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也要搞社交网络?AI+机器社交网络——这家公司欲让智能物联网成真
时间:2023-06-13 19:24: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6-13 19:24:02 来源:网站运营
机器也要搞社交网络?AI+机器社交网络——这家公司欲让智能物联网成真:
很多人相信,物联网(IoT)很快就会像互联网一样不可或缺,先不谈未来物联网设备将成长到一个多庞大的体量,许多政府机构已经将此订为国家发展政策,而且四面八方的大型企业、初创公司纷纷入局,物联网平台商争抢地盘正进入激战。
目前来看,物联网平台大战中主要有四路人马,
一是芯片层面,像是美信、博世(Bosch)、ARM 等,以智能传感器、芯片作为主要的切入点,
第二类则是以通信技术切入,像是电信公司、华为、法国初创公司 Sigfox 等,这类企业致力于参与国际联盟对于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技术及标准的制定,如 LoRa、窄带物联网(NB-IoT)、eMTC 等,可说是搭起让物联网设备传递数据、信息的“天网”。
再往上一层,可说是耕耘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的一群人,有一派是从传统的能源行业、公共服务(Utility)行业来的,例如西门子、GE,凭借其在工业、能源行业既有的优势,从硬件、设备收集数据,到建构一个融合应用、分析模块的平台;另一派则是从互联网的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企业,如亚马逊旗下的 AWS、微软的 Azure IoT Edge 等,还有一个巨人也加入了这场战局:Google,去年 5 月推出 Cloud IoT Core 服务,通过网桥协议(protocol bridge)的方式让物联网设备更容易接取云平台。
第四类则是软件即服务(SaaS)企业,例如 SAP。
图|2018 年 IoT 十大趋势。(数据来源:IoT Analytics)
专门研究物联网的调研机构 IoT Analytics 针对 2018 年 IoT 领域提出了十大预测,
第一项就点名是“垂直”(vertical)物联网平台和“水平”(horizontal)物联网平台的大战,简单来说,水平物联网平台例如亚马逊、微软,做的是以云计算为基础,建立一个通用的物联网平台;而垂直物联网平台则是针对单一个细分行业的需求及特色,例如工业、能源、制造等,打造特定应用的软件及数据模型。
在这场巨头林立的平台竞争中,垂直物联网平台商的优势在于清楚掌握行业知识(domain know-how),所开发的数字和数据模型是针对行业情境而量身设计,在整体系统架构的整合,或是数据搜集后的分析、预测,往往较能切中该行业的痛点,像是 GE 的 Predix 平台可视为是工业设备的作业系统,提供设备管理、业务分析、应用程式开发等功能。
另外,西门子的 MindSphere 则是工业用云端平台,客户可利用此平台监控遍布于全球各地的机具,进行预防性维护、能源数据管理、资源最佳化等。
十年磨剑,锋芒已现不过,有一家公司面对知名的 GE、西门子是丝毫不逊色,它在五年前就开始打造能源物联网平台EnOS ,是一个聚集了设备连接,以及各类数据的物联网平台,连接着超过 5000 万个传感器和智能设备,集成了美国 NASA、欧洲气象局公开的实时天气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等,而且管理着全球逾 100GW 风、光、水等新能源资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北美最大独立新能源运营商 Pattern 能源集团(Pattern Energy Group)、北美最大的电力公司杜克能源、中广核等都是它的客户,这家公司就是远景。
图丨远景
从智能风机起家的远景,十年之后,成了中国前两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不过,日前来到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EmTech China 大会的远景却换了新身份,不是“远景能源”,而是以智能软件业务为核心的“远景智能”,不必说太多也能明白这家能源公司已经有了新的定位和目标。
远景智能 CEO 张雷指出,远景聚焦智能物联网平台与智慧软件的公司叫远景智能,智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智慧能源,未来要发生一场自下而上的变化,包括楼宇、电动汽车等领域。另一个是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瞄准整个大的智能产业,
“做能源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是万物智能,所以必须通过智能物联网平台来赋能。”图丨远景智能 CEO 张雷在 1 月 29 日的 EmTech China上进行演讲
驱动着远景迎向新的阶段,延伸至智能业务,关键点就是因为能源行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主导世界的能源型态,例如德国 35%电力已经来自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低于传统电力。
不过,能源行业面临转型的第一个挑战来自于能源型态的碎片化,因为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来自阳光、风,这种“靠老天赏饭吃”的特点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的能源型态变得碎片化。
第二个挑战则是能源系统与复杂系统耦合、嵌入的情况越来越多,例如电动汽车的加入,假设目前杭州有 10%的汽车转变为电动车,就必须将发电容量以及电网设施提高一倍以上,才能满足这些电动汽车同时充电,便涉及了许多复杂且跨越边界的问题。
因此,对远景来说,新挑战需要由新的方式来解决,光做能源已经不够,
“未来的能源来自天气,自然界系统的复杂性使得能源变得不确定性、碎片化、叠加化,这就是远景的智能物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在供需之间、有无之间进行协奏跟协同,世界才会是有序且高效的”,张雷表示。
超级大脑+机器的社交网络,实现智能物联网这几年,科技产业的关键词一直不断改变,还记得在 2015 年大众兴奋地谈论物联网,到了去年已由人工智能、区块链取而代之,为什么物联网获得了全球的关注后,发展速度似乎不如预期,网通大厂思科(Cisco)在去年的物联网世界论坛(IoTWF)上发表一份研究报告中更指出,有 60%的物联网项目在概念验证(PoC)阶段停滞不前。其中大概有几项原因,物联网涵盖的范围广泛,涉及的系统架构、企业众多,互通性及整合性就是一个问题,加上部分应用的数据安全疑虑,以及不确定的投资回报。
该怎么突破物联网的发展瓶颈,张雷的看法或许是个很好的解答。他认为,物联网是万物互联,所有的物件整合,量体相当庞大,因此需要一个超级大脑来负责,但是,如果只有超级大脑,不基于物联网平台,就等于没有感官无法学习,没有四肢寸步难行。
因此,想要实践真正的智能物联网,答案就是两大关键:
超级大脑+机器的社交网络,超级大脑由人工智能来担任,而四肢就是机器的社交网络,负责实时采集数据、学习、优化、执行。智能物联网可以说是远景从能源物联网自下而上的实践。
超级大脑容易理解,但机器社交是什么意思?基本概念就是 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及通信技术,自动进行数据传递及交换,不过,远景的机器社交平台则是要再往上拉高层次,让机器彼此沟通、决策、合作。最早的互联网是人的社交网络,微信、Facebook、淘宝等都是人与人的互联。而现在数十亿的智能设备开始互相沟通和协同,就需要一个机器的社交网络。这也是为什么远景智能将重心放到做机器的社交平台,要让机器赋能。
张雷进一步表示,很多时候大家在谈人工智能还是从一个技术点上来谈,但远景是从怎么让人工智能产生价值、怎么改变世界的层级来看这个议题。人工智能也好,超级大脑也好,只是一个大脑,但抓取高质量的数据,做完优化和决策后怎么实施,就是四肢的工作。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从谈算法进展到开始谈数据,不过,谈数据还不够,唯有把数字化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打通后,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场景。“大家不能在一个单点上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脱离了物联网,就等于没有感官无法学习,没有四肢寸步难行,”他说。
例如,远景就将 AI 引入能源行业,這对智能风机起家的远景更是有先天优势,通过和全球性最权威气象机构合作,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开发了一套“孔明”新能源功率预测产品,能预测出每台风机的发电功率,并整合风机发电性能及生产计划,优化风功率预报结果。
远景 EnOS 平台首席架构师闫剑锋补充,对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公司来讲,很大程度上依赖气象的预报,以风电为例,过去一般做法就是尽可能综合很多数据,做风速的预测。不过,远景加了一个很关键的功能,就是让风电企业把数据传到云端,然后远景会综合全国的力量、以及远景累积的数据,再反馈出一个更好的预报,这就是一个边缘计算和云端计算的组合,这就是为什么远景的预报可以高于其他人。
也就是说,庞大的物联网是几十亿个传感器的结合,能够实时感知,未必需要学习。
“你都能够知道它了,为什么还要猜测或预测?所以物联网跟人工智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结合,其实更靠谱,”张雷强调。
另外,再举一个智能楼宇的例子,日前远景也宣布参与新加坡的智慧国家计划,新加坡每天下一场雨,时间忽长忽短,云过来下雨,其实温度已经降下来了,但空调还没降,所以大楼的空调还是设定在一个很低的温度,如此一来是浪费了电,人又觉得空调开太强,体验也不好,但其实把大量的数据接入物联网之后,天上的云还没过来,系统就知道了,马上就能让空调调整温度,之后下完雨了,空调又自动调回去。
“微信、阿里巴巴是人类社交的平台公司,我们就是机器社交的平台公司,当机器都变智能了,有感知就需要社交,互相支援,团队合作,”他强调。例如风机就像一个球队一样,一阵风过来了该怎么抓住能量,像球员一样有不同的位置,有的风机做好守门员,有的是前锋,把能量抓住,未来还能预计要抓住多少能量。
机器彼此之间能够快速沟通、决策、调度,就是张雷口中的“机器社交”。克服物联网技术难点对于物联网领域的平台竞争,不仅有传统的工业设备巨头,还有亚马逊、Google 等,不过,正因为远景有能源领域的专业优势,积累了大量设备数字模型和数据,又搭建了机器社交平台,反而让远景成了微软、Google、DeepMind 等大公司在发展物联网时都想合作的伙伴。
闫剑锋便分析,其实各路人马有其强弱项,而且想要实践工业领域的物联网有两个技术难点,第一个技术难点是设备的集合。互联网的接入可说是由 TCP/IP 通讯协定统一,但在工业界却有几千种协议,目前远景大概接入了 150 多种不同的协议,包括 MQTT、IEC-104 等,也接入工业界一些特殊的协议,以及模型上的数据连接,为什么远景得这么做?“因为得把手和脚伸出去,不然我们永远是在空谈。”
他认为的第二个技术层面难点是在平台即服务(PaaS)和 SaaS 之间缺少一个真正针对行业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核心应该是对于终端的理解。例如看到一个辆汽车,要看这个汽车现在的图像,需要一帧一帧的传,这就是靠基础建设“实时”传输,但如果要看这个汽车去年的状态,这就需要“大数据”,但如果要看去年到今天这辆汽车的变化状况,燃油消耗会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统计”分析,想知道明年这个汽车会怎么样,发动机会不会坏,这就是“预测”。
系统能回答这些问题,对一个使用者来说是很友好的,但是对于一个基础服务企业来说挑战就会很大,因为又有实时,又有数据,所以这两个难点就是远景现在正在建立的能力,也是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优势。
中国成为先进物联网应用的采用者IoT Analytics 的 2018 年十大预测中明确指出:中国成为先进物联网技术或应用的采用者,由于在不少的国家政策中已经将物联网纳入重点发展,并在多个城市启动试点计划,像是环境监测、住宅安防、农产品溯源、智能城市等,一些早期投资项目的成效将开始出现,在中国将有更多的物联网项目推出。
不仅是 IoT 技术或应用的采用,中国的企业在全球物联网版图也扮演重要的位置,远景挟着技术优势,开始走向海外,协助新加坡实现智慧国家计划,并且围绕 EnOS 物联网开发平台积极打造生态圈,未来还将成为储充交易为一体的能源共享平台。目前,远景也与电动车公司威马合作,要把他们从电动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电站,这些都是远景的成功案例。
接下来,带领远景成为智能物联网平台以及作为智能时代的赋能者,就是张雷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