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区市县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 都江堰市篇
时间:2023-08-16 10:33: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8-16 10:33:01 来源:网站运营
“十四五”区市县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 都江堰市篇:
★ 开栏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杭州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2021年2月7日,杭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杭州将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杭州都市圈“主干”功能,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为全面展示各区(市)县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规划,统一力量凝聚共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杭州发展改革”正式开设
【“十四五”区(市)县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专栏,邀请全市各区(市)县相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谈认识、谈打算,深入解读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杭州实践”,共同书写城市发展改革的新篇章新故事。
今天第十七期我们走进都江堰市都江堰市加快实现“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率先建成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进阶之路瞄准杭州宏伟战略部署,精心谋定城市发展站位“十四五”时期,杭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全省“主干”城市,将进一步强化“五中心一枢纽”功能,进而为都江堰市发挥“三遗”之城的品牌优势、生态环保的宜居优势、消费能级的潜在优势、城乡融合的示范优势、协同开放的政策优势创造了条件,为体现建设“三城三都”、打造“三区一地”的都江堰担当增添了动力:作为杭州旅游的重要板块,都江堰市是杭州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助力;作为天府文化的精华所在,都江堰市是杭州深化国际大循环的亮丽招牌;作为生态宜居之地,都江堰市是杭州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阵地。
为此,“十四五”时期,都江堰市紧扣“西控”区域“三区一地”建设目标,突出区域特质,全面服务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入实施区域协同、产城融合、产业强市、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文化赋能、发展共享、治理创新八大战略,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力争到2025年,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取得决定性进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新标杆基本形成,努力建成以世界遗产为特质的公园城市首善区、以产城融合为基础的全国旅游强县典范,成为杭州“西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谱写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新篇章。
都江堰市杭州融创文旅城鸟瞰
把握五大核心关键,深研细厘城市功能定位都江堰市把贯彻落实中央对“十四五”发展的基本原则贯穿始终,充分回应新发展格局对都江堰市的发展要求,突出现实针对性和前瞻引领性,坚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主线,并结合发展实际,精准把握推动“两个率先”任务落地落实的
五个核心关键。(一)把握好城市使命和服务全局的关系进一步发挥“三遗城市”的特色优势,更加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积极分担杭州“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更加紧密参与杭州“5+5+1”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充分彰显“西控”战略核心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责任担当。
(二)把握好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关系切实担当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杭州平原水源涵养地使命,系统展示“秀城融绿”的山水景观,匠心营造“绿道蓝网”的生活场景,构建形成“生活空间+生态价值”增长路径,让绿色成为都江堰市高成长性的旗帜。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绿色金融,健全市场机制,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形成生态价值转化的都江堰模式。
锦江绿道都江堰段
(三)把握好精明增长与韧性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做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更加重视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更加注重规模与结构的有机协调,更加注重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形成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营建的体制机制,探索具有都江堰特色的精明增长模式。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短板和潜在风险,增强经济韧性、城市韧性、社会韧性,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四)把握好巩固优势与夯实基础的关系将旅游作为引商兴业、营城聚人的重要平台,巩固提升文旅融合优势,延伸旅游链条、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技术、追寻旅游品牌,构建“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全链旅游”的发展格局,巩固扩大文旅融合领先优势。发挥旅游的流量效应、品牌效应、整合效应,推动产业横向跨界融合、纵向链式整合,构建人城境业统一的产城融合格局,夯实工业化城镇化底部支撑。
(五)把握好战略目标与战术能力的关系统筹推进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创新能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以培育中国500强市属国有企业为目标,增强区域发展资源整合能力、要素聚集能力、经济组织能力,着力解决战略目标与战术能力不匹配、发展愿景与解决方案不匹配等关键问题,确保实现战略目标有路径、有方法、有支撑、有保障。
聚力全面统筹协同,全力推动城市发展行稳致远01深入实施区域协同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发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优势,以全面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路径,积极突破区位制约、要素制约、能级制约,全力促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区域性高地。建立与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合作机制,在文创旅游、数字文旅、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产业“飞地”。推进与杭州中心城区、“两区一城”同城化,积极争取天温都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做强连接成渝、辐射川西的旅游枢纽功能,建设巴蜀文旅走廊精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承办国际高端论坛会议、赛事活动,加强与国际友城、国际组织、海外推广站在后疫情时代的交流合作,在国际旅游推介、文化交流、外资引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突破,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1年4月24日,在都江堰市举办的2021年杭州双遗马拉松赛事
02实施产城融合战略,释放公园城市多元价值面向未来生活建设未来城市,把握好“精致”“强韧”两个关键,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整体形态、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转变,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精心筑牢“雪山下公园城市”的生态屏障,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绿道、蓝网、水系有机串联,分步打造一批城市公园、郊野公园、街头绿地。遵循商业逻辑、人本理念,在城市社区、绿道、林盘植入医疗健康、特色文体、时尚潮购等新兴业态,打造便捷高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市民游客在城市里可阅读、可体验、可感受、可消费、可休闲。
03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构筑现代化复合型产业体系坚持以产业功能区为主战场,遵循产业跨界融合、迭代升级趋势,发挥旅游引流优势和平台作用,推进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和技术创新链系统整合,推动“四大经济”全面发力,增强产出效益和经济韧性,跑出产业GDP加速度。融合发展旅游经济,大力发展主题游乐、康养医美、山地运动、研学会奖、冰雪赛事、通航观光等特色业态,打响“大青城、大熊猫、大灌区、大文旅”生态旅游度假品牌,进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第一方阵。加快发展消费经济,助力杭州“三城三都”建设,全面建成“青城山景区+奥特莱斯购物公园”“融创文旅城+熊猫之都”“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三大城市地标商圈,培育拜水问道、城市潮购、烟火月光、熊猫野趣、灌区体验、体育运动6个百亿级消费场景,初步建成杭州旅游消费中心。全面发力智造经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冰雪运动、旅游交通、户外运动装备制造,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培育壮大新经济,积极争取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和森林、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进碳汇资源上市交易,加快建设全域“5G”应用场景,做实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培育区块链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激活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活力。
都江堰市新地标 大熊猫自拍艺术品雕塑—由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设计,位于都江堰市仰天窝广场
04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取得重点突破聚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改革任务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创造城乡融合发展新范式。加强城镇与城市、功能区规划协调,“多规合一”连片编制乡村规划,深入实施精华灌区“蓝网”工程,开展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登记,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储备平台、入市管理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优质粮油、猕猴桃主导产业地位,稳定蔬菜、茶叶产业规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家庭农场有序发展,把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建成百亿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擦亮“精华灌区”金字招牌,建设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动农业农村景观化景区化打造,植入文化、旅游、消费、体育等多业态,分梯次开展“百点”创建,打造成青路、彭青路等农业新经济示范线和天府绿道锦江绿轴生态景观农业示范线。
05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高效结合,畅通资本要素循环,加快从主要依靠政府融资平台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围绕片区开发、城市营建、产业振兴、特许经营、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提升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和主营业务能力,打造区域性国企龙头,都投集团进入国内500强。创新以产出、效益为导向的招商引资、资源配置政策体系,建立责任共担、红利共享的全员招商和协税护税机制。高标准建设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推行“一网通办”“全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极简审批服务,创新人员驻点、审批下沉服务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围绕项目服务、企业成长、科研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链、构建生态圈,跟踪引进技术成果转化型企业、行业引领型头部企业,深化与浙江农业大学、川外杭州学院、东软学院等驻市高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让美丽宜居都江堰成为企业家的家、创新者的城。
06深入实施文化赋能战略,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城市精神,涵养古堰文化,塑造文化品牌,以城市文化凝聚合力、创造活力、增强吸引力,打造“天府文化”展示窗口和交流基地、李冰精神传承地、道文化体验地。留住城市根脉,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推进芒城遗址、玉堂窑、灵岩寺等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建成李冰纪念馆、世界水利博物馆、都江堰历史文化博物馆,着力打造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龙头,集水系、农田、林盘为一体的灌区文化新地标。厚植城市印记,深度挖掘水利、农耕、道家、财道民俗、松灌丝道等特有文化,将山、水、道、熊猫元素植入城市,让老茶馆、古戏楼重回灌县古城,打造融汇非遗展示、时尚消费、工艺美术、文创设计的历史文化新街坊,挖掘名人文化资源,创新推出一批富有都江堰特色的文旅商品、文艺精品、文化名人。涵养城市精神,推进“品读都江堰”建设,繁荣国学讲堂、文化论坛、艺术巡展等文化事业,广泛培育良好家风民风、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让“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植根城市、润泽古堰。
07深入实施发展共享战略,加快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地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达45张以上,实现长期照护保险城乡全覆盖。积极创建省级健康城市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健全疾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成区域中心卫生院,创建省级社区医院2—3个、杭州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9个,医技水平达到杭州市领先。大力推进“优教都江堰”建设,整合驻市高校、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都江堰国际高等教育园区(大学城),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特色高中建设,深化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实现杭州“新优质学校”倍增,把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办起来、把都江堰的优质生源留下来。
08深入实施治理创新战略,建设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重点治理、智慧治理、系统治理思维,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思维,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发展“底板”。着力强化智慧治理,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应急等应用体系建设,打造综合运营管理指挥中枢。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有序培育社会组织、社区企业,深化社区“全岗通”工作制,健全“群众身边的服务网”。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落实社会重大风险防控、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化解“三张清单”制度,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健全“天网到街、雪亮到村、慧眼到户”立体群防群治安全网,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都江堰”。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完成应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建成应急安全体验中心。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市场监管、生态安全等重大领域风险辨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下一期我们聚焦彭州市▶ 微信编辑 | 蒋莉
往期回顾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发展?这张图请收藏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