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5G通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5G应用黄金十年的起点

5G通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5G应用黄金十年的起点

时间:2023-08-13 04:39: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8-13 04:39:02 来源:网站运营

5G通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5G应用黄金十年的起点:(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于海宁)

1 2021年回顾:结构行情,整体好于2020年

截至 2021 年 11 月 25 日,长江电信业务指数基本持平,在 32 个长江一级行业中涨幅 排名第 18 位。2021Q1-2021Q2,通信板块经历纽交所对三大运营商摘牌、美国商务 部“实体清单”名目增加等影响,板块整体持续下跌;2021Q3,受中国移动宣布回 A 股上市,运营商集采价格超预期等因素驱动板块上行,叠加通信板块部分公司涉及新 能源业务等因素,截至 2021 年 11 月 25 日,长江电信业务指数整体与年初持平。

子板块涨跌幅分化较大,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涨幅较大,光模块、IDC 等跌幅较大。个 股方面,成长赛道中的业绩高增长公司股价表现好,需要成长赛道+业绩高增长双层属 性加持。美格智能、拓邦股份、华测导航在过去一年中均属于同时具备β和α的优质标的, 从 2021 年初至今涨幅靠前。










机构持仓方面,通信行业持续处于低配阶段,板块整体估值同样处于低位。电信业务板 块机构持仓在 2021Q1 创历史最低 0.49%后,已连续两个季度连续回弹,2021Q3 回升 至 0.72%。总体来看,通信板块持仓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 2021 年 11 月 26 日,长江 一级行业分类电信业务市盈率(TTM)为 39.92 倍,处于 21.20%历史分位点。

2 5G产业链:新时代,新机遇

运营商:拥抱“产业互联网&元宇宙”新机遇

经营情况持续向好,5G 投资周期长坡厚雪

2019 年行业迎政策拐点,行业从竞争走向竞合,通信服务价值回归。2019 年 3-6 月, 中央巡视组提出整改要求。2019 年 8 月,三大运营商披露中报营收史上首次同时下滑。 2019 年 9 月,行业竞争环境迎来诸多重大变革:1)三大运营商陆续取消“不限量”套 餐;2)取消市场份额考核;3)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宣布开展 5G 共建共享合作。2018- 2021 年“提速降费”政策力度呈现由紧至松的态势,2020 年起政府工作报告不再强调 移动流量降费,行业从竞争走向竞合,通信服务价值回归。

2021 年以来行业 DOU 保持高增长,用户数稳中有升,ARPU 加速同比改善:2020 年 以来伴随三大运营商从竞争走向竞合,流量资费降幅逐步收窄,但 DOU 依旧保持 20%- 40%的同比增速,用户数稳中有升,带动 ARPU 加速同比改善。21Q1-Q3 中国移动/中 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移动业务 ARPU 分别同比增长 2.5%/2.3%/6.5%,中国移动/中国电 信固网综合业务 ARPU 分别同比增长 7.4%/4.5%。










经营拐点得到持续验证,新兴业务对营收拉动强劲:2021 年 1-9 月行业整体电信业务 累计同比增长 8.4%,继 2020 年 V 型反转之后,呈现加速改善;拆分来看,固定数据 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1.2%;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9%,增速 进一步提升;产业互联网带动行业迈入新的增长期,1-9 月新兴业务(包含 IDC、大数 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收入同比增长 28.8%,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3.7pct, 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 94.8%和 33.3%。

5G 投资回报周期或更长,对标 2G 末期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从国内不同网络代际投资 回报期对比来看,2G 最长约 16 年,3G 和 4G 较短,只有 5 年左右,而 5G 投资回报 周期有望拉长至 10 年维度。对标 2G 末期净利率和 ROE 有较明显提升,对标预计 5G 时期运营商盈利能力将有所回升。

复盘发现折旧摊销占比和 ARPU 趋势是影响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两大主要因素。2G 末期 折旧摊销占比下滑显著,盈利能力提升,4G 时期则显著上升,盈利能力下滑;ARPU 的 变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整个 3G 时期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 ARPU 下滑明显,期间虽然 折旧摊销占比变化不大,盈利能力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伴随资本开支增长趋于平稳,我 们预计 5G 时期运营商折旧摊销占营收比例将逐步下滑,同时 ARPU 企稳重返增长通 道,带动净利率和 ROE 提升。










“产业互联网”&“元宇宙”新时代主导者

“工业互联网”及“元宇宙”发展重要性提升:年初以来,工业互联网在十四五规划纲 要和 2021 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反映重视程度高。“十四五”规划 中,工业互联网取代消费互联网成为主旋律,而作为元宇宙应用核心终端的 VR/AR 被 列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近期 2021 年中国 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刘 鹤致辞表示“5G+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2021 年 11 月, 三大运营商牵头的国内首家元宇宙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浙江省经信厅召开“元宇宙”产 业发展座谈会,提到“元宇宙”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从“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运营商从“让利者”变为“排头兵”:我们认为 3G/4G 时代是移动互联网(2C)的时代,因而运营商部分“让利”于互联网企业。进入 5G 时 代,产业互联网(2B)成为发展重心,运营商率先发力,大力发展政企市场。政企市场 离散性和个性化程度高,运营商形成“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通过各 个环节业务之间的高协同性,构筑竞争壁垒,深度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链,有望成 为新的增长动能。

互联网巨头频频受监管,规范运作成为数据相关产业红线:近 2 年国内互联网巨头受到 国内监管部门的政策管制、反垄断调查及罚款。2021 年,阿里和美团分别被罚款 182 亿元和 34 亿元。数据安全层面,2021 年 6 月国内发布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 法》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正式开始实施,未来规范运作将会成为数据相关产业红线。










元宇宙大时代来临,运营商定位基础设施建设者、生态及平台:11 月 11 日,国内首家 元宇宙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11 月 12 日, 中国电信宣布,以元宇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者为定位,立足创新应用成果,启动 2022 年“盘古计划 2.0”,全面卡位元宇宙赛道,加速 5G 创新应用融合发展。

更规范运作+算力&网络资源+下沉人力优势:1)从监管角度来看,元宇宙的概念中包含 了“去中心化”的经济系统;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互联网的监管态度逐步趋严,要协调监 管与去中心化的建设,运营商作为央企或比互联网大厂更适合担任主导者;2)运营商 逐步成为算力和网络资源主要建设方;3)运营商大量政企客户资源和入口,拥有大量 技术人员和线下运维人员,可以用于线下场景对接,技术服务支持。

行业分红率提升,云业务发力抬升估值:年初以来港股运营商持续得到机构增配,21 年 6 月中国电信公告大幅调升分红率,联通也在中报中披露 21 年分红率将调升,行业分 红力度提升逻辑得到持续验证,股息率性价比进一步强化;1-9 月行业云计算收入同比 增速达 94.8%,或远超同期大型互联网厂商云业务增速,有望进一步拉动估值中枢上行。 9 月,中国电信公告集团计划在 12 个月内斥资不少于 40 亿元增持公司 A 股股份,彰显 对公司及行业发展信心及投资价值认可。










无线设备商:“十四五”规划发布,ICT 投入沉淀

“十四五”通信发展规划发布:到 2025 年 5G 基站或达到 400 万站:近日,工信部发 布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发展主 要指标,要求到 2025 年实现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 26 个,以 14 亿人口计算,到 2025 年国内 5G 基站数或将达到 370 万,未来 4 年 5G 基站平均每年新增或达 60 万个。根 据三大运营商于 2021 年中报中的指引,预计 2021 年国内新建 5G 基站合计约 63 万个,截至 21Q3 国内建成 5G 基站约 38.8 万个,由此预计 21Q4 建站规模在 24.2 万 个,下半年建设提速显著。

华为、中兴充分享受中国工程师红利(低成本、高效率),技术领先有望维持,竞争格局 持续优化:从四家设备商的研发支出来看,华为和中兴研发支出于 2014 年超过诺基亚 +爱立信,2020 年中兴和华为占总研发开支比例已达 71%。华为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占 比均为最高,中兴研发绝对值虽低于竞争对手,但研发人员占比远高于爱立信,研发转 化效率高。5G 专利方面,截至 2021 年 2 月,华为以 15.39%的申请量位居第一,中兴 通讯以 9.81% 占比位居第三。2021 年前三季度来看,中兴显著跑赢海外竞争对手。







数字经济大时代来临,政企 ICT 市场春风将至:信通院预计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 2020 至 2025 年数字经济在中国 GDP 中的占比将从 40.2%增至 50.3%,云计算、大 数据等数字产业有望带动超过 60 万亿元的 GDP,5 年 CAGR 达到 8%。中兴在芯片、 操作系统、算法层面技术积累位于行业前列,2020 年积极推动组织架构改革,设立专 门的团队加大对政企业务赋能,将充分发挥其作为 ICT 巨头的潜力。

三大业务线齐发力,ICT 巨头向阳而生:中兴制定三阶段发展目标,2021 年迈入增长新 阶段:运营商业务,格局不断优化,5G 700M 招标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政企业务,公 司在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层面技术积累位于行业前列,2020 年积极推动组织架构改 革,设立专门的团队加大对政企业务赋能;消费者业务,2020 年完成各个子品牌整合, 2021 年全球首发屏下 3D 结构光技术,国内市场有望迎来突破。

20 余年 ICT 投入沉淀,静待新业务驱动成长:2021 年 8 月,中兴和上汽达成战略合作, 汽车电子业务再度取得突破。过去 20 年在 IT 和 CT 领域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在芯片、 操作系统、算法积累位于行业前列:加大对中兴微电子研发投入及人员扩张,截至 21H1 芯片专利申请近 4400 件;操作系统产品广泛用于通信、汽车、电力、轨交等行业,全 球累积发货超 2 亿套。










3 物联网IoT产业链:强劲增长,景气度向上

物联网高景气度延续

后疫情时代,全球物联网市场将加速发展。尽管受到芯片短缺和 COVID-19 对供应链的 长期影响,IoT Analytics 对 2025 年物联网设备总数预测有所下调(2020 年预测为 309 亿台),但今年以来全球物联网市场仍实现高速增长。数据显示,到 2021 年全球联网设 备数量将增长 9%,达到 123 亿台。到 2025 年,预计将会有超过 270 亿台的联网设备 连接,21-25 年 GAGR 将达到 22%。

蜂窝物联网连接市场保持增长。截至 2021H,根据 IoT Analytics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 使用蜂窝技术的联网设备数量同比增长 18%达到 20 亿台,其中国内三大运营商占据近 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同比增长 42%,市场份额增加 2 个 pct 以上,Vodafone 以 6%的全球市场份额继续引领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

国内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重回快速增长态势。2020 年在全球蜂窝模块市场受到新冠肺炎 疫情的严重打击,全球收入同比下降 8%至 31 亿美元的情况下,中国蜂窝模块出货量同 比增长 14%。由于中国采取了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较 小。截至 2021 年 9 月底,国内三大运营商蜂窝连接数达 13.64 亿户,较 2020 年底增 长 2.29 亿户。其中 2020 年全年净增仅 1.08 亿,在经历 2020 年的减速,2021 年国内 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重回快速增长态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LPWAN 保持强劲增长

虽然物联网市场受新冠疫情和芯片缺货的双重不利影响,但 LPWAN 仍然保持强劲增 长。LPWAN 作为目前最简单、最低成本的广域物联网方案,正在为大量行业带来数字 化机会。根据 IoT Analytics 的数据,2020 年二、三季度多国因为疫情隔离的情况下, 全年支持 LPWAN 的设备激活数依然达到 4.5 亿台,同比增速为 62%,预计 2021 年这 一数字为 6.6 亿,同比增长 47%,5 年后 LPWAN 连接数预计将达到 27 亿。

NB-IoT 占据中国新增市场半壁江山,Cat1 崛起速度快。我们从对比数据可见,受国内 外 NB-IoT 基础设施和市场策略的差异影响,在 2020 年中国蜂窝模组出货量中,NBIoT 模组占据 54%的份额,海外市场份额仅为 6%。此外,Cat 1 成为 2G/3G 物联网应 用的最佳替代方案,海内外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合理的物联网连接结构正在形成。对于蜂窝物联网不同制式的连接结构,业内已形成了 “60%-30%-10%”的共识,目前蜂窝物联网模组的出货量正在朝着这一结构演进,推 动物联网连接结构合理化。










模组厂商份额提升逻辑被不断验证

“东升西落”,国内模组厂商市场份额领先。物联网模组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并且产品 技术优劣主要取决于所用的芯片,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加之物联网行业空间巨大,参与 厂商较多,竞争较为激烈,由于海外人工成本、研发和运营费用均较高,海外厂商无力 与国内厂商抗衡。根据 Counterpoint 统计,2017H 海外模组厂商仍占主导地位,2021H移远通信、广和通市占率分别为 21.2%、7.9%,对应第一、第二的地位。我们认为,国 内龙头模组厂商利用综合优势,通过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逐步打开市场空间,逐渐 发展出规模效应,后来居上。

中国供应商地位稳固。从全球市场来看,移远、广和通和日海 3 家中国厂商出货量位于 全球前三,3 家总出货量占全球 55%的份额,奠定了中国厂商的全球地位。从国内市场 来看,移远一家的出货量占国内市场近 50%份额,后面依次是广和通、日海、有方、骐 俊、美格、高新兴,前 7 家占全国 75%的份额。

上游格局逐渐分散,下游应用广阔,头部模组议价能力提升。上游芯片占据模组成本的 50%以上,随着国内芯片厂商的崛起,上游市场格局可能更加分散。从下游来看, Counterpoint 公布的 2020Q3 不同应用领域蜂窝物联网模组的收入结构来看,为模组厂 商带来收入最高的是汽车、路由器/CPE、企业市场和工业等领域,应用范围较广。上游 格局的分散以及下游多样的应用领域,使得模组厂商的上下游议价能力越来越强,头部 厂商的头部优势不断显现。










车载通信模组新机遇

汽车无线通信模组是在汽车上安装的用于传输采集数据,是汽车接入车联网和互联网的 底层硬件。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车与云、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移动终端)直接 通信和信息交换。前装常用于车载 T-Box 中,提供远程通讯接口,另外智能后视镜、行 车记录仪、中控屏等部分产品也会配置通信模组。

新能源汽车增长爆发。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 20%左右。截至 2021 年 10 月, 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为 12.12%。假设以每年 2500 万的销量测算,2025 年新能 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500 万台。出于绿色发展的考虑,各国都在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 升。挪威提出到 2025 年新车销售百分之百电动化,英国也提出 2030 年电动乘用车销 量占比要达到 50%以上。

政策加码,推动车联网“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根据 2020 年 11 月 11 日发布的《智能 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2025 年 L2 级和 L3 级新车要达到 50%,到 2030 年要超过 70%。同时,2025 年,C-V2X 终端的新车装配率将达到 50%,2030 年基本普及。2021 年 11 月 16 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信息通信行 业发展目标,清晰指出统筹布局绿色智能数据与算力设施关键性,智能汽车网联协同的 发展趋势正与规划目标相契合。通信模组作为 C-V2X产业链核心组成部分将深度受益。










车联网车载前装搭乘率稳步爬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1H 国内市场 新车车联网前装搭载量为 552.79 万辆,搭载率首次突破 50%,达到 54.97%,同时基 于联网的应用服务已经成为市场主流。2020 年开始,部分新车开始搭载 5G 通讯模组, 预计未来三年,4G 搭载量仍将逐步爬升,同时 5G 搭载进入快速上升期。预计到 2025年,国内新车联网搭载率将超过 90%,对于车载通讯模组厂商来说,挖掘增量市场背后 的高附加值是未来的洗牌“护城河”。

智能控制器:巨大市场,国产替代加速

智能控制器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成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传感技术、显示与界面技术、通讯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而形成的高 科技产品。智能控制器扮演的是“神经中枢”及“大脑”的角色,具有对人类智能的模 拟作用,能够按照预先或实时设定的目标,控制相关执行机构以达到期望的控制目标, 从而把人类从繁重而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万物互联,智能控制器大有可为。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智能控制器行业未来下游增长驱 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万物互联之下智能家居景气度提升、下游应用市场中家 电品类扩张、汽车智能化、电动工具“机电一体化”的提升带动行业需求增长。










产业链东移及专业化分工趋势下,国内厂商加速崛起。相比较海外厂商,中国企业拥有 产业集群优势及工程师红利,优良的交付能力和响应速度使国内控制器厂商获得大量海 外转移的增量订单。 智能控制器复杂度提升,外包比例或进一步提高,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有望受益。控制 器起初是由终端厂商自给自足为主,后续伴随着行业发展,终端厂商逐渐由自产为主慢 慢过渡到部分组件外包,从而在提升控制器质量的同时亦减少企业运营生产成本。

今年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及缺货的影响,控制器行业增速有所放缓。长期来看,产业链 向中国转移、专业化分工及行业集中度提高趋势不变,龙头厂商优异的客户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展望明年,我们认为,原 材料涨价缺货影响将对行业有所缓解,高景气维持。










4 智能汽车:下一代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提速

自动驾驶对外部信息的感知主要凭借三依仗:车身传感器、高精度定位+地图、车联网 V2X。其中,车身传感器主要是对车辆周身近景如车辆、行人、车道线等进行感知与识 别,相当于赋予了汽车一双眼睛。高精度定位为车辆提供本车的绝对位置信息,即告诉 车辆其究竟在什么位置。高精度地图则储存了大量车道线、标识牌等无需高频更新的数 据,上述数据可作为决策规划的先验信息,大幅降低其对传感器实时数据的依赖度和运 算量,相当于车对路的记忆。在拥有车身传感器和高精度定位+地图后,汽车便拥有了 实现单车智能驾驶的外部条件。

在自动驾驶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阶段,多种路线共同推进可更快前行。在技术发展早期, 抛却成本因素,通过增加数量提升总性能远比提升单个质量容易。我们认为车身传感器、 高精度定位、车联网功能存在互补性,在自动驾驶从低向高发展的过程中,三者共同推 进可加快整个发展进程,并强化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是高级别自动驾驶必备的利器。










感知传感器:多传感器组合方向确定

感知传感器主要功能为对车辆周身环境进行探测识别,可看作车辆的眼睛。主流感知传 感器主要有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四类,上述四种雷达在性能方 面各有专长。目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发展已经较为完善,在乘用车前 装市场广泛商用。而激光雷达目前价格较高,因此商用速度相对较慢。

多传感器组合将成为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的主流趋势。我们认为在车载领域,安全性重于 一切,因此传感器的配置思路应该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再控制成本。上述四种传 感器均存在优势和劣势领域,依靠单一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难度较大,且安全性难以保 证,多传感器组合将成为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的主流趋势。

主雷达和主视觉路线均为实现自动驾驶的可行方案。主雷达方案以激光雷达为主,其对 于算法依赖度较低,较为依赖传感器而非算法,当下面临成本较高,市场难以下沉的难 题,但感知算法提升对整体性能的提升幅度巨大。主视觉方案以摄像头为主,其总成本 较低,因此可较快实现商用,多数厂商在视觉算法上均有相应技术积累,具有先发优势。 主视觉方案成本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摄像头作为主传感器成本较低;2、以摄像头 为主可降低对激光雷达的要求,降低其成本。







高精度定位+地图:行业确定性强,受益标的明确

高精度定位服务对象为汽车驾驶系统,为其提供绝对位置信息,是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 驶必备利器。当自动驾驶发展至 L3 级及以上时,汽车驾驶的主体便从人转移到了驾驶 系统,当前其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更详尽,更精准的信息为其做出驾驶决策 提供依据。“详尽”指数据量足够大,“精准”则指数据无需 AI 系统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即 可直接供其决策。详尽的数据可提升驾驶系统做出决定的可靠程度,而精准的信息则有 助于降低其决策过程的复杂度和难度。

我们认为,无论驾驶主体是人或是系统,其在做驾驶决策时,最重要的信息有四种:车 辆的绝对位置,目的地的绝对位置,具体行车路线,车周身障碍物情况。车身传感器可 提供第四类信息,定位功能可直接提供前三类信息。但普通定位的精度较低(5-10m), AI 系统需将上述“模糊的绝对位置”信息与传感器所供相对位置信息相结合,才能获取 “精准的绝对位置”信息。高精度定位的精度可在厘米级,其所供信息足够详尽、精细, 可供汽车 AI 系统直接进行决策,节约了算力、降低了算法难度、提高了决策可靠性。

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定位相伴而生,逐渐走向成熟。高精度地图是 L3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 驾驶不可或缺的一环。与一般导航地图相比,高精度地图的服务对象不是人类驾驶员, 而是自动驾驶系统。其绝对精度更高、包含的道路交通元素更为丰富,包括车道模型、 道路部件、道路属性的静态信息,以及包含天气、道路拥堵情况、施工情况在内的动态信息。丰富的内容涵盖致使高精度地图的数据量是普通地图的 105 倍甚至更多。经过近 几年的发展,高精度地图已逐渐走向成熟,已能满足自动驾驶 L3 级别的使用需求,开 始逐渐走向商业化。

测算假设:1)根据 2020 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路线图设定的目标为 2020-2025 年 L2-L3 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 销量的比例超过 50%。我们假设,到 2025 年新车自动驾驶 L3 及以上渗透率为 30%, 同时高精度定位的渗透率为 30%;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历史数据统计,我们假定 2021-2025 年汽车销量为 2600 万辆;3)我们预计,2021 年 GNSS 设备的单价为 2500 元,此后每年均有一定价格降幅;在不考虑存量汽车装配高精度导航定位设备的可能性 下,我们预计 2025 年,单纯由自动驾驶驱动的国内高精度导航定位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86 亿元,2021-2025 年累计市场空间约为 161 亿元。










伴随自动驾驶的推进,已有不少车厂尝试推出带有高精度定位的车型。2020 年是高精 度定位集中量产上市的第一年,不完全统计,一共有 6 款车型搭载了厘米级、亚米级高 精度定位。以 2020 年推出的小鹏 P7 为例,P7 搭载千寻位置 FindAUTO 高精度定位服 务以及高德的高精度地图,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从而提升车辆在恶劣天气和极端环境 下的安全指数。2021 年 4 月推出的小鹏 P5 也支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从目前来看,支 持高精度定位的车型仍然较少,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乘用车自动驾驶的大多仍为 L3 以下。我们预计伴随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未来搭载高精度定位将成为主流。

车联网:5G 助力,政策扶持,应用端有望受益

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基础网络息息相关,5G 赋能迈入新时代。我国从 2012 年起提出了 车联网的概念及应用,该阶段的车联网以 4G(LTE)为基础,即 LTE-V2X。LTE-V2X 主要承载基础信息,如交通情况、车辆情况等。5G(NR)出现后,车联网迈入 NR-V2X时代,在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通道赋能下,车联网可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如传感器共 享、车辆信息交流等,使自动驾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车联网是单车智能迈向多车智能的重要凭借。在车辆配备了感知传感器和高精度定位之 后,车辆便掌握了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两类信息,相当于为汽车配备了“眼睛”,据此可 实现单车智能。但单车智能的局限在于,车辆仅能获取其感知到的内容,若碰到遮挡情 况,则无法感知被遮挡的内容。车联网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信息交互,相当于 为车配备了“嘴巴”和“耳朵”,在车联网的协助下,车辆获取的信息突破了其自身感知 的界限,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车联网可显著提升车辆感知范围,降低感知成本,提高交通效率。在单车智能阶段,车 辆只能获取其自身感知范围以内的信息,在遇到遮挡,目标物过远等情况时,便无法获 取信息。借助车联网,车与车之间可实现信息传递,使得车辆的感知不仅仅依靠自身传 感器,提升了感知范围,也降低了对单车传感器和芯片性能的要求,进而降低其成本。 此外,车辆与周围其他单位间实现了实时信息交流,将有助于提升交通效率,缓解拥堵。

政策扶持,车联网有望加速发展。2017 年 9 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小组召开车联网产 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发展 LTE-V2X,确定了中国以 LTE-V2X 为重点的 发展路线。2018 年 6 月 27 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研究起草了《车俩位(智能网联汽 车)直连通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率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为 LTE-V2X 颁发 专门频段。2020 年 10-11 月,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 加快 C-V2X 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扶持下, 车联网相关标准及建设有望加速进行。

总结来看,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两条发展主线,相比于电动化,高阶智能化进 展相对缓慢。我们认为,激光雷达作为高阶自动驾驶必备的核心传感器,当下面临成本 较高,难以商用的难题,核心传感器的缺位限制了汽车智能化向更高阶迈进的步伐。










5 大流量产业链:2C&2B应用爆发可期,云链景气回暖

从 5G 三大特性判断流量爆发的节奏:短期延续 4G 思维,长期以来垂直行业新应用破 局。最初的 R15 5G 标准主要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eMBB),因而可以预判 5G 早期 流量商业模式将延续 4G 的思维,在 2C 端培育大流量的重度应用。而 R16 5G 标准于 2020 年 7 月冻结,将强化低时延高可靠服务(uLLRC),支援各类垂直产业应用(工业 互联网、车联网等)。R17 版本预计于 2022 年 6 月冻结,目标是杭州接低功耗的海量 机器类通信(eMTC),长期而言 5G 将是定制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的高度渗透与融合, 持续爆发将依靠垂直行业的新应用崛起,以“万物互联”之势破局。

光模块:景气持续回暖,把握价值洼地

21Q3 行业处于库存消化阶段,整体增长有所放缓:21Q1-Q3 光模块行业1实现营收 141.32 亿元,同比增长 13.11%;实现归母净利润 18.73 亿元,同比增长 13.00%,营 收及业绩增速较 2020 年有明显放缓。21Q3 光模块行业合计实现营收 49.34 亿元,同 比增长 0.81%,归母净利润 6.63 亿元,同比下滑 5.24%,增长放缓主要由于 5G 和数 据中心建设活动较去年同期大幅放缓,同时渠道库存仍处于消化过程中。

信骅营收环比改善,全球服务器拐点将至:服务器产业链上游来看,信骅是全球服务器 BMC 芯片龙头,近年市占率亦超过 60%。因而信骅的营收增速指标可以作为服务器市 场景气度的先行指标,从历史来看信骅的营收趋势领先服务器市场约 1-2 个季度。从月 度趋势来看,2021 年 1 月起信骅营收呈现环比改善趋势明显,8 月、9 月和 10 月同比 增速达到 49.5%、59.5%和 88.6%。信骅与服务器市场的高相关性,我们判断全球服务 器市场有望重新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Intel 数通业务增长提速,电信市场或迎改善:2021Q3 Intel 的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 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受益于英特尔 10nm Ice Lake 与 AMD 7nm Milan 双平台 导入市场,2021H2 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换机潮与数据中心建设。2020 年受疫情影响,海 外 5G 建设暂缓,伴随海外 5G 频谱拍卖陆续落地,5G 建设有望于 2021 年迎来加速, 驱动海外电信市场高增长。2021 年 6-7 月,国内 700M & 2.1G 建设开启,带动国内电 信市场需求逐步修复。










云商是未来 IT 设施投资的主力,数通光模块成长性依旧可观:据 Omdia 数据,2019- 2023 年数据中心资本开支 CAGR 或达到 9.8%。结构上,2019H1 四大云商谷歌、微 软、亚马逊和阿里占到资本开支的 44%,北美四大云商计划 3 年内新增 450 座超大规 模数据中心, 云商已成为 IT 设施投资的主力。数通光模块作为云商网络升级的核心要 素,成长性依旧可观。Meta(原 Facebook)22 年开支展望达 290-340 亿美金,取中 值同比增长 66%,主要为了加强 AI 和机器学习的投入,这 2 个应用方向对流量的驱动 较大。

400G 主升浪顶点未至,200G 规模爆发开启,800G 新周期渐进。2021 年是 400G 模 块规模爆发的第 2 年,从历史来看,我们预计明年 400G 出货量仍有可观增长,且整体 出货周期拉长(后续二线云商启用 400G 或带动第二次周期向上);在国内 BAT 和海外 二线云商带动下,年内可以看到 200G 模块规模爆发开启,明后年将看到进一步放量; 800G 升级周期渐进,预计 2022 年将成为 800G 规模出货的第一年,头部云商率先部 署。从 Lightcounting 的预测来看,亚马逊、谷歌、微软和阿里等依旧是数通光模块主要 采购方,2023 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较 2020 年实现翻倍增长。

受益于 400G 升级周期,100G DR1/FR1 产品增长强劲:100G DR1/FR1 即单通道 100G 产品,区别于传统的 CWDM4 和 PSM4 等 4 通道产品,采用 56Gaud EML 加上 PAM4 调制实现 100G 速率。在上文提到的中配升级路径中,脊叶交换机升级到 400G,用 breakout 方案连接存量的 100G TOR 交换机,单个 DR4 对应 4 个 DR1 模块需求,可 以预见到亚马逊等 400G 多通道模块采购商将同时规模采购单通道 100G 模块,因而 DR1/FR1 产品增长将贯穿整个 400G 周期。










海外 5G 加速,国内 700M 建网在即,电信市场或迎改善:2020 年受疫情影响,海外 5G 建设暂缓,伴随海外 5G 频谱拍卖陆续落地,5G 建设有望于 2021 年迎来加速,驱 动海外电信市场高增长。国内市场,从 2020Q3 起,国内 5G 基站建设进入放缓阶段, 从中国台湾地区光通信厂商华星光(主营 10-25G 光芯片产品)月度营收持续同比负增 长或有所反映。移动广电 700M 方案已正式落地,预计 5G 三期招标或于近期开启,有 望带动国内电信市场需求逐步修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网络设备:政企市场逐步修复,拥抱数字经济

21Q1-Q3 伴随疫情好转,政企市场的需求呈现持续修复,互联网客户需求持续增长。 21Q1-Q3 网络设备行业2实现营收 568.15 亿元,同比增长 18.56%;实现归母净利润 20.84 亿元,同比增长 28.22%。进入 21Q3,由于上游原材料受限电影响供应不足,行 业整体交付有所下滑,网络设备行业实现营收 207.79 亿元,同比增长 9.42%;21Q3 行 业竞争趋缓的背景下,毛利率水平有所提振,且紫光股份所得税减免计提有所提前, 21Q3 网络设备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 9.05 亿元,同比增长 33.90%,增速快于营收端。

交换机:全球市场延续结构性增长,云数据中心网络升级为主要驱动力:2021Q2 全球 交换机市场规模 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8%;从结构来看,100G 交换机占比已超过 20%。21Q2 全球 200G/400G 交换机的市场收入环比增长 132.5%,端口出货量环比 增长 206.0%。国内数据中心 25G 和 100G 占超过 60%。同比增速方面,2021Q2 100G/25G/10G/1G 交换机市场同比增速分别为 15.4%/25.6%/-8.4%/14.4%,100G 和 25G 交换机市场同比增速高于低速率交换机。










交换机:中国市场增速保持强劲,企业级市场增长迅猛。据 IDC 数据,21H1 中国交换 机市场同比增长 14.7%,其中数据中心交换机同比增长 6.4%,在网络视频广泛普及带 来互联网流量剧增和银行深化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互联网和金融成为拉动数据中心交换 机投资的重点行业,400G 产品从 2021 年二季度开始有较大规模部署。园区网交换机 同比增长 22.5%,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教育、服务,其潜在建设需求得到充分发挥。

路由器:国内市场有所下滑,IPv6 部署带动企业级市场快速增长。据 IDC 数据,2021Q2 全球路由器市场规模在 39 亿美金,同比下滑 0.5%。国内市场上半年同比下滑 9.6%, 其中运营商路由器市场同比下滑 14.9%,主要因为 5G 大建设相比 2020 上半年明显放 缓,5G 回传接入设备采购规模缩减。企业网路由器市场同比增长 17.9%,增量主要集 中在政府、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和全面推 进 IPv6 商用部署将拉动路由器大量投资,同时 IPv6 流量提升行动计划也将驱动第二次 改造,未来仍有较大建设空间。










6 IDC:碳中和背景下,供给侧拐点将至

行业长期高景气趋势不改。从市场规模来看,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 IDC 市场规模达到 6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2019 年国内的 IDC 市场规模约 104.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6%,预计到 2024 年国内的 IDC 市场规模将达到 272.41 亿美 元,维持高增长态势,具备广阔空间。

一线核心城市需求缺口较大。从需求端来看,互联网&云服务商为需求主力,其中,新 兴互联网企业如字节、快手、美团等业务发展迅猛,近年来对于 IDC 的需求处于稳定、 高速增长状态,金融机构的 IDC 需求持续释放;受到数字化建设浪潮影响,政府和企事 业单位的云服务及 IDC 需求稳定。从供给端来看,受“碳中和”以及能耗双控影响下,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陆续开始出台收缩政策,核心一线核心城市需求缺口较大,紧平衡 状态将会持续。

在有效供给不足与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背景下,一线城市机柜租用价格维持稳定。由于 能耗指标的限制,核心城市 IDC 供给受限,机柜租用价格具备支撑力。从国内第三方 IDC 服务龙头厂商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披露的公开数据来看,自上市以来公司季度 IDC 机柜租用价格保持了持续相对稳定,其中世纪互联的机柜租金稳中有增。我们预计将来 以杭州和杭州等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资源会变得更加稀缺,市场价格显著提升。










关注碳中和背景下 IDC 产业链投资机遇。从供给侧来看,IDC 产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进入到“投资过热”阶段,二三线城市机柜价格承压。目前在电力资源稀缺叠加能耗管 控政策愈加趋严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行业,政策层面对 IDC 的建设及规模提出 更严格的要求,能耗指标稀缺性进一步提升,核心一线城市 IDC 机柜将更为稀缺,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长尾企业将快速出清,加速头部厂商地位稳固。

7 企业通信:疫情推动数字化

用户使用习惯缺乏是 UC 产品推广过程中较大的阻碍。企业通信产品凭借自身强大通信 性能,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替代传统线下会议,可在降低企业通讯、差旅等费用的同 时,简化企业运行流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疫情对企业传统协作方式形成了阻碍,迫 使企业员工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协作交流,对企业通信产品的用户使用习惯完成了强制 培养,成功跨越推广障碍,有望全面提升企业通信板块景气度,UC 行业有望进入加速 增长模式。

UC 协作市场增速提高,亚太、拉美市场增速较高。疫情迫使企业员工开展线上协作, 根据 IDC 数据披露,2020 年全球 UC 协作市场同比增长 24.9%,相比于 2019 年同比 增速明显提高。分地区来看,亚太、拉美地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有望成为 UC 协作市场重要增长动力源泉。考虑到疫情或将长期存在,我们认为其对 UC 行业的促进 作用将持续存在,预计 2022 年 UC 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疫情管控有效,硬件市场需求释放

疫情对 UC 产品短期抑制,长期利好。短期来看,疫情对商务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抑制了 UC 产品需求的释放。长期来看,企业混合式办公将会形成新常态,用户疫后对 UC 产品使用习惯有望保留,对云办公终端及云视频服务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我们认 为随着疫情逐步消散,商务活动将逐步恢复正常,硬终端需求将会陆续释放。

软终端和硬终端分别对应不用应用场景,彼此互补关系大于竞争。硬终端突出重点为通 信性能,更适合在固定场景中供多人同时使用,但使用前需要进行安装调试,因此在疫 情期间需求未能得到充分释放。软终端突出重点为便捷性,可直接在手机、电脑等通用 电子产品上下载使用,方便快捷,更适合单人或移动场景中使用。凭借自身便捷性,软 终端产品市场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快速增长,需求顺利释放。

基于云平台的软终端产品由于具备易部署,投入低等特点,相比于硬终端产品推广难度 更低,有望率先受益。软终端完成用户习惯培养,有望降低硬终端推广难度。硬终端在 部署时需要安装调试,且投入较高,这导致新用户体验成本较高,在推广时难度较大。 由于软终端和硬终端的应用场景具有互补性,且用户习惯可彼此继承,因此在软终端完 成用户习惯培养后,企业用户进一步部署硬终端以完善应用场景版图的可能性有望提高。










公司层面,以企业通信龙头亿联网络为例:2021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29 亿 元,同比增长 28.95%,归母净利润 12.18 亿元,同比增长 20.88%,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增速放缓。我们认为,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影响逐渐缓和,公司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大趋势 依旧。2021 年 9 月杭州疫情主要影响公司生产与发货状况,对其订单影响较小,随着 杭州疫情管控有效,公司产能和发货陆续恢复,依旧有望如期实现 2021 年业绩目标。

展望 2022 年,我们认为疫情对企业通信板块的促进作用将长期存在,公司产品持续迭 代,护城河不断加深,具备长期α属性,预计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8 投资分析

当前市场部分声音认为 5G 缺乏应用,只有供给没有需求的爆发,进而投资信心不足。 我们认为,伴随 5G 从建设向应用过渡,运营及应用或将迈入黄金十年。长期而言 5G 将是定制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的高度渗透与融合,垂直行业的新应用崛起,以“万物互 联”之势破局。投资策略方面,我们建议“淡化β寻找α”,关注自下而上的个股高增长 及赛道扩散投资机会;运营商作为 5G 平台,10 年红利期,板块受益确定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关键词:黄金,起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通信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