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爱的前提一定是漂亮吗?
时间:2022-07-30 16:03: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2-07-30 16:03:02 来源:网站运营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结合价值包括两方面:基因价值&社会价值。
基因价值,主要指健康水平(包括:是否有基础病、寄生虫、遗传病、身高、身体匀称程度、智商、五感是否敏锐、肌肉是否发达、精神系统稳定性和感统协调性…)
社会价值,主要指社会阶层(包括:所在国家、宗教文化、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收入水平、教育水平、职业发展前景、处事能力和个人魅力…)
这两者都很重要,当然哪个更重要,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貌在这两方面的价值体系中都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会选择皮肤光洁、肢体匀称健美的异性繁衍后代。这全是处于基因和健康考虑。在生活环境卫生难以保证的时代,光滑的皮肤意味着没有寄生虫,而寄生虫在密切肢体接触的人之间是很容易传染的。肢体匀称健美意味着运动协调耐久力好,这意味着能捕到更多的猎物,而更好的身体素质和充足的食物也意味着更不容易染病死亡。所以,人们通过模糊的直观经验总结,明确倾向于选择外观好的异性结盟,组成生育生存共同体。
后来人类社会得以逐步建立,社会优势也就开始越来越多的扮演意义。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难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而明智地选择结盟对象的阶层背景可以最大化地帮助自己和后代保持生存和交配优势,能更有效地把基因扩散传递下去。
而外貌在社会价值中虽不是根本,却是表征。《诗经》里有一篇《硕人》就是讲当时贵族妇女的高大美丽。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0。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1,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2,肤如凝脂3,领如蝤蛴3,齿如瓠犀4,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5,说于农郊。四牡有骄6,朱幩镳镳6,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7,庶士有朅7。[1]
说她:衣服华丽(见0,代表富裕和地位尊贵),出身高贵(见1),双手柔嫩(见2,说明无需日常家务劳动),皮肤白皙(见3,不用室外体力劳动),牙齿好(见4,健康),身材高大丰满(见5和标题,从小食物充足),车马轩丽(见6,富贵)带来的陪嫁媵女和奴仆多且都穿着漂亮,身体健壮)…
以上:出身高贵/丰满高大/皮肤白皙/手部柔嫩/穿戴华美/身边从者亦比较出色……基本上就是古时社会范畴上关于外貌美的典型偏好了。(基本所谓寻美,无非是以美的标准来寻找富贵。)
到了现代这个标准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除了因为化肥使用而使食品在各阶层中都保持充足,所以把丰满这一条取消了。(至于肤色东南亚追求白皙,欧洲追求日照后小麦色,无非是欧洲少阳光,有钱人才能去阳光海岸度假,而亚洲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下田劳作晒黑的都是穷人。所以阳光灿烂的美国加州,人们也看不起red——红脖子农民。)所以,社会意义上的外貌美学是极度媚俗的,只与财富和地位相关。但是,很多时候人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这种社会审美标准影响,以为自己在追求美,其实只是在潜意识地追求其代表的富与贵。
那么,现在说回来了。既然婚恋是一种双向吸引双向选择的结盟过程,那么,无论从健康基因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外貌美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当然,也正是因为,人的社会价值不只是媚俗的社会美学价值,还包括了:个人财富/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业发展/处事能力…诸多方面,所以外貌也就不一定能在整个选择中起到最终的决定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外貌几乎是所有健康水平和社会价值诸多因素中最容易被第一时间关注到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引发基因选择本能的荷尔蒙回应的地方。因此,外貌往往会在择偶的第一时间起关键作用,并且在之后持续扮演一部分作用。
要是题主自觉在外貌方面先天不具有优势,可以试着朝以下方面弥补。
第一:适当的着装和睿智幽默的谈吐,可以掩盖外貌拖累的你的社会和基因价值——证明你又来自较好财富阶层,又具备很高的智商水平。(用其他方面非外貌的长处,弥合外貌缺憾。)
第二:知己知彼,突出优势。没有人的外貌完美无缺,也没有人的外貌一无是处。了解你中意的结盟对象在外貌方面在意的点,然后突出你刚好拥有的这些中的某一方面的有点,提升自己在对方眼里的相对价值。(比如,自身身高不高的对象可能看重身高远胜于五官姣好。又比如:肥胖的对象往往看重身材苗条匀称,远胜于皮肤和个头儿……)(就是利用相对论,凸显外貌上的优势,吸引对象注意力,弱化其对于劣势部分的关注。)
第三,婚恋是符合一般结盟利益之上,强强联盒的原则,又有一定程度不同于纯粹的商业或者政治联盟。这个所谓不同,就存在于【个人情感体验】。一个社会价值、甚至健康价值都不是最大化的对象,很可能就因为提供了完全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而打败一众对手脱颖而出。并且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不意外着委曲求全小意温柔的压抑讨好,它更像是一种不同人类个体之间基于性格、成长环境和个人志趣形成的独特共鸣。一个人与不同对象之间的这种互动体验差异巨大,而这种巨大差异足以弥合太多基因价值和社会价值上的鸿沟。但是……这本身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刻意为之难免东施效颦之嫌。
所以,如果已经充分接触过了,对方仍然觉得题主在审美上(无论健康/社会标准下)都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又不能在互动中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情感共鸣,那还是泻药劝退吧。
毕竟,各花入各眼,强扭的瓜不甜,下一个会更乖哦^_^Ciao~