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12:3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0-26 12:30:01 来源:信息时代
群体极化 : 在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个人决策时更为极端的决定的社会现象。最早由美国学者J.斯托纳(James Stoner)于1961年发现,并称其为“冒险转移”。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C. 桑斯坦(Cass Sunstein)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在网络环境下的群体极化概念。
在互联网这一超越时空的平台上,网民有机会自由发表言论,这使得原来关注同一问题或持相同观点的人能够克服地理上的障碍,形成一个更大的群体。由于责任更为分散,群体极化也就更容易发生。例如,网民们针对某一共同议题进行讨论,进而聚集成为一个群体。由于群体内部组成人员在年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发表的言论各不相同,其中或有偏激之词;人们一旦发现自己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相左,出于害怕被孤立和被恶言攻击的心理往往会选择保持沉默,形成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一些言论会被推向极端最终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网络群体极化往往导致网络舆论偏离正常轨道,甚至侵犯人权、威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网络群体极化实证研究也在深化中。2010年,美国学者通过对推特(Twitter)网的实证研究,证实群体极化现象在互联网中大量存在。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通过网络数据的对比实验,提出互联网中最典型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朋友圈(friend groups)和网络欺凌(online bul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