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是旧事,理是常理
时间:2023-07-18 08:03: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7-18 08:03:02 来源:网站运营
事是旧事,理是常理: 回顾货拉拉事件,有人惋惜、有人怨愤、有人不明就里当瓜吃。我本质上属于惋惜一派,年轻生命的消逝总是让人叹惋,而司机的人生亦也就此跌入深谷,前程葬送,更不去谈平台这块,只能说难辞其咎,资本利益的嘴脸罢了。
我专门读了下伴佛仙人的“货拉拉时间的本质,带血的钱与怕死的公司”这篇长文,其中有提到,网络将事件谈论的焦点聚焦在男权女权的对立之上,这一点让我倍感震惊。惊讶之余为自己的接触面之窄感到羞愧,我向来尽量远离网络是非之地,思想碰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网络平台的自由性总会成为部分键盘侠消遣的“游乐场所”。我想我应该更多地去接触不同的圈子,了解社会的不同人群的思维动态,但我需要做到的是要保持自己的思想。
回到货拉拉事件,我的了解渠道基本集中在官方网页报道,偶有望几眼网络热议,但终究未进行深入探索。我所知的,也只不过是官方跟进报道:女孩坠车身亡,司机含糊其辞,平台无法举证,等到再进一步便是和解。不能否认的是女孩的行为过激,但在社会败坏道德之事频发的背景下,女孩情急之下似乎也别无他选;司机缺乏职业操守,利益至上,为报复未能获取额外加价而选择消极怠工;平台缺乏安全机制,导致追责之路困难重重。世间的悲剧从来都非一人能导,这是一个“社会链”的问题。
再回到半佛仙人提到的,网络热议焦点聚焦在男权女权的问题之上,我认为这并不是简单的混淆视听,以便于平台能够抽身舆论,这更是当今社会网络便捷之下的弊端。人们畅所欲言,甚至口无遮拦,探讨问题不看深层本质,只贪一时口舌之快,喊得越大声越是享受,将获得关注度的强弱视作真理标准,仿若赞同亦或是反驳的人越多,就越接近真相,真是哗众取宠,可笑至极。我非常认同半佛仙人在文章中提到的,事件本质还应回到平台本身,不能将重点偏移,给了平台逃脱的机会,至于平台的问题,文章中提到了其最核心的问题应归结到业务运营模式之下,论证过程严密,个人也比较认同,感兴趣的人可以本站搜索作者,找到对应的文章阅读,本人受益匪浅。
同时,还应注意到事件的尾声(表层尾声,后续必应进行更多的剖析,才能让社会改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弊病,更何况,这份伤疤是终身无法消除的,但这并非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在此不深入赘述),事件的结尾似乎以女孩父母和平台的和解为落幕,讨论至此又落到金钱与生命之上。
我没有看网络上是如何评价这个处理结果的,我猜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生命遇上金钱,显得微不足道;二是谴责女孩父母拿钱噤声;三是职责平台用钱息事,并进一步提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安全事故的担忧。每个人的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但我仍旧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不认同的人自然也有很多。我认为女孩父母的和解并不必要遭受社会舆论抨击,不是说女孩的生命不比金钱昂贵,只是事已发生,女孩父母也无力回天,加之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难题与施压,如维权成本问题,平台方面扰乱等,我们不得而知。逝去的人无法再生,活着的人还需前行。我相信,要是能在女儿生命与平台和解赔付金之间做选择,没有哪个父母会放弃孩子的生命。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和解的应该只是女孩父母和货拉拉,道德乃至法律是不允许我们和货拉拉和解的。事件既然已出,我们在悲剧之下也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个人之间的和解也不能阻断事件的追责和对本质的探讨。平台是否落实整改,监管是否跟上步伐,效果是否能够显现,威慑是否足够强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次的货拉拉事件应该视作警钟,长鸣心间,约束社会行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货拉拉事件稍纵即逝,其中的积病无疑是长久的,社会应不断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完善法律机制,将警示作用延续下去,宣扬道德规范,唯有此,社会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