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汪东兴在杭州病逝,弥留之际: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死而无憾
时间:2023-07-27 21:24: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7-27 21:24:01 来源:网站运营
2015年汪东兴在杭州病逝,弥留之际: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死而无憾: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8月21日,一位百岁老人在医院的病床上努力地睁着眼睛。当看到站在病床边的家人们,他明白,自己的生命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
但这一刻,他没有惊慌,更没有恐惧。他把目光移向了远方,年轻时候的一幕幕,都在脑海里闪过。
良久以后,他收回了目光,看向床边的家人,说道:
“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我死而无憾了。”说完,他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家人们看着他安详地离开,没有悲伤,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这辈子,值了。
这位老人就是汪东兴。那在他心目中,到底做了什么,让他死而无憾呢?这似乎就得从头说起了。
一、这只是一个开始
1916年1月某天,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了。父母给他取名字,叫做汪东兴。
由于家里穷,汪东兴没有念书,而是早早地帮着家里干起了农活。
1929年,方志敏同志回浙江老家领导革命起义,那时只有十三岁的汪东兴,在这股热潮中毅然投身了革命。
也正是由于汪东兴的英勇果敢,仅仅三年时间,他就从共青团员变成了共产党员。
汪东兴跟随着方志敏的红十字军,来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路上,他参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由于汪东兴的表现出色,又跟着大队伍参加了长征。
在一次次的战役中,汪东兴不但锻炼了胆量,还磨练了意志力。1935年,汪东兴从一名普通的战士,被提升为了军队的干部。
成为干部后的汪东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着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如果说汪东兴参加革命的前十七年,一直在成长、在接受磨练,那接下来,就开始了他一生引以为傲的那件事了。
1945年,这对于汪东兴来说,无疑是一个转折点。他被调到了中央工作,通过层层选拔,
汪东兴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处处长,专门保卫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新上任不久,一个巨大的考验就来了。
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派遣大量国民党军轰炸延安,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当机立断,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国民党14万大军直逼中央基地,大部队都在慌忙中撤离。
可是这时,毛主席迟迟仍不愿意离开,他说:
“我就要看看,国军到底有多少能耐。”这可急坏了任弼时和周总理。
任弼时着急地说:
“主席,你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你可是我们军队的指挥棒呀。”“我就是要看清楚国军的虚实,才能更好地指挥我们的队伍啊。我绝不能够让我们的战士白白地牺牲。”毛主席淡定地说。
这时,周总理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们确实需要组建一个精锐的小部队,来拖住国军,掩护大部队撤离。留在这里的这个小部队,就可以一探虚实,向主席汇报呀!”“那谁留下来呢?”毛主席突然转身,向身后的汪东兴问道:
“你,敢不敢?”“只要主席下命令,我就留下,保证完成任务!”没有丝毫犹豫,汪东兴果断地回答。
“漂亮!只要多几个你这样的战士,我们的革命胜利在望。”毛主席赞赏道。
“东兴,还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你要细心地清理这里的文件,不能让我军的机密泄露出去。”周总理叮嘱汪东兴道。
“放心,这里都交给我。”汪东兴答应着。
随后,毛主席打算安排一个连给汪东兴,让他观察一下敌人,然后使使小绊子,拖延一下时间就好了。
可是汪东兴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只留下了一个排。因为他要让更多的战士跟着大部队撤离,让大部队保存实力。
正在毛主席收拾东西,准备撤离之际,汪东兴突然问道:
“主席,你们是坐车离开,还是选择骑马?”叶子龙被他这么一问,半天摸不着头脑,他想了好一会,才说:
“还是坐车吧,比较安全。”听了这个回答,汪东兴马上联系了机场的工作人员,要他们留出一条汽车通道来。原来,最近机场都在挖壕沟,如果不提前通知,可能连路都要没了。
毛主席突然对眼前的这个警卫员眼前一亮,
“是个可塑之才。”他在心里暗暗寻思着。
中央军委等人撤离后,汪东兴迅速整理了中央军委没有带走的文件,把重要的全部销毁,不给国军留下任何线索。
而后汪东兴马上安排手下的几名战士,背好装备武器,分散到各处制高点,等着国军的到来。
没想到,就是汪东兴这一个排的战士,仅付出一名战士轻伤的代价,却给了国军狠狠的一击。
战士们按照汪东兴提前安排好的作战计划,不定时地从不同方向扔下炸弹。国军不知道我军的虚实,以为大部队都留在这里,不敢轻举妄动。
再加上当时的天气也不好,国军硬是被拖了一天不敢前进。
伏击任务结束以后,汪东兴向毛主席汇报了国军的情况。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们分析了国军的情况以后,再次指示汪东兴,让他带着一个连的战士,与国军在延安附近打游击。
接到新任务后,汪东兴没有一刻延迟,他带领着战士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声东击西,打得国军找不着北。
这样一来,就给我军的大部队留足了时间撤离,而汪东兴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他在角落处,拾获了一本国军遗留下的密码本,他交给了中央破解了以后,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这一次的战斗,在汪东兴作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长达近三十年的生涯里,只是刚刚开始。那后面,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一步步成为最信任的人
解放战争中,汪东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哪里也没去,而是继续留在毛主席的身边,做他的贴身警卫员。
对于汪东兴来说,毛主席就像他的太阳,照亮着他的生活,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要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
虽然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但是蒋介石的余党仍然期待着死灰复燃,不少反动势力和特务都在蠢蠢欲动。
毛主席要出发北平,这一路上的安保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而这一重要的任务,自然又落到了汪东兴的身上。
在出发之前,汪东兴就带领着警务人员把西柏坡到北平之间的路上和整个北平城进行排查,找出了不少危险隐患。
毛主义转移当天,汪东兴安排了100辆卡车,20辆吉普车,组成车队,把毛主席包围隐蔽在其中。
在汪东兴的部署下,敌人很难找出毛主席乘坐的车辆,甚至说根本无法靠近。
但是在路途中,车队也出现了不少状况,华北平原的路上,沟沟坎坎并不少,有的车子掉进了沟中,也有的车子轮子卡住以后突然熄了火。
按照原定的安排,车队在唐县附近扎营休息。
“走,咱们到村民家借宿去。”
毛主席突然对汪东兴说。汪东兴当然明白,毛主席这是想到百姓的家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于是,汪东兴陪着毛主席来到了一户村民家里,村民家的床铺是用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硬邦邦的当然不好睡。
毛主席索性起来,拉着村民和村干部,聊起了家常。
或许是在自家里,村民和村干部都特别愿意说道,对于毛主席想要了解的土改情况,他们更是把村里的大小情况都仔仔细细地说了出来。
了解完情况以后,毛主席更是来了兴致,把床板当成桌子,伏在上面写起了调研报告。
一盏油灯的火苗,不停地跳动着,把毛主席的背影拉得老长老长。
汪东兴就坐在毛主席的背后,这一整晚,他默默地看着毛主席关心群众的饮食起居,了解群众的生活现状。
“毛主席的心里,只有人民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地了解群众。这是他平时教导我们的,也是他切切实实这样做的。”汪东心在心里默念,他也要向毛主席学习。
3月25日,毛主席等领导就到达了北平,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毛主席决定先入住香山。
汪东兴马上对香山进行了排查,还把毛主席要住的地方,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好几遍。
3月26日,毛主席顺利进入了北平,汪东兴又一次完成了任务。
然而,在毛主席的身边,还有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任务。这不,又一个重要的任务接踵而来。
同年12月,毛主席决定要出访苏联。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出国访问,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尽快站稳脚跟,这一次访问义不容辞,而且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是这时候,新中国才刚刚成立,还有不少敌对势力在虎视眈眈,为此苏联主席斯大林还特意嘱咐:
保卫工作要做好,千万不要大意。周总理亲自对这次出行,作了周密的部署,这次出访全程保密。毛主席特意指示:
“这次访问的警卫工作,交给汪东兴全权负责。”这是毛主席对自己最大的信任呀!汪东兴既兴奋,又紧张。
一向小心谨慎的他,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后,本着
“宁愿做得太多,也不要有一丁点疏漏”的原则,从北平到满洲里,铺满了警卫力量。
毛主席深知汪东兴的认真负责,但也怕他思想负担过重,还特意嘱咐他道。
“现在国内的情况还非常复杂,这次出行的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但是也不需要过于害怕,有什么事,可以找聂荣臻、罗瑞卿还有滕代远这些同志商量着办,他们都会帮助你的。”汪东兴和整个警卫组,对毛主席出行的路线,反复地研究,仔细地考察。但凡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地方,都设置了警力。每一段路的制高点,汪东兴都安排了狙击手待命,不让敌人有任何趁虚而入的机会。
“每个人一定要各司其责,有任何问题,随时向我汇报。”临行前,汪东兴还不忘叮嘱着各警卫员。他一定要确保整个出行期间,各个环节都没有错漏,任何突发情况,他都要第一个知晓。
在整个出行期间,汪东兴跟着毛主席寸步不离。甚至在毛主席和斯大林主席会谈的时候,汪东兴全程都在旁边的茶水间待命。
而正是有了汪东兴这样严密的保卫,毛主席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出访任务,安全地回到了国内。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艰巨的任务中,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任几乎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得到了毛主席的信任后,汪东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死之交更是人生导师
1958年,毛主席把汪东兴派到了浙江农村,让他体验“群众路线”。但是这期间,毛主席的安保工作,仍然由汪东兴负责。
有人提议,汪东兴远在浙江,要给毛主席换一个近身的警卫处处长。
但是毛主席却拒绝了,他直接说到:
“汪东兴是要一直跟着我走的,别人用起来我不放心,人还是旧的好一点。”而汪东兴不管身在何处,也从来没有松懈过对毛主席的保卫。整个保卫处的每一个警卫员,都是由他亲自挑选的。毛主席每天的值班警卫员,事无巨细都要把毛主席的情况向他汇报。
两年后,毛主席又把汪东兴直接给调了回来,因为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办。
原来,1960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但是毛主席却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了多吃多占的现象。甚至地方官员会给他身边的秘书、警卫员甚至是厨师送一些“小礼物”,聊表心意。
这让毛主席非常生气,他觉得这有损政府的形象,一定要严格管制。
“这可不是小事,一定要严肃处理,好好整顿。”毛主席对汪东兴交代道。
汪东兴跟随着毛主席这么多年,他当然知道,毛主席的心里全是群众,哪里容得下这种现象。
于是他立刻召集菊香书屋的工作人员,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整风会议。在会议上,汪东兴让全体人员重新学习了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思想,然后让大家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
之前有问题的,就要把多吃多占的给补上。以后再遇到“送礼”这样的情况,都要拒绝,如果拒绝不了的,一定要按照物价补偿给对方。
经过这一番整顿,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多吃多占,收受“小礼物”了。
汪东兴是毛主席信任的左右手,一有什么重要的任务,第一时间就会交给他去办。而汪东兴每次也都会认真地对待,确保完成使命。
在日常的相处中,毛主席还常常会叮嘱汪东兴:
“你呀,心细,做事也认真,但就是理论水平差一点,不喜欢动脑子。”每当毛主席这么说的时候,汪东兴总会含蓄地抓着后脑勺,腼腆地笑笑。
毛主席本来就喜欢看书,有时候啃起一本书来,一整天都不愿意放下。在毛主席的督促和熏陶下,汪东兴也渐渐爱上了看书。
毛主席经常会把他觉得好的书,推荐给汪东兴学习,而汪东兴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会直接向毛主席请教。在毛主席耐心的解答中,汪东兴更加佩服眼前的这个主席了。
或许,对别人来说,他是主席,是高高在上的国家领导人。但是对于汪东兴来说,毛主席不单单是国家领导人,更是他的榜样、他的老师和他的亲人。
毛主席的晚年,身体状况不是太好,让汪东兴很揪心。他没日没夜地守在毛主席的身边,只要毛主席一声咳嗽,他马上递上水,然后给毛主席拍拍背。
毛主席看了看他,摆了摆手,说道:
“不要紧,你快回去休息吧。都好几天了,这样你会吃不消的。”但是汪东兴就是不肯离去。他不忍心看着主席难受,更不忍心毛主席被病痛折磨,他也怕其他人不了解主席的习惯,照顾得不好。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全国人民的悲痛中,与世长辞。
已经50岁的汪东兴,哭得像个孩子。一起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的人,感情怎么可能不深厚呢?
在毛主席走后的岁月里,每年毛主席的生辰和忌日,汪东兴都要带着鲜花,到毛主席纪念馆献花。
每到这时候,他总要在纪念馆里坐一坐,和毛主席絮叨着他的喜怒哀乐,就像从前一样。
虽然汪东兴一直在悲痛中,但他依然记得毛主席的教诲,依然记得新中国是毛主席用一生的心血换取来的。
汪东兴继续辅助华国锋等领导人,把新中国打理得井井有条。眼看着新中国已经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蒸蒸日上,而汪东兴也由于常年参与战争,身体早就吃不消。
1980年2月,汪东兴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回家颐养天年。
卸下所有的重任后,汪东兴把对毛主席的思念,都放在了他的书和诗集里。只要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汪东兴总会翻开毛主席的书,在里面他也总能找到答案。
在退休的日子里,汪东兴深居简出,谢绝了所有的来客。但唯独对传记毛主席生平事迹的学者们热情相待。
在毛主席的身后跟随了整整29年,他有无数和毛主席之间的回忆。但是对于学者们送来审查的资料,汪东兴总会戴着老花眼镜,一字一句地看清楚,他生怕有一字之差,让后人对主席产生了误解。
在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中,汪东兴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但是他在人生最后一刻,老人用他那已然混浊的双眼注视着窗外,仿佛在看着什么,在家人问道还有什么未尽的遗憾时,他却像是突然迸发出了生机一般,吐露出这样的话语。
“我这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我完成了任务,没有遗憾了!”了解他的家人深知他所说的事,正是保卫毛主席的安全,他这一生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深得毛主席的信任,想来他也确实是没有遗憾了!
汪东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能力,一步一步成为了毛主席身边最值得信任的警卫员,并勤勤恳恳,认真完成好毛主席交代的每一项任务。
汪东兴的大半生,都在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因为在毛主席的身边,他时刻都有着方向,深深地知道自己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一个为革命默默付出的人,都值得我们敬重。毛主席活成了他的太阳,而他何尝不是活成了我们大家的太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