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云&腾讯云解决方案与产品小窥到2B产业互联网思考
时间:2023-04-18 05:08: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4-18 05:08:02 来源:网站运营
从阿里云&腾讯云解决方案与产品小窥到2B产业互联网思考:
作为国内领先的两家云服务厂商,阿里云和腾讯云在云服务相关领域布局深入广泛。而云服务则是新基建、产业互联网和2B生态的基础,笔者一直对此有比较深的兴趣,于是撰写此文,希望能够透过对云服务厂商的产品、解决方案及其建立的生态的观察激发对2B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对腾讯云和阿里云提供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比对
二、分析两者的业务差异,并尝试探索这种差异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三、分析二者搭建的云服务生态
四、辩证思考云在2B时代的应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与国外AWS、Azure的简单对比
六、开开脑洞,畅想未来
说在前面
首先要澄清的是,在互联网下半场的时代,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者已经
不可分割(甚至还包括5G,但这不是互联网厂商所主要能涉及到的),所以在云服务中往往也包含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其次要说明的是,2C时代我们把服务对象称为
用户,而2B时代我们应当把服务对象称为
客户,其中差别所体现的含义,
请读者自行体会一、产品和解决方案浏览&对比
网站主页
网站主页是门面,因此想要直观地感受两家云服务商的气质,观察主页是个不错的方法
发现的阿里云的一个彩蛋是:阿里云和淘宝的页面还有配色布局非常像2333,不过阿里云的页面更加平滑和理性(少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很适应2B的风格
但是一打开腾讯云是这个画风???
虽然蓝色感觉更有科技感,但是这才是淘宝吧哈哈哈哈,我是走错片场了吗???
产品
我们首先重点查看产品和解决方案分类这一部分,经过查看,阿里云的产品分类有如下几类:
腾讯云的产品分类有以下几类:
在一级分类上,阿里云比腾讯云多了个物联网,腾讯的物联网被直接归到企业应用里了。这里,我们对两者进行综合归纳,总结云服务厂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通常有如下几种:
- 云计算基础:对应云计算中的IaaS,包含计算、存储、通信、网络、CDN、数据库,这部分非常技术、非常底层,想做做产品的话一定要有足够深的技术背景
- 安全服务:贯穿于云服务的整个阶段,提供安全保证,包括云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安全解决方案,本质上也是在售卖经验和服务
-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腾讯云会有反欺诈、风控、防刷、手游安全这些服务,这些技术明显是在腾讯业务发展中积累的,然后总结产品化之后就可以作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售卖
- 大数据:集成大数据能力,IaaS、PaaS、SaaS都有,包含大数据平台(主要提供技术底层支撑)、可视化及分析和大数据应用(推荐系统、用户画像等)
- 阿里这里直接把拆分的和打包的服务都放在一起,腾讯云这边则没有,还可以看到这边有阿里积累的精准营销这种有公司特色性的服务
- 具体很庞杂,限于篇幅和精力,我这里就不做太详细地分析了,但由于我个人对数据方向非常感兴趣,有空我会深挖一下这块的
- AI:集成AI能力,也是IaaS、PaaS、SaaS都有,这里是AI落地和开放最近的地方,两家基本也是使用拆分和打包服务一起提供的思路,拆分的主要类别为视觉、语音、NLP、多媒体、翻译等,打包的有针对特定行业或场景的解决方案和AI平台
- 两家对这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设计非常有思路,充分考虑了各个层级客户对应的服务:既有有一定技术门槛才能使用的开发平台、基础设施,也有面对小白的直接调用的傻瓜式接口。这也是一种构思云服务需要注意的一点:即解决方案和针对客户的层次化考虑
- 这块我之后也想做一下细致的分析
- 开发者服务:这块主要为开发和运维提供服务,主要是管理、开发工具、运维工具等等
- 整体来讲,阿里这边的分类更杂更全面,腾讯云这边虽然分类比较简洁,但是总感觉比阿里云少了很多东西。。。
- 企业应用:这块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域名、网站、协同办公等等,感觉是更加面向企业内部的服务
- 腾讯云很迷惑的是把物联网放到了这个板块???然后还是觉得阿里云更专业,提供的服务更多更全面,虽然分类有点杂23333
- 行业应用:针对不同行业的服务,这边也能看到阿里云和腾讯云在行业布局上的些许差异
- 两者公共布局的行业有:金融、政务
- 腾讯这边比较突出的是:游戏、教育
- 阿里这边比较突出的是:新零售、交通、智能工业
解决方案
然后我们来查看解决方案这一部分
两者都有的分类是:
通用解决方案 行业解决方案然后
腾讯重点按技术领域类型分类(大数据与AI,物联网,区块链,音视频),然后单独把教育、微信生态相关和安全运维独立了出来
阿里这边则是生态解决方案、最佳实践、解决方案体验中心,后两者算是宣传部分,但是生态解决方案和行业解决方案我搞不明白有什么区别(生态可能更强调联动???)
提供解决方案基本都是打包集成化的且针对行业化的,这个特点非常明显,因此在这个板块对行业、场景的区分和合理覆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确保访问的客户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服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另外引起我注意的是,阿里云还给定制小程序2333,非常有意思,因为我曾经萌生过做小程序模板的想法,看来早都有人做了hhh,这个应该主要面向中小商户比较常见
生态
之所以叫生态,是因为剩下的这些部分都是支持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部分
社区
最重要的生态首先是社区,一个容纳了各种不同角色的社区,两者都建立了这种社区:阿里的
云栖社区和腾讯
云加社区经过我的思考,我认为这类社区的作用主要是:
技术氛围&内容化:建立良好的技术氛围,促进开发者相互交流,产生并积累大量UGC的内容,这些UGC内容将进一步成为吸纳更多客户的重要资源(这些文章会被输出到本站、微信公众号这些外部媒体平台中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并且还能免去许多客服支持工作(开发者在社区搜搜,有人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巩固客户:反馈&解决问题:正如我刚才所说,大量UGC能够辅助客户解决问题,并且官方以及云服务的开发团队都在这个社区里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很好地保证了服务质量,也增强了用户粘性
强化运营:增加平台活跃度:社区还能和许多机构做联动,发起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社区内的成员参加,极大地增强了整个云平台的活跃性,对平台的运营起到了关键作用。
阿里云大学与腾讯云大学
阿里云大学和腾讯云大学主要提供有关云服务的教学和培训,企业可以把员工送到这里培训以提升公司的云治理水平。这里算是平台的经验输出地,这种教学平台一方面服务企业创收收入,一方面培养出更多自己生态背景的云技术从业者,变相地促进生态发展。并且这里还可以稳固地向云社区导入更多用户,非常有价值
其他生态部分
其他生态部分的其他还包括文档体系,教学引导体系,客户、行业案例(广告2333)等等,都为平台搭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涉及到的部分比较驳杂,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业务分析
客观地总体来讲,阿里云目前比腾讯云做得更好,但实际上两家由于本身技术积累的原因其实各有侧重,我觉得两家的前景都会非常好,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学上提到了促进竞争避免垄断是一种不断提高生产力的手段2333。我对两家的业务粗浅分析如下:
- 覆盖行业:在覆盖行业上两家其实大部分也是重合的,但在对准的行业也有一些不重合的地方,就比如阿里侧重金融、零售、电商行业、腾讯侧重教育、游戏行业
- 产品丰富度: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范围上,阿里云可能由于发展时间更长,并且服务于全球客户,因此整个产品体系更加全面广泛,腾讯云我个人觉得分类虽然更加清晰但是广泛,但丰富度略有逊色
- 经验丰富度:从经验丰富程度上来看,阿里从做B2B起家其实有比较强的2B基因,从解决方案案例上来看,也更加成熟稳健。而腾讯虽然近些年才开始转向2B市场,经验上有些落后,但上升势头很快,再加上C2B的战略很好地切合了自身的优势,在之后应该也会有比较可观的前景
- 价值观和方法:阿里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点在于他不仅开放了他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等,还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方法论、组织架构方法,这一点我在探索他们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的时候体会比较深,不仅仅是交付软硬件和技术,更交付了方法论和组织架设方法,这一点很让人尊敬,腾讯这边我没发现,不过或多或少应该也会有
观察两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设计,都具有以下特点,这也是在设计云服务很值得借鉴的地方:
- 根据场景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产品设计中很重要的概念,即针对场景设计,这样才能抽象出实用度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案,这样设计出的产品对客户也才有最大化的价值
- 打包化:即把基础的IaaS、PaaS、SaaS等基础的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成型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应对场景和行业的一种手段,这种设计方式很合理
- 针对行业:即区分不同行业进行设计,这样能够广泛且精准地覆盖企业市场
- 层次化:两家在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注意到了层次化,提供的服务既可以是非常原始的服务器、硬件层次,让技术积累比较深厚的客户企业有比较大的可定制性。也可以是智能推荐、人工智能接口等高层次的产品服务,摒除掉一切底层技术细节直接进行使用,降低门槛
总体来讲,两者朝向2B方向发展的意愿和指向都非常明确,并且迭代升级的速度和战斗力都非常惊人,我很看好这两家促进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并且希望能出海,把这种能力带给全球
三、生态分析
其实深入地去探索两家的业务和模式会发现,其实两者要做的并不只是简单的业务和商业营收,更多地意在搭建一种
生态:一种类似阿里电商生态和腾讯社交生态的东西,而最终搭建生态的那家,将会拥有成为下一个时代巨头的资格
但其实就云计算、大数据、AI这种东西来说,下个时代的巨头必然是出现在现有巨头中的,因为中小公司很难同时具备资金积累、技术积累、用户流量积累和连接能力积累,而这些恰恰是巨头拥有的条件
在第一部分我也提到了,生态是这两家都较为重视的一个部分,云服务的生态未来就是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AI等)的生态,这种平台性的生态后期会连接各行各业,带来非常多的利益和革新变化,并且能够推动时代进程的进步,因此两家都抓紧生态建设。
技术生态上,腾讯云打造了腾讯云大学、云+社区以及腾讯云TVP,从教学入手的腾讯云大学、开发者技术交流的云+社区到聚拢KOL力量的腾讯云TVP,腾讯云的技术生态建立地很好。阿里云云栖社区和阿里云大学这边也有相应的对标,两家的技术生态布局在我来看差别并不是太大
行业生态上,从官网的行业案例展示来看,两家都已经在各行各业有了一定数量的服务案例,腾讯云的行业案例覆盖游戏、视频、移动应用、金融、电商、微信、旅游、O2O、医疗、政务、在线教育、企业阿里云的行业案例覆盖基本一致,多出了交通物流、新零售但还是限于我个人的眼界,没办法直接判断出这种变化产生和融合地有多深入,需要进一步资料收集和实际探索
四、辩证思考云在2B时代的应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句话针对2B说的很好:
那么什么是企业客户的需求?3个词可以概括:可靠可信可用。
这里的观点都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可能会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地方
发展路径
在我预想下的2B时代可能会如此发展:具有技术基础和开放能力的互联网和IT企业将自己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产品化、解决方案化然后打包出售给传统行业,以期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最初的融合一定是充满不适应和曲折的。
初期形成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即使已经经过了产品提供方长期和缜密的论证和设计,实际投放在传统企业中也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因为传统行业的情况很复杂,又充满了变化,最初一定是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的。
当然,我们想到最初的移动时代也是存在类似情况的,不过2C毕竟不同于2B,用户和客户是两个概念,猜想这种云服务产品的普及渗透会从最接近互联网的企业行业到最远离互联网的企业企业行业,从思维最开放包容的企业行业到思维最闭塞的企业行业在这个阶段中,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必然是需要和传统行业一起经历这种磨合与阵痛,在实践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去理解传统行业,最终成功地用技术改造传统给行业
并且在磨合之后,传统行业应当可以反哺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让他们的服务进一步完善。这是大部分会发生的自上而下情况的改造。
当然,也存在一少部分的自下而上的改造,这通常是由一小批极具主动性、开放性的进行的改造,他们在整个行业被云服务普及的初期甚至之前就意识到了上云和智能化的重要性,于是很早就开始积极地布局,这些企业会在之后的时代成为领先者。
思考我的观点下,其实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诸如AT的企业提供云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和
传统企业对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方的反哺:
提供方
提供者之所以为提供者,在于他们有足够充足和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他们能够把自己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经验和能力解耦、接口化然后开放出来并扩展成解决方案提供给他人使用。这是一种复用,切合了互联网思维(规模化、零边际成本),更是一种编程架构设计工程师思想的体现。而提供者将技术和经验进行封装,必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灵活度下降,可定制化程度降低,是否能避免这个问题也是检验产品设计策划是否合理的标准。不过就像我在前面所提到的,两家在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时都注意到了层次化的设计,为各个层次的灵活性留下了空间。
传统行业
目前的阶段还没有到传统行业对提供方进行反哺的时候,但是我通过阅读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案例,发现了已经存在了这样零星的迹象。(例如在帮助海底捞建设数据中台的时候也吸取到了很多服务餐饮行业的经验)
目前,所服务的企业普遍还是一些本身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企业,所以遇到的阻碍和产生的反哺都不是特别明显,不过随着产业互联网的逐步到来,我相信这种情况会到来的。
一些重要条件
要想让2B产业互联网真正产生效果,在我看来,可能需要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条件
- 技术积累:技术积累自然不必过多解释,这点目前基本满足,并且技术在之后会持续发展
- 承接者的认知:涉及产业中的领导到执行层的认知,这点是比较需要担心的一点,想要将各行各业智能化,就必然会触及到抵触和缺乏意识的人群,如何矫正这些人群的认知,也是产业互联网智能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像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的人没有数据驱动和迭代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很多新技术所带来的益处他们根本无从感知(像数据中台、小马BI这种支持性的产品很难的一点就是要让使用感受到使用产品的价值,而很多人缺乏意识,是很难感受到的)
- 政策及法律法规:任何产业的良好规范发展都一定离不开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国家已经响应了“新基建”,这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条件,但这只是第一步,随着智能化的逐步深入,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对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和阿里都积极参与政府数字化建设相关的会议,这也是促进政策及法律法规向好发展的有力举措
- 硬件:硬件水平需达到一定程度,产业互联网智能化与传统互联网智能化很大差异的地方就在于软硬件的差距,在上半场的2C互联网浪潮中,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PC带起了PC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带起了移动互联网浪潮。但要想引领2B互联网浪潮,所需要的硬件种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硬件条件能否到位也成了重要条件
阻碍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的云服务厂商所遇到的阻碍大致有:
- 缺乏经验:目前仍然处于产业互联网建设的起步阶段,各家都缺乏充足的经验,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始终会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不过这一阻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步消失
- 与行业断层:做互联网的人和做传统产业的人代沟肯定是比较大的,大部分互联网人对所涉及到的行业并不熟悉,虽说互联网人的学习迭代能力一般比较强,但面对需要深耕多年才能了解的传统行业,有时也深感无力
- 商业模式:国内云服务厂商的云服务商业化目前也正在尝试更多新的形式,但仍未有革命性创新的盈利和商业模式出现,希望之后能够出现更多先进的商业模式
五、与国外AWS、Azure的简单对比
国外的AWS和Azure也是体量非常大,架构非常复杂的云计算公司,想要把他们讲清楚并不容易,并且我的了解也并不够。这里也就简单描述下AWS和Azure的基本情况,然后和国内的AT进行对比:
AWS:亚马逊云,全球云计算老大,云计算先驱,有意思的是亚马逊也是做电商的,阿里也是做电商的,而做电商的互联网公司都率先孵化了出云服务产业,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目前AWS不论是声誉还是技术上都是业内第一的水平,并且没有太明显的衰退迹象。不过在国内的话是由于一定的文化差异还是导致与阿里和腾讯的竞争中还是会吃到一些亏,毕竟大家都带有“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和中国人做生意”的印象。
Azure:微软云,做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拥有丰富的面向企业服务的经验。并且由于领导决策层积极转型支持云计算,让微软在下一个时代生存了下来。微软云也是比较出名的云计算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处于领先地位。微软云最大的优势除了面向企业客户服务的2B经验,还有自家的.NET和操作系统生态,并且由于原本是IT公司,所以相应的技术积累肯定会比互联网公司深厚,这也成了他进军云市场的有力条件。第三个原因是微软有钱2333,有钱就能建更多数据中心,有更多基础设施,没办法。这是硬实力。国内方面,处境和AWS有些相似,因为文化原因导致与AT两家的竞争中有些吃亏。
总体来讲,这两家云服务的实力都很强,世界范围内还有诸如Google云等其他的云计算厂商。但是我不认为这些世界级的云计算厂商能在本土击败AT,毕竟我们现在再也不会放心所有底层IT设施全部使用国外厂商的。操作系统安全的顾虑也一直提醒着我们自研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况且国内两家都是有实打实的技术积累的,自研云架构确保了竞争力。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中国在互联网上就开始出现了值得引人注目的创新,不再是从前那个只会照搬照抄外国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国家了,反而我们成功的互联网模式现在频频出海,所以我认为AT和国外双A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是可以预见的。致于鹿死谁手,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也衷心希望我们的云技术能够服务全球,成为全球领先的服务商。
六、开开脑洞,畅想未来
这部分我发散的有点猛2333,大家看个热闹就好,我开开脑洞预测提供方本身的发展
我常常想类比前两次工业革命,但是不同的是前两次在很大程度上是
能源革命,而信息革命并不是能源革命,它是一种全方位的、覆盖性质的革命,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效率的提升是不同的。因此不应该拿石油、电力甚至是电信企业的发展轨迹去套到现有的巨头的发展上。
说句题外话,相信读者应该听说过阿里的达摩院、腾讯招募各种专业的顶尖科研人才的新闻。阿里和腾讯这两个巨头在最近频频涉及原来不属于他们的领域,量子、基础数学、芯片、基因等,或许他们的这种行为就暗示了他们的发展方向。
在我看来,在未来的AT等互联网巨头,在拥有先进的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会逐步覆盖各种尖端科学领域,用智能化手段赋能尖端科技的研究,成为科技发展的引领者。Google和马斯克都在向这些方向发展,而腾讯阿里此类企业也会向此方向去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科技改善人们的生活,但随着他们的影响力和连接能力越来越大,最终将成为科技的推动者,引领着人类时代的发展,若真如此,我们应当respect和expect。
尾声
到这里我也说完了,这篇文章仅仅是我一个不太了解云计算的小白的小窥和一些浅薄观点,不足和错漏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希望随着不断学习和了解,我能够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时代的浪潮涌动
文章所有非个人图片均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公众号:大橙子的小屋
本站专栏:大橙子的小屋
我是独立思想之保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