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说一个做阿里公司空间国际站的教训吧?
时间:2023-11-11 09:36: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11-11 09:36:01 来源:网站运营
每个人说一个做阿里公司空间国际站的教训吧?:做阿里国际站就是一个流量黑洞的坑
刚入驻后,就不断宣传P4P,让做精品诚企业,之后就是购买流量产品、顶展、问鼎、回眸,后面又不断有所谓的商家培训,带到杭州阿里总部,之后就是“阿里大咖库的”成功案例的CEO主讲,有些还自带推销其他外贸课程,年销售5000万,几亿的成功故事!
每次培训完毕,一个感觉,就是“流量为王”,没有流量一切免谈!
GSKA商家(据说年300-500SKA商家),SKA商家(我们就是,年消费所有项目下来120万以上,团队折腾10个月,结果销售额100美金, )
另外说到阿里合作的每个城市线下服务商,几乎就是电话营销的狂轰滥炸,逮到一个算一个,哎,我们就中招了,只要交了钱,就是案板上的鱼。
目前阿里国际站,我们实际经历的经验就是已经类似合法“陷阱”,我个人感觉整个过程套路和“商业诈骗”,但从法律上没有任何办法,合同条款上根本没办法,只是方式不同,其他认识的商家,即使有销量,产品成本+企业费用+流量费=销售额,只是把利润替换成了“电子商务流量费”,实业已经很难!
情况A,有销量那部分商家,真实的转化率我跟踪数据分析推断,99%的企业真心就是喂流量的炮灰,而且增加的美工,运营,询盘跟进的基本工资加提成,利润有1%都不错了,基本等于看他繁花似锦,车水马龙的销售额,几千万,几个亿,忙活了一年,精疲力尽,利润烧 给了流量,最后平台赚钱!
情况B,就像我们,120多万,最后几乎挂零的销售额,天天熬夜加班,直接是空烧流量,和阿里线下和总部协商多次,每天看着流量烧,白板销售额,完全不给停,我们协商使用的就算了,没用的流量(按年购买的关键词)不能提前结束,就等于看着血汗钱天天烧 ,却完全无能为力!
最后总结:目前电商平台逻辑,就如同教育内卷一般,平台今年卖家烧100万,人家烧80万,若是所有商家有成交,大家平均获客成本在200元/客户,只是流量层面你胜出了;
第二年,你烧100万,竞争对手烧了150万,平均获客就在250元/客户;
第三年,每个商家越烧越多,获客成本内卷严重,最总赚钱的,只有平台!平台赚钱本没有问题,连接了买卖双方,是提高效率的,但目前的流量逻辑和实体工厂生存的艰难,吸血鬼般的流量算法逻辑,无异于是压死部分商家厂家最后的稻草,另外阿里国际站的买家,比起老外贸的数据资讯平台,有几大疑问:
1、注册买家的数量是否如阿里宣传的一样?
2、注册买家数中真实的买家占比多少?
3、国际专业买家(优质中等商、大商、顶级客户),也就是阿里国际站目前大数据所有真实买家的“年采购额”“行业倾向”“信誉程度”等,客观反映买家的质量水平指标数据,是否和宣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