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从“这个网站真好”到“自从来了XX网,再也不用上黄网”

从“这个网站真好”到“自从来了XX网,再也不用上黄网”

时间:2023-07-19 00:12: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7-19 00:12:01 来源:网站运营

从“这个网站真好”到“自从来了XX网,再也不用上黄网”:两年前写的,并没特意针对哪个网站。只是看到近来又开始掰扯这个话题了,贴一下吧。

前两年逛豆瓣,常会看到这句话:“上了豆瓣,再也不用上黄网!”

当然,“上了XXX,在也不用上黄网”乃通用句式,适用于一切情色内容的跟帖。

去虎扑,“上了虎扑,再也不用上黄网!”

去天涯,“上了天涯,再也不用上黄网!”

去网易新闻:“上了网易新闻,再也不用上黄网!”

去新浪体育:“上了新浪体育,再也不用上黄网!”

等等,等等。总之,中国有许多上了之后,就省了上黄网的地方。

因为逛到后来,哪儿哪儿,看上去都差不多。


以前的话,一靠谱的社区历程,通常如此:

——最初,百事新辟,一切从简。根据社区主题倾向(文史、游戏、体育、动漫),设主题相关版区,加一休闲区(水区的讳称)。

——成员少,水少。这时很依赖最初的一批内容创作者。原创内容写得认真,小圈子里讨论氛围浓烈。各得其乐。一些队形传统、切口此时形成。

——开始出名,吸引大量外来ID。论坛主题区开始细划,人以群分。写文拍砖热烈度达到巅峰期。

——至此为一条分割线。

——参与讨论ID愈多,同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却常被忽视)大量原创竭泽而渔导致话题开始重复偏门水化,讨论及拍砖多过原创。休闲区开始热火朝天。

——老人流失。新人与老人闹矛盾。社区再次扩展,从固定主题论坛变成大综合论坛。

——休闲区成为社区首屈一指的大区,同时人际话题和轻话题成为主流。

——人数继续膨胀。大量转帖+版聊。


——新老矛盾继续加剧。广告帖。与其他社区同一化,加入了“点开这个会发现和其他地方没啥不同,都在讨论差不多的话题”行列。

——许多社区都是自兴趣始(我是来看漫画的,我是来看攻略的,我是来看美女照片的,我是来看文章的),因为人情和记忆牵绊留下(啊啊啊我觉得没劲想注销但是习惯啦也舍不得这里的有些人也舍不得我的收藏我的主帖我的回帖……)。社交属性加强后,就会变成这样子。

——到此地步,社区的辨识度,很大程度看管理员的引导和松紧了。

——泛泛的话,就正式进入“上了XXX,再也不用上黄网”、“万能的XXX,我求助个问题”、“XXX就是这么个地方,谁都别装逼”、“呵呵小朋友刚来这里吧,还是太年轻啊”、“大家来评选XXX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万个ID”、“是中国人就顶”、“要玩转XXX,你必须知道的”阶段。

——事实上,与其说“上了XXX,再也不用上黄网”,不如说,“到了人群里,再也不用上黄网”。任何小区人一多,你就会从鸡犬相闻声转而听见装修声、叫卖光盘声、老太太广播念叨声、狗追猫声,等等。

——就事论事讨论主题——也就是社区本身输出内容精髓的——还是有,偏少。



一些没联系的随想:


无论怎么见多识广,我们现实世界所见到的一切,也只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很小的样本。而网络上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同样是一个——无论它多大,多么包罗万象——很小的圈子,而非简短宣言如:“明白了吧,这个世界就是现在这样的!!”。不是的。无论是网络的参与者人群,还是现实世界,都比我们所见要庞大繁密复杂得多。

从按兴趣聚合,到最后被人情习惯记忆等留住,绝大数人都如此。这也是大多数社区从“这里好冷清”变成“上了XXX,再也不用上黄网啦”的变迁。实际上感情也这样:最开始被容貌荷尔蒙谈吐才学兴趣相投吸引,最后被一些熨帖随身只有你知我知的小习惯黏住,成了老夫老妻。

网络并不比现实复杂,只是参与发声人群的表现欲,常会强过我们周遭的邻居大爷、超市大妈,所以会比现实世界喧腾热闹。但比现实世界轻松的是,除非你有“不行我不能这样孤僻下去再不喜欢也得尝试融入”的社交强迫症,否则,你能够很轻松的选择你和什么样的人比邻而居,或者谁都不理会。我们有自由选择观看任何人,或者不观看任何人。

你所看到的网络世界(无论你是否乐意),短期来看是被动接受,但长期来看,你有选择的自由。所以长期来看,你所看到的网络世界,其实都是你自己选择看到的——虽然这依然只是世界的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远不是生活本身。



社交网络的好处是,你可以避开公众讨论区,选择自己的兴趣点。好比孟母三迁,可以选择与适合的人比邻而居。理论上,只要愿意屏除社交属性,你可以毗邻任何你想毗邻的人。问题是:在现实里,你可以选择住在一个沉默寡言的大伯隔壁,但网络上,不可能。一个真正沉默的ID是一个死ID。只要是个ID,他必须说话、转帖、发图、发视频。哪怕沉默时间长一点,这构成此ID的人格。

构成网络氛围的,其实并不是所有网络使用者。爱说话的,多少有些表现欲的,空闲到身边有网络的人群,他们的言论和举动构成了一个社区的氛围。而沉默的大多数,比如那些不太会打字的、袖手不摸键盘只用鼠标浏览的、兴趣特立独行的,总之,众多潜水党,是主流讨论区的旁观者。

社交网络体系,更像个筛选体系:它可以让浏览者获得一定的自由,但那也只能能使浏览者较少看到自己不想看的内容,节省时间,获得相对的私人定制空间。

上面这个,从“小众专注讨论”到“话题泛化,终于和其他地方一样,提供可浏览内容,大量人际黑话,同时逐渐失去辨识度”的过程,还是会稳稳推进的——除非控制流量和规模,否则,哪个网站都没法免俗。

当然,每个网站这样变化的过程,都难免让当事人心生遗憾、怀念往昔、感叹今不如昔,呼吁珍惜环境,但久了就会明白,这个趋势,大体是不可逆的

作为个体,充其量能做的,也就是保证自己影响得到的一些空间,还能保留着初始时的质朴讨论氛围,进而令这种全方面泛化,速度稍微慢一点。

大致如此。

关键词: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