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4:3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10-06 14:30:01 来源:信息时代
信息素养 : 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并正确地选择和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为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所有经过训练并在工作中能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被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来解答问题的技术和技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在其总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也进行了定义性的阐述:“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1990年的年度报告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述,认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包括九个方面:①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的能力。②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③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的能力。④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⑤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并能检索信息源。⑥评价信息的能力。⑦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的能力。⑧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知识体系的能力。⑨批判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8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一步将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的标准分为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三种类型并各细分为三个标准:①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②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③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④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⑤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⑥能够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⑦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⑨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在中国,“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主要有两种译法: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在实际使用上两者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差别,仅为使用习惯的不同。有中国学者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①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待信息的认识、思想、态度、观念的总和。②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有关信息本质、特性、信息运动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原则、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③信息能力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④信息道德则是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准则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员学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2000年颁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标准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构成。该标准已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中达成共识并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性质与范围、高质量、高效率地存取所需信息、批评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把选择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独自或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的任务和了解信息使用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遵循伦理道德、守法地存取和利用信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信息素养联合工作组(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ANZIIL)在2004年颁布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图书馆共同认可与使用的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是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协会通过修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而确定的。北京市文献检索研究会在2005年研制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共包括7个维度、19项标准、61条具体指标项目。该标准在许多指标上,借鉴了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内容,成为中国针对高等教育较为全面的标准,其框架包括六个方面:①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力量。②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③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且把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④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⑤作为个人或群体的一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⑥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