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4:3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2-30 04:30:01 来源:信息时代
科学数据库国际组织 : 国际间科学数据共享和交流的组织。
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收集了大量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数据的 《国际评定表》(International Critical Tables)正式发表。20世纪100年间国际上科学数据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加速成长等阶段。50年代前,科学数据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通常是作为科研工作的附带或辅助,缺乏有效组织。50年代后,科学数据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据估算,人类社会最近30年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总量已经超过了人类5000年发展历史所积累的数据量总和。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国际上广泛重视科学数据作为知识经济战略资源的地位,纷纷规划建立各类科学数据中心。
1957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发起,第三次国际极地年(IPY3),又称为国际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IGY),活动为期18个月。为了对IGY产生的观测资料创造存档条件,并使这些资料能为世界科学界服务,IGY专门委员会(CSAGI)和IGY的组织者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理事会提议建立一个由世界各国科学机构参加的世界数据中心(world data center,WDC),从常规监测仪器和专门实验中收集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数据保存在永久性数据中心以供今后使用,对每个IGY学科提出了明确的数据管理计划和数据类型与格式,并以此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提供世界数据中心便于分发、交换和归档。经CSAGI和ICSU委员会同意,在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建立一个综合性学科数据中心,被分别指定为WDC-A和WDC-B。其他国家的科学机构建立了单一学科的数据中心,这些中心在欧洲的被定为WDC-C1,在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被定为WDC-C2。IGY期间,WDC的主要任务是对IGY的观测资料进行归档。1959年,WDC又接受了国际地球物理合作计划的资料处理工作。1960年,ICSU的国际地球物理委员会(CIG)要求各科学机构继续向WDC输送观测资料,并为编写《世界数据中心指南》修订本着手准备工作。同时,国际地球物理委员会(CIG)建议无限期地使用WDC系统。1968年以前,WDC的工作是由布鲁塞尔的IGY协调员来协调工作的。从1968年开始,WDC由ICSU世界数据中心工作组指导和协调。该工作组由ICSU各有关组织的代表及WDC本身各中心的代表组成,工作组的经费由ICSU提供。
世界数据中心的三个主要活动是数据的收集、交换和服务,同时应国际科联的要求承担了一系列国际科学计划科学数据的管理。世界数据中心按照国际科联的各国际学科团体及其他的国际组织所推荐,并经国科联WDC专门委员会所认可的程序和标准,尽量收集和存储国内外的数据,保证数据和有关文件的质量可靠。世界数据中心对接收的数据承担同化、编辑、编目、存档、检索和散发的责任。世界数据中心的基本原则规定,根据系统指南的有关条款履行数据交换的任务,世界数据中心系统内每一个数据中心所拥有的数据应以各种形式供给各国科学家利用,各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建立在相互同意和互利的基础上。通常,数据交换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免费进行,世界数据中心向科学家或研究机构提供服务只收取成本费。世界数据中心系统各中心所需的经费由所在国或隶属的科技机构负责。1988年,中国加入WDC建立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WDC-D)。
WDC各个数据中心的资料随科学、技术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日地系统的物理学探测已广泛发展涉及到IGY的很多科目,WDC也扩展到环境和地球资源领域。目前,整个WDC系统目前总共有50多个学科分中心,所负责交换的资料涉及日地物理(太阳和行星际现象,电离层、地磁、极光、宇宙线、气辉)、气象、海洋、冰川和固体地球物理(地震、重力和固体潮、火山、海洋地质)等领域。
1966年,科学数据工作从地球、空间和天文领域逐步发展到各个学科领域,国际科学联合会因此建立了一个跨学科的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DATA),其宗旨是提高所有科技领域内重要数据的质量,广泛推动对重要科技数据的编辑、评价和传播,致力于提高对科技数据的管理、可靠性与可访问性。CODATA由23个国家委员会会员、15个国际科学联合会会员和26个推举成员组成。至今,CODATA在数据科学与技术上已有40年的领导科学数据前沿研究、知识开发和数据资源建设的大量经验,不断提供科技数据处理的最新思想和技术。CODATA关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来自实验、观察和计算的各类数据,这些领域包括物理科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及其他学科。CODATA研究科学数据的评价、管理和分析方法,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包括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协调国际性数据项目,促进科学数据的格式一致性、标准化和数据交换,并组织编辑、评价和建立常用的重点科学数据集。CODATA注重所有学科所共有的数据管理问题及科学数据的重大应用。
CODATA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包括国家/地区会员活动、国际学术大会、研讨会以及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等。成立任务组(task group)、工作组(working group)、特别委员会(ad hoc committees,or commission)或其他的针对具体数据问题的研究组,协调突出的科学数据问题。CODATA每两年评估一次工作组工作,每次设立和保留约10个工作组,目前有包括基本物理常数在内的10个任务组,其中基本物理常数数据任务组成立于1968年。CODATA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科技数据学术会议,CODATA国际学术会议是全球科学数据领域最具影响的重大活动之一,CODATA各个国家委员会也成为国际科学数据交流的重要窗口。迄今,CODATA已发布了基本物理常数CODATA国际推荐值(每10年发布一次)、CODATA热力学关键值、Species 2000物种数据标准,建立了细胞融合瘤数据库、CODATA材料数据库管理注册(第三版)。自2001年,CODATA创建了电子版科学杂志 《数据科学》(http://dsj.codataweb.org/),面向全球评论、发表数据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已经发表论文数百篇。
中国于1984年加入CODATA组织,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由20名代表组成,来自有关部委和全国科研机构。20多年来,CODATA中委会在我国组建了10个科技数据协作组,分别是基本常数、化学化工、材料、核数据、原子分子、生物、环境、地学、机械结构与设计、天然气水合物等数据协作组,他们负责协调各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工作,包括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学术交流等。目前,CODATA中委会在CODATA的亚太数据源任务组、发展中国家数据保藏任务组、天然气水合物任务组中承担主要工作。
在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框架下,还有很多的科学组织实际参与到科学数据的评估和交流活动,包括ICSU属下的大量科学协会,如射电天文和空间科学频率分配委员会(IUCAF)、天文学与地球物理学资料分析服务联合体(FAGS)。
关键词:数据,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