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广西政府
时间:2023-02-24 12:36:01 | 来源:营销百科
时间:2023-02-24 12:36:01 来源:营销百科
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现状: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目标和建设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信息资源库(简称三网一库)的指导方针,结合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发展实际需求,'十一五'时期,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主要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开发、网络信息安全、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自主研发的电子公文办理及传输系统、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等一批电子政务应用踏入全国领先行列,电子政务应用深入开展,开辟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新路子。
——基础网络初步建成。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总体架构,建立了连接全区14个市、75个县(市、区)和180多个区直单位的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以及连接200多个区直单位的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各级各部门办公局域网络基本普及,部门纵向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地区横向网络建设有效推进。南宁、柳州、北海、桂林、钦州、贵港、梧州等已建立本级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横向网络,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络建设开始起步。
——电子政务应用广泛开展。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大力推动全区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实现全区公文网络化传输和全区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开展政务服务电子监察应用,全区125家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区、市、县(市、区)三级联网的政务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广泛建立,初步实现自治区、市、县(市、区)、乡四级政府信息统一公开。全区各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成效显着,先后建成了广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广西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广西财政网站系统、广西审计业务系统、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广西企业资质管理系统和广西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等部门业务系统,有效地提升了政务部门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市、县(市、区)政府电子政务应用取得突破,南宁数字城管、柳州重点工作督查管理系统、北海电子政务系统、玉林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忻城电子政务平台等已建成投入运行,在各级政府开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初步建成了广西统计数据库、广西行政审批目录数据库、广西公务员数据库、广西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库、南宁市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柳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桂林市旅游服务热线数据库等一批动态信息资源库。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区政府系统智能通迅及数据交换平台、全区政府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和广西气象科学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应用成效明显。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南宁市建设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共交换相关企业信息66万余条,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交换人口基础信息234万条,柳州市建设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等部门对人口基础数据信息的共享。
——网络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保密体系,建立政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检查、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电子政务安全培训和年度检查等工作机制,培养了一支电子政务安全保密技术骨干队伍。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防护要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非法外联监控等电子政务安全系统,网络信息监测与防范得到有效加强,网络应用安全等级保护日益规范。全区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安全设施不断完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防护体系。
——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指导全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定期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与技术培训,不断完善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了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安全保密管理办法、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网络管理制度、广西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制定了全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工作制度和技术措施。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等部门着手开展部门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的研究与制定,南宁市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
'十一五'期间,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全区政府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但总体上看,广西政府系统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电子政务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政务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功能相对薄弱;电子政务网络纵强横弱,总体整合应用力度不够;业务协同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仍需加强;业务应用缺乏统一规划,相关标准规范还需健全;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电子政务人才环境还需改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