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IT环境为什么这么差?
时间:2023-12-18 17:00: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12-18 17:00:02 来源:网站运营
杭州的IT环境为什么这么差?:杭州软件园站到了,下车的乘客从后门下车,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
我被下车的人流拥簇着走下29路公交车,身边的人大部分穿着格子衫,白色或黑色的T恤衫,牛仔裤,背着各式各样的双肩包,包上印有我熟悉或不熟悉的公司Logo。继而大家分散开来,赶往自己工作的写字楼。
IT男最爱服装——格子衫 图/“王清-苦逼IT男”那是2006的夏天早晨,我刚刚结束在外地的实习生活,研究生毕业并回到杭州,在软件园应聘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从此我的码农生涯正式拉开序幕。
1、初入职场
我赶上了杭州软件外包业务发展高峰
杭州软件园园区的规划很有意思,由秦风阁、汉韵阁、唐乐阁、零壹广场等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写字楼),我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是在当时最高的那栋写字楼——零壹广场上。起初这里是叫“凌翼广场”,大抵是“凌翼”与“灵异”读音相同,实在算不得吉祥如意,于是改名为“零壹广场”。这么一改倒也贴切,更能体现出计算机世界是二进制(只有1和0)的特点来。
杭州软件园零壹广场 图/网络我第一家供职的公司是一家有外资背景的对欧美外包公司(熟悉软件园的朋友应该猜到是哪一家了),公司所用到的软件开发技术也是多种多样,我被分到了一个电商项目的开发组。
软件外包的特点是任务重,进度快,这对于资质本身很平庸、并且大型项目经验几乎为零的我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这才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件事,上手写代码是另外一件事。
好在笨人自有笨人办法,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就看例子代码,一行一行理解。不明白代码运行的流程,就一行一行打断点Debug,直到把程序运行的流转流程搞明白。
项目组赶进度,自己技术比较生疏,加班自然就是家常便饭。好在公司的氛围比较活跃,同事们也很友善,只要有问题向他们请教,那些有经验的老程序员自会倾囊相授。
网上流传的一张“码农加班图” 图/网络这样过了大半年,到年底评估的时候我居然得了优秀新员工奖。直到现在,我还是会感谢那段时间、那些曾经共事的同事。
杭州的高校林立,人才储备丰富,加之人力成本相比北上广一线城市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杭州的软件产业是以外包为开端,那时的软件园进驻了很多软件外包公司,知名的有奥博杰天、葡萄城、华迅软件、裕日软件。也有一批跨国知名软件公司在杭州软件园设立了子公司或研发中心,比如SAP、SPSS(已被IBM收购)、活跃网络、Platform Computing(已被IBM收购)、艾默生。
2006年10月,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批准杭州软件园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21世纪初,杭州的软件外包业务影响和促进了日后杭州软件产业的发展,直到现在很多知名软件公司的技术负责人、CTO、研发中心主管很多都是来自于那时不同的软件外包公司。
码农生存第一招:初入职场,多读代码2美国Onsite
10年前学到的热词,现在还是热词
2007年十月的一天,我独自一人坐了20多个小时的飞机到达美国洛杉矶,与前期已经到达一周的同事汇合,我们要在这里给客户现场做一个项目,这便是软件外包的另一个模式——驻场外包(Onsite Outsourcing )模式,以前在杭州公司做的那种项目就是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自己也积攒了一些软件开发的经验,比较像一个真正的码农了。估计是老板觉得我的英语还过得去,就给了我这次到美国现场开发的机会,其他三位先来的同事都是Team Leader(技术组长)级别的。
客户的办公楼在洛杉矶旁边的Inglewood, 我们则住在Marina del Rey的Oakwood公寓,其间的路程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们租了辆车用来代步,中国的驾照如果短租的话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公证手续,直接可以用,还算比较方便,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驻场开发的美国时光。
现在在美国租车更方便了 图/网络美国现场开发的任务并不轻松,即便是对于富有经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来说也是如此。并不是开发任务繁重,而是客户用到的新技术非常多。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在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这些到现在也是炙手可热的词汇是在那时第一次听到。客户现场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码农,有墨西哥人、埃及人、马来西亚人等等,文化的不同在这里也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融合。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美国的项目进展得比较顺利,剩下的部分需要拿回杭州做,加之三个月的商务签证就要到期,我们2008年初回到了杭州。然而,等待我们的不是项目的继续,而是项目的终结!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国内的软件外包公司也带来重创 图/商业周刊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客户砍掉了项目。因为公司是做对欧美外包的,所以受到的影响非常大,众多的项目纷纷被欧美客户砍掉,一时间很多人都没有了事做,大家人心惶惶,离职潮终于来了。我也很无奈地递交了离职信,去了一家民企,所幸工资已比之前翻了一倍多。
在零壹广场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码农生涯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在那里我掌握了很多开发技术和技能,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沟通需求,持续学习是码农最宝贵最实用最不能丢弃的品质之一。
码农生存第二招:掌握沟通技巧,坚持不断学习3在民企工作
酒桌文化盛行,技术反而不太重视
在民企工作的那段时间,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和我以往的工作方式产生了比较大的冲突,虽然此时我已经成为Team Leader,带领一个项目组进行开发。
不是说杭州民企不好,而是对于我来说,民企解决问题的沟通成本太高。有些企业最注重的是商务,
酒桌文化盛行,什么事情都在酒桌上敲定,对于真正的技术反而不太重视,这样就会造成硬实力的下降,技术更新也比较缓慢,对于市场的潮流追赶日渐乏力。
有些企业注重商务活动,酒桌文化盛行 图/网络此时云计算与大数据概念以及应用已经在业内风起云涌,这是一次比较大的技术更新,如果我继续停留在这里,估计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判断比较正确,曾经的那家民企现在在杭州已经失去了很多市场份额。
机会终于来了,一家知名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外企在杭州的研发中心开始扩充人员,经过几轮的面试,最终入职了这家外企,办公地点改为软件园的唐乐阁。
杭州软件园唐乐阁 图/网络入职一年多后这家外企被另一家跨国IT巨头收购,我也顺理成章的作为一名资深软件工程师,成为全球500强企业的员工,而我在这家公司一待就是将近7年。公司同事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都很高,对于我来说这是新的环境,新的技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云计算与大数据在当时是非常火热的技术,在市场上也是竞争的主战场,技术的比拼,软实力的比拼,各大厂商的投入都很大,比如菊厂和鹅厂。超级大外企这艘航空母舰体调转船头谈何容易,虽然公司的技术实力也比较强,但随着开源平台的兴起,国内厂商迅速切入。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力成本高,加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放缓,这就导致从2017年开始,裁员潮悄悄的来了。身边同事有的已经接到了裁员指令,不得不拿了赔偿金离开公司,我也得考虑一下出路的问题了。
2017年的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另外一家公司要在杭州成立研发中心,需要招聘研发组的技术负责人。我跳槽来到了这家公司,新的挑战又开始了。
码农生存第三招:自我修炼,适时转变4进军西三环
园区环境好,但交通让人头疼
新公司的工作地点在软件新城的环普科技产业园,也就是西三环外。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搬到了这里,园区的环境很好,非常像一个大学校园。
园区靠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优惠的租金政策,吸引了大批的IT企业入驻,但交通成了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情。上下班时段如潮水般的人流挤在公交站附近,挤不上公交,又抢不到共享单车,我不得不继续开着已经购买多年的那台小破车作为代步工具。
软件新城的交通难问题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被多次提及 截图/人民网 交通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开车来上班的码农越来越多,园区里停车位已经饱和,很多人包括我不得不将车子停在园区对面的云水公园里,并且每天还得来早点,抢车位的游戏在这里变成现实。
环普科技产业园 图/网络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招人,我开始准备面试题,制定面试流程。招聘刚开始的时候一天要面试五六十人,这一天下来,也是口干舌燥,精疲力尽。
研发人员有了,下一步就得开始开发产品了。第一个产品是大数据平台,由于研发中心新成立,投入的成本有限,开出的工资竞争力有限,所以招聘来的研发人员技术水准参差不齐。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下班后培训,对于基础薄弱的同事单独面谈。经过半年的努力,组内成员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月前,该产品的第一个版本终于发布。
码农生存第四招:依靠团队,共同进步5收入不菲,焦虑依然
期待杭州的软件产业越来越好
从事码农已经10多年了,代码是我最知心的朋友,虽然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团队,但是核心代码核心技术丝毫不敢怠慢。代码是码农的安身立命之本,技术是码农的护身铠甲。
对于我来说,历经两次裁员潮,
虽然现在收入不菲,但焦虑依然。中年危机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来临,我不想那时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杭州西二旗的无数程序员们下班后等待公交车,他们活在“月入五万却过得像月入五千”的码农段子里 图/中国青年报在这10多年的码农生涯中,我看到过刚入行就放弃的人,看到过成为一个资深码农后由于身体原因无奈转行的人,看到过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彻夜加班的人,也看到过新年节假日还要守护在计算机旁时刻关注系统运行状态的人。
现在,杭州的软件产业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杭州的投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与其他软件新兴城市(比如杭州)还有较大差距,超大型软件公司依然以外包为主,比如中软国际、软通动力。
杭州软件产业的自我创新能力还需提高,各种软件人才就业、培训的渠道也需拓宽,吸引更多的软件公司来杭州投资。从科技二路到西三环,从杭州软件园到软件新城,10多年,我一路走来,在这路上我撒下了青春的汗水,种下了青春的记忆。在我身边,越来越多的90后投入了软件开发这个行业,期待着他们为杭州的软件产业做出更多成绩。我相信,杭州的软件产业会越来越好!
特别提醒: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
没必要关注我的本站账号,因为我有一个
10w人的程序员vx群,大家都在群里互相交流,
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员生活圈,回复“本站粉丝入圈”暗号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