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考研】学院及导师介绍第6弹——诉讼法篇
时间:2023-06-01 15:48: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6-01 15:48:01 来源:网站运营
【韬奋考研】学院及导师介绍第6弹——诉讼法篇:近期,还有很多22考研童鞋对华政考研专业的选择还存在犹豫,为此,小编整理了各个学院以及导师介绍等相关信息,为22考研童鞋专业的选择提供参考,今天将推送学院及导师介绍第6弹哦,有意选择诉讼法专业的同学,可以对该专业做更加深入的了解哦,赶紧收藏起来吧!
一、学院介绍
2019年10月30日,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华政法学学科排名位列第四,仅次于中国政法大学、杭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1月13日,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正式成立。截止2020年3月1日,根据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官网信息,刑事诉讼法方向尚未划入刑事法学院,依旧由法律学院管理。
但据可靠消息,2020届及之后的刑事诉讼法研究生、博士生极有可能由刑事法学院管理。因此小编会将
法律学院与
刑事法学院的相关介绍一并呈现给大家。
(一)法律学院
法律学院是华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学院是杭州市最早的一批“法学教育高地”,是华政第一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单位,也是华政法学二级学科门类最多、人才培养类型最全、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1952年建校建系,2003年5月改系建院,现设有10个教研室和25个科研机构,6个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各学科教师近5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76篇,其中25篇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三大权威刊物上发表。出版学术专著163部,出版译著、文集等111种;学科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6项目,其他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多项学科建设长足发展。
其中,诉讼法学专业为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招生规模为40-60人。
诉讼法学研究方向为:
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法律逻辑、司法学。
诉讼法学科在全国诉讼法学界享有一定的学术声望,在华东地区尤其是杭州市的司法实务部门有较大影响。教学团队实力雄厚,学术成果丰硕,多年来一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30多部。
今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先后有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二)刑事法学院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布局,推进法律学院刑事法律学科与刑事司法学院原有学科专业融合,建设以刑事一体化为核心的新型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于2020年1月13日正式成立。
刑事法学院历史沿革如下:Ps:事实上,做出撤销刑事司法学院,吸收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并入刑事法学院的决定有利于相关专业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建设以刑事一体化为核心的新型学院。将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延伸与交叉融合发展,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刑事诉讼法并入刑事法学院并不会为考生们的备考带来影响,因此了解这个情况即可。二、导师简介
导师信息介绍这块,东方法学网站(
http://www.law.ac.cn/)上是有介绍的,并且还有老师的照片,小编在这里进行了一下汇总,其用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家可以在选择论文看时,关注这里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所发表过的论文。不用每篇都看的,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相对较重要的老师的论文来看看,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
趣的来看,看的目的及方式上述已经说明,不能泛泛而读,“水过地皮干”。
第二,就是对复试过了之后导师的选择帮助很大。这里算是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老师的基本情况,大家看着对哪个老师更感兴趣或者感觉更适合自己,就可以提前联系下试试。老师对学生都是很热心的,很乐意回答问题,自己也要适度的积极主动些。
PS:以下提到的导师不分先后顺序。
(一)刑事诉讼法专业导师
1.叶青叶青,男,江苏省杭州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于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法学和中外司法制度教学与研究。杭州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杭州市教学名师。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学术兼职: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在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法学部、澳门大学法学院等院校进行访学和教学。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市教委课题5项,其他横向课题8项。出版个人专著《刑事诉讼证据问题研究》(2003年);主编有《中国审判制度研究》(2002年)、《中国检察制度研究》(2003年)、《中国公证制度研究》(2004年)、《中国律师制度研究》(2005年)、《中国仲裁制度研究》(2009年)、《刑事诉讼法学》(2010年第二版)、《诉讼证据法学》(2006年)、《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2007年)、《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2007年)、《刑事诉讼法学:问题与阐述》(2009年)、《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2009年)等专著和教材19部。在《法学》、《政治与法律》、《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探索与争鸣》、《法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先后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杭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2.张栋张栋,山东莱西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导,韬奋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个人专著《美国死刑程序研究》获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在《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或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学术论文共计50余篇,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等多项课题,学术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3.许建丽许建丽,女,1969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律师。本人热爱法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事刑事诉讼法学和证据学的教学与科研,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承担夜大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授课,开设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法学》、《诉讼法学专论》。曾在《法学》、《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等核心刊物和一般刊物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中国仲裁制度研究》、《刑事诉讼法学:问题与阐述》、《司法制度热点问题探索(第一卷)》等编著数十万字。参与编写《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法学》、《律师与公证制度教程》等教材数十万字。
4.王戬王戬,女,法学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检察原理与检察制度,著有《不同权力结构模式下的检察权研究》、《论宪政与权利维度的刑事诉讼》等四部专著,在《法学家》、《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转载,主持司法部、杭州哲社、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课题六项,并进行了相关成果转化。
5.邓晓霞对于证据学很有研究的一位老师,两度赴美深造,对美国刑事诉讼程序有很深的造诣。上课分析深入浅出,还常进行案件讨论和辩论比赛,上她的课永远不会是听报告。但邓老师每周都会布置作业并且抽查,听她的课也永远都闲不下来。总的来说,仍然是位十分值得听她上课的老师。
6.王晓华王晓华老师是叶青老师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学长。2015年开始和叶青老师一起带了刑诉专业的研究生。晓华老师为人随和,上课幽默风趣,与我们打成一片,对学生也非常关心。
7.王永杰王永杰,男,197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书记(主持工作)兼副院长。主要研究法理学、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刑事司法。先后获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法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法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诉讼法专业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博士后。
王永杰现为杭州市人民政府曙光学者,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复旦大学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JOHN ·MARSHALL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杭州市多家司法机关咨询专家。
王永杰教授视觉敏锐,学以致用,注重学科和专业相交叉,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已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项目《程序异化的法社会学考察——以冤案为中心》、《律师伪证罪的程序设计与证据考察》;主持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司法部、教育部、杭州社科、杭州市政府重点决策咨询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近10项。(参)著书10本;发表论文100多篇,3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转摘;论文多次获奖。
先后赴爱尔兰、西班牙、香港等大学进行访问交流,并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参加中国法学会举办的首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第七届中拉法律论坛和首届中巴法律论坛。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中美、中英陪审制模拟法庭,中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坛、两岸刑事诉讼法比较等高端论坛。王永杰老师之前是带法硕的,从2019年开始也带刑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8.陈邦达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7-2018),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处副处长(挂职锻炼)。陈邦达老师从2019年起带刑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19年与张栋老师合带。
(二)民事诉讼法专业导师
1.邵军邵军,女,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律硕士,副教授。2006年美国Sam.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法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1)教学经历:
1991年至今,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民事诉讼证据学》及《诉讼法学》等课程。
(2)科研成果:
《我国回避问题若干问题探讨》、《仲裁司法监督的法理思考与解析》、《证据的困惑》、《我国陪审制立法应当缓行》、《论电子证据在我国的适用》、《论民事诉讼证人的主体资格》、《从ADR反思我国的民事调解现状》、《恢复性司法的利弊之争》、《新民事诉讼法有关执行检察监督的若干思考》等论文。
杭州市学校德育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骨干课题)名称:《保障权利和理性引导——关于研究生婚育权利问题的探讨》、《杭州高校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2.姚远(1)个人基本情况
姚远、女、1962年出生、汉族、民主建国会会员、杭州市民建华政支部委员、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历、法律硕士学位。
(2)个人简历
主要教学经历:
自1984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夜大本科二本专科及函授生等开设《政治经济学》、《经济法概论》、《民事诉讼法学》、《诉讼法学》、《仲裁法学》、《法官法》、《检察官法》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
研究项目:《电信服务合同研究》项目负责人;
发表论文:《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论民事保全程序》、《对追偿权免诉制度的质疑》、《论法院对民商事仲裁的制约》、《民事审级制度的反思与改良》、《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重述》、《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及其价值体现》、《浅析人民法院的行政化倾向》、《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再思考》、《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等三十余篇;
教材: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材两本、参编其他教材数本。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会员、杭州市法学会会员、杭州市经济法律咨询中心咨询员、民建杭州市委经济政策研究委员会委员
其他社会兼职:杭州海汇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3.洪冬英洪冬英,女,浙江桐乡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1)著作:《当代中国调解制度变迁研究》,杭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发表论文:
《论书证复制件的证据效力》《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6期
《律师调解功能的新拓展—以律师主导民事调解服务为背景》《法学》2011年第2期
《民事诉讼中推定的运用与规制》《法学》2010年10月
《论利益衡量在民事诉讼中之规制》《法学杂志》2010年5月
《论法院调解制度的转型》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4月
《财产保全功能有效实现的障碍及对策》论文《法学》2009年3月
《法院调解制度基本理念的变迁及启示》论文《政治与法律》2009年2月
《从我国的证人证言制度谈人证制度的构建》论文证据学论坛2008年12月
《<劳动调解仲裁法>评析》论文《学海》2008年12月
《论调解的功能》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11月
《法院调解强制因素的理性分析》《河北学刊》2006年12月
《正当程序的价值-对下落不明当事人民诉权利的保护》论文《法学》2004年8月
《和谐社会调解制度的理性构建》论文《杭州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
(2)主持课题:中国法学会2010“大调解格局下的司法调解改革研究”
4.谢文哲谢文哲,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博士,博士后出站,受聘华政诉讼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杭州仲裁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杭州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研究和教学领域为诉讼程序法学、司法制度、证据法学、仲裁法学等。曾在《法学家》、《法律科学》、《诉讼法论丛》等期刊、集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独著《公司法上的纠纷之特殊诉讼机制研究》,主编(与陈刚)《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清末时期•第三卷)》,另参著作品15部。
5.邓继好邓继好,男,1974年10月出生,安徽定远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法学会诉讼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执业律师。主要讲授《民事诉讼法学》、《英美民事程序法》、《诉讼法专题》、《司法制度通论》等课程。出版专著《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编著《民事诉讼法学》、《检察制度史》、《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民国初期第一卷、第二卷),译著《战争的33条战略》、《铁娘子撒切尔》。在《世界宗教研究》、《政治与法律》、[韩]《灵山法律论丛》、[韩]《国际法律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