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标书制作流程
时间:2023-05-29 02:03: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5-29 02:03:01 来源:网站运营
史上最全标书制作流程:如今投标竞争日趋激烈,投标书编制的好坏是承建企业在投标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那么该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标书的制作呢?
一、 投标报名及招标文件购买
招标方会在各招标网、各招标代理机构网站上发布某项目招标公告。依照招标公告上规定的报名方式准备报名所需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及费用,注意报名截止日期。报名后获取招标文件。
二、 标书预审
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了解其每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对其中条款不明、存在模糊含义的应马上咨询招标代理机构或向招标人提出书面澄清申请,一定要留下证据(如书面函件、电话录音等)。做到事无巨细,深入透彻的弄清招标文件各项要求。
同时相关责任部门根据《招标文件》进行评估,召开投标预审会议,会上明确列出参与投标的风险项(满足项、不满足项?控标点?报价要求?设备品牌?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公司差距?装订密封?)。参与配合的部门、人员根据风险项内容提出意见并当场汇总意见决定是否参与投标!
三、 投标准备
3.1 成立投标小组
投标小组成员应由经济管理、专业技术、商务金融以及合同管理人才组成。
3.2 保证金的缴纳
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有银行转账或电汇、现金缴纳、保函等多种形式,具体操作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执行。
特别注意:
·是否是从投标人基本账户汇至招标文件指定账户。汇款单位必须与投标人名称一致。汇款凭证上注明本次招标的项目名称及标段号。
·投2个标段或者以上的,要分别提交各标段的保证金。
·汇款完成后内应打电话咨询招标机构是否保证金已到账,获取《投标保证金到账确认函》,避免保证金未能及时到账而废标。
四、标书制作
大多数投标文件一般包括报价部分、商务部分、技术部分、其他部分四大部分,招标文件特殊要求格式除外。
4.1首先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拟定本次投标文件的整体章节名称和大致内容要求,一定要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的顺序及内容依次进行编排并填充相应内容,以充分说明我方能够满足招标方的要求。
4.2报价部分
1.必须要有:开标一览表(填总价)、分项报价表。
2.表中设备名称、数量与招标文件一致。
3.大小写书写正确,数目相符、单位正确、货币单位前后一致。4.3商务部分一般包括(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2)法人授权委托书(正本为原件)(3)投标函(4)投标保证金交存凭证复印件(5)对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承诺及补充意见(6)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4.4技术部分
技术部分包括图纸设计说明,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计划、人员,项目验收、培训,售后服务等,并按招标要求可能涉及人员、资质证书以及相关的佐证材料
技术部分应着重注意:
A.抓重点,不必太详细,针对性介绍,提供如产品彩页、截图界面等作证。
B.对于我方的优点和长处一定要表述清楚并放到技术部分前部,充分说明我方技术实力,提升形象。
五、投标检查、互审、修订标书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首先对照招标文件自审,以免漏项,再由投标小组成员进行互审,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修改,并通报各成员以防重复出现错误。
特别注意:
·审查投标文件内容、格式是否与招标方的要求一致,有无缺漏。
·审查评分要求的资质证明是否提供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 审查分项(分包)报价合计是否符正确;分报价和总报价的计算、大小写是否正确。
·审查报价表、投标一览表、投标函中的报价大小写是否一致,一定要仔细核对。
六、标书打印、装订
6.1打印
1.提前预留好标书装订的时间。一般1到2天为宜。2.投标文件制作完毕检查之后,存成PDF格式,可规避因打印软件版本不一致出现的排版混乱问题。同时存档Word或Wps格式以备修改。3.正本是关键,审慎再三,检查排版是否有错乱、有白页,确认后可打印。4.先打印出一套未装订的样品进行核对。5.重要图片可彩打,其他文本黑白即可。6.正副本内容一致,副本可用正本的复印件。7.标书若手写更改,更改处必须加盖公章。8.授权书多打印一份给投标代表使用。
6.2胶装
1.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和实际情况,认真核对有无缺页、夹页、顺序颠倒、页面倒转现象。进行胶装。2.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装订,无特殊要求的建议300页以内的单面打印,便于评委翻阅;超过300页的双面打印,环保节能,又不至于太厚不便于翻阅。党政军类投标文件建议双面打印。
七、标书终审
1.审查是否有漏签字、漏盖章。2.招标文件要求的文档资料是否有放齐全。3.标书中是否有其它未发现的错误。
八、文件密封
1.按招标文件要求将正本、副本、报价文件分别包在内层封套内,在内层封套加贴密封条并加盖公章。2.如需提交投标电子文件(光盘上面要注明投标人名称及项目、标段名称)与正本包在一起。3.内层封套包好后,将所有内层封套统一密封在一个外层封套或投标专用箱内。在外层封套加贴密封条并加盖公章。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