餐饮和酒店已经是美团点评生活服务平台的重要版块,“行”乃服务电商范畴,王兴怎会轻易放过?
一方面,“大平台+多业务”是王兴期盼的协同优势,从高频的“吃喝”场景切入,串联“住行娱”场景,通过发挥用户平台和业务的协同联动,打通O2O的价值链。用美团点评出行事业部王慧文的话说,打车业务在于满足30%的2.5亿日活用户需求。
毋庸置疑,在打车业务上,美团点评有丰富的场景。
另一方面,当团购这一流量利剑几乎折戟之时,面对高频刚需的打车业务,手握7亿现金储备的美团点评当仁不让。不管是滴滴、美团点评,还是外卖、打车,在流量的角度,这一仗必成局
一位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告诉地歌网采访,无论上半场还是下半场,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实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点对点的切入,面对面的布局,甚至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已经成为活下来的能力。
如今,美团点评已经在打车业务上撕开战局。
美团打车俨然一个进击的小巨人,将先后登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建等7城,据说司机的反应很积极。
滴滴的护城河
行业老大滴滴不止一次代表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在海外站台。
最近的一次是美国知名科技杂志以“优步等终结者”为封面主题,浓墨重彩地渲染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说:滴滴永不止步。
然而,挖角滴滴的力量不在少数。
去年10月,反滴滴联盟应声而起,以首汽出行、嘀嗒平车、美团、摩拜为核心的力量站在滴滴的对立面。
携7千万拼车用户的后起之秀嘀嗒拼车,在去年10月接入出租车业务,希望对滴滴形成一种分流,首汽集团于去年12月推出独立于首汽约车的电召出租车产品,试图将出租车叫车服务线上化,和嘀嗒平车形成对滴滴的合围之势。双雄对立的摩拜则从两个轮子的战场来个里应外合,如今,美团打车落地,说好的联盟似乎也步步夯实。
但是,目前看来,在出行领域,滴滴的深耕无人能敌。
在三次行业革命中,行业龙头滴滴的不断调整,经过5年多的发展,滴滴已成为汇聚出租车、快车、专车、拼车、顺风车、代驾、租车、单车等多种出行解决方案,涵盖汽车运营、车主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移动出行平台。
此外,滴滴在开始深度介入以新能源、智能化为特征的精耕主营业务。
滴滴从出行平台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密集和车厂合作。2018年2月,滴滴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搭建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体系,把握未来出行新趋势。就在昨日(3月22日)滴滴和新兴互联网造车公司车和家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其中滴滴占股51%,合资公司将基于出行领域的需求设计车型,为新能源自动驾驶L3级别汽车。
另一方面滴滴则向其他领域延伸,投资ofo、人人车等相关企业,同时开发自由品牌青桔子单车,希望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
今年2月,滴滴调整组织架构,新增“战略事业群”,与“快捷出行事业群”、“品质出行事业群”三大事业群并立架构,同时,原来的智慧交通团队由虚入实,变成智慧交通事业部。2018年,滴滴的太极战略也浮出水面。
滴滴列出了三部分:“滴滴大脑”被置于圆形中心,左右两个卦限中分别为“司机”和“乘客”。一边覆盖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豪华车等多元产品,另一边,针对车主的包括加油、维保、充电、金融等服务。
日前,滴滴发行100亿ABS,结合供应链和租赁两种特性,成为全国首例,首期拟发行3亿元,加上目前滴滴账上超百亿美金可用资金,滴滴并非等闲之辈。滴滴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连接了超过2100万名司机,4.5亿名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
即便如此,“高筑墙,广积粮”依然是滴滴的当前任务。如果护城河不足够高,今天是美团打车明天有可能是别的力量与之对决。
要知道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关键词:革命,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